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三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三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


线






密 封 线





姓 名
)
七年上 · 历史(省命题) 七年上·历史(省命题) D
学 校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七年上期中测试 历史
题 ·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 小题1分,共15分)
1.山顶洞人属于 ( )
A. 古猿 B. 直立人 C. 早期智人 D. 晚期智人
2.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 ( )
A. 印度 B. 中国 C. 日本 D. 美国
3.仰韶文化主要的特征是 ( )
A. 出现早期国家 B. 铁制农具 C. 彩陶 D. 打制石器
4.下列位于陕西省的是 ( )
A. 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 良渚遗址
5.涿鹿之战中被打败的是 ( )
A. 黄帝 B. 炎帝 C.蚩尤 D. 大禹
6.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在 ( )
A. 夏朝 B.商朝 C. 东 周 D. 秦朝
7.商朝出现的暴君是 ( )
A. 桀 B. 纣 C. 汤 D. 盘庚
8.灭亡西周的民族是 ( )
A. 犬戎族 B. 鲜卑族 C. 匈奴族 D. 蒙古族
9.下列现象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是 ( )
A. 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 B. 周王室地位下降
C. 周厉王与民争利 D. 尧让位于舜
10.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楚国 B.齐国 C.燕国 D. 吴国
11.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记载于 ( )
A.《庄子》 B.《孟子》 C.《诗经》 D.《春秋》
历史试卷 第 1 页 ( 共 4 页 )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 商朝 B. 夏朝 C.西周 D. 春秋
13.它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
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它是 ( )
A. 陶寺古城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三星堆遗址
14.下列人物生活在秦朝的是 ( )
A. 孙武 B.李斯 C. 吕尚 D. 盘庚
15.秦朝的疆域西到 ( )
(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5分)
)A. 陇西 B. 东海 C. 南海 D. 长城一带
得分 评卷人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 的一股潮流,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他自卫国入秦,向秦国国君提出了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重农桑、确立县制、严明 法度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他把“农战”作为治国的根本方针。为此,变法中 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对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予以奖励。
(1)依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战国时期在楚国进行变法的 是谁 材料中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指的是中国开始进入哪一社会形态 (3分)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在变法中“对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是怎样奖励的 支持他变法的国君是谁 (3分)
(3)两则材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1分)
考 生 座位序号
历史试卷 第 2 页 ( 共 4 页 )
七年上 · 历史(省命题) 七年上·历史(省命题) D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达,人们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战国时期,一位名医能用 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 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材料二: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秦朝把 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
(1)材料一中的“一位名医”是谁 请写出战国时期问世的医学著作的名称。(2分)
(2)材料二中的“三公”指的是哪三个官职 材料中秦朝在地方上建立的是哪一制度 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影响 (5分)
(3)请谈谈在创新方面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1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率民众根据岷江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 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修筑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成为划时代的杰作。
材料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而修筑的。秦长城是秦 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修筑秦长城的全部劳动几乎都由人力完 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1)材料一中的“蜀郡郡守”是谁 材料中的“大型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它发挥出 哪些方面的作用 (写出三例)它使哪个平原成为沃野 (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修筑长城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长城的起止点。 ( 3 分 )
(3)通过以上两个伟大工程,谈谈你获得的感受。(1分)
19.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流派纷呈。某学习小组为此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 参与,完成任务。
【活动 一 :重温经典】
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1)①处是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政治上主张是什么 (3分)
(2)②处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3分)
【活动二:分析材料】
材 料: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成为人类文化史上 的里程碑。
(3)材料中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战国时期的“学者”中,主张实行礼治的是 谁 主张“兼爱”“非攻”的是谁 (3分)
【活动三:学以致用】
(4)今天,我们利用这些古代学派思想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1分)
20.秦始皇在文化、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化上】
(1)秦始皇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文字的统一有哪些影响 (写出两点)(3分)
【经济上】
(2)秦始皇把什么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秦朝时度量衡的统一有何影响 (2分)
【交通上】
(3)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哪里为中心 的全国交通网 秦朝开凿的哪一水利工程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2分)
【军事上】
(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派兵统一了哪两个地区 (2分)
(5)以上秦始皇的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1分)
(


线





)
历史试卷 第 3 页 ( 共 4 页 ) 历史试卷 第 4 页 ( 共 4 页 )
七年上期中测试 历史 参考答案
一、1.D 2.B 3.C 4.A 5.C 6.A 7.B 8.A 9.B 10.D 11.C 12.A 13.D
14.B 15.A
二、16. (1)富国强兵。吴起。封建社会。(2)商鞅。可免除徭役。秦孝公。(3)改革是强 国之路,我们要不断进行改革等。(符合题意即可)
17:(1)扁鹊。《黄帝内经》。(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 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等。(符合题意即可)
18. (1)李冰。都江堰。防洪、灌溉、水运。成都平原。(2)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西 起临洮,东到辽东。(3)为我国拥有这些伟大工程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些工程是中 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在保护中传承等。(符合题意即可)
19. (1)老子。道家学派。无为而治。(2)儒家学派。孔子。仁。(3)百家争鸣。荀子。 墨子。(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其积极的思想,有选择地利用等。(符合题意 即可)
20. (1)小篆。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两点即可)(2)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咸阳。灵渠。(4)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5)巩固了统一。(符合题意即可)姓
考 号 班级 名 学 校
姓名 写考号不外线封密 题密封线内不要答
得分
A.《庄子》 A.楚国 A.桀C.周厉王与民争利 A.夏朝 A.黄帝 A.印度 A.古猿
11.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记载于 10.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B.齐国 9.下列现象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是
A.犬戎族 8.灭亡西周的民族是 7.商朝出现的暴君是 6.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在 5.涿鹿之战中被打败的是 A.半坡遗址 4.下列位于陕西省的是 A.出现早期国家 3.仰韶文化主要的特征是 2.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 1.山顶洞人属于
评卷人 得 分 题 号 七年上·历史(省命题)
B.《孟子》 B.鲜卑族 B.纣 B.商朝 B.炎帝 B.河姆渡遗址 B.铁制农具 B.中国 B.直立人
历史试卷 第1页(共4页) 小题1分,共15分)

