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6分。)
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黏土烧制陶瓷 B. 黑火药爆炸 C. 用粮食酿醋 D. 活字印刷
2. 下面化学仪器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 椎型瓶 B. 量桶 C. 坩锅钳 D. 陶土网
3. 缺铁性贫血、缺钙骨质疏松、碘过多却能导致甲亢等,注意营养均衡很重要,这里提到的铁、钙、碘是指
A. 分子 B. 原子 C. 单质 D. 元素
4.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液体 B. 称取氯化钠固体
C. 加热液体 D. 倾倒液体
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 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C. 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 垃圾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再利用
6.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7. 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锑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锑原子的中子数为51
C. 锑的原子序数为51
D. 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8g
8. 下列对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氧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压强增大,氧分子间隔变小
B.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热水使变瘪的乒乓球复原——分子体积变大
9. 下列关于水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 水由水分子构成
C. 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D. 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10. 过滤(如图)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之一,下列关于实验用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B. 滤纸边缘要低于液面
C. 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 D. 滤纸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11. 如图表示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 化学反应后生成三种化学物质
C. 该反应是一个化合反应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改变
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观念: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氧气可以做火箭的燃料
B. 科学思维:化学变化通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
C. 科学探究与实践: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D. 科学态度与责任:硫酸工厂排放大量废气造成空气污染,硫酸工厂采用加高烟囱的方法防止空气污染
13.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 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质子数
D. 原子和离子间可通过得失电子发生相互转化
14.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选项 异常现象 原因分析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 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B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铁丝没有燃烧 氧气不纯
C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偏小 红磷过量
D 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的气体不纯 有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
A. A B. B C. C D. D
15. 某小组同学在做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误把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当作二氧化锰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也有大量气泡产生。为了探究氧化铜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小组同学称量发现反应前后氧化铜质量不变,并运用数字化实验装置测得过氧化氢溶液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下产生氧气时,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小组应增加探究实验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B. 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的催化效果时,只需要控制催化剂质量相同即可
C. 比较曲线①②,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更快
D. 由曲线①推测,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产气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胶塞被弹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 用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2)镁离子:______。
(3)2个氮原子:_____。
17. 某中学实验室引入“智能实验助手”系统,该系统可实时记录实验操作并给出规范提示。
(1)小双在进行“石蜡的熔化”实验前,系统提示要先阅读实验图标,再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在该实验中,下列实验图标应标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小双在进行“给试管内液体加热”实验时,系统通过摄像头识别到试管内液体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立即发出警示,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
(3)小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系统提示先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18. 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
(1)记录—古代用墨书写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如图是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___周期。
(2)农业—古伐种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现代常使用化肥。其中农家肥料的腐熟是属于________反应(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
(3)出行—明朝末年从南昌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了金属材料铝,铝由__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19. 阅读科普短文。
利用氩氦刀治疗肿瘤
氩氦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手术刀,而是一种低温冷冻微创治疗肿瘤的设备,其治疗过程利用氩气降温,利用氦气升温,因此被称为氩氦刀。大多数气体遭遇节流后温度将下降,如氩气和氧气。而某些气体,例如氢气和氦气,温度反而上升。氩氦刀的制冷和加热原理是:当高压气体经针尖突然释放,进入较大空间时,因为压强突然降低,气体会使局部温度迅速降低或升高。氩气在针尖急速释放,可在几十秒内冷冻病变组织,使其温度降至-140℃~-160℃,维持15min,关闭氩气,启动氦气,氦气在针尖急速释放,使病变组织快速升温解冻,从而消除肿瘤。降温和升温的速度以及冷冻区域的大小与形状都可以进行精确设定和控制,而且氩氦刀没有化疗和放疗带来的副作用。
(1)工业上利用空气为原料制取氩气的原理与以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原理相同。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氩气和氦气都属于稀有气体,它们除了可用于治疗肿瘤之外,还具有哪些用途?请写出稀有气体的一种用途:______。
(3)氩氦刀治疗肿瘤的优点:______(写出任意一条即可)。
20. 机场饮水机是专门为机场的旅客和工作人员解决饮用水问题的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注:活TFC逆渗透膜允许水分子通过,脱盐率一般在98.65%以上。
(1)过滤后的直饮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净水时需要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3)排污水处理后再次利用可提高水的利用率,保护水资源。请你从自身角度出发,写一条保护水资源的措施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 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
(2)若要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最佳的装置组合为______(填字母编号)。
(3)若用H装置来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至______(填“b”或“c”)端。若复燃,则满。
(4)将两个充满氧气集气瓶分别按如图方式放置(固定装置略),片刻后,把带有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甲瓶中木条燃烧得更旺,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填“大”或“小”)
2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被看作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模拟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分”法和“合”法,通过对水的分解来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探究】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设计实验】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
①将两个注射器活塞推到底,按上图安装好装置。
②向右拉动注射器二的活塞至20mL处,松手后活塞弹回原处。
③在U形管中装入水(其中加入一定的氢氧化钠,水面略低于支管口)。
④取下注射器,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⑤将活塞推到底部注射器迅速连上,打开电源。当注射器二的活塞停留在20mL刻度时,关闭电源。
⑥取下注射器后,分别检验气体。
【问题讨论】
(1)步骤②中活塞能弹回原处说明______。
(2)步骤④和⑤中先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再接上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 加入的氢氧化钠可增强溶液导电性
B. 电解过程中使用的为直流电源
C. 注射器一中活塞移动速率比注射器二快
D. 理论上,步骤⑤关闭电源后,注射器一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线处
E. 在氢气验纯时,若发出尖锐爆鸣声则表明纯净。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探析】
(4)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类比运用】分析纯净物组成成分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利用上述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5)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是因为铜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发生了化合反应;由此推断铜锈中的元素种类有_____种。
【兴趣拓展】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发生反应,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密度最小的气体与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取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测得不同反应时间内生成氧气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氧气的密度是)。
反应时间
生成氧气的质量/g 1.76 2.64 2.86 286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当反应时间为___________s时(填“”“”“”或“”),样品中的过氧化氢已完全反应。
(2)上述实验中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质量,相当于多少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氧气的质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21%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6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题答案】
【答案】(1)
(2)
(3)
【17题答案】
【答案】(1)①③⑤ (2)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
(3)
【18题答案】
【答案】(1)3##三
(2)缓慢 (3)原子
【19题答案】
【答案】(1)物理 (2)作保护气
(3)没有化疗和放疗带来的副作用
【20题答案】
【答案】(1)混合物 (2)吸附
(3)淘米水浇花、使用节水龙头等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题答案】
【答案】(1)试管 (2)AF
(3)c (4)大
【22题答案】
【答案】(1)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空气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CE (4)B
(5)4##四 (6)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3题答案】
【答案】(1)t3 (2)
解:上述实验最终产生氧气2.86g,
2.86g氧气的体积为
空气的体积为:
答:9.52L的空气中所含氧气的质量与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