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一定要争气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一定要争气 教案

资源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裕、差”等12个生字,会写“念、差”等11个字,会写“生物、从事”等18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以及他是怎样“争气”的。能结合关键词句,体会童第周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
3.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以及他是怎样“争气”的。能结合关键词句,体会童第周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重点)
2.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一定要争气”的含义。(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裕、差”等12个生字,会写“念、差”等11个字,会写“生物、从事”等18个词语。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以及他是怎样“争气”的。
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
1.谈话导入。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为司马光砸缸的智慧点赞,他用冷静和机智“救”出了同伴;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中国克隆之父”。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科学家童第周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定要争气)
(2)全班齐读课题。
2.初释课题。
(1)课题中的“争气”指的是立志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品质。
(2)引导交流:生活中,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自己说过类似“一定要争气”的话吗?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示例1:我在参加文学经典朗诵比赛时,妈妈对我说过“要加油,为班级争光”。
示例2:学骑自行车时总摔下来,膝盖都擦破了,我咬着牙想:“不能放弃,一定要争气,学会它!”
3.初识童第周。
(1)让学生读一读第1自然段,交流童第周的职业、成就、家庭背景。
预设1:职业是生物学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预设2: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预设3:出生在浙江省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只能一边帮家里做农活,一边跟父亲念点儿书。
点拨:出生条件不好,从小就懂事。
(2)人物资料补充: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一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
(3)画一画:将课文中带有“一定要争气”的语句画上横线。
2.识记生字词。
(1)引导认读。
①出示词语:富 劲 平 助 教
目 实 结 心 激
②学生自读。
③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提示:“差、洲、授”等是翘舌音,“资”是平舌音,“耐”是鼻音。
(2)交流识记生字。
①“偏旁加一加”。
衤+谷=裕 土+匀=均 贝+次=资 氵+州=洲 扌+受=授 木+勾=构
②归纳形声字。
点拨:形声字的形旁表意思,声旁表读音。
“资”:偏旁是贝字旁,与钱财有关。
“洲”:偏旁是三点水,与水有关。
“授”:偏旁是提手旁,与手部动作有关。
(3)玩生字小游戏:一起放飞萤火虫。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
(1)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一定要争气”,分别在第几自然段?
预设:共出现了四次,分别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聚焦前三处语句,说一说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
预设1:童第周第一次想到“一定要争气”是在中学成绩不理想,面临退学或降级时。
预设2:童第周第二次想到“一定要争气”是在国外留学时,国家贫穷,中国人被外国人瞧不起的时候。
预设3:童第周第三次想到“一定要争气”是在成功剥离青蛙卵外膜,做到了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的时候。
2.理解童第周是怎样“争气”的。
(1)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童第周是怎样“争气”的,结果如何,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
(2)交流圈画的关键词。
预设1:第2自然段中的“再三恳求、悄悄起床、借校园的路灯看书、溜到厕所外的灯下学习”、“各科成绩都赶上了来,几何还考了满分”。
点拨:童第周发愤学习,成绩得以提升。第一次是为自己争气。
预设2:第4自然段中的“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第5自然段中的“青蛙卵外膜的成功剥离,震惊了欧洲同行”。
点拨:童第周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实验成功,震惊了欧洲同行。第二次是为国家争气。
(3)自主练说:借助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童第周是怎样“争气”的。
提示:用上“当……时……”“于是……”等表示连接的词语。
示例1:当童第周因为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面临退学或降级时,他想到一定要为自己争气,于是,他再三恳求老师让他试读,之后每天天不亮就悄悄起床,溜到厕所外的灯下努力学习,终于各科成绩都赶了上来。
示例2:当童第周在比利时留学,感受到中国学生被外国同学瞧不起时,他想到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于是,他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成功剥离青蛙卵的外膜,震惊了欧洲同行。
四、指导书写,小结课堂
1.识记会写字,指导易错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观察字形。
(2)提示学生:“念、努、单、留、奋”是上下结构;“差、考、退、度”是半包围结构;“试、均”是左右结构。
(3)带领学生书写易错字。
①“考”:共6画,笔顺为:横、竖、横、撇、横、竖折折钩。
提示:半包围结构,四个横画要做到基本平行等距,撇画位置要恰当,没有末笔横。
②“试”:共8画,笔顺为:点、横折提、横、横、竖、提、斜钩、点。
提示:左窄右宽。右半部分“式”的第4笔提穿插到左半部分言字旁的下面;第5笔斜钩从竖中线右侧起笔,向右下斜出,要写得有力,注意不要多加一撇。
③“单”:共8画,笔顺为:点、撇、竖、横折、横、横、横、竖。
提示:第7笔横要长,中间的竖要又直又正。
④“留”:共10画,笔顺为:撇、竖提、点、横折钩、撇、竖、横折、横、竖、横。
提示:前三笔笔顺为撇、竖提、点。第三笔“丶”要写对位置和方向,下面的“田”整体要写得匀称,略小于上面部分。
(4)学生练写,教师巡堂指导。
2.小结课堂: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童第周的“争气”故事。我们知道了,当他面临退学危机时,用“灯下苦读”为自己争气,实现了成绩的逆袭;当他遭遇外国同学轻视时,用“刻苦钻研”为祖国争气,创造了震惊欧洲的科学成就。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品读,看看童第周的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成长启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关键词句,体会童第周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
2.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一、回顾旧知,导入课堂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他是怎样“争气”的。
(2)师生合作完成表格梳理。
第一次为自己争气 第二次为中国人争气
原因 中学成绩不理想,面临退学或降级。 在国外留学时,国家贫穷,中国人被外国人瞧不起。
行动 发愤学习 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结果 各科成绩都赶上来了。 实验成功,震惊欧洲同行。
二、品词析句,体会品质
1.聚焦第2自然段,体会童第周“为自己争气”的精神品质。
(1)让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童第周怎样的品质。
(2)交流关键句1。
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经过童第周再三恳求,才同意他跟班再试读一个学期。
①理解词语:“再三”指的是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再三恳求”指一次又一次地请求。
②联系生活实际:你有没有“再三恳求”的经历?
