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五单元大单元 教学设计 课件(24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五单元大单元 教学设计 课件(24打包)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第五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
(
单元核心素养分析
)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 “解决问题”,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范畴 , 其核心素养指向是数感 、运算能力 、推理意识 、应用意识 。
(
单元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运用 “凑十法”计算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并能熟练 、准确地计算 ; 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2. 过程与素养 :通过 “凑十法 ”中的 “拆数 ”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感 ;通过理解 20以内进位加 法的算理 ,掌握 “凑十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 通过将 “9 加几 ”的计算经验迁移到 “8、7、6 加 几 ”和“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上面 ,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 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 、采用画图策略理解题意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3. 情感与品格 :通过本单元的数学学习 ,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单元教学整体结构
)
单元板块 主要任务 教师主要问题链 学生主要活动 评价目标
板块一 20 以 内 的 进位加法 任务一 9加几 问题 1: 运动会开始 了 , 运 动员 在 赛 场 上 奋 力 拼 搏 , 同学们给他们送来了牛奶 补充 能 量 。 从 图 中 , 你 找 到 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 提出数学问题吗 活动 1: 学 生 观 察 情 境 图 ,收 集 数 学 信 息 并 提 出 问题 。 目 标 1: 培 养 学 生从现实情境 中提取数学信 息 的 能 力 和 提 出 问题的能力 。
问题 2: 怎 样 计 算 “9+ 4” 的得数 请用小棒把方法 摆出来 。 为什么要把 4 分 成 1和 3 这里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活动 2: 学 生 自 主 计 算 “9+4”, 用 小 棒 摆 出 计 算方法 ,理解算理 , 掌握 算法 。 目 标 2: 体 会 算 法多样化并优 化方 法 , 能 够 理 解用 “凑十法 ” 的算理和计算 方法 , 培 养 数 感 和运算能力 。
问题 3: 9+1= 10 9+6= 15 9+2= 11 9+7= 16 9+3= 12 9+8= 17 9+4= 13 9+9= 18 9+5= 14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 ,你有什 么发现 为什么和的个位 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 1 活动 3: 学生观察算式 , 寻找 9加几进位加法的 规律 ,进一步理解 “凑十 法 ”。 目 标 3: 将 9 加 几与 10加几 充 分关 联 , 深 化 体 会 “凑十法 ”的 算理 ,提 高 运 算 能力 。
任务二 8、7、6 加 几(1) 问题 1: 同 学 们 在 参 加 运 动会 , 我 们 一 起 来 看图 中 有什么 你能提出一个数 学问题吗 活动 1: 学 生 观 察 情 境 图 ,收 集 数 学 信 息 并 提 出 问题 。 目 标 1: 培 养 学 生从现实情境 中提取数学信 息 的 能 力 和 提 出 问题的能力 。
问题 2: 怎 样 计 算 “8+ 5” 的得数 为什么要把 5 分 成 2和 3 这里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活动 2: 学 生 自 主 计 算 “8+5”,理解算理 , 掌握 算法 。 目 标 2: 进 一 步 理 解 用 “凑 十 法 ”的算理和计 算方 法 , 培 养 数 感和运算能力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续表
单元板块 主要任务 教师主要问题链 学生主要活动 评价目标
板块一 20 以 内 的 进位加法 任务二 8、7、6 加 几(1) (
8+8=
16
) (
8+9=
17
)问题 3: 8+3= 11 (
8+7=
15
)8+4= 12 8+5= 13 (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
,你有什
么发现 为什么和的个位
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 2
)8+6= 14 活动 3: 学生观察算式 , 寻找 8加几进位加法的 规律 ,进一步理解 “凑十 法 ”。 目 标 3: 将 8 加 几与 10加几 充 分关 联 , 深 化 体 会 “凑十法 ”的 算理 ,提 高 运 算 能力 。
任务三 8、7、6 加 几(2) 问题 1: 秋收 的 季 节 到 了 , 李 奶 奶 摘了两筐苹果 。从图中你 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能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要 求 “一 共 有 多少 个 苹 果 ”, 怎样列式 活动 1: 学 生 观 察 情 境 图 ,收 集 数 学 信 息 并 提 出 问题 。 目 标 1: 培 养 学 生从现实情境 中提取数学信 息 的 能 力 和 提 出 问题的能力 。
问题 2: 怎 样 计 算 “8+ 9” 的得数 小组合作学习 。 活动 2: 学 生 自 主 计 算 “8+9”, 交流计算方法 : 拆 小 数 , 凑 大 数 ; 拆 大 数 , 凑 小 数 ; 假 设 法 ; 交 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 目 标 2: 体 会 算 法多 样 化 , 进 行 方法 优 化 ,提 高 运算能力 。
任务四 5、4、3、2 加几 问 题 1: 你 是 怎 样 计 算 “5+8= ”的 活动 1: 学生 自 主计算 , 交流 算 法 , 对 多种 方 法 进 行 比 较 , 优 化 计 算 方法 。 目 标 1: 进 一 步 巩固“凑十法”和 “交换加数位置” 的方 法 , 能 够 优 化计 算 方 法 , 提 高运算能力。
问题 2: 算一算 , 你发现 了 活动 2: 算一算 , 发现左 右两 道 算 式 的 规 律 : 交 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 目标 2:巩固“交 换加 数 的 位 置 , 和 不 变 ”的 规 律 , 提 高 运 算 能力 。
什么 9+2= 9+5= 9+4= 8+3= 2+9= 5+9= 4+9= 3+8=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续表
单元板块 主要任务 教师主要问题链 学生主要活动 评价目标
板块二 解决问题 任务五 解 决 问 题 (1) 问题 1: 啦啦队正在 表 演 , 为运动员们加油呢 ! 从图 中你知道了什 么 能提出 一个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性别和位置两 个角度寻找数学信息 。 活动 1: 学 生 观 察 情 境 图 ,从 性 别和 位 置 两 个 角度收集数学信息并提 出 问题 。 目 标 1: 培 养 学 生 从 不 同 角 度 提取数学信息 的 能 力 和 提 出 问题的能力 。
问题 2:要求 “一共有多少 人 ”该怎样解答呢 把你 选择的信息用小圆片摆 一 摆或 画 一 画 , 然 后 再 列式 计算 。说一说算式中各数 字表 示 什 么 , 为 什 么 用 加 法计算 活动 2: 学生摆一摆、画 一画 ,厘清数量关系 , 用 算式 表 达 自 己 的 想 法。 交流方法 :按照性别把男 生的 5人与女生的 10人 合起来 , 用加法 ;按照位 置把前排的 7人与后排 的 8人合起来 ,用加法。 目 标 2: 通 过 摆 一摆 、画 一 画 把 图中的人物抽 象成 图 形 , 厘 清 数量 关 系 , 培 养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
问题 3: 5+10= 15(人) 7+8= 15(人) 解答 同一 道 题 , 为 什 么 列 的算式不一样 有什么相 同的地方 活动 3: 学 生 比 较 两 种 方法 , 明 确 观 察 的角 度 不 同 , 列的算式不同 ,但 解决的方法都是用加法 计算 。 目 标 3: 引 导 学 生通过比较的 方式 , 感 受 选 择 不 同 信 息 解 决 问题 的 异 同 , 体 会解决策略的 多样 性 , 培 养 应 用意识 。
问题 4: 我 们 是 怎 样 解 决 问题的 活动 4: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引导下理顺解决问题的 一般步骤 。 目标 4:提高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应用意识。
任务六 解 决 问 题 (2) 问题 1: 仔细观察 , 从图中 你知道了什 么 能提出 一 个数学问题吗 活动 1: 学 生 观 察 情 境 图 ,收 集 数 学 信 息 并 提 出 问题 。 目 标 1: 培 养 学 生从现实情境 中提取数学信 息 的 能 力 和 提 出 问题的能力 。
问题 2:要求原来有多少篮 球 ,该怎样解答呢 请画一 画图 ,或者用图形摆一摆 , 模拟一下领篮球的过程。 活动 2: 学生画一画 、摆 一摆 ,理解题意 , 明确数 量之间的关系 。 目标 2:利用多种 方式帮助学生理 解题意,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 9加几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 “接着数”“假设法 ”“凑十法 ”等方法探索计算 9 加几的过程 , 通过比 较 ,体会用 “凑十法”的简便性;理解用 “凑十法”来计算 9 加几的算理和算法 , 能正确计算 9加几 。 2. 在探索 9 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发展观察 、比较 、抽象和 推理能力 ,发展学生数感 ,提高运算能力 。 3. 在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积累 “凑十法 ” 的数学活动经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 “凑十法”的算理和算法 , 能正确计算 9加几 。 难点 :理解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
