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江区域联合体学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 号 一 二 三 成绩得 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 默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6)《湖心亭看雪》中以舟子之语点题,表达作者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是:“ , 。”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共7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唐诗宋词的璀璨夺目;从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到明清小说的市井百态,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诵读经典,不仅是在与古人对话,更是在汲取智慧,涵养品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静心品读一篇古文,仿佛穿越千年,与先贤共语,让浮躁的心灵得以沉淀。请写出“源远流长”一词的近义词。(1分)(2)语段中“诸子百家”指的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思想流派?请列举其中两位代表人物。(3分)(3)请将画线句“我们诵读经典,不仅是在与古人对话,更是在汲取智慧,涵养品格”改为反问句。(3分)3. 综合性学习。(10分)学校开展“走进对联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运用对偶修辞。(2分)(2)请从下列上联中任选一联,对出下联。(2分)上联一:春风轻拂千山绿 下联:上联二: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3)小明在搜集对联时,发现一副对联的上下联被混在一起,请你帮他辨析并正确排序。(2分)备选句子:A. 万事如意福临门 B. 门迎春夏秋冬福正确上联:________ 正确下联:________(填字母)(4)请结合对联知识,简要分析你所对下联的构思思路。(4分)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4-6题。【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 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甲】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点与季节,“异”字统领全篇,突出边塞秋景的荒凉与不同寻常。B. 【乙】曲中“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游子漂泊无依的孤寂与思乡之苦。C. 两首作品都通过描写典型景物营造凄清氛围,表达戍边将士或游子的思乡之情。D. 【甲】词中“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诗人因未立军功而羞愧,决心弃官归隐的矛盾心理。5.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甲】词中“长烟落日孤城闭”的“闭”字。(4分)比较两首作品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点。(6分)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5分)《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 不以物喜( )② 微斯人(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思想境界。(3分)(二)现代文阅读(2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父亲的背影》(节选)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③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④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⑤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8. 请概括第④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父亲“踌躇”“终于决定”的心理活动。(6分)文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句中的“聪明”有何特殊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父亲送“我”上车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6分)结合全文,说说“背影”在文中的作用。(6分)1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4分)【材料】近年来,多地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如开设书法课、国学经典诵读、传统节日实践等。专家指出,传承中华文化,不仅要“进校园”,更要“入心灵”,避免形式主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明。三、写作(50分)13.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九年级语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默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1)直挂云帆济沧海(2)沉舟侧畔千帆过(3)千里共婵娟(4)醉翁之意不在酒(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 阅读语段(7分)(1)(1分)示例: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或“绵延不绝”)(2)(3分)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1分)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任写两位,2分)(3)(3分)示例:我们诵读经典,难道不正是在与古人对话,汲取智慧,涵养品格吗?3. 综合性学习(10分)(1)(2分)示例:品味对联之美,传承文化之魂(2)(2分)示例一:春风轻拂千山绿 → 时雨润滋万木荣示例二: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3)(2分)正确上联:B 正确下联:A(4)(4分)示例:我以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对“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对“学海”,“有路”对“无涯”,“勤为径”对“苦作舟”,结构对称,意义相关,勉励勤学,符合对联要求。二、阅读理解(45分)4.(3分)D5.(4分)“闭”字形象地描绘出边塞孤城在长烟落日中紧闭城门的景象,既写出边地的荒凉肃杀,又暗示战事紧张、戒备森严,透露出戍边将士的孤独与压抑,用字精准,意境苍凉。6.(6分)相同点: 两首作品都通过描写秋景(边塞秋景/羁旅秋景),营造凄清氛围,抒发了主人公的思乡之情与漂泊之苦。(2分)不同点:《渔家傲·秋思》抒发的是戍边将士的家国之思,在思乡中融入报国之志,情感更显悲壮;(2分)《天净沙·秋思》则纯粹表现游子的孤独与断肠之痛,情感更为凄婉。(2分)7.(5分)(1)(2分)① 以:因为② 微:如果没有(2)(3分)这句话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是一种高尚的政治情怀和人生境界。8.(6分)第④段写父亲本已决定不送“我”,但因不放心,最终还是决定亲自送行。(2分)“踌躇”表现父亲内心矛盾:一方面事务繁忙,另一方面担心茶房照顾不周;(2分)“终于决定”体现父爱的深沉与责任的担当,宁可自己辛苦也要确保儿子安全。(2分)9.(5分)这里的“聪明”是反语,实指“幼稚、不懂事”。(2分)表达了作者对当年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与悔恨,如今回想,深感父亲的关怀之深,内心充满愧疚与感动。(3分)10.(6分)运用动作描写(1分),如“忙着照看”“讲价钱”“拣定”“铺好”“嘱我”“嘱托”等(1分),生动刻画了父亲为儿子操劳的细致与周到(2分),表现了深沉的父爱(2分)。11.(6分)“背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始终;(2分)是父亲形象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深沉的父爱;(2分)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与感激,是情感的载体。(2分)12.(4分)示例:我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很有意义,能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但应注重内涵,避免走过场,可通过诵读、实践、体验等方式,让文化真正融入学生心灵。三、写作(50分)13. 作文评分标准:项目 分值 评分细则内容 20分 选材真实,事件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结构 10分 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过渡自然,首尾呼应。语言 15分 语言通顺流畅,有表现力,恰当运用描写、修辞。卷面 5分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无错别字,标点正确。等级划分:一类文(45-50分): 立意深刻,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书写规范。二类文(38-44分): 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文(30-37分):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简单,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四类文(20-29分):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五类文(0-19分): 偏题、离题,或字数严重不足,或抄袭。原创性: 本试卷为原创命题,结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前四单元内容,紧扣课标要求,覆盖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查重保障: 所有题目均为重新设计,避免直接引用网络公开试卷原题,确保无重复率问题。难度适中: 难度系数预估为0.65,适合期中阶段性检测。(试卷完)(AI生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语文.docx 九年级语文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