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一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一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江苏省盐城一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问题 B. 证据 C. 解释 D. 交流
2.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在本学期物理学习中,下列研究实例对应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换法
B. 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减小,推知真空中不可以传声---实验推理法
C. 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引入了“光线”---类比法
D. 探究琴弦音调影响因素时,只改变弦的粗细,保持长短、松紧不变---控制变量法
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B. 人耳能听到频率为10Hz的声音
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让人感觉安静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
4.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固定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 说话声音越尖,光点晃动幅度一定越大
D. 光点在晃动时,光从小镜子射向墙壁不再沿直线传播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用超声波在水中可以传播得很远,能确定海底的深度
D.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该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6.“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7.如图所示为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丙、丁的响度相同 B. 甲、丙、丁的响度相同
C. 乙、丙、丁的音色相同 D. 甲、乙、丙的音调相同
8.图书馆是校园的思想文明净土,也是学校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地方。进入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下列选项做法与控制噪声方面相符合的是(  )
A. 不言不语——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 关闭门窗——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手机静音——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 轻拿轻放——在声音接收处控制噪声
9.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或者用厚度不同的衣服包裹同一机械闹钟,他所听到的声音响度都会发生改变。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响度会随离声源的远近而改变吗?
B. 响度为什么会随离声源远近而改变?
C. 响度会随隔声材料的厚度而改变吗?
D. 响度和隔声材料厚度及离声源远近有什么关系?
10.将手机的来电“灯光提示”和“声音提示”功能打开,放入真空中。现用电话呼叫手机,接通后(  )
A. 看到“灯光闪烁”也听到“声音提示”
B. 看到“灯光闪烁”却不能听到“声音提示”
C. 看不到“灯光闪烁”却能听到“声音提示”
D. 看不到“灯光闪烁”也不能听到“声音提示”
11.如图为日环食照片,根据日环食现象可以推测出(  )
A. 月球的形状 B. 月球的大小 C. 地球的形状 D. 地球的大小
12.如图是光的三原色色光照射在白墙壁上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区域2的色光分别是(  )
A. 黄、白
B. 绿、白
C. 黄、黑
D. 绿、黑
13.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时用手机拍摄到的“蜡烛在水杯中燃烧”现象,该现象中各装置及仪器位置的俯视图设计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在一个纸板上打若干个小孔,组成一个心形。在室内让这个纸板在烛焰和白墙之间移动,在墙上能看到的图案是(  )
A. B.
C. D.
15.如图,超声波测速仪A,向远离自己而去的汽车B发出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第一个脉冲1.4s后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3.0s后收到反射信号(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  )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248m
B.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250m
C. 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4.3s
D. 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5.3s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6.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闻”说明声音能传递 ;噪声监测仪上显示有数字的单位是 ,噪声监测仪 (能/不能)减弱噪声。
17.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两个一次性纸杯和10m长的棉线自制一个“土电话”。用“土电话”能实现较远距离的通话,这表明 ,图中细线处于松弛状态 (选填“能”或“不能”)听清楚土电话传来的声音。用三个纸杯 (选填“能”或“不能”)实现三人通话。
18.如图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操作过程中他还在 (选填“A/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倒立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 形成的。
19.地震时会产生人耳听不见的 声波。声呐利用 声波测距;轮船从海面向海底竖直发出一束声波,10s后接收到回波,则海深为 m。(海水中声速为1500m/s)
20.一个长方形水槽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小明将一块平面镜斜插入水槽中,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墙壁上出现了彩色的条纹,这是由于此时平面镜上方的水类似于______(填写一个光学元件名称),太阳光照射到其上发生了______;轻轻敲击水槽,使水面迅速地做微小振动,墙面上的彩色条纹将______(选填“消失”、“振动”或“不变”)。
21.当太阳光被月球挡住的时候,在地球上的人可能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如图所示,当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到 区域内会看见日偏食,在 区域内会看到日环食。那月食形成时, 挡住了太阳光。(前两空均在“A”“B”“C”“D”四个区域内选填)
22.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成的是 像,镜中的像与视力表大小 。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23.春节,电影《热辣滚汤》中周深的一曲《小美满》曲调悠扬歌词真挚,“没什么大愿望,没有什么事要赶,看见路口红灯①一直闪,它像眨眼的小太阳②,乌云还挺大胆,顶在头上吹不散,…………你看小狗在叫树叶会笑风声在呢喃…………至少还有温柔的眼光,还在夜里看月亮③…………”,观影时有同学对着电影屏幕④学唱;有同学打开手机,对着手机屏幕⑤学唱。
(1)旋律一起人们就知道这是周深在演唱,这主要依据的是 这一特性;
(2)“小狗在叫树叶会笑风声在呢喃”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这些声音是靠 传播的;
(3)五处划横线的物体,其中属于光源的物体是 。(填写序号)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24.如图所示的图甲所示为某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请在图乙的坐标图中画出一种声音的波形图,要求该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为图甲所示声音的一半.
25.“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图中M点表示青蛙。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青蛙看见的天空范围。
2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②所示,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的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______(填“会”或“不会”)如图所示那样弹起。