教学准备 20根小棒 。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培养学生从 现实情境中 提 取 数 学信 息的能力和 提 出 问 题 的 能力 。 一 、情境导入 一 、发现问题 活动:学 生 观 察 情 境 图 , 收 集 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 预设 1: 箱 子 里 有 9 盒 , 外 面 有 4 盒 。 预设 2: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预设 3:列出算式“9+4”。
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 , 同学们 给他们送来 了 牛奶补 充 能 量 。从 图 中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 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要求 “一 共 有 多少 盒 牛 奶 ”, 怎 样 列式
感受算法多 样化 ,进行算 法优化 ,初步 培 养 运 算 能力 。 二 、引导合作 1.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 尝试计 算 9+4。 请学生结合这幅图 或 是 用小 棒 摆一 摆 , 算 一 算 9+ 4 的 得 数 。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 二 、探究问题 1. 活动一 :结合情境图或摆小 棒 ,合作探究“9+4”的计算 方法 。 预设 1:我们接着往下数 : 箱子 里 已 经 有 9 盒 了 , 接 着数 4 盒 ,10、11、12、13,所 以 9+4= 1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借助操作 、语 言 、算式等多 种 形式 理 解 用 “凑十法 ” 计算 9+4的 算理 , 掌握计 算方法 ,培养 数感和运算 能力 。 探究 20 以 内 关 于 9 的 进 位加法的规 律 ,提高归纳 能力和运算 能力 。 大家的方法都很好 ,我们用摆小 棒的方法再梳理一下 : 先摆出 9根小棒 ,再摆出 4根小 棒 ,从 4 根 小 棒 中 拿 出 1 根 和 9根凑 成 10根 , 10+3= 13, 所 以 9+4= 13。 2. 在操作活动中 ,指导学生算法优 化 ,理解 “凑十 法 ”的 算 理 , 掌 握 其算法 。 (1) 教师用课件演示用 “凑十法 ” 计算的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 : 为什么要把 4 分成 1和 3 这里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 : 因为 1 和 9 能凑 成 10, 所以把 4 分成 1 和 3, 先 算 9+1= 10,再算 10+3= 13。 (2) 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用小 棒 摆 一 摆 , 边 摆 边 说 出 整 个 过程 。 (3) 结合学生摆的过程 , 指 导 学 生提炼和记录凑十法计算过程 , 老师板书 ,如图 : 3. 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发现规律 。 巩固学生 “凑十法”的运用 。 预设 2:我们组将箱子里的 牛奶 想 成 10 盒 , 10+ 4= 14,再 从 14里 去 掉 刚才 多 想的 1 盒 ,14-1= 13,所以 9+4= 13。 预设 3:凑十法 。 从箱子 外 的 4 盒 牛 奶中 拿 出 1 盒放在箱子里凑成 10 盒 ,再 加 上 箱 子 外 的 3 盒 , 10 + 3 = 13, 所 以 9 + 2. 。:理解“凑十法”的算 法和算理活动 。 (1) 学生观察 “凑十法 ”计算 的过 程 , 明 确 : 因 为 1 和 9 能凑成 10,所以把 4 分成 1 和 3,先 算 9+1= 10, 再 算 10+3= 13。 (2) 学生再次独立用小棒摆 一摆“凑十法”计算 9+4的 过程 , 结 合 操 作 过 程 , 说 一 说 自 己 是 怎 样 计 算 9+ 4 的 。先算……再算 … … (3) 学生同桌互说过程 。把 4 分成 1 和 3, 先算 9+1= 10,再算 10+3= 13。 3. 活动三 : 思考和梳理 20 以 内 关 于 9 的 进 位 加 法 有 哪些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指导学生归纳这组题存 在 的 规 律 , 思考为什么有这个规律 引导学生体 会 和 巩 固 “凑 十 法 ” 算理 。把除 9 外的另 一个加数 分成 1 和几 ,9+1= 10, 10加几 等于十几 。 预设 1: 9+2= 11, 9+3= 12,9+ 4= 13, 9+ 5= 14, 9+6= 15, 9+ 7= 16, 9+ 8= 17,9+9= 18。 预设 2:和的个位上的数比 第二 个加数少 1。 预设 3: 少 的 1 和 9 去 凑 10 了 。
巩 固 “凑 十 法 ”的 算 理 , 提升数感 。 在实际情境 中巩固 “凑十 法 ”的计算方 法 ,培养运算 能力 ,提高解 决问题能力 。 巩 固 “凑 十 法 ”的 算 法 , 探 索 9 加 几 的计算规律 , 提 高 运 算 能力 。 三 、辅导练习 1. 基础练习 完成教科书 P89做一做第 1题 。 圈一圈 ,算一算 ,说一说 。 2. 变式练习 一共有多少个西瓜 三 、解决问题 1. 基础练习 预设 : 把 8 分成 1和 7,9+1= 10, 10+7= 17。 2. 变式练习 预设 :9+7= 16(个) 3. 提升练习 自 主 计 算 , 探 索 20 以 内 9 加几的 进 位 加 法 的 计 算 规 律: 十 位 上 都 是 1, 个 位 上 的数比另一个加数少 1。
= (个)
3. 提升练习 小火车开过来了 。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 20 以 内 9加 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 , 快速 说出结果 , 也就是 “十 位 上 都 是 1, 个 位 上 的 数 比 另 一 个 加 数 少 1”。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加 深 对 9 加 几算理的理 解和算法的 掌握 ,进一步 培 养 运 算 能力 。 四 、引导反思 同学 们 , 回 顾 今 天 学 习 内 容 和 过 程 , 知 识 和 方 法 上 你 们 有 什 么 收获 四 、提升问题 学生回顾学习 的 内容和过程 , 交流收获 。 预设 1:会计算 9加几的进位 加法 ,可以用假设法 、凑十法 。 预设 2: 我发现了 9加几的计 算规律 。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 8、7、6加几(1)
教学目标 1. 在 自主探究 8、7、6 加几的过程中 ,进一步理解 “凑十法 ”, 能正确计算 8、7、6 加几的进位加法 。 2. 经历探 究 过 程 , 初 步 形 成 观 察 、比 较 、抽 象 及 概 括 能 力 和 知 识 的 迁 移 类 推 能力 。 3. 在探究中 积 累 数 学 活 动 的 经 验 , 感 受 数 学 学 习 的 乐 趣 , 体 会 数 学 与生 活 的 联系 。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 “凑十法”, 掌握 8、7、6加几计算方法的算理 。 难点 :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 , 才能和 8、7、6“凑十”。
教学准备 20根小棒 。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培养学生从 现实情境中 提 取 数 学信 息的能力和 提 出 问 题 的 能力 。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参加运动会 ,我们一起来 看参图中有什 么 你能 提 出 一 个 数学问题吗 要求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 列式 一 、发现问题 活动:学 生 观 察 情 境 图 , 收 集 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 预设 1: 找 出 已 知 信 息 “前 面 有 8 个 学 生 在 跑 步 , 后 面 有 5 个学生在跑步”。 预 设 2: “跑 步 的 一 共 有 多 少人 ” 预设 3:列出算式“8+5”。
感受算法多 样化 ,进行算 法优化 ,初步 培 养 运 算 能力 。 二 、引导合作 1.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 尝试计 算 8+5。 请学生借助点子图 圈 一 圈 或 是 用小棒摆一 摆 , 算 一 算 8+5 的 得数 。 要体 现 算 法 多 样 化 。在 此 基 础 上 ,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进行方法 优化。 ①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把 5 分成 2和 3,8+2= 10,10+ 3= 13。 ②凑十法(拆大数凑小数) 把 8 分成 5 和 3,5+5= 10,10+ 3= 13。 二 、探究问题 1. 活动一 :结合点子图或摆小 棒 ,合作探究“8+5”的计算 方法 。 预设 1:凑十法 。 先摆 出 8 根 小 棒 , 再 摆 出 5根小棒 ,从 5 根小棒拿出 2根和 8根凑成 10根 ,10+ 3=13,所以 8+5=13。 预设 2:拆大数凑小数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理 解 “凑 十 法 ”的算理和 算法 ,培养数 感 和 运 算 能力 。 探究 20 以 内 关 于 8 的 进 位加法的规 律 ,进一步理 解 “凑十法 ”, 提 高 归 纳 能 力 和 运 算 能力 。 ③假设法 10+5= 15,15-2= 13 引导学生对比以下两种 方 法 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 确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不 同 的是一 个 是 把 8 凑 成 10,分 5, 一个是把 5 凑成 10,分 8。 2. 直 观 演 示 , 指 导 学 生 熟 练 掌 握 “凑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 (1) 演示 “凑十法”思考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 : 为什么 要 把 5 分 成 2 和 3 这 里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 让 学 生 利 用 小 棒 试 着 摆 一 摆 ,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 (3) 结合学生摆的过程 , 用算式 表示出来 ,教师板书 : 从左边 分 出 5 根 小 棒 和 右 边 的 5 根 捆 在 一 起 是 10根 ,左边还剩下 3 根 , 所 以 8+5= 13。 