C.《诗经》 C.燕国 C.汤D.尧让位于舜 B.周王室地位下降 C.匈奴族 C.东周 C.蚩尤 C.二里头遗址 C.彩陶 C.日本 C.早期智人
D.《春秋》 D.吴国 D.蒙古族 D.盘庚 D.秦朝 D.大禹 D.良渚遗址 D.打制石器 D.美国 D.晚期智人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 二 七年上期中测试 历史总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得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评卷人 A.陇西支持他变法的国君是谁 (3分) 的一股潮流,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 15.秦朝的疆域西到
A.孙武 C.半坡遗址 A.陶寺古城遗址 A.商朝
(3)两则材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1分) 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对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予以奖励。 14.下列人物生活在秦朝的是B.东海 B.李斯 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它是 13.它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 B.夏朝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历史试卷 第2页(共4页) 座位序号考 生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在变法中“对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是怎样奖励的 是谁 材料中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指的是中国开始进入哪一社会形态 (3分) (1)依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战国时期在楚国进行变法的 法度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他把“农战”作为治国的根本方针。为此,变法中 材料二:他自卫国入秦,向秦国国君提出了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重农桑、确立县制、严明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5分) C.南海 C.吕尚 D.三星堆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西周D.长城一带 D.盘庚 D.春秋
( ) ( ) ( ) ( ) 七年上·历史(省命题) D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七年上·历史(省命题) D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19.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流派纷呈。某学习小组为此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 ——《道德经》 历史试卷 第4页(共4页)参与,完成任务。 【活动一:重温经典】 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①处是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政治上主张是什么 (3分) (2)②处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3分) 【活动二:分析材料】材料: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成为人类文化史上 (3)材料中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战国时期的“学者”中,主张实行礼治谁的是 主张“兼爱”“非攻”的是谁 (3分) 【活动三:学以致用】(4)今天,我们利用这些古代学派思想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1分) 20.秦始皇在文化、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秦始皇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文字的统一有哪些影响 (写出两点)(3分) (2)秦始皇把什么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秦朝时度量衡的统一有何影响 (2分) (3)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哪里为中心 的全国交通网 秦朝开凿的哪一水利工程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2分) (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派兵统一了哪两个地区 (2分) (5)以上秦始皇的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1分)的里程碑。 【文化上】 【经济上】 【交通上】 【军事上】
七年上·历史(省命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达,人们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战国时期,一位名医能用 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 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材料二: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秦朝把 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1)材料一中的“一位名医”是谁 请写出战国时期问世的医学著作的名称。(2分) (2)材料二中的“三公”指的是哪三个官职 材料中秦朝在地方上建立的是哪一制度 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影响 (5分) (3)请谈谈在创新方面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1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率民众根据岷江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 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修筑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成为划时代的杰作。 材料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而修筑的。秦长城是秦 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修筑秦长城的全部劳动几乎都由人力完 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1)材料一中的“蜀郡郡守”是谁 材料中的“大型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它发挥出 哪些方面的作用 (写出三例)它使哪个平原成为沃野 (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修筑长城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长城的起止点。 (3)通过以上两个伟大工程,谈谈你获得的感受。(1分) 历史试卷 第3页 (共4页)(3分)
即可) 14.B 15.A
精神等。(符合题意即可)
(3)咸阳。灵渠。(4)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5)巩固了统一。(符合题意即可)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两点即可)(2)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1)小篆。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 墨子。(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其积极的思想,有选择地利用等。(符合题意 19.(1)老子。道家学派。无为而治。(2)儒家学派。孔子。仁。(3)百家争鸣。荀子。 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在保护中传承等。(符合题意即可) 起临洮,东到辽东。(3)为我国拥有这些伟大工程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些工程是中 18.(1)李冰。都江堰。防洪、灌溉、水运。成都平原。(2)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西 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17:(1)扁鹊。《黄帝内经》。(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 国之路,我们要不断进行改革等。(符合题意即可) 二、16.(1)富国强兵。吴起。封建社会。(2)商鞅。可免除徭役。秦孝公。(3)改革是强 一、1.D 2.B 3.C 4.A 5.C 6.A 7.B 8.A 9.B 10.D 11.C 参考答案 七年上期中测试 历史12.A 13.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