(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四单元期中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四单元期中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四单元期中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左面的算式中,6×4=24,表示24个( )。
A.一 B.十 C.百
2.下边竖式中箭头所指的“4”表示( )。
A.4个一 B.4个十 C.4个百 D.4个千
3.分针1走到4经过的时间是( )分钟。
A.4 B.10 C.15 D.20
4.小亮的爸爸上午8:20开车进入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停车,上午9:00开车离开地下停车场。根据右表中的收费标准,他应付( )元停车费。
收费标准 半小时内(包括半小时)免费,超过半小时,每小时5元,不足1小时的按1小时收费。
A.0 B.5 C.10
5.小红每分钟走40米,小红的妈妈骑共享单车每分钟骑的路程是小红的8倍,小红的妈妈每分钟骑( )米。
A.8 B.240 C.320
6.实验中学初三年级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参考人数共540人,为了了解这次数学测验成绩,下列所抽取的样本中较为合理的是( )。
A.抽取前10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B.抽取后10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C.抽取(1),(2)两班同学的数学成绩 D.抽取各班学号为3号的倍数的同学的数学成绩
7.白羊有8只,黑羊的只数比白羊多56只,黑羊的只数是白羊的( )倍。
A.6 B.7 C.8 D.9
二、填空题
8.《曹冲称象》中,曹冲用了“等量替换”的原理。在称象过程中,假设往船上装了500块石头,每块石头大约重8千克,那么这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合( )吨。
9.500×4的积的末尾有( )个0;720里面有( )个9。
10.一袋面粉重200千克,5袋面粉重( )吨;学校操场一圈是400米,跑2圈半是( )千米。
11.在括号里填上“>”“<”或“=”。
50毫米( )60厘米 8000克( )8吨
6000米( )5千米 1吨( )800千克
700千克( )7吨 1分米( )1厘米
86( )56+35 9003( )900+3
12.把信息补充完整。
13.最小三位数的5倍是( ),63里面有( )个7。
14.用一些长15厘米的小彩带像如图这样粘贴连接起来,要使连成的彩带长度不少于1米,至少需要( )条15厘米的小彩带。
三、判断题
15.4000克海绵比4千克沙子轻。( )
16.算式125×8+750÷50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同步计算。( )
17.淅川到南阳的距离是115米。( )
18.把3+4=7和7×5=35改写成综合算式是(3+4)×5。( )
19.兰兰做口算题,第一天做了17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3道。兰兰第四天做了29道。( )
四、计算题
20.直接写出得数。
15×4= 80×90= 11×300= 600×4=
320÷40= 210÷30= 70×5= 720÷90=
64÷4= 320÷8= 630÷70= 400÷50=
5×16= 54÷3= 360+90= 82-48=
21.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39×8= 503×7=
★758+465= ★607-269=
五、改错题
22.森林医生。(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 )改正:
( )改正:
六、解答题
23.宁波到南京的路程约为433千米,一辆大巴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它早上9时从宁波出发,下午2时能到达南京吗?
24.新年快到了,手工小组买了10个白色的正方体盒子。如下图如果每一面贴1片彩纸做装饰,至少需要这样的几片彩纸才能贴好这10个礼盒?
25.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时是上午10时,下午3时才到达乙地。该汽车平均每小时行54千米,甲地与乙地相距多少千米?
26.笑笑调查了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记录如下:
学号 1 2 3 4 5 6 7 8
成绩/cm 120 115 121 100 106 132 145 160
学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成绩/cm 130 90 166 154 157 137 164 156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如图。(学号为1的同学已标记)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①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最好成绩是( )号同学,跳了( )厘米。
②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在“120-139厘米”的有( )人。
③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在“160厘米及以上”的占调查总人数的( )。
27.下面是4个班到科技馆参观的时间安排表。
参观科技展时间安排表
8:00~8:10 准备
8:10~8:50 三(1)班
9:00~9:40 三(2)班
9:50~10:30 三(3)班
三(4)班
(1)10:15( )班在参观科技展。
(2)你能发现安排参观时间的规律吗?请在表中填出三(4)班参观的时间。
(3)童童是三(2)班的学生,她从大本营到展览馆要走5分钟,她最晚什么时候从大本营出发?