预设 3:假设法 把 8+ 5 看 成 10+ 5, 10+ 5= 15, 因 为 多算 了 2, 15- 2= 13,所以 8+5= 13。 2. 活动二:理解 “凑十法”的算 法和算理活动 。 (1) 学生观察 “凑十法 ”计算 的 过 程 , 明 确 : 因 为 2 和 8 能凑成 10,所以把 5 分成 2 和 3, 先 算 8+2= 10, 再 算 10+3= 13。 (2) 学生再次独立用小棒摆 一摆“凑十法”计算 8+5的 过程 , 结 合 操 作 过 程 , 说 一 说 自 己 是 怎 样 计 算 8 + 5 的 。先算……再算 … … (3) 学生同桌互说过程 。把 5 分成 2 和 3, 先算 8+2= 10,再算 10+3= 1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培养学生的 迁 移 类 推 能力 。 3. 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发现规律 。 巩固学生 “凑十法”的运用 。 指导学生归纳这组题存在的规 律 , 思考为什么有这个规律 引导学生体会和巩固 “凑十法 ” 算理 。把除 8 外的另 一 个 加 数 分成 2和几 ,8+2= 10, 10加几 等于十几 。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 9加几 、8加 几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 9加几和 8加几都可以用“凑十 法 ”, 不 同 点是 9 加几时把 9 凑 成 10, 把 第 二 个 加 数 分 成 1 和 几 ,8加几时把 8 凑成 10,把第 二 个加数分成 2和几 。 4. 组 织 学 生 自 主 计 算 7 加 几 和 6加几 。 圈一圈 ,算一算 。 计算后 , 引 导 学 生 猜 想 7 加 几 的得数 、6加几的得数会有什 么 特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凑十 法 ”。 3. 活动三 : 思考和梳理 20 以 内 关 于 8 的 进 位 加 法 有 哪些 预设 1: 8+3= 11, 8+4= 12,8+ 5= 13, 8+ 6= 14, 8+7= 15, 8+ 8= 16, 8+ 9= 17。 预设 2:和的个位上的数比 第二 个加数少 2。 预 设 3: 少 的 2 和 8 去 凑 10 了 。 4. 活 动 四 : 迁 移 方 法 , 自 主 计 算 7+4和 6+5。 预设 :
巩 固 “凑 十 法 ”的 算 理 , 提升数感 。 三 、辅导练习 1. 基础练习 完成教科书 P91做一做第 2题 。 7+3+3= 7+6= 6+4+2= 6+6= 8+2+2= 8+4= 三 、解决问题 1. 基础练习 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在实际情境 中巩固 “凑十 法 ”的计算方 法 ,培养运算 能力 ,提高解 决问题能力 。 巩 固 “凑 十 法 ”,初步培 养符号意识 。 2. 变式练习 2. 变式练习 预设 1:6+7= 13(只) 口答:一共有 13只 。 预设 2:8+5= 13(人) 口答:一共有 13人 。 3. 提升练习 在教师 的 指 导 下 知 晓 将 图 形表示 的 数 字 代入 算 式中 进行计算 ,得数分别为 :11、 10、6。
(1) (
(只)
)一共有多少只 =
(2)
一共有多少人 =(人) 3. 提升练习 想一想 ,算一算 。 = 3 o=8 o= 5 += ( ) o+o- = ( ) o- + = ( )
加深 对 8、7、 6 加 几 算 理 的理解和算 法的掌握 ,进 一步培养运 算能力 。 四 、引导反思 同学 们 , 回 顾 今 天 学 习 内 容 和 过 程 , 知 识 和 方 法 上 你 们 有 什 么 收获 四 、提升问题 学生回顾学习 的 内容和过程 , 交流收获 。 预设 1: 会 计 算 8 加 几 、7 加 几 、6 加 几 的 进 位 加 法 , 可 以 用凑十法 、假设法 。在用凑十 法时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也可 以拆大数凑小数 。 预设 2:我发现了 8加几 、7加 几 、6加几的计算规律 。 预设 3: 8、7、6 加几的进 位 加 法都 是 转 化 成 10 加 几 来 计 算 ,“凑 十 ”时 见 8 想 2 凑 成 10、见 7 想 3 凑成 10、见 6 想 4 凑成 1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8、7、6加几(1) 凑十法
拆小数凑大数 假设法 10+5= 15,15-2= 13 拆大数凑小数 转化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 8、7、6加几(2)
教学目标 1. 巩固 8、7、6加几的计算 ,会用“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灵活计算 。 2. 经历 自主探索 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 培养推理 能力和运算能力 。 3. 增强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得数不变”的规律计算 8+9= 17。 难点 :会用 “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灵活计算 。
教学准备 无 。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培养学生从 现实情境中 提 取 数 学信 息的能力和 提 出 问 题 的 能力 。 一 、情境导入 秋收的季节到了 ,李奶奶摘了两筐 苹果 。从图中你发现 了 哪 些 数 学 信息 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要求 “一 共 有 多少 个 苹 果 ”, 怎 样 列式 一 、发现问题 活动: 学 生 观 察 情 境 图 , 收 集 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 预设 1: 找 出 已 知 信 息 “左 边 筐子有 8 个苹果 ,右边筐子有 9 个苹果”。 预设 2: 提 出 问 题 “一 共 有 多 少个苹果 ”。 预设 3:列出算式“8+9”。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感受算法多 样化 ,培养推 理能力和运 算能力 。 进行算法优 化 ,提高运算 能力 。 二 、引导合作 1.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 尝试计 算 8+9。 要体现算法多样化 。 ①凑十法(拆大数凑小数) 把 9 分成 2和 7,8+2= 10,10+ 7= 17。 ②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把 8 分成 1 和 7, 1+9= 10, 7+ 10= 17。 ③假设法 8+10= 18,18-1= 17。 ④交换加数位置 因为 9+8= 17,所以 8+9= 17。 教师借助主题图(苹果图) 帮 助 学生理解这种方 法 的 道 理 : 9+ 8或 8+9都是把 8和 9合起来 , 看看一 共 有 多少 , 所 以 可 以 把 8+9转化成学过的 9+8。 2.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进行方法优 化 ,体会 “凑十法 ”和 “交换 加 数 位置”的优越性 。 二 、探究问题 1. 活动一 :合作探究“8+9”的 计算方法 。 预设 1: 凑 十 法(拆 大 数 凑
小数)
预设 2: 凑 十 法(拆 小 数 凑
大数)
预设 3:假设法 把 9 看 成 10, 8+ 10= 18, 因为多算 了 1, 18- 1= 17, 所以 8+9= 17。 预设 4: 交换加数位置 因 为 9+ 8= 17, 所 以 8+ 9= 17。 2. 活 动 二 : 观 察 比 较 各 种 方 法 ,优化方法 。 预设 1:运用 “凑十法 ”简单 不容易出错 。 预设 2: 计算 8+9, 只 需要 交换 加 数 的位 置 , 转 化 成 我们学过的 9+8,很方便 。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巩 固 “凑 十 法 ”和 “交换 加数位置”的 方法 ,培养运 算能力 。 有意识地利 用加减法的 联系 ,培养学 生的逆向思 维能力 。 巩 固 “凑 十 法 ”,培养逆 向思维能力 , 初步培养符 号意识 。 三 、辅导练习 1. 基础练习 完成 教 科 书 P92 做 一 做 第 1、 2题 。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 2. 变式练习 3. 提升练习 想一想 ,算一算 。 (1)+8= 15 += 12 = ( ) = ( ) (2)+= 14 += 16 = ( ) = ( ) 三 、解决问题 1. 基础练习 说一说计算过程 。 2. 变式练习 预设 1: 数 一 数 , 补 画 7 个 三 角形 。 预设 2: 用 凑 十 的 方 法 想 : 8加 2是 10,10再加 5就是 15, 5 + 2 = 7, 画 7 个 三 角形 。 预设 3:直接想出 8+7=15。 3. 提升练习 预设 1: 用凑十的方法想 。 预设 2: 用减法 。
加深 对 8、7、 6 加 几 算 理 的理解和算 法的掌握 ,进 一步培养运 算能力 。 四 、引导反思 同学 们 , 回 顾 今 天 学 习 内 容 和 过 程 , 知 识 和 方 法 上 你 们 有 什 么 收获 四 、提升问题 学生回顾学习 的 内容和过程 , 交流收获 。 预设 1:在用凑十法时可以拆 小数凑大数 ,也可以拆大数凑 小数 。 预设 2: 交 换 加 数 的 位 置 , 和 不变 。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8、7、6加几(2) 凑十法 拆大数凑小数 拆小数凑大数
(
交换加数位置
)假设法 8+10= 18,18- 1= 17(8、7、6加几 10加几) 9+8= 17 8+9= 17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4 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 掌握 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 2. 经历计算 5、4、3、2 加 几 的 计 算 过 程 , 提 高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迁 移 能 力 和 类 推 能力 。 3. 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享受数学学习 的乐趣 。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 熟练掌握 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 难点 :进一步理解 “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优化计算方法 。
教学准备 无 。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问题导入 一 、发现问题
活动: 学 生 观 察 算 式 特 点 , 思
培 养 学生 计 (
观察



