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1.了解洋务派的主张、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阅读材料并结合史事,对洋务运动作出评价,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2.了解19世纪中后期清朝在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面临的边疆危机,结合地图,讲述收复新疆和中法战争的基本史事,增强边疆领土意识,感受左宗棠、冯子材等人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气概。3.了解清政府在新疆和台湾建立行省的基本史事,梳理19世纪中后期与新疆、台湾有关的重要史事,认识新疆、台湾建省对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的意义。洋务运动;收复边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慈禧太后、曾国藩、蒋廷黻、伊藤博文等中外人物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话语,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话,你们知道是哪位近代人物吗?大家知道这位历史人物与中国近代史有何联系吗?【学生活动】结合评价话语,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初步感受和疑问。【教师活动】展示李鸿章的图片,结合前面学习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淮军等内容,以此引入本节课。【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预习内容,进入本课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慈禧太后、曾国藩、蒋廷黻、伊藤博文等中外人物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话语,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再揭晓谜底——李鸿章,自然导入本课的主题——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同时为后面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等部分的学习作铺垫。新知探究一、洋务运动(一)背景【教师活动】展示两幅图片,提问: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回忆所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活动】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的知识,总结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阶级怎么看?【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回忆所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二)目的【教师活动】展示课件中顽固派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提出的一些观点,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话语,得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总结洋务运动的目的。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和目的,为深刻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奠定基础。(三)概况【教师活动】展示表格,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尝试填写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口号、代表人物等。【学生活动】根据教材,填写表格。(四)内容【教师活动】展示洋务运动的第一点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教师讲解概况,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官办的方式经营,创建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尝试填写代表性军事工业的表格。【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尝试梳理并填写表格。【教师活动】补充洋务运动的近代军事工业代表——安庆内军械所和福州船政局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对近代军事工业发展的认识。【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补充完善洋务运动近代军事工业的内容。【教师活动】讲解在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有外文书籍但是没有人懂的情况,这大大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程和效果,于是乎,洋务派开始兴办近代新式教育。展示近代创办的一系列新式学校,丰富相关知识。讲解为了进一步学习西方知识,洋务派开始对外派遣留学生,学习当时先进的美国,展示课件的留美幼童的图片和之后为中国培养的一些人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讲解这些为中国近代化带来的作用。【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洋务派发展近代教育的知识。【教师活动】讲解到19世纪70年代,由于军事工业采用官办的方式经营,产品直供军队,不供市场,导致入不敷出,财政有了压力,于是乎,开始创办一批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的发展。展示表格,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填写表格。【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尝试梳理并填写表格。【教师活动】讲解近代民用企业的相关知识,和学生一起,结合教材,填写表格。【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填写表格,了解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知识。【教师活动】讲解两次鸦片战争都是遭受来自海上的袭击,认识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同时太平天国运动是陆上战斗,陆军也不能放松的事实,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与学生一起进入洋务运动的第四个内容:建立新式陆海军的学习。展示“汉阳造”步枪图片,讲解近代新式洋枪队的知识。【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了解洋务派建立新式陆海军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表格与教师的连贯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掌握洋务派为挽救清朝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五)结果【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威海卫战役的插画,讲解洋务运动虽然在多方面采取了措施,但是其结果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最终既没能达到自强也没有实现求富的目的。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学生活动】根据教材,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运动失败的结果。(六)失败原因【教师活动】展示摘编自汪康年《论政界不宜自营实业》等三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对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思考并谈谈对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尤其是对根本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七)评价【教师活动】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尝试得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重点强调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以及结合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局限性。【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思考并谈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让学生深刻理解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对于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开端性作用,但同时又由于阶级局限性无法使中国走向富强的现实,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看待历史现象的意识。二、美、日侵略台湾【教师活动】展示相关表格,从方位对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的边疆危机进行划分,美、日侵略台湾属于东南海疆危机。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别从背景、时间、国家、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知识的梳理。【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尝试梳理并填写表格。三、收复新疆【教师活动】展示“塞防还是海防?”的图示动画,对左宗棠和李鸿章对于海防和塞防的不同意见进行梳理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收复新疆的知识学习。展示相关表格,从方位对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的边疆危机进行划分,收复新疆属于西北边疆危机。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别从背景、时间、策略、过程、意义等方面进行知识的梳理。【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尝试梳理并填写表格。【教师活动】补充左宗棠的相关知识,并展示清军收复新疆形势图,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收复新疆的过程。【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地图和补充的左宗棠知识,梳理并填写表格。四、中法战争【教师活动】展示中法战争形势图,从方位对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的边疆危机进行划分,中法战争属于西南边疆危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别从时间、战况、结果等方面进行知识的梳理。【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地图和教材,尝试梳理并填写表格。【教师活动】展示摘自谌旭彬《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的材料,提出问题:中法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思考并谈谈中法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并谈谈认识。【教师活动】展示摘自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洋务运动的材料,提出问题:“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之间有何联系?【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思考并谈谈“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中法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影响,从宏观上理解“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之间的联系。课堂小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推行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军事与民用工业、建设新式军队、培养近代人才,开启中国近代化,但因未变革封建制度而成效有限;同期边疆危机严峻,西北有阿古柏入侵及俄国觊觎,西南遭英法渗透,东南受日、美侵扰,清政府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建省等举措维护了主权,却也暴露了国力衰弱与统治腐朽,两者共同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艰难探索与危机并存的状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