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自然的秘密 教案(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大自然的秘密 教案(2课时)

资源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奏”等11个字,会写“大自然、美妙”等16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重难点】
1.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重点)
2.能体会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并主动积累摘抄,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奏”等11个字,会写“大自然、美妙”等16词语。
2.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唤起兴趣
1.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场特别的“声音之旅”。大家知道吗?大自然就像一位神秘的“音乐家”,藏着好多好听的“声音秘密”,你们听——。
(1)老师播放声音,出示对应的图片,引导同学猜一猜播放了哪些声音。
(2)分别是溪水流动的潺潺声、打雷声、下雨声、还能听到鸟儿清脆的鸣叫、蟋蟀的鸣叫。
2.引出课题:同学们可真会倾听。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课文中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读一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一标:标出自然段序号。(共有4个自然段。)
(3)圈一圈:圈出难读或难理解的生字、新词。
2.掌握字音,识记字形。
(1)引导认读。
①出示“会认字”:美妙、演奏、呢喃细语、激动、雄伟、充满、打击乐器、汇聚
②学生自读。
③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提示:“奏”是平舌音,区别“宙”;“激、击”是同音字;“呢”是多音字。
④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⑤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多音字“呢”。
①“呢”读ní时,可组词呢喃、毛呢大衣;读轻声ne时,用作句末语气词,如早着呢、好呢。
②小练笔:春姑娘倾听着燕子的呢(ní ne)喃细语。他正在看书呢(ní ne)!
3.玩“青蛙过河”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自读课文,用“ □ ”画出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预设: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点拨:这句话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2.思考:在第6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默读本文第2-4自然段,用“ ”画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完成音乐家档案。
(1)学生画关键句。
预设: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每段的关键句。
(2)出示课后第二题的图表,学生填空,并借助图表说说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自主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梳理。
3.小结:这篇课文采用总分结构,开头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总起,接着分别阐述“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将每个自然段开头几句话连起来,便构成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段一,聆听“风声”的美妙
1.过渡:音乐家风先生第一个来演奏啦!
2.出示精读要求。
(1)读一读:认真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画一画:用“ □ ”画出描写风声的词语,感受风声的美妙。
用“ ”标记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3)聊一聊:把自己觉得美妙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提问,学生思考。
(1)提问:描写风声美妙的词语有哪些?
预设:轻轻柔柔、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
(2)引导交流:哪些句子写出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4.教师指导理解重点语句。
(1)重点语句1: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①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把风当作音乐家来写,把风的声音写成音乐家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把树叶当歌手来写,树叶则像歌手一样演唱不同歌曲,让文章更生动,充满童趣。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语句2: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①引导学生关注四个“不一样”,四个“不一样”两两相对,写出了声音变化的丰富美妙,照应了上句中“各种不同的歌曲”。
②教师指导朗读总结:真是富于变化的风啊!四个“不一样”要读出语调、语气的起伏变化。
③引导想象:你想到了哪些树叶发出的声音?
预设1:当春风拂过柳树细嫩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预设2:当秋风梳理枫叶火红的头发,发出哗哗的声音。
预设3:当梧桐树叶伴着秋风簌簌落下,发出刷刷的声音。
(3)重点语句3: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引导理解词语:“呢喃”原来是指燕子的叫声。“呢喃细语”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②引导体会:这些描写声音的词,使大自然的声音变得形象可感,既贴切地表现了不同风声的特点,又让风声有了感情和个性。
③分别播放两种风声,想一想: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风声,这样的风声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1:第一种是风吹麦浪的声音,是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预设2:第二种是呼啸的狂风,是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
④指导朗读:将“轻轻柔柔”“呢喃细语”等词读得轻柔舒缓,将“雄伟”“充满力量”等词读得激昂有力,就能读出两种风声的对比。
⑤学生齐读。(教师分别播放温柔、激昂风格的音乐,学生选择配乐朗读。)
⑥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⑦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适时用手势划出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5.引导背诵。
(1)激趣引导:这个自然段写得多好啊!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美妙的风声。我们把它背下来吧!背诵有哪些好办法
(2)学生交流:可以抓住关键词记忆,还可以利用相似句子互相印证记忆哦……
(3)教师出示: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 )他的(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 )一样,唱出各种( )。不一样的( ),有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 ),有不一样的(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 )的,好像( ),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 ),那声音( ),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指名学生尝试填空背诵。
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风这位“音乐家”的音乐世界,通过抓关键词、联系生活想象等方法,聆听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会写生字,了解结构
1.教师依次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各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生自由读生字,开火车读,老师指名读。
3.教师指导书写。
“奏”:部分三个横之间的距离匀称,撇先竖直后略平,捺略平,要舒展。下半部分最后一点略长一些。
“柔”:上半部分“矛”的竖钩要写得短一些。下半部分“木”横长而平,竖写在竖中线上,出头略短,撇、捺在左右下格的对角线方向舒展出笔。
“感”:半上半部分的撇和斜钩要写得舒展,第三笔短横不能漏写。下半部分的“心”要写得扁一些。上半部分要略宽于下半部分。
“严”:半四个“口”遵循左小右大、上小下大的规则。中间“犬”的撇起笔穿插到上面两个“口”之间。
六、梳理总结,课后作业
1.梳理总结。
2.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把文中你喜欢的词句句子抄录在摘抄本上,多读几遍。
(2)在田字格中把本课的生字词各抄写两遍。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2.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引导迁移学法,布置学习任务:上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联系生活想象等走进了风这位“音乐家”的音乐世界,一起聆听了美妙的风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声音是如此与众不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继续走进水这位“音乐家”的世界。
二、精读段三,感受“水声”的美妙
1.出示要求: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出了水声的美妙 用“ ”画出相关句子,用“ □ ”圈画关键词。
2.提问:你分别画出了哪些描写水声的词语?
