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实验一胶体的制备和检验基础知识1.粒子分散分散系被分散成粒子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分散剂里形成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溶液、胶体和浊液3.气溶胶云、雾液溶胶牛奶固溶胶有色玻璃实验过程1.加热至沸腾FeCI2饱和溶液2.无光亮通路一条光亮的通路散射丁达尔效应反思总结1.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因为胶体粒子大小适中,光线照射到胶体的粒子时发生散射,散射光线进入人眼,人以为是胶体在发光,所以看到光亮的通路。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小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大,无法发生散射。2.制备Fe(OH):胶体时,是将FC1溶液滴加到沸水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为搅拌会使胶体聚沉。3.性质丁达尔效应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4.可通过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进行鉴别。当用光束通过NCI溶液和鸡蛋清胶体时,从侧面能够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鸡蛋清胶体。巩固提升1.C2.解析:(1)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2)①若用稀FC1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OH):的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发生聚沉。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SO,后,Fe(OH):会发生凝聚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SO,会与Fe(OH):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答案:(1)丁达尔效应(2)①红褐色液体FCl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 太少②生成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③生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①电解质HSO,使Fe(OH),胶体凝聚而产生沉淀②Fe(OH)十3H+Fe+3H,O实验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基础知识1.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2.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3.(1)Naz SO+BaCl2 BaSO+2NaCl (2)2Na+SO;+Ba2++2C1--2Na++2CI-+BaSO(3)SO+Ba2+-BaSO.4.相互交换离子减小实验过程2.生成白色沉淀3.Na2 SO+BaClz =BaSO+2NaCl4.Na2 SO4-2Na++SO、BaCl2Ba2++2C1-Ba2+、C1Na+、SOBa2+、SO月Na+、CI-Ba+、SO结合成BaSO,白色沉淀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反思总结1.(1)离子方程式能方便地把实际参与反应的物质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它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而化学方程式则重在表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一个化学方程式只可表示一个反应。(2)离子方程式是用离子符号来写方程式,而化学方程式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写的。2.(生成难溶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满足其中之离子反应即可发生生成挥发性物质3.书写步骤简写:①写②拆③删④查巩固提升1.C2.C解析: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沉淀应是AgC1沉淀,所以该化合物的阴离子是C1。故选C项。3.Ba2++SO-BaSO Cu2++20H--Cu(OH)2Ba2++20H-+Cu2++SO-BaSO,+Cu(OH)2实验三钠的性质基础知识1.银白小大小低2.(1)小低放气体剧烈反思总结1.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或湿布灭火,可用细沙盖灭。2.金属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也容易与水反应,水、氧气都不溶于煤油或石蜡油中,钠不与煤油或石蜡油反应且密度比煤油或石蜡油大,所以选择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3.钠表面迅速变暗生成NaO,接着变白并且表面有液珠生成(NazO+HO一2NaOH,NaOH潮解变为液珠),最后变为白色粉末(NaOH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z CO,粉末)。Na、Na,O、NaO2、NaOH久置于空气中最终都会变为Naz CO。巩固提升1.C解析: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说明容器内压强比外界压强大,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说明容器内压强与原来相等,故该反应放热,且没有气体生成。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故C正确;过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并生成氧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A错误;钠、钾加入水中反应均放热并生成氢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B、D错误。2.B解析:钠较软,可用刀切割,硬度较小,A说法错误;金属钠在加热条件下,熔化后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B说法正确;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不是氧化钠,C说法错误;金属钠的熔点很低,不到100℃,D说法错误。故选B项。3.C实验九实验九铁与水、铝与酸碱的反应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铁与水、铝与酸碱的反应,体验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特性。2.通过实验提高根据现象得出结论的实验能力。基础和识1.铁与水的反应:常温下铁与水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2.铝与酸或碱反应及比例关系化学方程式比例关系与酸反应2A1+6HC1—2A1C13+3H2◆2A16HC1-2A1C13-3H22A1+2NaOH+6H2O-2A1~2NaOH~2Na[Al(OH)]与碱反应2Na[Al(OH)]+3H2~3H2【实验材料】细铁丝、稀盐酸、NOH溶液、铝片、铁粉、肥皂液、砂纸、试管、量筒、滤纸、烧杯、水槽、酒精灯等。45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实验过程1.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1装置2林原类粉湿相花不原铁粉,实验装置然并的火肥皂液用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实验操作用燃着的火柴点燃肥皂液,听到听到轻微“噗”声,产生淡蓝色火及现象爆鸣声,证明生成了H焰,证明生成了H2高温时,铁能与水蒸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十4HO(g)实验结论商温Fe,O,十4H:①湿棉花的作用是在受热时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②酒精灯的火实验说明焰用网罩套住,可以使加热效果更好;③肥皂液在该实验中可以起到“收集”氢气的作用2.铝与盐酸、NaOH溶液的反应实验步骤实验图实验现象结论(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盐酸,再向铝表面的保护膜和试管中放人一小段铝铝片表面产生气铝均能与盐酸反片,观察现象。过泡,点燃时,发出应,铝与盐酸反应段时间后,将点燃的盐酸铝片轻微的噗声产生氢气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6实验九续表实验步骤实验图实验现象结论(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NaOH开始没气泡,一溶液,然后向其中一段时间后有气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NaOH国泡,点燃时,发出溶液铝片铝片,向另一支试管轻微的噗声氧化铝和铝都能与中放入用砂纸仔细打NaOH溶液反应,磨过(除去表面的氧铝与NaOH溶液反化膜)的一小块铝片,应产生氢气观察现象。过一段时立即产生气泡,间后,将点燃的木条点燃时,发出轻NaOH打磨过園分别放在两支试管溶液图的铝片割微的噗声口,观察现象反思总结1.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锌可以吗?铜呢?有何规律?2.在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中,如果将实验中的还原铁粉换成铁片或铁钉,反应能否发生?采用湿棉花制备的水蒸气是否足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 参考答案 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pdf 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 实验九 铁与水、铝与酸碱的反应 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