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67所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青岛市67所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青岛市部分初中学校起始年级学生发展定位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本试题共23道小题。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写;笔答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
亲爱的同学们,语文的世界包罗万象,大有乾坤:徜徉其中,冷入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启启程,跟随名家的文字去赏四季美景,交志学之友,忆童年往事,悟人间真情……展开语学习之旅吧!
【赏四季美景】
活动一:美文摘抄(6分)
下面是小文同学做的课文摘抄,阅读文段,完成,1-2题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dang( )的时候,雨,似乎不再有春的娇媚和夏的粗犷,而显出秋的端庄,与沉静了……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心水声在屋yán( )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铃dang( ) yán( )
2.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娇媚(mèi) B. 粗犷(kuàng)
C. 高邈(miǎo) D. 凄冷(qī)
3. 下面是小文同学摘抄后所做的批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花苞饱满可爱的外形。)
B.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反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C.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运用排比,强调时间的周而复始。)
D.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运用比拟,展现了风吹落叶的景象。)
活动二:抒写美景(4分)
阅读小文同学习作中的句子,完成下面小题。
4. 下面各项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九寨沟,层林尽染,气象万千,让人叹为观止。
B. 青岛的春风总是带些凉意,但已没有冬日寒风那般咄咄逼人。
C. 夏天的海滨浴场,游客如织,沙滩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D. 澄清的河水像块空灵的蓝水晶,在济南的冬天里各得其所。
5.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青岛是个充满活力的旅游城市,国庆期间,许多旅游景点迎来客流高峰。
B. 中山公园的春天,堪称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是观赏美景的绝佳去处。
C. 夕阳西下,我们闻着鲜花的芳香,欣赏着落日的美景,真可谓心旷神怡。
D. 随着秋天的到来,大地渐渐披上了五彩斑斓的外衣,处处呈现出迷人的景象。
活动三:诗词赏析(6分)
6.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唐·李白 宋·王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对上面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句写了杨花飘落、子规啼鸣景象,既点明了时节,又渲染了哀伤的氛围。
B. 【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诗人希望明月带着自己对友人的慰藉,陪友人一直到达贬所。
C. 【乙】词开头两句匠心独运,巧妙地将山、水比作人的眼波和眉峰,写出了离别时泪眼盈盈的样子。
D. 【乙】词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愿友人能够追随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
7. 对下面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诗人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思念。
B.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写暮春时节,诗人与故人相遇,追念昔日繁华,感慨今日境况,抒发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
C.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写故园的菊花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D. 《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在寂静的夜里,夜风吹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诗句意境苍凉旷远,表现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交志学之友】
活动一:学交友之道(14分)
班级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各题。
8. 为下面三个成语找到意思相近的名言,并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A.莫逆之交 B.忘年之交 C.手足之情
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后汉书·祢衡传》( )
②“谁无兄弟,如足如手。”——《吊古战场文》( )
③“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大宗师》( )
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文中画线句子衍生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仿照画线句子,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通过参加“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我们深感:每一个人成长都离不开友谊的陪伴。友谊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指引方向;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这份美好的友谊陪伴我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11. 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诗文,将小文和小语的活动感悟补充完整。
小语:“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友情”是诗文中永恒话题,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用诗文传递真情。
小文:每当读到“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时,我常常想,若有朋友相伴定会少几分忧伤。每当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这江面宽广、顺风行船的振奋场景时,我常常想,若有友人相伴定会多几分快乐。
小语:的确,当我们对未来感到担忧时,朋友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董大》)的劝慰与激励会让我们前进路上充满动力。
活动二:立笃学之志(1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节选自《西京杂记》)
12.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中“乐”是“以……为快乐”意思。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很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C.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中“乃”与“去后乃至”的“乃”意思相同。
D. “邻居有烛而不逮”中“逮”在这里是“达到”的意思。
13.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15. 【乙】文中匡衡求学的事迹,印证了【甲】文中孔子的哪一句话?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知识链接】匡衡,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主张“礼让为国”,元帝时位至丞相。
【忆童年往事】
(一)课内阅读(12分)
【语段一】①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②“人都到哪里去了?!!”
③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④“读书!”