预设: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小溪淙淙、河流潺潺、大海哗哗、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品读相关句子。
(1)品读第1句,引导学生了解这句话将“水”比作“音乐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品读交流2-4句:水这位音乐家的乐曲是怎样的美妙?带给你什么感受?
①引导学生围绕“树林”“树叶”“房子”“屋顶”“窗户”体会下雨时小雨滴喜欢玩打击乐器的特点。
②引导关注“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这两个拟声词,两个拟声词对雨滴打在树叶、房子等上面的声音的描摹极其形象。
③引导想象:小雨滴还会把什么当做打击乐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出示雨滴落在雨伞上、荷叶上、地面、池塘里的图片)学生想象说话。
③小结:不仅是树林、房屋,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变成了小雨滴的打击乐器。
④全班学生有感情地读。
(3)交流5-6句。
①引导学生围绕“唱着歌”体会拟人的写法。
②引导学生围绕“淙淙”“潺潺”“哗哗”等拟声词,了解小溪、河流、大海的声音不同,语势层层递进,表现了水声由小变大、由轻柔到雄壮的丰富变化。
③播放“小溪淙淙”“河流潺潺”“大海哗哗”的音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句话语势层层推进,宛如乐曲逐渐攀升,直至高潮。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水声的变化。
⑤出示第3自然段填空,引导学生背诵。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 )。小雨滴( ),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 )……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 ):小溪( ),流向河流;河流( ),流向大海;大海( ),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4.自主学习阅读链接《瀑布》,感受另一种水演奏的另一种形式的音乐。
(1)过渡:在大自然中,不仅可以听到雨声、小溪、河流、大海各不相同的声音,还有挂在高高悬崖上的瀑布,也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哦。
(2)出示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象画面,有感情、有节奏的阅读《瀑布》。
②画一画:用“ ”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
③聊一聊:叶圣陶笔下的瀑布带给你什么感觉。
(3)学生反馈,教师引导。
预设:“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等语句让人感受到瀑布声音的美妙丰富。“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一座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等语句让人非常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壮观神奇。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瀑布》,注意语音的轻重和语速的缓急。
三、精读段四,感受“动物歌声”的美妙
1.过渡: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引导: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用“ □ ”圈出表示声音的词语,交流一下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动物声音的美妙的。
3.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品读交流第2句。
①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是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鸟叫、虫鸣、青蛙的歌唱。
②提问:青蛙的歌唱是什么声音呢?
预设:呱呱呱
③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等表示声音的词,用轻快的语调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些动物可爱的样子。
(2)品读交流第3句,回答从“我在唱歌,我很快乐”等词中了解这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动物们的快乐,其实也是在告诉读者:“我”也很快乐!这快乐源于自然界中美妙的声音。
①引导想象:动物们还会唱什么歌呢?
②学生自由交流。
③播放鸟叫、虫鸣、青蛙歌唱的音频,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
④指导学生把这句话读出快乐的心情。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总结提升,课外延伸
1.完成音乐家小档案,积累词语。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第2、3、4自然段,填写“音乐家小档案”。
音乐家小档案
音乐家 生动的词语
风 轻轻柔柔 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
水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哗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 叽叽喳喳 唧哩哩唧哩哩 青蛙的歌唱
2.主题概括。
3.声音创作小练笔。
(1)要求: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妙的声音,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
试着用上你积累的词句,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2)提问:如何把文章写生动形象?
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采用“总—分”结构,用上拟声词,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声音的美妙写出来。
(3)范文引路。
(4)总结:同学们很棒,学以致用,那咱们课下就利用学到的方法把小练笔写生动。
五、课堂板书,课后作业
1.课堂板书。
2.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抄写本课的拟声词。
(3)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围绕“感受自然声音之美”展开,通过“声音盲盒”导入、抓关键句梳理内容、品拟声词体会生动性等环节,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能准确认读生字、找出 2-4 自然段关键句,也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呢喃细语”“叮叮咚咚”等词语的感受,朗读时能区分微风与狂风、小溪与大海的语气差异,对自然声音的喜爱之情较浓厚。
但仍有不足:一是仿写 “围绕一种声音写几句话”时,部分学生虽能列举声音,却难以用拟人、比喻让文字有“音乐感”,对“不一样的场景有不一样声音”的句式运用不熟练;二是背诵指导时,未充分结合板书框架帮助记忆,少数学生对第 3 自然段的内容顺序掌握不牢。后续需简化仿写指导步骤,提供更明确的句式支架,并利用精简思维导图辅助背诵,强化知识的结构化记忆。
第七单元 第21 课 《大自然的声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