(4)如图④所示,用简易抽气机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只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由此现象______(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5)四个实验中有一个用到的物理方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实验是______。(选填“1”、“2”、“3”或“4”)
28.小聪同学用易拉罐自制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如图所示,他将易拉罐盖子去除,在底部中心钻个小孔,AB为两端开口的圆形纸筒,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将B端蒙住,然后将纸筒插入易拉罐观察。为便于观察研究,应将______(A/B)端插入易拉罐,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眼应对着______(薄膜/小孔)进行观察,可观察所成的像。将纸筒向易拉罐外拉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像将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2)利用它观察烛焰的成像时,若只将小圆孔改为菱形小孔,可在薄膜上看到倒立______(菱形/圆形/烛焰)的像。若他在底部扎了三个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有______个;
(3)小聪同学如果采用LED灯研究像的性质,下列形状的LED光源最合适的是______。
A.E形
B.H形
C.R形
D.T形
(4)当“F”字样光源顺时针旋转,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会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若将小孔遮去一半,像会变得更______(亮/暗)。
29.如图是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应选择______(填序号)效果更好。
A.透明薄玻璃
B.茶色薄玻璃
C.茶色厚玻璃
(2)在确定跳棋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跳棋______(A/B)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跳棋B,都不能使之与跳棋A的像完全重合,应检查玻璃板与桌面是否______。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拿走跳棋B,将一块不透明的白板放在跳棋B的原来位置,从跳棋______(A或B)侧观察白板,发现白板上______(能或不能)承接到跳棋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
(4)小明将跳棋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发现跳棋所成的像______玻璃板。棋子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可确定像与物大小______。
30.行人在路灯下的影长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
猜想一;影长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猜想二:影长与灯光照射的角度有关。
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保持橡皮到墙壁间的距离不变,左右移动手电筒,分别测出墙壁上所形成的影子的纵向长度。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光源到橡皮的距离L/cm 5 10 15 20 25
影子的长度H/cm 10 6 4.5 3.7 3.1
(1)此实验是为了寻找猜想______(一/二)的证据;分析数据后可以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橡皮时,影子的长度变______。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根据表中数据,以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为横坐标、影子的长度H为纵坐标,H随L变化关系如图2。由图像可知,当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L=17.5cm,影子的长度H大约是______cm。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当手电筒距离橡皮较远时,影子的长度变小得越______(快/慢)。
(3)为了寻找另一个猜想的证据,小明保持橡皮擦位置不变,将手电筒竖直向上移动并始终让灯光对准橡皮擦照,测量影子的长度,并得出结论。在交流环节,有同学认为该方案并不完完善,因为没有控制______不变。
(4)在交流过程中,有同学发现有时影子边缘模糊,有时清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查阅资料后得知:第一种原因是橡皮擦与影子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影子的清晰度。第二种原因是光源性质不同,点光源形成的影子边缘往往比较清晰;光源较大时,光线就会从多个方向照射到物体上,使得影子边缘的光强分布变得复杂,从而导致边缘模糊。同学们通过下面实验继续寻找证据:
①为了验证第一种原因是否正确,只改变橡皮擦与墙壁的距离,发现距离越近,影子边缘越来越清晰了。则说明第一种原因______(正确/不正确)。
②实验后,有同学通过画光路图方法,对上述两种原因进行验证。如图3,对比______两个光路图可以说明第二种原因是正确的。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最大可达到25分贝左右。不同波形的声波绕过人头部的能力是不同的,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也就是“音色差”。
一般的录音是单声道的。用一个拾音设备把各种声音记录下来,综合成一种音频电流再通过处理后由扬声器发出。这时我们只能听到混合的乐器声,而无法听出每个乐器的方位,即声音缺失了原来的空间感。用两个拾音器并排放置,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由这两个拾音器共同拾取,然后产生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当声源不在正前方时,声源到达两拾音器的路程不一样,因此,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声强差又有时间差,等于模拟了人的双耳效应,产生了立体感(空间感)。立体声在播放时,至少必须有两个音箱或耳机放音。
(1)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______不同和音色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______;(选填“正前方”、“左后方”、“右前方”或“右后方”)
(3)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一只耳朵也会产生双耳效应
B.单声道录音和放音也可以还原交响乐队中个演奏者的方位
C.将两只耳机的位置对调,听到的立体声效果会受到影响
D.电影院里,单个音箱(扬声器)无法实现立体声播放
(4)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______;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如图,若某人两耳间的距离是0.204m,声速为340m/s,开始声源在两耳连线上,人沿虚线箭头方向向后转动,使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a从0°增大到180°,则下列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Δt与夹角α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______。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信息
分贝(dB)
不能

17.【答案】固体能传声
不能


18.【答案】同一直线
B
直线传播

19.【答案】次

7500

20.【答案】三棱镜 色散 消失
21.【答案】A、C
D
地球

22.【答案】虚
相等
0.8

23.【答案】音色
空气
①②⑤

24.【答案】解: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要求声音的响度减小一半,即振幅减小一半,即波形有上下两个格的高度;
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要求声音的音调减小一半,即频率减小一半,即一个完整的波形由8个空格,如图所示:

25.【答案】解:过井沿的边缘和青蛙的眼球画出进入青蛙眼睛最边缘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可见“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26.【答案】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7.【答案】乒乓球弹跳起来;振动;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小纸屑; 不会; 不可以; 4
28.【答案】B;薄膜;变大; 烛焰;三; C; 顺;暗
29.【答案】B; A;垂直; B;不能;虚像; 靠近;相等
30.【答案】一 短 4 慢 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或手电筒到橡皮的距离 正确 甲、丙
31.【答案】响度; 左后方; D; A; B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