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24 分。
1.如图是一组有关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想象图,通过这组图片可以确定的主题是( )
A.北京人已经懂得了使用石制工具 B.火的使用影响北京人的生活
C.周口店遗址发掘取得丰富的成果 D.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十分久远
2.阅读如表表格,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进行比较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体质特点 生产生活
北京人 约 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
山顶洞人 约 3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A.北京人从事畜牧业 B.山顶洞人存在阶级划分
C.人类在不断地演进 D.化石是研究人类的依据
3.“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
作农业系统;二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系统。”以下遗址能印证“旱
作农业系统”的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良渚遗址
4.对比河姆渡人的建筑与半坡人的建筑复原想象图可知,造成建筑差异的原因是( )
A.农业水平 B.军事力量 C.自然环境 D.国家规模
5.某同学课堂笔记上记录了以下关键词:长江下游;距今约 5300-4300年:三层结构(宫殿区、内城和外城);
陪葬品差异巨大;存在统一崇拜对象、这位同学学习的是( )
A.大汶口文化 B.良渚古城遗址 C.牛河梁文化 D.陶寺古城遗址
第 1页,共 7页
6.《吕氏春秋》记载:“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
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以上内容记述的是( )
A.夏朝的建立 B.黄帝的成就 C.尧舜禹的禅让 D.大禹的功绩
7.商代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时代的一个强盛的王朝。从商汤灭夏至纣亡,
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如图的形势图有助于学习( )
A.商朝军队的建立
B.商朝迁都的历程
C.商纣王的统治
D.商王汤的成就
8.历史学者许倬云将它比喻为“网络结构模式”——在击败殷商后,先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一些
武力,长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方能控制相当广袤的“面”。“它”指的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礼乐制 D.分封制
9.产生如图所示的转变的原因是( )
A.西周灭亡 B.王室衰微 C.诸侯称霸 D.三家分晋
10.如图图片所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这些货币的材质是( )
A.黏土 B.金属 C.贝壳 D.黄金
11.老师在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时出示了如图的思维导图。如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第 2页,共 7页
A.诸侯国取代了西周王室 B.秦朝获得最后胜利
C.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D.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12.据岷江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因势利导,采取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设计思路,通过鱼嘴、
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建了一个具有自动分水、自动泄洪、自动排沙以及自动控制水量功能的
生态水利工程,同时保证了灌溉、防洪、水运以及生活用水等综合效益。由此可见,都江堰( )
A.体现了李冰个人的智慧 B.对成都平原产生了重要影响
C.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D.彰显了先秦生产技术的高超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简介: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 简介: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
简介:良渚遗址出土的玉钺
稻粒 的蛋壳黑陶杯
历史价值:③ ______
历史价值:① ______ 历史价值:② ______
材料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有鼎、釜等炊具,钵、碗、盆等食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中,随
葬的陶器大大超过了墓主实际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1)根据以下示例,从材料一中任选其一进行内容补充。
示例:
简介: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历史价值:为研究中国
乐器发展提供了实物史料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远古时期一系列考古发现体现的历史信息。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材料一、二中涉及的遗址分布于哪些流域。谈谈你由此得出的基本认识。
第 3页,共 7页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约公元前 2070年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一夏朝
约公元前 1600年 商汤起兵攻伐夏朝,建立商朝
公元前 1046年 ① ______
公元前 841年 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
② ______ 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中的①、②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的图一,指出西周分封的诸侯的身份特点,并指出周天子分封这些人的目的。
(3)根据材料二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周时期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 4页,共 7页
材料二:春秋战国是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城市大量兴建,出现了“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形成了“千
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城市是文明的重要标志,表面是人口的聚集,实质却是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
的兴盛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城市发展必然带来商业繁荣,各诸侯国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的商业经济
体系。
——摘编自夏海《国学流变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片所示内容体现的时代特点,并写出各诸侯国采取图示措施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认识。
第 5页,共 7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B
6.D
7.B
8.D
9.B
10.B
11.C
12.C
13.【小题 1】为研究中国古代水稻种植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制陶工艺(尤其是黑陶制作
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为研究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等级、权力象征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小题 2】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制作多种陶器,说明制陶业有了一定发展。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随葬陶器
大大超过墓主实际生活需要,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社会阶层开始出现差异。
【小题 3】中华远古文明分布广泛,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不同流域的远古文化
既有各自的特色,又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14.【小题 1】①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②公元前 770年。
【小题 2】都是宗亲、功臣、先代贵族。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小题 3】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15.【小题 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推行变法改革,社会处于大变革阶段;增强本国的实力(军事、经济等
方面),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实现富国强兵。
第 6页,共 7页
【小题 2】生产力得到发展;城市大量兴建,规模扩大(出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等格局);工商业兴
盛;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形成以都城为中心的商业经济体系。
【小题 3】经济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如铁器牛耕推广)推动了经济繁荣,
为各国变法改革(社会变革)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变革又会促进经济发展:各国通过变法调整生产关系、
提升国力,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交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第 7页,共 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