预设1:恳求妈妈买心仪的书籍。
预设2:恳求老师给一次参赛机会。
……
③童第周“再三恳求”的是什么?
预设:继续学习的机会。
④小结:童第周“再三恳求”继续学习,体现了他努力争取、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品质。
⑤朗读指导:“退学或降级”可以读出紧迫感;“再三恳求”可以略微拉长,读出诚心诚意想要读书的心情;“才同意”可以读得重一些。
(3)交流关键句2。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借着校园的路灯看书。
①理解词语:“珍惜”指对于珍贵的事物或机会,心存感激,不敢轻易放弃或浪费。
②童第周是怎样“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的?
预设:天不亮就悄悄起床。
③试着想象童第周“悄悄起床”的样子。
预设:小心翼翼地从床上起来、轻手轻脚地穿衣、不发出一点儿声响。
④引导学生圈画出“天不亮、夜里”等描写学习时间的词语和“路灯下面、厕所外的灯下”等描写学习地点的词语。从中体会童第周刻苦学习、努力勤奋的品质。
⑤朗读指导:“更加、难得”语气可以略微加重,读出珍惜之情。
2.聚焦第3-5自然段,体会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的精神品质。
(1)让学生默读第3-5自然段,说说你从中还体会到童第周怎样的品质,圈画关键词句。
(2)交流第3自然段关键句。
①引导学生聚焦“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体会童第周为国争光的志向。
②小结:面对被外国同学瞧不起的情况,他顶住压力,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③朗读指导:“一定”要读出强调,语气坚决果断。
(3)交流第4自然段关键句。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取得成功。
①引导学生关注词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点拨1:不声不响”说明他不张扬,默默坚持。
点拨2:“刻苦钻研”说明他意志坚定,刻苦努力。
点拨3:“反复实践”说明他实践了很多次,就算失败也不言放弃。
②联系上下文:“多年来没人能够做成、终于取得成功”说明了什么?
点拨:“没人能够做成”说明实验难度很大。“终于取得了成功”说明成功来之不易。
③小结:这样的成功来之不易,体现出童第周具有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品质。
④朗读指导:“终于”要重读,读出成功的来之不易。
三、联系实际,理解含义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交流感受。
预设:“一直激励着、向科学的高峰不断攀登”等词句,体现出“一定要争气”这句话对童第周的激励作用。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挑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克服的。
预设1:学习跳绳时手脚不协调,总被绳子绊倒。于是我先练分解动作,绊到了就重新来,每天练15分钟,一周后就能连续跳20下,后来越来越熟练。
预设2:上台演讲总紧张忘词。于是我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让爸妈当观众提意见,演讲前深呼吸给自己打气,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能行。
3.结合童第周“争气”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定要争气”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不光在困难面前要积极应对、努力坚持,在取得成功时,也要激励自己不断攀登。
四、拓展积累,小结课堂
1.积累关于坚持和勤奋的名言。
(1)有志者事竟成。
(2)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积累。
(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4)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小结与升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带着问题按层次默读了课文段落,感受到了童第周不甘落后的韧劲、自强不息的拼劲和为国争光的闯劲。“一定要争气”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面对困境时的绝不放弃,是面对质疑时的用行动证明。希望同学们把这份“争气”的精神装进心里,遇到挑战时告诉自己:“别人能做到,我努力也能做到;为自己、为热爱的一切,一定要争气!”
[教学板书]
一定要争气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紧扣本单元阅读要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句品悟人物品质,让学生从语言细节中真切感受童第周的坚韧,深化精神内涵理解。但在朗读指导中缺乏情境差异,还应进一步结合教学情况,细化朗读指导,提升教学精准度与实效性。
第八单元 第24课 《一定要争气》
学习遇挫,努力争气
留学受辱,立志争气
科研成功,证明争气
出身背景:家庭贫穷
围绕线索,列举事例
升华主题:激励攀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