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五十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五十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南京五十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侗笛是侗族独特的吹口气鸣乐器,外形和洞箫相似,吹口装有簧片,竖吹。吹奏侗笛时按压不同的按音孔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按压不同的按音孔改变的是发出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2.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写道:“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其中“高声语”指声音的(  )
A. 音调高 B. 响度大 C. 音色好 D. 频率高
3.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纹门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 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 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 空气越稀薄,阻力越小,声音的传播也越快
4.我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水平,总里程已达到4.5万公里。高铁采用多种方式降噪,其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 钢轨减振 B. 安装隔音屏 C. 增加噪声检测仪 D. 增加绿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沿直线传播时速度始终为3×108m/s
B. 倒车雷达发出激光来确定车后障碍物的距离
C. 利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D.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说明固体能传声
6.图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于取火的一种工具——阳燧,阳燧是用铜制成的凹面镜,将其凹面正对太阳光从而聚集日光,点燃艾炷取火;图乙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关于它们的工作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是光的直线传播 B. 甲是光的直线传播,乙为光的反射
C. 都是光的反射 D. 甲是光的反射,乙为光的直线传播
7.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m处,若将平面镜向物体移近1m,则在镜中看到物体两次像之间的距离为(  )
A. 1m B. 2m C. 3m D. 4m
8.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和“树荫”,其中(  )
A. “光斑”是树的影子 B. “树荫”是太阳的像
C. “光斑”是太阳的像 D. “树荫”是太阳的影子
9.如图所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10.物体AB直立于足够大的平面镜前,甲图中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乙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则物体在甲、乙两图的平面镜中,能否成完整的像(  )
A. 都能 B. 都不能
C. 甲图中不能,乙图中能 D. 甲图中能,乙图中不能
11.如图所示,眼睛看到蜡烛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 若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 若将平面镜截掉,则蜡烛的像也会截掉
D. 若在平面镜背面放置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仍然成像
12.雷雨天,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某兴趣小组为估算某次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方法,对于这种估算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案中的时间指闪电恰好结束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B. 方案中的时间指闪电刚刚开始至雷声轰鸣结束的时间
C. 若光速变为原来的一半,则估算方案仍可行
D. 若光速变为声速的两倍,则估算方案仍可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如图所示,是指挥员在辽宁号航母上指挥舰载机起飞的手势。图中指挥员头上带了个厚厚的帽子,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噪声与其它声音一样都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14.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的______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观众能分辨出葫芦丝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
15.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现有四个大小不同的编钟甲、乙、丙、丁,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会对其音色产生影响,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同一个示波器中,以下四幅图为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则敲 编钟用力最大, 编钟有裂痕,最大的编钟对应的波形图是 。
16.如图所示,小明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直接看到烛焰,他应使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下同)的,若取走纸片B,透过小孔看到的烛焰是 的。
17.如图所示,是某司机在行驶时从倒车镜中看到的情景。现在看到的汽车是在平面镜中成的______大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从倒车镜中看到A侧的转向灯闪烁,则该司机判断后面的车准备向______侧转向(选填“左”或“右”)。
18.水中倒影是因为光的 形成的。汛期秦淮河水位上涨了1m,河面上方的草场门大桥在水中的倒影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m。
19.如图甲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如图乙),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其原理是光的 ;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 (能/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 (增大/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20.平面镜MN高30cm,与一支长20cm的铅笔平行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相距20cm。
(1)倘若铅笔绕B点逆时针转动,则其像 时针转动,转到90°时,铅笔尖端A与像A′之间的距离是 cm;
(2)如果铅笔不动,平面镜绕N点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平面镜中铅笔的像A′ 时针转过 °,尖端AA′相距 cm。像点A′的运动轨迹 (是/不是)绕N点的圆弧。
21.下列有关光的小实验:
(1)如图甲,小平面镜放在较大的白纸上,用手电筒照射平面镜,避开反射光的方向观察白纸和平面镜,较亮的是______,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______反射;
(2)如图乙将红、绿、______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3)如图丙,一束白光通过______镜后,光屏上会出现彩色光带,这一现象称为光的______;
(4)如图丁用一束绿色激光照射到一个白色气球表面,会出现______色的光斑,若要将此气球射破,最好将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用颜料涂成______(选填“红”或“绿”)气球更易被激光射破,说明光具有______。
22.如图为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如表为使用说明书。阅读使用说明书,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A、B接收。