5+
8=
”,


什 么

)点 你想怎样计算 考快速计算的方法 。 预设 1:“5+8”是一道进位加
算思维的灵 法算式 。
活性 ,提高运 预设 2:我想用凑十法计算 。
算能力 。 (
预设
3
:
我知道
8+5=
13
,
5+
)
8也等于 13。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培养学生的 推理能力和 运算能力 。 巩固 “交换加 数的位置 ,和 不 变 ”的 规 律 ,提高运算 能力 。 探究 5、4、3、 2 加 几 进 位 加法的规律 , 发 现 算式 之 间的联系 ,培 养 数 感和 运 算能力 。 二 、引导合作 1.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 尝试计 算 5+8, 小组交流 。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小数加大数 的计算可以用凑十法 ,也可以用 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大数加小数 得多少 ,推出得数 。 2. 算一算 ,你发现了什么 二 、探究问题 1. 活动一 :合作探究计算的快 捷方法 。 预设 1:凑十法 预设 2: 交 换 加 数 的位 置 , 和不变 。 (
13
)8+5= 13 5+8= 2. 活 动 二: 算 一 算 , 发 现 左 右 两道算式的规律:交换加数 的位置 ,和不变 。 3. 活动三:在教师的指导下探 究 20以 内关于 5、4、3、2 的 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 。 预设 1: 5+6= 11,5+7= 12, 5+8= 13,5+9= 14, 4+7= 11,4+8= 12, 4+9= 13 3+8= 11,3+9= 12, 2+9= 11 预设 2:我发现一个加数不 变 , 另 一 个 加 数 逐 渐 大 1, 和也逐渐大 1。 预设 3: 5 加 几 得 数 个 位 上 的数比第二 个加数少 5。
9+2= 9+5= 9+4= 8+3= 2+9= 5+9= 4+9= 3+8=
3. 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发现 20 以 内关于 5、4、3、2 的进位加法的 计算规律 。 (1) 思 考 20 以 内 关 于 5、4、3、2 的进位加法有哪些 你 能 有 序 整理出这些算式吗 (2) 观 察 每 一 组 算 式 的 加 数 与 和的变化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 观察 5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 与第 二 个 加 数 有 什 么 关 系 4 加几呢 3加几呢 2加几呢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预设 4: 4 加几得数个位上的 数比第二 个加数少 6。 预设 5: 3 加几得数个位上的 数比第二 个加数少 7。 预设 6: 2 加几得数个位上的 数比第二 个加数少 8。
通过发现规 律 , 培 养 数 感 ,提高运算 能力 。 巩固 20 以 内 的加法 ,发展 数感 。 培 养 数 感和 推理能力 。 三 、辅导练习 1. 基础练习 完成教科书 P93做一做 。 2. 变式练习 完成教科书 P95思考题 。 交换一个气球 ,使两人手中气球 的数的和相等 。 3. 提升练习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5+8=4+=+ 三 、解决问题 1. 基础练习 学生熟练计算方法 ,对比观 察 ,发现 规 律 “一 个 加 数 不 变 , 另 一 个 加 数 变 化 , 和 也 随着变化”。 2. 变式练习 预设:将 6和 8 交换 。 3. 提升练习 预设 1:根据算式之间加数 的关 系 进 行 推 理 。 如 4 比 5 小 1, 那 么 第 二 个 加 数 比 8 大 1,5+8=4+9。 预设 2: 先 算 出 5+8= 13, 再 思 考 得 数 是 13 的 加 法 算式 。
加深 对 5、4、 3、2 加 几 算 法的掌握 ,进 一步培养运 算能力 。 四 、引导反思 同学 们 , 回 顾 今 天 学 习 内 容 和 过 程 , 知 识 和 方 法 上 你 们 有 什 么 收获 四 、提升问题 学生回顾学习 的 内容和过程 , 交流收获 。 预设 1:计算小数加大数的算式 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 想大 数加小数得多少 ,推出得数。 预设 2: 一 个 加 数 不变 , 另 一 个加数变化 ,和也随着变化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凑十法 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 8+5= 13 5+8= 13 计算规律 : 5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 个加数少 5; 4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 个加数少 6; 3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 个加数少 7; 2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 个加数少 8。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5 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 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发现数学信息 ,会用 20以 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 2. 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 感受解决问题方式的灵活性 ,体会解题策略的多 样性 ,培养应用意识 。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发现数学信息 ,感受解决问题方式的灵活性 。 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
教学准备 小圆片等学具 。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培养学生从 不同角度提 取数学信息 的能力和提 出 问 题 的 能力 。 一 、情境导入 一 、发现问题
啦啦队正在表演 ,为运动员们加油 活动: 学 生 观 察 情 境 图 , 从 位
呢 ! 从图中 你 知 道 了 什 么 能 提 置和性别两 个 角 度 收 集 数 学
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观察教 信息并提出问题 。
科书 P96主题图) 预设 1: 我从图中知道男生有
引导学生从性别和位置两个角度 5人 ,女生有 10人 。
寻找数学信息 。 预设 2: 我从图中知道前排有 7人 ,后排有 8人 。 预 设 3: 问 题 是 “一 共 多 少人 ”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通过摆一摆 、 画一画把图 中的人物抽 象成图形 ,厘 清数量关系 , 培养解决问 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 过比较的方 式 ,感受选择 不同信息解 决问题的异 同 ,体会解决 策略的多样 性 ,培养应用 意识 。 二 、引导合作 1. 要求 “一共有多少人 ”该怎样解 答呢 把你 选 择 的 信 息 用 小 圆 片摆一摆或画一画 , 然后再列式 计算 。说一 说 算 式 中 各 数 字 表 示什么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 引导学生思考 “解答同一道题 , 为什么列 的 算 式 不 一 样 有 什 么相同的地方 ” (1) 为什么列的算式不一样 这 两个算式分别是从哪 个 角度 观 察这幅图的 (2) 这 两 种 方 法 有 什 么 相 同 的 地方 引导小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 幅图 ,提 取 了 不 同 的 数 学 信 息 , 列的算式就不同 ,但都是把这两 部分合起来 ,都用加法 。 二 、探究问题 1. 活 动 一 : 学 生 摆 一 摆 、画 一 画 ,厘 清 数 量 关系 , 用 算 式 表达自己的想法 。 预设 1: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 ,要把男 生 5人和女生 10人两部分 合起 来 , 用 加 法 计 算 , 5+ 10= 15(人) 。 预设 2: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 ,要把前 排的 7 人 和 后 排 的 8 人 两 部分合 起 来 , 用 加 法 计 算 , 7+8= 15(人) 。 2. 活动二:学生分析两种解答 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 预 设 1: 从 性 别 的 角 度 观 察 , 男 生 有 5 人 , 女 生 有 10人 , 算 式 是 5 + 10 = 15(人) ; 从 位 置 的 角 度 观 察 , 前 排 有 7 人 , 后 排 有 8人 , 算 式 是 7 + 8 = 15(人) 。 预设 2: 得 数 相 同 , 都 是 把 两 部 分 合 起 来 , 用 加 法 计算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培养学生思 维 严谨 的 品 质 ,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 提 高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培养应用 意识 。 3. 解答正确吗 你们用什 么 方法 来验证呢 4. 回忆一下 ,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 问题的 引导学生梳理解决 问 题 的 一 般 步骤: 先观察图片 , 知道 了 已知 信息和问题是什么 ,再通过摆学 具或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并选择 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最后对解 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验证 。 3. 活动三:学生验证解答是否 正确 。 预设 1:数一数图片上的人 数 ,正好 15人 ,算对了 。 预设 2: 解 答 的时 候 , 选 的 是 “男 生 有 5 人 ”“女 生 有 10人 ”这两个信息 , 验证的 时候可 选 择 另外 两 个 信 息 来计算 ,结果也是 15人 , 算 对了 。 预设 3: 我 解 答 的时 候 , 选 的是 “前排有 7人 ”“后排有 8人 ”这 两 个 信 息 , 验 证 的 时候我 选 择 了 另 外 两 个 信 息来计算 ,结果也是 15人 , 算对了 。 4. 活动四: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 下回顾 梳 理 解 决 问 题 的 一 般步骤 。
巩固从不同 角度寻找信 息解决问题 的方法 。 三 、辅导练习 1. 基础练习 完成教科书P98做一做第 1题 。 三 、解决问题 1. 基础练习 预设 1:要求一共有多少 只 天鹅 ,就是把左边的 7 只和 右边的 7 只两部分合起来 , 列式是 7+7= 14(只) 。 预设 2:要求一共有多少 只 天鹅 ,就是把 8 只白天鹅和 6 只黑天鹅两部分合起来 , 列式是 8+6= 14(只)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熟悉解决问题 2. 变式练习 2. 变式练习
的一般 步 骤 , 完成教科书 P98练一练第 1题 。 预 设 1: 要 求 一 共 有 多 少
体会解决策略 一共有多少人 人 ,就是把男生 8人和女生
的多样性。 (
=
) (人) 6人两部分合起来 , 列 式是
还能怎样解答 8+6= 14(人) 。
预 设 2: 要 求 一 共 有 多 少
人 ,就是把带头饰的 9人和
不带头 饰 的 5 人 两 部 分 合
(
起 来
,



