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 实验一 胶体的制备和检验 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 实验一 胶体的制备和检验 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实验一胶体的制备和检验
基础知识
1.粒子分散分散系被分散成粒子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分散剂里形成分散系分散
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溶液、胶体和浊液
3.气溶胶云、雾液溶胶牛奶固溶胶有色玻璃
实验过程
1.加热至沸腾FeCI2饱和溶液
2.无光亮通路一条光亮的通路散射丁达尔效应
反思总结
1.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因为胶体粒子大小适中,光线照射到胶体的粒子时发生散射,
散射光线进入人眼,人以为是胶体在发光,所以看到光亮的通路。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小
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大,无法发生散射。
2.制备Fe(OH):胶体时,是将FC1溶液滴加到沸水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为搅拌会使胶体聚沉。
3.性质丁达尔效应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4.可通过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进行鉴别。当用光束通过NCI溶液和鸡蛋清胶体时,从侧面能
够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鸡蛋清胶体。
巩固提升
1.C
2.解析:(1)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2)①若用稀FC1溶液,则水
解产生的F(OH):的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发
生聚沉。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SO,后,Fe(OH):会发生凝聚而产
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SO,会与Fe(OH):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
答案:(1)丁达尔效应(2)①红褐色液体FCl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 太少②生成
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③生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使胶体
发生聚沉(3)①电解质HSO,使Fe(OH),胶体凝聚而产生沉淀②Fe(OH)十3H+
Fe+3H,O
实验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基础知识
1.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3.(1)Naz SO+BaCl2 BaSO+2NaCl (2)2Na+SO;+Ba2++2C1--
2Na++2CI-+BaSO(3)SO+Ba2+-BaSO.
4.相互交换离子减小
实验过程
2.生成白色沉淀
3.Na2 SO+BaClz =BaSO+2NaCl
4.Na2 SO4-2Na++SO、BaCl2Ba2++2C1-Ba2+、C1Na+、SOBa2+、SO月
Na+、CI-Ba+、SO结合成BaSO,白色沉淀
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
反思总结
1.(1)离子方程式能方便地把实际参与反应的物质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它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
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而化学方程式则重在表示参加反应和生
成的物质,一个化学方程式只可表示一个反应。(2)离子方程式是用离子符号来写方程式,而
化学方程式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写的。
2.(生成难溶物质
生成难电离物质
满足其中之
离子反应
即可发生
生成挥发性物质
3.书写步骤简写:①写②拆③删④查
巩固提升
1.C
2.C解析: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沉淀应是AgC1沉淀,所以
该化合物的阴离子是C1。故选C项。
3.Ba2++SO-BaSO Cu2++20H--Cu(OH)2
Ba2++20H-+Cu2++SO-BaSO,+Cu(OH)2
实验三钠的性质
基础知识
1.银白小大小低
2.(1)小低放气体剧烈
反思总结
1.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或湿布灭火,可用细沙盖灭。
2.金属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也容易与水反应,水、氧气都不溶于煤油或石蜡油中,钠不
与煤油或石蜡油反应且密度比煤油或石蜡油大,所以选择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3.钠表面迅速变暗生成NaO,接着变白并且表面有液珠生成(NazO+HO一2NaOH,
NaOH潮解变为液珠),最后变为白色粉末(NaOH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z CO,粉末)。
Na、Na,O、NaO2、NaOH久置于空气中最终都会变为Naz CO。
巩固提升
1.C解析: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说明容器内压强比外界压强大,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
与右边基本相平,说明容器内压强与原来相等,故该反应放热,且没有气体生成。氧化钠与水
反应放热,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
与右边基本相平,故C正确;过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并生成氧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
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A错误;钠、钾加
入水中反应均放热并生成氢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
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B、D错误。
2.B解析:钠较软,可用刀切割,硬度较小,A说法错误;金属钠在加热条件下,熔化后剧烈燃
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B说法正确;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
钠,不是氧化钠,C说法错误;金属钠的熔点很低,不到100℃,D说法错误。故选B项。
3.C实验一
实验一胶体的制备和检验
实验目标
1.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分散系的分类,培养由宏观实验
现象推测微观粒子大小的能力。
2.通过学习探究,掌握实验室制备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学会用简单方法鉴
别胶体和溶液,体会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基础和识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以
形式
到另一种(或多种)物
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分散系中
的物质叫做分散
质,另一种物质叫做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分散系:

根据
将分散系分为
2.常见的分散系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的直径大小
<1nm
1-100nm
>100nm
主要特征
均一、稳定、透明
均一、介稳性、透明
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举例
食盐水、酒精水溶液
牛奶、豆浆
泥水、河水
3.胶体的种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胶体分为三种:
(例如:
)、
(例如:
(例如
【实验材料】
FeCl3饱和溶液、CuSO,溶液、蒸馏水、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
圈)、石棉网、激光笔(或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
1.制备一种液溶胶
氢氧化铁胶体
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个100mL小烧杯,加入
制备Fe(OH)
40mL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
FeCl,
饱和溶液
胶体的化学方
馏水
,向沸腾的
FeCl饱和溶液呈
程式:FeCl3+
水中逐滴加入5~6滴
沸水
棕黄色;Fe(OH)3

继续煮沸
胶体呈红褐色
3H2O
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Fe(OH)3(胶
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
体)+3HCI
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
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当光束通过CuSO,溶液时,
现象出现。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
,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
形成的,叫做
,可被用
来区分胶体与溶液。
CuSO4溶液
Fe(OH)a胶体
反思总结
1.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为什么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呢?
2.制备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
3.通过对胶体的学习,如何建立性质与应用之间的联系?(教材联系)
4.鸡蛋清是一种胶体,如何通过简便方法鉴别NCl溶液和鸡蛋清胶体呢?
典型例题
例(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
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
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把淀粉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回答下列问题。
①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②60℃左右时,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淀粉酶,充分反应。然后把反应后的全部液
体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从半透膜里析
出的物质是
,该操作的名称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