⑤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⑥“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
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语段二】①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读。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
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②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情思的眼睛。
(节选自《往事依依》于漪)
16. 【语段一】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五猖会》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作者以充满童趣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兴趣盎然地去看庙会的经过。
C. 《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借隐鼠惨死的往事,回击了“正人君子”的诬陷,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D. 范爱农从日本回国后,被人轻视,遭受排斥和迫害,只能躲在乡下,教几个小学生维持生计,最后落水遇难。
17. 在鲁迅成长过程中,很多人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请你从《朝花夕拾》一书中任选一人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他(或她)给鲁迅成长带来的影响。
18. 阅读两篇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1)结合【语段一】的内容,具体说说文中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语段二】“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一句,为什么说“雕镂”而不是“留”?
【悟人间真情】
(二)现代文阅读(16分)
一个修理工
匡笑余
①敲门的声音谨慎而低沉。门打开,他高大的身躯伫立在门前,几乎填满了整个门框。
②他说:“怎么没人接电话?”口音很难听得懂。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对方的口音而埋下“我不喜欢你”的抵触情绪。
③我带他到厕所,把破裂的水龙头指给他看。他说:“开一下换气扇吧!”很多时候,人们也会因为对方祈使句式的语气产生“我更不喜欢你”的抵触情绪。
④他看了漏水的龙头后说:“要把总闸关了。”于是我打电话给物业管理处。打完电话,我发现他已经把水龙头拆卸下来,喷溅的水柱早已将他全身淋湿。眼前的这位匠人总是没有太多的埋怨。他低着头,只用心地做自己的工作。
⑤水不依不饶地喷溅在他的身上。我看着一个高大壮实的身体蜷曲在浴缸里。他嘴里叼着手电筒,湿透的白衬衣紧贴在背上,透出里面肌肉的颜色。
⑥高大的男人留着板寸,板寸下是一张苦瓜一样的脸。这张脸告诉所有看见它的人,其主人生活不易。他手掌粗糙,脚板宽大。我知道他一定不是像我这样闲散过活的人,但是我真的很想问他的年纪。我觉得他不会太老,只是生活的压力让他过早地呈现老相。
⑦时间并不长,新的水龙头已经换好。他蹲在地上收拾工具,我说:“真是麻烦你了,你看连衣服都淋湿了!”他抬起头居然露出很腼腆的笑容,说:“没事!夏天嘛!”我担心他回去的路太远,湿衣服穿在身上太久了不好,就问:“您住哪儿?”他又抬起头说:“赤岗。”口音一如进门时难懂,但我觉得我已经懂他了。
⑧小时候,父亲说:“不可轻视来家里做事的匠人。无论砌灶打墙,泥匠木匠,必须善待。买包烟,甚至多给些工钱都无所谓。”我们都是通过为人做事才能立身处世的,事虽有大小,但人并无高低。眼前这位水管修理工,我相信如果上战场,他定是一个很好的士兵。他高大壮实的身体会更有用武之地。
⑨现在,他佝偻着身躯蹲在我身前,收拾他不多的工具。他不知道,我一直看着他。
(选自《江湖边》有删改)
19.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20. 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中“难懂”和“懂他了”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21. 小文同学在阅读本文时,觉得应该将文章第⑥段放在第①②段之间。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22. 这篇文章在待人做事方面,对你有哪些启发?
(三)作文(50分)
23. 《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对儿子时时刻刻的关注;《散步》中“我”在一家人出现“分歧”时的犹豫;《荷叶·母亲》中荷叶倾侧下来对红莲的呵护……这些细节让我们印象深刻。
生活中美好的瞬间值得我们珍藏,请你用文字记录下来,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数600字左右;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4青岛市部分初中学校起始年级学生发展定位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本试题共23道小题。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写;笔答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
亲爱的同学们,语文的世界包罗万象,大有乾坤:徜徉其中,冷入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启启程,跟随名家的文字去赏四季美景,交志学之友,忆童年往事,悟人间真情……展开语学习之旅吧!
【赏四季美景】
活动一:美文摘抄(6分)
【1~2题答案】
【答案】1. ①. 铛 ②. 檐 2. B
【3题答案】
【答案】D
活动二:抒写美景(4分)
【4~5题答案】
【答案】4. D 5. B
活动三:诗词赏析(6分)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交志学之友】
活动一:学交友之道(14分)
班级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各题。
【8题答案】
【答案】 ①. B ②. C ③. A
【9题答案】
【答案】 ①. 高山流水 ②. 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10题答案】
【答案】 ①. 一束暖阳 ②. 驱散冬日的严寒 ③. 为我们送来温暖
【11题答案】
【答案】 ①. 有朋自远方来 ②. 断肠人在天涯 ③. 潮平两岸阔 ④. 风正一帆悬 ⑤. 莫愁前路无知己 ⑥. 天下谁人不识君
活动二:立笃学之志(12分)
【12~15题答案】
【答案】12. C 13.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4. (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理由: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匡衡勤奋好学,通过凿壁借光来勤奋读书、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事例证明只要爱好读书学习并以读书学习为乐,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忆童年往事】
(一)课内阅读(12分)
【16~18题答案】
【答案】16. B 17.