9 +
5
=
)
14(人) 。
能够清晰地 3. 提升练习 3. 提升练习
分析数量之 预 设 1: 把 三部 分 羊 合 起
间的关系并
解决问题 ,提 一共有多少只羊 (

,
7+6+3=
16(只)

)预设 2:把 9 只山羊和 7 只
高解决解决 (
=
) (只) (





,
9 + 7
=
)
问题的能力 。 还可以怎样算 16(只) 。
= (只)
进一步体会解 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性 , 深 化 应用意识。 四 、引导反思 同学们 , 回顾今天学习 的 内容和过 程 , 知 识 和 方 法 上 你 们 有 什 么 收获 四 、提升问题 学生回顾学习 的 内容和过程 , 交流收获 。 预设 1: 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寻 找数学信息 。 预 设 2: 寻 找 信 息 的 角 度 不 同 ,解决 问 题 的 方 法 也 不 同 , 但都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都 用加法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①知道了什么 ②怎样解答 5+10= 15(人) 7+8= 15(人) ③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验证 。 角度不同 ,方法不同解答正确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6 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解答 “求原来有多少 ”的 问题 。 2. 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 ,培养应用意识 。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 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 难点 :理解 “求原来有多少 ”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
教学准备 小圆片 、三 角形等学具 。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培养学生从 从现实情境 中提取数学 信 息 的 能 力 和 提 出 问 题 的能力 。 一 、情境导入 仔细观察 ,从图中你知 道 了 什 么 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观察教科书 P97主题图) 一 、发现问题 活动: 学 生 观 察 情 境 图 , 收 集 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 预设 1: 从 图 中 知 道 领 走 了 6 个篮球 ,还剩下 5 个 。 预设 2: 我 的 问 题 是 “原 来 有 多 少个篮球 ”
利用多种方 式帮助学生 理解题意 , 明 确数学关系 , 提 高解 决 问 题的能力 。 二 、引导合作 1. 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 ,该怎样 解答呢 请画一画图 ,或者用图 形摆一摆 ,模拟一下领篮球的过 程 。 为什么 “领 走 ”的 问 题 也 用 加法解决呢 引导学生辨析 7-5= 2(个) ,使 学生明确 : 不能看到 “剩下 ”就用 减法 ,应该把拿走的和剩下的合 在一起 , 才是原来的 , 应该用加 法计算 。 (
5=
11(个)