28.在“扶农助农”活动中,星光农庄里有一批西瓜的批发价格如下表。丁丁、丽丽和星星三人分别购买了15千克、27千克和32千克这种西瓜。
购买数量/千克 20以下 20~40 40以上
每千克价钱/元 15 12 10
(1)三人分别购买,各需要多少元?
(2)请你设计一个最优惠的购买方式,算算一共需要多少元?最优惠方案:__________________。
29.星期天,明明家和军军家去登山。明明家选择从南面登山,军军家选择从北面登山,两家上午8:00同时出发。上午11:00,明明家步行1500米到达山顶;上午11:30,军军家步行1700米到达山顶。如果大家都没有休息,哪个家庭的登山速度快?
《(培优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四单元期中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C C B C D C
1.B
【分析】6在365的十位上,表示6个十,则6×4表示6个十乘4,得到24个十,据此解答。
【详解】左面的算式中,6×4=24,表示24个十。
故答案为:B
2.C
【分析】根据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8×60,4进位到百位,所以表示的是4个百。
【详解】由分析知,竖式中箭头所指的“4”表示4个百。
故答案为:C
3.C
【分析】钟表上分针每走过1个数字间隔(如从1到2)代表5分钟。从数字1走到4,分针经过了3个间隔(1→2→3→4),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据分析可得:3×5=15,分针从1走到4经过的时间是15分钟。
故答案为:C
4.B
【分析】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计算出总的停车时间,再根据收费标准计算停车费。
【详解】9:00-8:20=40(分)
半小时=30分 1小时=60分
30<40<60
即停车超过半小时,不足1小时,按1小时收费,所以他应付5元停车费。
故答案为:B
5.C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小红每分钟走的米数乘8,即可算出小红的妈妈每分钟骑(40×8)米。
【详解】40×8=320(米)
小红每分钟走40米,小红的妈妈骑共享单车每分钟骑的路程是小红的8倍,小红的妈妈每分钟骑320米。
故答案为:C
6.D
【分析】要使得抽取的样本较为合理,就要随机抽取,不能按排名抽取,也不能按照班级抽取,每个班都要抽到才合理。
【详解】A.抽取的学生成绩都是比较好,不合理;
B.抽取的学生成绩相对都比较差,不合理;
C.不能代表其它班的情况,不合理;
D.随机抽取的个体,比较合理。
故答案为:D
【点睛】根据抽样的定义,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7.C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8加上56,求出黑羊的只数,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用除法计算。再用黑羊的只数除以8,求出黑羊的只数是白羊的多少倍。
【详解】(8+56)÷8
=64÷8
=8
黑羊的只数是白羊的8倍。
故答案为:C
8. 4000 4
【分析】船上的石头的重量等于大象的质量;根据乘法的意义,用每块石头的重量乘石头的数量即可求出大象的重量是多少千克,再根据1000千克=1吨,换算成用吨作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500×8=4000(千克)
4000千克=4吨
《曹冲称象》中,曹冲用了“等量替换”的原理。在称象过程中,假设往船上装了500块石头,每块石头大约重8千克,那么这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4000千克,合4吨。
9. 3 80
【分析】先求出500×4的积,再看积的末尾有几个0。
要求720里面有几个9,用720除以9解答。
【详解】500×4=2000
则积的末尾有3个0。
720÷9=80
则720里面有80个9。
【点睛】求两个数乘积末尾0的个数,先求出积,即可得出结论。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0. 1 1
【分析】用一袋面粉的重量乘袋数,求出5袋面粉的重量。1吨=1000千克,据此将5袋面粉的重量换算成吨。用操场一圈的长度乘2,求出跑2圈的长度。用操场一圈的长度除以2,求出跑半圈的长度。将两个长度相加,求出跑2圈半的长度。1千米=1000米,据此将跑2圈半的长度换算成千米。
【详解】200×5=1000(千克)
1000千克=1吨
5袋面粉重1吨。
400×2+400÷2
=800+200
=1000(米)
1000米=1千米
跑2圈半是1千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关键是熟记各个单位间的进率。
11. < < > > < > < >
【分析】1厘米=10毫米;1吨=1000000克;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1分米=10厘米;最后一题把右边的算式算出结果后再作比较。
【详解】50毫米=5厘米,5厘米<60厘米
8吨=8000000克, 8000克<8000000克
5千米=5000米,6000米>5000米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800千克
7吨=7000千克,700千克<7000千克
1分米=10厘米,10厘米>1厘米
56+35=91,86<91
900+3=903,9003>903
50毫米(<)60厘米 8000克(<)8吨
6000米(>)5千米 1吨(>)800千克
700千克(<)7吨 1分米(>)1厘米
86(<)56+35 9003(>)900+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单位之间的换算,需要熟记二者之间的进率。
