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案

资源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发现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并进行评价,学会劝阻不文明行为。交流中要做到语言、行为都礼貌得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话题
1.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插图,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吗?
(2)引导学生观察三幅画面。
第一幅: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
第二幅:同学帮同桌捡起掉落的铅笔;
第三幅:有人喝完水后,把空瓶子随手放在走廊窗台上,没有扔进垃圾桶。
2.判断对错:请你判断图片中的行为是否文明,文明打“ ”不文明打“×”。
预设:第1、2幅图是文明的行为,第3幅图是不文明行为。
3.引导分享:这些都属于生活小事,请你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类似“小事”。
(1)不文明行为。
预设: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墙上涂鸦、车窗抛物、浪费水、乱闯红灯……
(2)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预设:随手捡拾垃圾、随手关掉水龙头、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爱护小动物、关爱老人、扶行动不便者过马路……
4.引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题目中的“小事”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呢?
预设: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小事,事情虽小,但意义重大。所以题目的“小事”加了双引号。
二、观察图片,表达看法
1.出示教材上的四幅情境图:请你观察插图,说说哪些事让你感受到温暖,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用“谁在哪里做什么”把事件说清楚。
(1)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第一幅: 有一位叔叔进门以后,看见后面有人,主动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来。
第二幅: 一个小男孩在公园遛狗时,及时将小狗的粪便收拾干净了。
(2)不文明的行为。
第三幅:在公交车站,一位乘客不遵守秩序,随意插队上车。
第四幅:在旅游景点,一位游客在古建筑墙上乱涂乱画,还有游客爬上树拍照。
2.分享感悟:图中这些“小事”虽小,意义却非常重大,有的给人带来温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有的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甚至给人带来危险,令人厌恶,难怪古人会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方法指导,交流看法。
(1)要求:指名评价图片中人物的行为,说说你的看法。
(2)指导方法。
①说清楚是什么事;
②表明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或看法,并说明理由;
③说理由时,可以讲清楚行为带来的感受或结果,还可以补充有关的事例。
(3)交际模板。
我看到__________(现象),我觉得这是一种__________(令人感到温暖 / 不文明)的行为,因为________________(理由)。
(4)交际范例:我看到有一位叔叔进门以后,手一直扶着门,让后边的人先走,最后再自己把门关上(现象),我觉得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温暖(令人感到温暖 / 不文明)的行为,因为这是一种礼让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暖心举动(理由)。(先说现象,再谈看法,后说理由。)
范例补充:这样的行为会带来一种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影响)。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我和妈妈去超市的时候,前面也有一位叔叔为我们扶着门帘,直到我们进去才放下,这让我们感觉很温暖。(补充有关事例)。(先说现象,再谈看法,后说理由,接着说影响,最后补充示例。)
三、交际延伸,交际指导
1.交际活动:你的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 和小组同学交流你发现的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或是不文明的行为,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汇总小组同学谈到的“小事”,和其他小组交流。
2.交际指导。
(1)说:讲的同学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仪态大方。表情自然,眼睛注视听众。
(2)听:
①注意倾听每位同学的发言;
②记住同学说的主要信息,必要时可以记录几个关键词;
③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发言,如果有听不明白的地方或需要补充、更正的地方,等讲的同学说完了,你再举手发言。
(3)汇总:
①小组内每个同学尽量独立整理、汇总,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②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想法。
③汇总后要想一想有没有遗漏,不明白的地方要问一问。
3.出示表格,了解评价标准。
身边的“小事”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星级
表达 能列举出身边文明或不文明的行为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倾听 认真倾听,了解每个人的看法
注意记录关键词
汇总 汇总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4.交际示例。
(1)范例1:上楼梯靠右,下楼梯靠左,排队走不仅不会发生拥挤和踩踏,还快捷,这是一种好习惯。我们不管在学校还是其他公共场合都要这样做。
(2)范例2:有一天,我站在斑马线上等着过马路。因为没有红绿灯,很多车辆经过时都没有减速,但是一辆公交车却在斑马线前面停下来,公交司机示意我先走,我感觉特别温暖。如果每个司机都能向这位司机师傅学习,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
(3)范例3:在公共场合打喷嚏不没有遮挡措施,不禁令人感到不舒服,而且还可能会传播疾病,给他人的健康带来危险,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大家不要这样做。
(4)范例4:上次我去一座公园玩。看到有人骑在公园里的塑像上,叫别人给她拍照。我觉得这样做不仅会对塑像造成伤害,也让别人觉得她很没素养。这样做,是不对的。
四、课上汇总,课下实践
1.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小组成员的看法。
(1)汇报时间到了,请组内派一名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成果吧。先准备准备,再发言。其他小组认真听,可以帮助补充、完善。
(2)发言人参考句式:(谁)______发现(事件)________,他(她)认为(看法)______,他(她)觉得(理由)________。
2.课堂总结:同学们,小事不“小”,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体现着我们的素质。所以我们要多做好事、文明的事、给人温暖的事;还要多关注身边的不文明的“小事”,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3.课下实践: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交流了身边的“小事”,平时在生活中也应该多关注社会现象,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4.布置课下实践任务,选做:
(1)对家人描述自己身边的某件“小事”,并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2)汇总印象深刻的几位同学的发言,说给家人听。
◆教学板书
身边的“小事”—— 文明暖人心,陋习需摒弃
表达:说清现象、看法、理由
倾听:专注、记录、尊重
汇总:全面、准确、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时以 “生活小事” 为切入点,通过情境导入快速引发学生共鸣,借助图片观察与交际模板,降低了表达难度,让学生能清晰阐述对文明与不文明行为的看法。在小组交际环节,注重对 “说、听、汇总” 三项能力的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交流技巧。从课堂反馈看,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列举出丰富的生活事例,且多数能礼貌得体地表达观点。但在汇总意见时,部分小组存在遗漏个体想法的情况,后续需加强对汇总方法的针对性指导,同时可拓展课后实践形式,如鼓励学生用绘画、短文等方式记录身边 “小事”,进一步深化对文明行为的认知与践行。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