)二 、探究问题 1. 活 动 一 : 学 生 画 一 画 , 摆 一 摆 , 理 解 题 意 , 明 确 数 量 之 间的关系 。 预设 1:摆一摆 先 摆 6 个 表 示 领 走 的 , 再摆 5 个 。表 示 剩下 的 , 把它们 合 在 一 起 就 是 原 来 的篮 球 , 用 加 法 计 算 , 6+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培养学生思 维 严谨 的 品 质 ,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 体会画图策略 的重要 性 , 培 养应用意识。 2. 解答正确吗 你们用什 么 方法 来验证呢 3. 回忆解题过程 ,为 了弄清题意和 解决问题 ,我们做了什么呢 预设 2: 画一画 先画 6 个 三 角 形 表 示 领 走 的 , 再 画 5 个 圆 表 示 剩 下 的 ,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原 来的 篮 球 个 数 , 用 加 法 计 算 ,6+5= 11(个) 。 2. 活动二:学生验证解答是否 正确 。 预设 : 画 出 11个 ,拿走 6 个 ,就 划去 6 个 , 剩 下 的 是 5 个 , 与题 目 中的信息相符 ,所以 解答正确 。 3. 活动三: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 下回忆理解题意的过程 。 预设:我们通过摆一摆和画 一画帮 助 理 解 题 意 和 分 析 问题 。
应用画图策 略解决问题 。 三 、辅导练习 1. 基础练习 完成教科书P98做一做第 2题 。 我们班借走了 4 个足球 , 筐里还 剩 8 个 。 筐 里 原 来 有 多 少 个 足球 =(个) 三 、解决问题 1. 基础练习 4+8= 12(个)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续表
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指导学生学 会寻找隐藏 条件 ,提高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学会寻找隐 藏条件 ,感受 画图策略的 重要性 ,培养 应用意识 。 2. 变式练习 完成教科书 P99第 4题 。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个) 引导学生在读取信息时 , 除了要 观察文字信息 ,还要观察图中的 隐藏信息 。 3. 提升练习 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1)画一画 。 (用“○ ”表示桃子) 还剩 : 吃了 : (2) 算一算 : 2. 变式练习 预设 : 6+7= 13(个) 3. 提升练习 预设 1: 画 图 吃剩 :○○○○○○○ 吃了 :○○○○○○○ 预设 2:7+7= 14(个)
= (个)
进一步体会 画图策略的 重要性 。 四 、引导反思 同学 们 , 回 顾 今 天 学 习 内 容 和 过 程 ,你们有什么收获 四 、提升问题 学生回顾学习 的 内容和过程 , 交流收获 。 预设 1: 原 来 的 数 量 是 整 体 , 求原来的数量要用加法计算 。 预设 2: 画 图可以帮助我们理 解题意和解决问题 。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 ①知道了什么 ②怎样解答 ③画图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 6+5= 11(个) ④验证解答正确吗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1 9加几
单元说明:
本单元知识点包括:9加几,8、7加几,6、5、4、3、2加几。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即将学习的20以内退位减法与后续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
建议如下:
1.关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时多让学生操作,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在鼓励多样算法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凑十法”。
练习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方式要灵活多样。
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题目中提取条件和问题,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关于复习。
复习时要放手让学生把学过的算式进行整理,归纳出加法表,之后要充分利用这个表,可以“横看、竖看、斜看”等,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知识。
此外,要注意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当中,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意识。
【课题名称】第1课时 9加几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8页--8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9加几方法、能够计算9加几。
2.理解“ 凑十法”原理、能够应用“ 凑十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凑十法”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应用“ 凑十法”解决进位加法问题。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具:10个格的盒子,13个皮球(代替饮料),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秋季运动会。(课件展示运动会场景图)
(1)教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开幕了,体育场上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在干什么?
(2)学生:预设1:有的学生在跑步;
预设2:有的学生在跳绳:
预设3:有的学生在…….
(3)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认真,不愧为火眼金睛。
2.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同学在做什么吧!(课件展示饮料包装图)
(2)教师: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箱子里有9盒饮料,
学生:箱子外有4盒饮料。
(3)教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一共有多少盒饮料?
(4)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列式?
教师: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就是将箱子里的饮料盒数与箱子外的饮料盒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请学生列式,教师板书:9+4= )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怎样计算9+4呢 利用学具,各小组操作、讨论。
(1)操作要求(第6页课件展示)。
(2)学生小组操作、探究。
(3)汇报交流。
学生1:我是用接着数的方法得出结果的。从9往后数4个数:10、11、12、13,9加4的结果是13。
学生2:我用的是假设法:假设箱子里有10盒饮料,加上箱子外面的4盒饮料,一共有14盒饮料,最后去掉箱子里缺的一盒,就是13盒。
学生3:我把4盒中的1盒放进了箱子里,箱子里就有10盒饮料了,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是13盒。
2.重点教学第3种方法——“凑十法”。
(1)教师:饮料太大了,我们来用圆片代替饮料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展示课件)
学生:把4个圆片分出1个加入9个,凑成10个,再加上剩下的3个是13个。
(2)教师:再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是怎么计算的。(展示课件)
学生操作。
(3)抽象过程。
①老师: 为什么把4分成1和3?
学生:9加1得10,10加3得13。
②9+4= 我们把4分成1和3,把1和9凑成10,10加3得13,这种方法叫“凑十法”。(边归纳边板书:)
请学生看板书自由说过程。
(4)巩固“凑十法”。(第14、15页课件展示)
(5)总结提升:通过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的活动,发现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此方法计算。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 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1题。
先请学生说图意,再列式,然后动手圈一圈,计算出结果。
2. 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2题。
先安排学生按照学过的计算方法依次计算,再让学生观察每列算式之间的联系。
3.变式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应该怎么列式?结果是多少?(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凑成的10。)
(2)连一连。(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先算一算,再根据得数连起来。
(3)( )里最大能填几?
9+( )<15 9+( )<12
想:9+( )=15,小于6的数有0、1、2、3、4、5。
9+( )=12,小于3的数有0、1、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2.计算9加几时,可以用“接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 。
【课后作业】
1.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1、2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9加几》,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和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的方法既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各领域内容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十分重要。教材在例题中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计算问题,通过操作自主探索算法,再通过对不同算法进行交流比较。得出用凑十法计算9加4比较简便。
在本节课中借助主题运动场上的情景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并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课堂上允许孩子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并将孩子的各种方法展示出来,但是还是要进行算法的优化。课本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10加几,也就是“凑十法”的思考过程。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3 8、7、6加几
【课题名称】第3课时 8、7、6加几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1页。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适时优化“凑十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正确计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感受“凑十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具:小棒。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口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
对又快!
课件出示计算题。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轻松地说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也可能有学生用数数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方法来继续学习8、7、6加几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8、7、6加几)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9加几的口算,为后面学习8、7、6加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91例题情境图。
教师:看,学校的操场上有一些同学在跑步。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观察后讨论,汇报交流。
预设1: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前面有8人,后面有5人。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预设2: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男生有8人,女生有5人。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教师:怎样列式解答?
预设:学生列式:8+5。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5=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同时训练学生多角度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探究8加几。
(1)借助操作,体会“凑十法”。
教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8+5?请你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
预设:学生也许会用点数法或接着数的方法,重点展示“凑十法”。
预设1: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到8根这边,8和2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3等于13。
预设2:从8根小棒中拿出5根到5根这边,5和5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3等于13。
教师:你能理解这两种算法吗?你能像他们这样一边摆小棒一边说吗?
师生一起摆一摆,算一算。
(2)用抽象的计算过程表示思维过程。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想法填一填框架图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在表达时,教师要重点问问为什么要把5拆成2和3,引导学生说出8和2凑成十;再问为什么要把8分成3和5,因为5和5凑成十。
教师:这里同学们用到了“见8想2,见5想5”的“凑十法”,都能又快又对地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学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会“凑十法”的多样化。
(3)加强比较,感悟“凑十”的规律。
教师:你能快速算出8+4和8+6这两道算式的和吗?
预设:学生用“凑十法”口算出结果,可能有不同的思路。
教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9加几和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都是用“凑十法”来计算,见9想1,见8想2。
【设计意图】感悟“凑十”的规律,在比较中为学生用“凑十法”计算7加几、6加几做准备。
3. 自主探究7、6加几。
8+8 7+4 6+6(教师板书)
教师:这几个算式要怎样计算呢?请你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
预设1:从8根小棒中拿出2根到8根这边,8和2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6等于16。
预设2:从4根小棒中拿出3根到7根这边,7和3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1等于11。
预设3:从6根小棒中拿出4根到6根这边,6和4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2等于12。
教师:你能理解这两种算法吗?你能像他们这样一边摆小棒一边说吗?
师生一起摆一摆,算一算。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 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请你先想一想,再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感觉不困难。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见7想3,见6想4。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么做,如果学生说7+4时,把7拆成1和6,6和4凑成10,要给予肯定。
2. 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预设:指导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例如计算7加6时,看到7就想3,把6拆成3和3,7+3=10,10+3=13。
3.变式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2)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应该怎么列式?结果是多少?(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凑成的10。)
(3)请你用下面的数组成不同的算式。(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先找到有关系的3个数,再根据组成写算式。
4. 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第1个算式:先把前两个数的和看成一个整体,算式就变成( )-○=13,( )里面的数
一定比13大,只有8+9>13,所以( )里面填8+9,答案就是8+9-4=13。
第2个算式:先把前两个数的差看成一个整体,算式就变成( )+○=5,这两个数都要比5小,○只能是4,所以( )里面填9-8,得1+4=5,正确答案就是9-8+4=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计算8、7、6加几用“凑十法”计算。
【课后作业】
1. 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1题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计算9加几的基础和对“凑十法”的感知、体验,会很自然地想到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创新,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认可,学习的兴趣更高了,后面的表达更清楚和完整了,教学效果不错。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 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题名称】第4课时 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2页。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
2.体会算法多样化,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具:小棒。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8、 7、 6加几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计算题。
教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上下两道算式结果相同。
教师:计算下面这道算式时,可以利用凑十法,把算式拆分成上面的形式再计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7、6加几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8+9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8+9)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计算,并与同桌用小棒摆一摆,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
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想:8加几得10,10加几得十几。把8凑成10,把9分成2和7,先算8+2=10,再算10+7=17。
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想:9加几得10,10加几得十几。把9凑成10,把8分成7和1,先算9+1=10,再算10+7=17。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教学提示: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除了凑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我们学过的哪道题的加数和这道题相同?
预设:因为9+8=17,所以8+9=17。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再在对比中优化算法。
教师:我们一起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预设:引导学生发现:前两种方法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的,第三种方法则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的。
教师:你会用两种方法计算6+9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提示:主要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 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用“凑十法”计算,也有的学生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计算,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2. 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怎样能很快说出正确的得数?
预设:学生会说出:因为7+6=13,所以6+7也等于13;因为8+6=14,所以6+8也等于14;因为9+7=16,所以7+9也等于16。
【设计意图】通过上下两道题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的方法。
3. 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3题。
教师:同学们,你能快速写出每一道算式和得数吗?每人选择一组完成。
学生任意选择一组写算式并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汇报时,挑选一些题说一说是怎样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并适时总结“见8想2,见7想3,见6想4”的方法。
4.变式练习:
(1)连一连(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教师:你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吗?(指导学生先把算式的得数算出来,再看得数与哪辆车上的数相同,最后连线。)
预设:学生大多能准确计算出结果并连线。完成后,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并试着说一个得数是12、14、15的加法算式,发现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有很多个。
(2)看图列式计算。(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解决问题。
(3)在○里填上“>”“<”或“=”。(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先计算再比较大小。
5.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先将“<”换成“=”算出□里的数字,再填上比这个数小的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凑十法:①拆小数,凑大数。 ②拆大数,凑小数。
2.交换算式中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课后作业】
1. 教材94页练一练第2题;
2. 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计算方法的探究中,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是重点内容。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基本习惯以“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为主要计算方法。教师需要突出优化“交换加数的位置”的计算方法,但注意只要鼓励学生应用适合自己的、算得快的方法来计算就可以,不要硬性规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5 5、4、3、2加几
【课题名称】第5课时 5、4、3、2加几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3页。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
2.在厘清思路、熟练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交换加数的方法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的优越性。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具: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
学具:小棒、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9、 8、 7、 6加几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抢答。
预设:学生很有兴趣,能快速抢答出结果。教师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教师:看来大家对前面的9、8、7、6加几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来研究5、4、3、2加几的计算。(板书课题:5、4、3、2加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练习9、8、7、6加几的加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探究5+8的计算方法。
教师:你知道5+8的和是多少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自主尝试,独立试做。
预设1:接数法,还可以从8开始继续数5个数,最后数到13,得数就是13。
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把5拆成2和3,8+2=10,10+3=13。
预设3:拆大数凑小数,把8拆成5和3,5+5=10,10+3=13。
预设4:转换法,想8+5=13,所以5+8=13。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8=13。
教师:前面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第三种方法你能明白吗?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用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得到得数。