12.见详解
【分析】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时针指向几就表示几时,长针是分针,分针从钟面上的12开始顺时针走,每走一大格表示5分钟。1时=60分,再用后面时钟的时间减前面时钟的时间,就能知道经过了多少分。
【详解】9时20分-8时10分=1时10分
1时=60分,60分+10分=70分
即1时10分=70分
9时55分-9时20分=35(分)
【点睛】本题考查钟表的认识以及时间的计算。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3. 500 9
【分析】根据题意,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所以求最小三位数的5倍是多少,就是求100的5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100×5;求63里面有多少个7,用63÷7解答即可。
【详解】100×5=500
63÷7=9
所以最小三位数的5倍是500,63里面有9个7。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其它的数的应用。
14.8
【分析】1米=100厘米。由图可知,粘起来的彩带可以看成由一个15厘米的小彩带和几段都是(15-2)厘米长的小彩带组成。所以,要求需要几段15厘米长的小彩带,可以先用100厘米减去15厘米,用剩下的长度除以(15-2)厘米,看需要几段 (15-2)厘米长的彩带。得到的商加上1,再加上前面一条15厘米的彩带即可解答。
【详解】1米=100厘米
100-15=85(厘米)
15-2=13(厘米)
85÷13=6(条)……7(厘米)
6+1=7(条)
7+1=8(条)
故至少需要8条15厘米的小彩带。
15.×
【分析】比较物体的轻重需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将4000克和4千克换算成相同单位后,发现两者质量相等,因此原题说法错误。
【详解】1千克=1000克
4千克=4000克。
4000克海绵与4千克沙子的质量均为4000克,所以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
16.√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算式125×8+750÷50,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淅川到南阳的距离是115千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18.√
【分析】第2个式子的7是第一个式子的得数,所以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据此解答判断。
【详解】把3+4=7和7×5=35,改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3+4)×5。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四天比第一天多做了(4-1)个3道题,也就是3×3=9道题,再加上第一天做题数量,即可求出第四天做题数量。
【详解】17+(4-1)×3
=17+3×3
=17+9
=26(道)
则她第四天做了26道,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60;7200;3300;2400;
8;7;350;8;
16;40;9;8;
80;18;450;34;
【详解】略
21.1912;3521
1223;338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与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字相乘,乘出结果是几十的,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10。如果前一位上是0,就再向前一位借1。
加法验算时,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验算时,可以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详解】239×8=1912 503×7=3521

★758+465=1223 ★607-269=338
验算: 验算:
22.×;改正见详解
×;改正见详解
【分析】两位、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位或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乘完个位乘十位、再乘百位),每次乘得结果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1)个位相乘满十,没有向十位进一,计算十位时没有加个位进上来的一,竖式错误。
(2)个位相乘向十位进2,计算十位时,没有用十位原来相乘的积(1×3=3)加个位进上来的2,竖式错误。
【详解】
(×)改正:
(×)改正:
23.不能
【分析】首先根据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求出从早上9时到下午2时经过的时间,然后用这辆大巴车的速度乘从早上9时到下午2时经过的时间,求出这辆大巴车可以行驶的路程,再把它和宁波到南京的路程比较大小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下午2时为14时
85×(14-9)
=85×5
=425(千米)
425<433
答:下午2时不能到达南京。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24.60片
