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Unit 6 Focusing on culture 教学设计1. 语篇分析聚焦文化板块提供了一篇关于世界遗产地的阅读语篇,需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所反映的文化与主阅读语篇的关联,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外的世界遗产地。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What (主题和内容):阅读语篇是一篇关于亚洲的世界遗产地的说明文。介绍了世界遗产地的定义、分布及其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中国敦煌的莫高窟和印度的泰姬陵。关于莫高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文章主要从文化融合的角度介绍了其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位置,以及这一点在其内部艺术品上的体现。对泰姬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介绍则主要围绕其建筑特点和背后的历史事件。注释部分也介绍了中国遗产地的现状,并列举了一些闻名的遗产地。Why(意义和价值):作者以莫高窟和泰姬陵为例, 引导读者理解世界遗产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How(方式和方法):文章分为正文和注释两部分。正文的第一段和注释都是对世界遗产地的概括介绍,第一段介绍世界遗产地在世界、亚洲和中国的分布概括,注释部分则更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地。两段都介绍了世界遗产地对世界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和泰姬陵这两个世界遗产地的情况。段落内容基本按照“景点评价(topic sentence)-历史意义(significance)-景点特色活动(what to see and do) ”展开。莫高窟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段落在介绍景点前先介绍了其所在城市的特点,侧面体现了莫高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为一篇旅游指南,文章使用第二人称 you,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if 条件句的使用也增强了文章的互动性。多次使用“very ”和形容词最高级(largest, most wonderful),这也使文章语言充满吸引力。在介绍莫高窟和泰姬陵时,作者使用的词汇和句式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介绍莫高窟时,使用“western gateway ”来说明其位置的特殊性,“how different cultures met and influenced each other ”说明其历史意义, “You will see ... if you go inside ”介绍景点特色。介绍泰姬陵时,使用“one of the most wonderful ”对景点进行评价, “in memory of”说明该建筑背后的意义, “there is ... ”“If you ..., you will see... ”介绍景点的特点。2. 学情分析对于单元话题,初一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旅游相关内容和表达,并且也有一定的旅游经历和背景知识,对此主题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世界遗产地和相关中外文化,学生了解较少,多数同学只对少数国内较有名的遗产地有较为浅层的了解。相比于莫高窟,学生对泰姬陵的了解更少。其次,分析莫高窟和泰姬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本节课的一大目标,但是学生往往较少关注遗产地的历史或文化意义。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完成本单元Reading、Listening、Speaking、Grammar和Writing部分的课程学习,较为深入地学习了旅游指南的文本特征、内容框架、语言风格,学习了使用if条件句提供旅游建议。但是学生在描述景点时往往更关注旅游过程中的活动,而忽视文化相关内容,缺乏逻辑性和丰富性。而聚焦文化板块,无论是对词汇还是对思维品质的要求都较高。因此,需要结构化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也需要为学生搭建充足的语言支架。同时,考虑学生英语能力的差异性,任务设计将从信息获取和梳理出发,逐步增加梯度到分析和评价,再到迁移创新。3. 教学目标本课时学习结束时, 学生能够:1. 了解世界遗产地的相关知识, 开阔视野, 提升文化意识;2. 获取和梳理莫高窟和泰姬陵两个世界遗产地的情况,分析莫高窟和泰姬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选择自己想先参观的景点,并进行阐述;3. 分析广州景点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迁移创新,运用所学推荐广州的一 处景点进行申遗,培养文化自信 。4.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遗产地的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文化意识;(学习理解)Activity 1 感受世界遗产之美: 通过询问学生平时如何决定旅游目的地, 引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以视频形式展示9个必看世界遗产地,询问学生最想先去哪 一个景点 。从9个必看世界遗产地的分布地图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语篇 。(感知与注意)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对旅游话题的已知,激发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效果评价:学生能积极调动生活经历以个人形式回答,并简单阐释原因。Activity 2 判断文本类型:读前判断文本类型,并找出相应的文本特征 。(获取与梳理)设计意图:复习本单元的阅读策略,并激活学生对旅游指南这一类型文本的已知。效果评价:学生能选择出正确的文本类型和文本特征。Activity 3 解读数字:阅读文章找出数字1000 、300 、50的含义, 并找出人们保护世界遗产地的原因。(获取与梳理)设计意图:通过关注关键词, 获取世界遗产地的相关事实,理解世界遗产地的重要性。效果评价: 学生找出数字1000、300、50的含义,并找出说明重要性的关键句。教学目标2:获取和梳理莫高窟和泰姬陵两个世界遗产地的情况, 分析莫高窟和泰姬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选择自己想先参观的景点,并进行阐述;(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Activity 4 填写表格:阅读莫高窟和泰姬陵的介绍,通过填写表格理解两处遗产地的重要性,在两者中选择想先参观的一个,并解释原因。拓展阅读:了解莫高窟曾面临的危害和解决措施 。(获取与梳理、描述与阐释)设计意图:获取莫高窟和泰姬陵的景点意义和特色,并能联系自身实际再次描述莫高窟和泰姬陵,深化对旅行的意义的理解。效果评价:学生能正确填写表格,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识到保护遗产地的重要性。教学目标3:分析广州景点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迁移创新,运用所学推荐广州的一处景点进行申遗,培养文化自信。(应用实践 、迁移创新)Activity 5 根据广州塔、 陈家祠、南越王博物馆与所学景点莫高窟和泰姬陵的相似性,分析广州景点能申遗的原因。(内化与运用、分析与判断)设计意图: 学生能在真实的情景中内化和运用所学知识。效果评价: 学生能正确连线景点和申遗原因,并在图片提示下总结广州塔、陈家祠和南越王博物馆的重要性。Activity 6 四人小组合作,选择广州塔、陈家祠或南越王博物馆中的一个,基于课上所学内容框架及语言表达,为其写申遗推荐。(批评与评价、想象与创造)设计意图: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在本土化的情景中解决新问题。效果评价:小组能运用所学词语、句型和结构,通过分工完成推荐,并积极展示 。作业建议:独立完成对一个景点的申遗推荐,可以选择其他景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更多资料,进行更为完整的迁移。5.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