教师:这种方法好吗?我们知道8+6=14,你马上就知道哪道算式的结果?(学生答:6+8=14)我们知道9+2=11,你就能想到哪道算式?(学生答:2+9=11)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算法,对比感受“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的优越性。
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教师:你们能自己算一算这几道题吗?(课件出示试一试)
指名学生口述思考过程。
【学情预设】因为9+5=14,所以5+9=14;因为9+4=13,所以4+9=13;因为8+3=11,所以3+8=11;因为9+2=11,所以2+9=11。如果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也是可以的。
教师:比较“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想得数快?
3.自主出题,巩固方法。
师:除了这几道题,还有没有5、4、3、2加几的题了?可以出一些题考考别人吗?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教师:那么你们能用学过的方法很快想出得数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自主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
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很快算出得数,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出题,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 教材第93页做一做。
教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个加数不变的时候,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变大。加数变大多少,和就变大多少。
2. 看图填一填。(课堂练习第2题课件展示)
先说说图意,再填写算式。(重点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变式练习:
(1)填空。(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看懂表格,找到数量关系,用原来有的+又买来的=一共有的。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 思维训练:
(1)(思维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先计算出“<”右边算式的得数,再将“<”换成“=”算( )里的数字,最后确定最大的数。
(2)(思维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从已经给出两个未知数的那一行填起,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8。
5.数学游戏:找得数相等的算式卡片。
教师把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分发给各组。
教师: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些算式卡片,我们来玩一个“找卡片”的游戏。例如,老师说“13”,就把手中得数是“13”的算式卡片举起来,让大家看看举对了没有。
预设:师生玩游戏过程中,找得数是“13”的算式卡片,有9+4就一定有4+9,有8+5就一定有5+8……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并熟练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计算5、4、3、2加几的方法有接着数、凑十法,转换法;只要计算准确,哪一种方法都可以。
【课后作业】
1. 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复习了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而引入本课新知。由于有了之前的学习基础,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新知识,除了采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以外,更注重渗透“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思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7 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
【课题名称】第7课时 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6页。
【教学目标】
1.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动会上,学校啦啦队正在给队员们加油助威。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运动会上的问题。(板书课题: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
2、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科书P96例题情境图。
教师:运动会上,啦啦队的同学们正在表演呢!请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找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预设1:男生有5人,女生有10人。
预设2: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信息。
教师:大家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信息用小棒摆出来,跟同桌说一说。
预设:学生可能按左右两部分摆,左边表示男生人数,右边表示女生人数;也可能按前后两部分摆,前面表示前排人数,后面表示后排人数。
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信息完整描述问题。
2.分析和解答。
教师: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1:5+10=15(人)或10+5=15(人)。
预设2:7+8=15(人)或8+7=15(人)。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式。
教师: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先来看第一种方法,为什么用加法?这里的5、10各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里的5表示男生人数,10表示女生人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男生人数+女生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再来看第二种方法,为什么用加法?这里的7、8各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前排人数和后排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里的7表示前排人数,8表示后排人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前排人数+后排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3.回顾与反思。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所得结果相同,列式却不一样。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都是用加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列式不同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
教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先要收集信息(知道了什么),再进行分析(怎样解答),最后要检验(解答正确吗)。
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
教师:解决问题时,只能有一种方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体会两种方法的异同,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得到不同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 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水里有许多美丽的天鹅,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吗?
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预设1:有8只白天鹅,6只黑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预设2:左边有7只天鹅,右边有7只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8+6=14(只)或7+7=14(只)。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天鹅的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
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
2.变式练习:
(1)算一算(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来收集信息,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有的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8+6=14(人);有的用左边的人数加上右边的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9+5=14(人)。
(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预设1:按位置收集信息,左边有8把雨伞,右边有8把雨伞。
预设2:按颜色收集信息,粉色雨伞有7把,蓝色雨伞有9把。
(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预设1:按位置收集信息,左边有8只羊,右边有4只羊。
预设2:按种类收集信息,绵羊有7只,山羊有5只。
3. 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同一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会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1、3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两种解答方法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很轻松地呈现出来了。整节课教学效果不错,少数学生在表达上有困难,可以适当个别指导,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两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掌握其中一种就行。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8 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课题名称】第8课时 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7页。
【教学目标】
1.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具:装有5块糖的不透明盒子、小棒。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森林长跑运动会开始了,还有8只动物没有到呢!你知道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有多少吗?
预设: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数的过程;有的学生是算出来的,教师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算的过程,重点描述清楚5只、8只和13只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小结:要求原来有多少动物,就要把已经来的和还没有来的两部分合起来。
教师: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2、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科书P97例题情境图一部分。
师:领走了6个篮球,请你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篮球?
预设:学生结合图示可能会说出:如果架子上的篮球拿完了,那么原来是6个;如果桌子上的篮球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8个、9个、10个……(教师追问:篮球的个数有没有可能少于6个?学生回答:不可能少于6个,至少是6个。)
【设计意图】先出示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猜猜图中原来的口哨的个数,为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做好准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完整的情境图。
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把你发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领走了6个篮球,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篮球?
2.分析和解答。
教师: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个篮球?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先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1:6-5=1(个)。
预设2:画图数出原来一共有11个篮球。
领走的:○○○○○○
剩下的:○○○○○
预设3:用小棒摆一摆,数出原来一共有11个篮球。
预设4:4+5=11(个)。
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认为谁做得对?谁做错了呢?
预设:学生会说:6-5=1(个)一定是错的,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例如:篮球不可能少于6个,1个一定是不对的。
教师选择让摆小棒、画圆的同学依次汇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把图画到黑板上)
教师:哪些同学是列算式“6+5=11(个)”计算的?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6、5、11分别表示什么?(板书算式)
预设: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就是把领走的篮球和剩下的篮球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6表示领走的6个,5表示还剩下的5个,11表示原来共有11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类生活问题,学生有着类似问题的解题经验。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和说,并利用直观图,使数量关系明朗化,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3.回顾与反思。
师:请大家回忆解题过程,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做了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
教师:看看题目中的文字,再看我们画的图,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以后再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让学生愿意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 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师:你能看图说出两个已知的信息吗?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列算式,并口头回答。
预设:学生会根据图意说出:我们班借走了4个足球,还剩8个。原来有多少个足球?列式为4+8=12(个)。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足球,就是要把借走的足球和还剩的合起来。
2.变式练习:
(1)(变式训练第1-5题课件展示)
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原来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可
以更好地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教师追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3. 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每只小兔对应1根胡萝卜,但是还差4根,就是还有4只小兔没有胡萝卜。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2、6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由于这一类问题的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不太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因此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课中有效地利用画图的策略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教学效果还不错。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10 整理和复习
【课题名称】第10课时 整理和复习
【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0页。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帮助学生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在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具: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卡片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
2.学生:学具:一套36张空白卡片
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五单元了。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预设:学生会说到“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等。
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2、知识梳理
1.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
教师: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
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如:计算5+8,把8分成5和3,先算5+5=10,再算10+3=13。
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如:计算3+9,把3分成2和1,先算1+9=10,再算10+2=12。
预设3: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计算8+9,可以先算9+8=17,所以8+9=17。
教师:分小组完成下面计算题,比一比那组算的又对又快!
2.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
下面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预设1:把两种颜色加起来。6个绿色的圆+9个黄色的圆。
预设2:把左、右两边加起来。左边有8个圆+右边有7个圆。
教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6+9=15(个)或8+7=15(个)。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圆的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
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
教师: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
预设1:把两种颜色葡萄加起来。5+6=11(串)
预设2:把上、下两排加起来。7+4=11(串)
3.求总量。
教师: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读一读下面这道题目,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决?
预设:被猪八戒偷吃了9个西瓜,桌子上还剩5个西瓜,要求原来有多少个西瓜?求原来有多少个西瓜,就是把偷吃的西瓜和剩下的西瓜两部分合起来,9+5=14(个),所以原来有14个西瓜。
3、综合运用
1.引导学生写出36道进位加法算式。
教师:你能写出和是11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吗?怎样写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预设:学生可能说出要有序地写,从9+2开始写,然后依次写出8+3、7+4……
学生写出和是11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和是11的算式贴在黑板上:9+2、8+3、7+4、6+5、5+6、4+7、3+8、2+9。
教师:这个方法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写出和是12、13、14、15、16、17、18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
学生小组合作,按要求写出算式。
2.自主整理,发现规律。
教师: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整理的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预设1:我是把9加几的算式放在一列,8加几的算式放在一列,7加几的算式放在一列……
预设2:我是把和相等的算式放在一行。
教师:仔细观察表,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后汇报。
预设1:竖着看,每一列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列是9,第二列是8,第三列是7……每一列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下一个比上一个依次多1,每一列的算式得数,下一个比上一个依次多1。
预设2:横着看,每一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后一个比前一个依次少1,每一行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后一个比前一个依次多1,每一行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行都得11,第二行都得12,第三行都得13……
预设3:斜着看(从右上到左下方向),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多1,第二个加数不变,得数也依次多1。
预设4:有些算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8+3与3+8、9+3与3+9……计算时它们的结果相等,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得数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发现了表中的规律,还有的学生发现有些算式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现在请你观察整个表,以6+5和5+6中间的位置为界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发现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了,但是计算的结果不变。
课件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教师:我们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规律,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善于观察的能力。
3.根据规律,巩固计算。
(1) 教师:看表,我说得数,你们说出算式。比如:和是17、13、1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抢答:教师任意指表中的一个算式,要求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互相评价。
(3)教师任意说出一个算式,让学生说出这个算式上、下、左、右的算式。
【设计意图】突出排列规律和算式间的联系,加深对进位加法的掌握。
四、巩固提升
1.(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按照位置和颜色观察提取信息。
2.(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朋友的信息,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
3.(变式训练第3题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找到数量关系:已看的+未看的=总页数
4.(变式训练第4题课件展示)
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计算调整运算符号。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 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凑十法,也可以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的规律计算。
2. 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3. 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课后作业】
1.教材101页练一练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理20以内所有的进位加法算式时,如果想让学生自主列出所有的算式,再归类,学生会感觉很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所有的算式列出来,并逐步分类形成加法表,再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本课知识容量有些大,可以根据学情适当调整。9 加 几
温故 知新 fēn yi fēn 1.分 一 分。 zhí jiē xiě chū dé shù 2.直 接 写 出 得 数。 10+2=   10+9=   10+6=   7+10=   3+10=   8+10= 
新课 先知 3.教材第89页例1。  想:把4分成1和3,9加(  )得10。 10加(  )得(  )。 计算9加几的和时,把较(  )的数拆成(  )和另一个数,把9凑成(  ),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预习 检验 tián yi tián 4.填 一 填。 bǐ yi bǐ suàn yi suàn 5.比一比, 算 一 算。 9+1+1= 9+1+2= 9+1+5=
9+2=      9+3=      9+6=
每日 口算 6.9+1=    9+4=     9+5=     9+7=     9+8= 9+9=    9+2+1=   9+4+1=   9+1+6=  9+1+3=
参考答案
1.1 4 3 6 7 8
2.12 19 16 17 13 18
3.
 1 3 13 小 1 10
4.
 