【分析】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贴一个礼盒需要6片彩纸,贴好这10个礼盒需要几片彩纸,就是求10个6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详解】6×10=60(片)
答:至少需要这样的60片彩纸才能贴好这10个礼盒。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10的乘法,要熟练掌握。
25.270千米
【分析】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上午的时刻,只要去掉“上午、早晨、早上、凌晨”等字即可,表示下午、晚上的时刻,只要去掉“下午、黄昏、晚上、深夜”等字,再在原来的时刻上加上12时,即为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下午3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5时,根据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用15时-10时,求出汽车从甲地到达乙地行驶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代入数值,即可求出甲地与乙地相距多少千米。
【详解】下午3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5时,
15时-10时=5(时)
54×5=270(千米)
答:甲地与乙地相距270千米。
26.(1)见详解
(2)①11;166;②5;③
【分析】(1)数出各段人数,再根据数出的数量画√即可。
(2)①通过比较找出成绩最好的同学即可。
②通过数出的各段人数确定120-139厘米的有几人。
③把全班总人数平均分成16份,每份是1人,160厘米以上的有几人,就占几份,即十六分之几。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如图。(学号为1的同学已标记)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①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最好成绩是(11)号同学,跳了(166)厘米。
②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在“120-139厘米”的有(5)人。
③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在“160厘米及以上”的占调查总人数的()。
27.(1)三(3);
(2)10:40~11:20
(3)8:55
【分析】(1)10:15在9:50~10:30之间,所以是三(3)班在参观科技展览;
(2)通过观察科技展时间安排表,发现每个班结束之后10分钟下一个班参观,每一个班参观的时间是40分钟,三(3)班结束的时间是10:30,那么过10分钟之后是10:40三(4)班开始参观,参观时长是40分,10:40+40分=11时20分,11:20三(4)班结束参观。
(3)三(2)班参观科技展览开始的时刻是9:00,从大本营到展览馆要走5分钟,用开始参观的时间减5分钟即可求解。
【详解】(1)10:15三(3)班在参观科技展。
(2)我发现每个班结束之后10分钟下一个班参观,每一个班参观的时间是40分钟,
10:30+10分=10时40分,10:40+40分=11时20分
参观科技展时间安排表
8:00~8:10 准备
8:10~8:50 三(1)班
9:00~9:40 三(2)班
9:50~10:30 三(3)班
10:40~11:20 三(4)班
(3)9时-5分=8时55分
答:她最晚8:55从大本营出发。
28.(1)丁丁:225元;丽丽:324元;星星:384元
(2)最优惠方案:三人合起来购买;740元
【分析】(1)丁丁购买17千克,在20千克以下,每千克15元;丽丽购买27千克,星星购买32千克,都在20~40千克范围内,每千克12元;用分别每个人购买的质量乘每千克的价钱,即可算出三人分开购买,分别需要多少钱。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购买水果质量超过40千克,每千克10元,最划算,所以应该想办法达到这个标准,观察发现15+27=42(千克),15+32=47(千克),27+32=59(千克),15+27+32=74(千克),当只有两个人合买时,总有一个人享受不到最优惠的价格;当三个人一起买时,每个人都是最优惠的,所需钱最少。据此解答。
【详解】(1)丁丁:15×15=225(元)
丽丽:12×27=324(元)
星星:12×32=384(元)
答:丁丁需要225元,丽丽需要324元,星星需要384元。
(2)由分析可知,当三个人一起合起来买时,最优惠。
15+27+32
=42+32
=74(千克)
74千克在40千克以上,所以每千克10元。
74×10=740(元)
答:一共需要740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分析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每人购买以及合起来购买时对应的单价。
29.明明
【分析】先计算出明明家登山的小时数,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明明家每小时走的米数,再除以2等于明明家再走30分钟可以行的米数(30分钟等于半小时),明明家到达山顶步行的米数加30分钟可以行的米数,与军军家到达山顶步行的米数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11:00-8:00=3(小时)
1500÷3=500(米)
500÷2=250(米)
1500+250=1750(米)
1750>1700,明明家的登山速度快。
【点睛】熟练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