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下列能量的获得过程中,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且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4.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下列物质中,锰元素化合价为+6价的是(  )
A.KMnO4 B.K2MnO4 C.MnO2 D.MnCl2
6.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和水所含分子不同。
B.氯酸钾能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
C.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变小了
7.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24 B.质子数为24
C.中子数为24 D.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4
8.从微观的角度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9.地球上的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不足1%,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喷灌、滴灌 B.工业用水循环利用
C.将生活污水排放在江河中 D.利用家庭洗菜水、洗衣水等冲洗马桶
10.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气体前要先检验其纯度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二氧化锰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11.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B.
C. D.
12.基于DeepSeek模型对医疗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是治疗流感的特效药,奥司他韦的化学式可表示为(化学式为:C7H8O)。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奥司他韦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奥司他韦中氮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C.奥司他韦是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
D.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
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结论都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
B 将验纯后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燃 产生蓝色火焰 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
C 将红磷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产生大量白雾 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
D 将某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为二氧化碳(CO2)
A B.B C.C D.D
14.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分子的运动
C.探究水的组成 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15.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16.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蒸馏水与盐水 (看颜色) B.硬水与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
C.O2和CO2 (澄清石灰水) D.白酒和食醋 (闻气味)
1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8.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需要鉴别的物质 方法
A 空气和氧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木炭粉和四氧化三铁 看颜色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
A B.B C.C D.D
19.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表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表示电解水
C.表示点燃一定质量的木炭 D.表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0.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都是分子和原子
B.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但这两种粒子中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C.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三、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30分)
21. 央视栏目《成语探华夏》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木已成舟:木材做成小舟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雕梁画栋:指在建筑上雕刻花纹并搭配丰富的颜料。绿色颜料三氧化二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刀耕火种:古人在播种前用火烧野草,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所含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
(4)拈酸吃醋: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则醋酸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5)冰清玉洁:“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其中铝的化合价为+3),请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_______。
22.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
(2)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3)C表示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
(4)A、B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5)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6)从D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答一条)。
23.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某学习小组对市售的不同的制氧工具产生兴趣并展开研究。
【活动一】图1是某品牌制氧杯,图2为内部结构示意图。使用时,先在甲杯中加入制氧剂A、制氧剂B,再加入清水,乙杯加入适量清水,放回,旋紧杯盖即可快速供氧。(制氧剂A是过碳酸钠,在水中溶解后转化为碳酸钠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剂B是二氧化锰。)
(1)制氧杯能快速产生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2)制氧杯使用过程中,手接触制氧杯有温热感,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写一种)。
(4)采用透明杯体,当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反应已结束。
(5)反应结束后,将甲杯中剩余物质进行过滤,所得滤渣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使用。
(6)相比较于大型制氧机、氧气罐供氧,制氧杯的优点是___________。
【活动二】图3是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款自救呼吸器(箭头表示气体流动方向)。内含的生氧药品为黄色的超氧化钾(KO2)和超氧化钠(NaO2)固体,可分别与人呼出气中的CO2、H2O反应生成O2和白色固体。
自救呼吸器使用时,需用鼻夹夹住鼻子,用嘴咬合呼吸软管进行呼吸。在正常呼气时,单向阀A和B的开闭情况是___________;
(8)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药品___________时,基本失效,需更换。
24.臭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在除臭、消毒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某臭氧发生器装置如下图所示。
(1)氧气与臭氧的性质不同,微观角度看是由于___________不同。
(2)图A中需用冷水降温,防止臭氧产率降低。据此推测臭氧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写一条)。
(3)由图C可知,氧气流速相同时,放电功率越大,臭氧产量越___________(填“高”或“低”)。
(4)臭氧发生器的应用场所有___________(写一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经过气体分流板后的氧分子变为氧原子
B.臭氧发生器中产生的臭氧分子停止运动
C.臭氧发生器中产生的臭氧分子与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大小相同
25. 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下图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
①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______(填序号)。
A.食品包装填充气 B.支持燃烧 C.制硝酸和氮肥 D.作电光源
(2)下表是某市连续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日期 污染物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9月16日 76 67 84 7 83 二级
9月17日 21 12 14 7 20 一级
①除了表格中所列污染物,计入空气中质量评价的污染物还有________。
A.二氧化碳 B.臭氧 C.稀有气体 D.氮气
②已知9月16号晚下了一场大雨,比较这两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发现含量变化不大的物质是________。据此猜测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2分)
2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按要求写出正确的仪器名称。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
(2)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
(3)小樱想要量取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则她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
(4)现有的水,欲给其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陶土网之外,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
27. 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以下是“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1)小松取来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
(2)小雷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三层。他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小美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_____。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4)熄灭蜡烛:同学们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__(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的化学性质为_____性。
六、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共6分)
28.研究小组在利用课本上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多次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体积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提出问题】足量的红磷燃烧能否耗尽空气中的氧气?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均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及实验现象均相同。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和白磷均过量)。他们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被点燃。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被点燃。
【记录数据】研究小组从开始实验到实验结束装置冷却,测得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实验分析】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
(2)用文字表示图2中段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
(3)图2中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可知,红磷燃烧______(填“能”或“不能”)耗尽空气中的氧气。
【再次探究】研究小组用图3装置重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铜+氧气氧化铜)。
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_________。
(6)完成下表:(玻璃管中空气忽略不计)
左侧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右侧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结论
实验前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完全反应并冷却至室温后 0 ______
六、计算题(每空2分,共12分)
29.如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下列问题:
牌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1 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2次
(1)CaCO3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填数字)。
(2)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3)CaCO3中Ca、C、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4)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6)若服用含5 gCaCO3的药物,与______克葡萄糖酸钙[化学式Ca(C6H11O7)2]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B2.B3.A4.B5.B6.C7.C8.B9.C10.A11.B12.D13.D14.15.B16.A17.A
二、多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18.AD19.AD20.BC
三、填空与简答(每空 1 分,共 30 分)
21.(1) 物理 (2)+3 (3) CO (4) 1:2 (5) Al O
22.(1) B 和 C (2) 11; (3) Cl ) (4) 失去 (5) 离子 (6)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等
23.(1)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2) 反应放热 (3) 湿润氧气(或观察氧气产生速率) (4) 甲杯中不再产生气泡 (5) 能(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6) 便携(或操作简单) (7) A 打开、B 关闭 (8) 由黄色变为白色且不再变化
24.(1) 分子构成(或分子种类) (2) 受热易分解 (3) 高 (4) 自来水消毒(或空气净化) (5) C
25.(1)①混合物 ②AC (2)①B ②一氧化碳(或 CO);难溶于水
四、实验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26.(1) 试管 (2) 药匙 (3) 量筒、胶头滴管;小于(俯视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 (4) 酒精灯、烧杯
27.
六、科学探究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28.(1)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3)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4) 不能 (5) 使铜与氧气充分反应 (6)12mL
六、计算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
29.(1)3 (2)100 (3)10:3:12 (4)40 (5)0.8 (6)2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