(3)液晶显示屏显示A、B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是ms(1ms=10-3s)。
(1)若把铜铃放在A、B的中点,即s1=s2,敲打铜铃后,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ms。
(2)若小明将铜铃放到B的右边,并与A、B在一条直线上,让铜铃发声,增大铜铃到B的距离,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测量某液体中的声速,把声速测量仪放置于该液体中,如图将铜铃移至A、B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敲打铜铃,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200,已知s1=0.2m,s2=0.5m,则声音在该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为 m/s。若敲打铜铃,保持声速测量仪中铜铃及A、B的位置不变,将声速测量仪从液体中取出,放置于空气中,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23.按要求作图:
(1)在甲图中画出路灯S下小明的影长。
(2)如乙图所示,请根据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3)丙图中,平面镜后有一不透光的挡板,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丁图中,小河同学正站在一面平面镜前试穿鞋子。如图所示,她通过镜子的反射,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脚上的鞋子(用点A表示)。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在图中准确地画出光线从鞋子反射至镜子,再由镜子反射进入小河同学眼睛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2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敲击音叉,泡沫球会弹开,泡沫球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乙抽气一段时间后,听到的手机铃声响度不变,则可能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手机铃声频率太高
B.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3)图丙中拍打橡皮膜,烛焰摇晃说明了______,可制成了医院中的______(选填“B超仪”或“碎石机”),离橡皮膜越远,烛焰摇晃的幅度越______。
(4)图丁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探究的是______。
25.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小明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
(1)如图1所示,为了成像更清晰,你建议将圆筒的______(选填“A”或“B”)端蒙上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来进行探究。
(2)如果小孔前方有一支蜡烛的烛焰从B向A观察如图2状,则在半透明薄纸上看到的像可能为______。
(3)如果将原来△形的小孔改成O形的小孔,在半透明薄纸上像的形状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改变。
(4)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烛焰时,仅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明无意间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截了两个小孔,用它来观察蜡烛,则半透明膜上会______。
A.只会出现一个像
B.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两个像
C.只有光斑而无像出现
(6)关于针孔照相机该同学实验后总结了以下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保持小孔和烛焰的位置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C.保持小孔、屏和烛焰的位置都不变,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屏上成的像在原来像的位置上方
D.蜡烛做顺时针转动时,像也做顺时针转动
26.“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序号 a b
1
2
3
(1)下表是用于研究光反射时角度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表,则表格中a是______,b是______。
(2)要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板上出现,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3)若把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入射点O仍在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的方向______(变化/不变)。
(4)小明将纸板EF(连同激光笔)绕底边向后倾斜,如图乙所示,此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______(选填“仍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此时ON______(填“是”或“不是”)法线的位置。
(5)小华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O点如图丙所示,保持纸板ENF竖直放置,让桌面上的平面镜绕轴PQ逆时针转动10°,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不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A.反射光线方向
B.法线方向
C.入射角度数
D.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6)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这两个实验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B.前者实验中的玻璃板与桌面垂直,后者实验中的活动纸板也要与镜面垂直
C.这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用到刻度尺这个测量工具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人看到烛焰在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27.利用蜡烛和薄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来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如果有厚度为2mm和1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厚度为______的玻璃板做实验。
(2)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时,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如图乙所示;此时为了观察这支蜡烛的像,应该利用图乙中______(选填“a”、“b”或者“c”)的视角进行观察;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关系是______;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______(选填“A”或“B”)是反射面;
(5)研究像与物的左右关系时,把三个字母“C”、“A”、“T”分别竖立在玻璃板面前,选用字母______的效果最好。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人耳
振动

14.【答案】振动 音调 音色
15.【答案】丙



16.【答案】烛焰、A纸片上的小孔、B纸片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
倒立
正立

17.【答案】等 虚 左
18.【答案】反射
升高
2

19.【答案】直线传播
不能
减小

20.【答案】顺
80

180
40


21.【答案】白纸;漫;
蓝;
三棱;色散;
绿;红;能量
22.【答案】0
不变
1500
变大

23.【答案】



24.【答案】放大音叉的振动; B; 声可以传递能量;碎石机;小;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5.【答案】A D 不会 变大 B ABCD
26.【答案】入射角/°;反射角/°; 一定垂直; 不变; 不能;仍在;不是; 不能;D; C
27.【答案】为了确定像的位置;1mm; a;不需要;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不动; B; C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