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紫金山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紫金山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紫金山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A. kg B. s C. m D. m/s
2.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他提出的“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他是(  )
A. 哥白尼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3.下列有关物理现象的描述,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花园里鲜花怒放 B. 蜗牛在地上爬行 C. 雄鹰在空中翱翔 D. 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4.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 cm B. 物理课本长度约50 cm
C. 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 cm D. 学生用笔直径约4 cm
5.关于下列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以下估计正确的是(  )
A.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20s B. 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s
C. 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 健康人的心脏跳动70次用时1min左右
6.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如果把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茶杯看作是运动的,是相对于(  )
A. 静坐在车厢中的一位乘客 B. 在车厢中走动的乘务员
C. 关闭着的车窗 D. 车厢内的座椅
7.无人机在抗击疫情期间大显身手,特别在航拍监控方面,被称为会飞的照相机。如图在一次拍摄中,小泽从画面中感觉树梢在竖直向上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无人机 C. 旋转的机翼 D. 树梢
8.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的数据记录为:12.38cm,12.36cm,12.12cm,12.37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 12.24cm B. 12.363cm C. 12.36cm D. 12.37cm
9.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甲和丁 B. 甲和丙 C. 甲和乙 D. 乙和丁
10.有关物体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B. 由 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就是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时只要认真细心地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像消除错误一样消除误差
B. 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好
C. 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D.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
12.语音识别机器人通过声音验证用户身份,这是根据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13.
14.“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音色
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15.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B. 0~2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C. 2s~5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5s~7s内,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16.如图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相同 B. 乙、丙的音调相同 C. 乙、丙的音色相同 D. 丙、丁的响度相同
17.生命因运动而精彩,在一次体育课上,初二年级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上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他们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全程相遇3次;
②在6.5s时,v甲<v乙;
③在8~19s内,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④19s~30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⑤t=0时刻,乙在O点,甲在距离O点24m处。
A. 只有①②③正确 B. 只有①④⑤正确 C. 只有②③④正确 D. 只有①②⑤正确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18.中华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诗词或俗语中有关声学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笛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C. “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中“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D. “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4分。
19.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9 ;
物理书的长度是2.40 。
20.如图所示,汽车速度表的读数是 ,该数据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21.2024年4月25日,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升空过程中,飞船相对于地面是 的,而相对于火箭是 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22.小启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他将铜线在笔直的铅笔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所示,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铜线的直径为 。
23.某网站的论坛上记载:“太空中一小天体于昨晚子夜时分与木星相撞,发出巨大的响声,惊醒无数梦中人…”.你认为其内容是______的(选填“真实”或“不真实”),理由是______.
24.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运动健儿的风采。开幕式上,在国旗传递时,一个小男孩用小号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彻全场。小号是利用空气柱 发声的,号声通过 传入现场观众耳中。
25.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这种方法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6.晓园在河南博物院观看古乐编钟演奏时,看到乐手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如图所示,这些编钟发出不同的______,乐手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时,发出不同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组成了美妙的乐曲。

27.如图是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的;甲车的速度v= km/h。
2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时,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弹开,该现象说明______;悬挂乒乓球是为了______;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钢尺,听其响度变______(选填“大”或“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有关。
(3)如图丙所示,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塑料片在______(选填“左”或“右”)侧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______高。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29.如图所示,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本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公式是______;
(2)除图中的刻度尺外,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填测量仪器名称);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图中AB段的距离sAB= ______cm测得AB段用时1.6s,BC段用时0.9s,则AB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A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______(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6)小球在AC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C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__(填“>”“<”或“=”)v2。
3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此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来,此现象说明______可以传声。
(2)假设将上述甲、乙两个实验均移至月球上进行,还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是______实验(选填“甲”或“乙”),另一实验中乒乓球未被弹开的原因是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31.国庆期间,小敏的爸爸开着车带小敏从贵州某地到重庆游玩,在高速路上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
(1)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下,从该标志牌到重庆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在高速公路上一段路程中若以图乙的速度行驶30min,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4000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v声=340m/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过程中向前面远处的大山鸣笛,4s听到回声,求鸣笛时离大山有多远?
33.国庆节期间,小明从保定乘坐火车到哈尔滨旅游,他乘坐的G1240次9:28从保定东发车,到达哈尔滨西的时间是17:43,运行里程1276公里,他乘坐的火车长400米,途中,当火车以20m/s的速度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明测得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是70s。
(1)该隧道长度是多少km?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3)该火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3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为什么?
答: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CD
19.【答案】cm
dm

20.【答案】90km/h
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90km

21.【答案】运动
静止

22.【答案】1mm
0.10cm

23.【答案】不真实;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24.【答案】振动
空气

25.【答案】510
不能

26.【答案】音调;响度。
27.【答案】西
7.2

28.【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大;振幅;
右;音调
29.【答案】; 秒表; 小;时间; 小; 40.0;0.25;0.32;越来越快; <
30.【答案】振动;空气; 甲;真空不能传声
31.【答案】解:(1)标志牌上,“100”为限速标志,是指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重庆240km”表示从标志牌到重庆的路程,
由可得从该标志牌到重庆至少需要的时间:

(2)由图乙可得汽车的行驶速度是v′=90km/h,汽车行驶的时间t′=30min=0.5h,
这段时间汽车通过的路程:s'=v′t′=90km/h×0.5h=45km。
故答案为:(1)从该标志牌到重庆至少需要2.4h;(2)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是45km。
32.【答案】解:(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时间:
t1===500s;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路程:
s2=v2t2=20m/s×100s=2000m,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路程:
s总=s1+s2=4000m+2000m=6000m,
总时间:
t总=t1+t2=500s+100s=600s,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10m/s;
(3)汽车在4s内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20m/s×4s=80m,
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4s=1360m,
设鸣笛时离大山的路程为s,则2s=s车+s声,
s=(s车+s声)=×(80m+1360m)=720m。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为500s;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m/s;
(3)鸣笛时离大山有720m。
33.【答案】该隧道的长度为1.4km;
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90s;
该火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54.7km/h
34.【答案】答:因为乙房的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几乎无声音传播的介质,另外其他门窗紧闭,所以女孩在乙房内几乎听不到室外树上鸟儿的歌声。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