示例:长妈妈。她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让鲁迅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她还为鲁迅买来《山海经》,满足了他的求知欲,激发了他对文学的兴趣,对鲁迅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18. (1)文中的先生虽有惩戒手段却很少使用,并且他读书时投入且享受,由此可见,他是一个严格但不严厉、热爱读书的人。
(2)“雕镂”指雕刻,在这里是说老师的讲课在“我”心上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如同雕刻一般难以磨灭;而“留”字则显得比较平淡,无法体现出这种深刻程度。所以用“雕镂”更能突出老师讲课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
【悟人间真情】
(二)现代文阅读(16分)
【19~22题答案】
【答案】19. ①“我”产生了“我不喜欢你”的抵触情绪。
②修理工用祈使语气让“我”打开换气扇。
③修理工冒着喷溅的水认真修理水龙头。
④“我”克服偏见,开始理解、敬重修理工
20. “难懂”和“懂他了”并不矛盾。“难懂”指修理工的方言口音让人一下子听不清楚,而“懂他了”指“我”在与他相处、观察他的付出后,理解并敬佩他的勤劳与朴实品质,这是对他内在特质的理解。
21. 不赞同。第⑥段写修理工的外貌、生活重负等内容,放在后文更能体现“我”对修理工的逐步了解与情感转变。如果将它提前,会打乱“我”先厌烦、后理解、再敬重的情感线索,削弱文章层层递进的效果。
22. 启示:(1)不要因对方外表、口音或说话方式而轻易生厌,要多些宽容和理解;(2)尊重每一位付出劳动的人,学会换位思考;(3)对人对事都应怀着体谅与善意,才能真正“懂”别人。
(三)作文(50分)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
陶轮边的温度
周三下午的手工社团活动室里,转盘转动的嗡嗡声此起彼伏。我盯着陶轮上歪歪扭扭的泥坯,手指沾着湿泥,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捏成想要的杯子形状——刚才用力过猛,杯口直接塌了一块,泥浆顺着转盘边缘滴落在地上,像一串没力气的眼泪。
“这里要轻轻往上提,力道得跟着泥的韧性走。”一个温和的声音从旁边传来。我抬头看见社长,他手里捧着一个刚成型的陶罐,还带着湿润的光泽。没等我开口,他就拉过一张凳子坐在我身边,指尖蘸了点清水,轻轻覆在我捏着泥坯的手上。“你看,拇指放在内侧稳住底部,另外四根手指在外侧慢慢向上推,速度别太快。”他的手掌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度,帮我调整着手指的姿势。陶轮继续转动,原本塌陷的杯口在我们的共同发力下,渐渐恢复了圆润的弧度。我紧张得屏住呼吸,生怕又搞砸,他却轻声安慰:“没关系,泥坯有弹性,就算错了也能重新捏。”中途泥坯又出现了歪斜,我沮丧地想放弃,社长却从工具盒里拿出一把小刮刀:“咱们先把底部修稳,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他握着我的手,一点点刮去多余的泥料,指尖划过泥坯的动作轻柔又坚定。阳光透过活动室的天窗,落在他专注的眉眼间,他垂着眼的样子,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当一个算不上完美、却足够完整的杯子终于立在陶轮上时,我激动得差点拍手,却发现手上全是泥。社长看着我笑了,递来一张湿巾:“第一次做成这样已经很棒了,我刚开始学的时候,连像样的泥球都捏不出来呢。”他说着,指了指墙角架子上一排歪歪扭扭的半成品,那些带着瑕疵的作品,瞬间让我没了后顾之忧。
离开社团时,我抱着还没上釉的杯子,心里满是暖意。陶轮边的温度,不仅让冰冷的陶泥有了形状,更让我感受到成长路上的温柔力量——原来那些看似厉害的人,都曾有过笨拙的时刻,而愿意伸手帮你渡过难关的人,更让平凡的日子变得格外珍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