5. (竖排)11 11 12 12 15 15
6.10 13 14 16 17 18 12 14 16 138、7、6加几
温故 知新 zhí jiē xiě chū dé shù 1.直 接 写 出 得 数。 7+3+2=       8+2+5=       7+3+4=  8+2+6=       7+3+9=       8+2+7= 
新课 先知 2.教材第91页例2。 3.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4.教材第92页例3。
预习 检验 kàn tú liè shì jì suàn 5. 看 图 列式 计 算。 = (个) = (本)
每日 口算 6.8+5=    7+4=    7+5=    6+7=    8+3= 7+6=    7+7=   8+8=    8+7=   7+9=
参考答案
1.12 15 14 16 19 17
2.
 2 3 13
 5 3 13
3.
 3 3 1
 4 4 1
4.
  17
5. 8 4=12(个) 7 6=13(本)
6.13 11 12 13 11 13 14 16 15 16
8个

7本

8

5

13
2
3
10
8

5

13
3
5
10
十4

11
3
1
10
6

5
11
4
1
10
8

9

17
2
7
10
8

9

17
7
10
8+5=
8+5=
2
3
3
5
想:8加()得10。
想:5加(
)得10。
10加(
)得(
)。
10加(
)得(
7+4=
6+5=
想:7加()得10。
想:6加(
)得10。
把4分成()
把5分成()
和()。
和()。
把8凑成10。
把9凑成10.
9+8=17
8+9=
8+9=
8+9=
10
105、4、3、2加几
温故 知新 kǒu suàn 1.口 算。 9+5=      9+3=      8+5=      8+3=  6+5=  8+9=  9+4=  9+2=  8+4=  7+5=  7+8=  8+6= 
新课 先知 2.教材第93页例4和“试一试”。 (1)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所以计算5+8的结果时,可以想8+5=(  ),得出5+8=(  )。想9+5=(  ),得出5+9=(  );想9+4=(  ),得出4+9=(  );想8+3=(  ),得出3+8=(  );想9+2=(  ),得出2+9=(  )。 (2)计算小数加大数的算式时,可以想(  )数加(  )数的结果来解答。
预习 检验 zhāi shuǐ ɡuǒ 3. 摘 水 果。 kàn tú liè shì jì suàn 4.看 图 列式 计 算。    = (个)       = (个)
每日 口算 5.2+9=    3+8=    4+7=    5+8=     5+9= 5+6=    8+3=    4+9=    4+8=     9+5=
参考答案
1.14 12 13 11 11 17 13 11 12 12 15 14
2.(1)13 13 14 14 13 13 11 11 11 11
(2)大 小
3.
4.5 6=11(个) 3 8=11(个)
5.11 11 11 13 14 11 11 13 12 14解 决 问 题
温故 知新 kǒu suàn 1.口 算。 8+2=      10+7=      9+2=      3+9=  9+3=  4+8=  3+7=  8+9=  2+9=  4+7= 9+4= 3+8=
新课 先知 2.教材第96页例5。 方法一:从性别角度考虑,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求一共有多少人,用(  )法计算,列出算式是(      )(人)。 方法二:从位置角度考虑,前排有(  )人,后排有(  )人,求一共有多少人,用(  )法计算,列出算式是(      )(人)。 3.教材第97页例6。 画图解决这个问题:    领走的6个       剩下的5个 求原来有多少个,就是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用(  )法计算。列出算式是(      )(个)。
预习 检验 yí ɡònɡ yǒu duō shɑo zhī jī 4.一 共 有 多 少 只 鸡        = (只)     = (只) yuán lái yǒu jǐ zhī yánɡ 5. 原 来 有 几 只 羊         = (只)          = (只)
每日 口算 6.4+9=    5+8=   9+1+2=   7+3+5=   8+2+7= 6+6=    9+5=   6+4+2=   8+4+2=   9+6+1=
参考答案
1.10 17 11 12 12 12 10 17 11 11
13 11
2.5 10 加 5+10=15
7 8 加 7+8=15 
3.加 6+5=11
4.
5 7=12(只) 
6 6=12(只)
5.
4 9=13(只) 
9 4=13(只)
6.13 13 12 15 17 12 14 12 14 16(共25张PPT)
第1课时 9加几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学校正在举办运动会,看,多热闹!
同学们都在做什么?
我们一起去看看别的同学在做什么吧!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
箱子外有4盒饮料,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盒饮料?
怎样列式呢?
1
小欣
小亮
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就是将箱子里的饮料盒数与箱子外的饮料盒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9+4=
怎样计算呢?
小欣
小亮
1.自己试着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计算结果。
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
小欣
小亮
你是怎样计算呢?
我是用接着数的方法得出结果的。
9
10
11
12
13
9+4=
13
假设箱子里有10盒饮料……
10
10+4=14
14-1=13
9+4=
13
小欣
小亮
我把4盒中的1盒放进了箱子里。
9+4=
13
10
3
小欣
小亮
用圆片代替饮料摆一摆。
里面的10个圆片与外面的3个圆片合起来是13个圆片。
9+4=
13
请用小棒把小亮的方法摆出来。
和摆圆片计算方法一样吗?
9+4=
13
9+1
+3=
10
13
9+1
+3=
10
13
9+4=13
为什么把4分成1和3?
9 + 4=
10
1
3
13
这种计算方法叫凑十法。
想:9加1得10,
10加3得13。
说一说
9 + 3=
1
10
2
12
9和1凑成10,
把3分成1和2。
先算9+1=10,
再算10+2=12。
说一说
9 + 8=
1
10
7
17
9和1凑成10,把8分成1和7。
先算9+1=10,再算10+7=17。
通过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的活动,发现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此方法计算。
9 + 8=
10
9 + 3=
圈一圈,算一算,说一说。
选自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1题
1
1
10
7
17
2
12
1
2
选自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2题
9+1+4=
9+5=
9+1+6=
9+7=
9+1+8=
9+9=
14
14
16
16
18
18
+ =
1.看图列式计算。
12
9
3
+ =
15
6
9
+ =
13
9
4
+ =
18
9
9
2.连一连。
9+8
9+6
9+5
9+3
9+9
15
18
12
17
14
( )里最大能填几?
9+( )<15
9+( )<12
想:9+( )=15
想:9+( )=12
6
3
小于6的数有0、1、2、3、4、5。
小于3的数有0、1、2。
5
2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计算9加几时,可以用“接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 。
9 + 4=
10
1
3
13
1.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1、2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9加几
9 + 4=
10
1
3
13
“接着数”
“凑十法”(共20张PPT)
第3课时 8、7、6加几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计算。
9 + 8=
1
10
9 + 4=
10
7
17
3
13
1
你获取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2
前面有8个学生,
后面有5个学生。
男生有8个,
女生有5个。
你会解决吗?
怎么计算呢?
8+5=
前面有8个学生,
后面有5个学生。
男生有8个,
女生有5个。
1.探究8+5的计算方法。
3.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
2.动手画一画,摆一摆。
8+5=
通过摆小棒计算。
13
你是怎么计算的?
8 + 5=
10
2
3
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为了让8和2凑成10。
用圆片代替学生摆一摆。
想:8加2得10,
10加3得13。
8+5=
13
我是这样计算的。
10+5=15
15-2=13
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算一算
8 + 8=
10
2
6
16
7 + 4=
10
3
1
11
6 + 6=
10
4
2
12
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的活动,我们知道了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6 + 5=
7 + 4=
10
圈一圈,算一算。
选自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1
10
1
11
1
11
4
3
2
7+3+3=
7+6=
6+4+2=
6+6=
8+2+2=
8+4=
13
13
12
12
12
12
选自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2题
7 + =
10
1.摆一摆,算一算。
8 + 4=
10
2
12
2
3
13
3
6
2.看图列算式。
= (只)
14
7
7

7只
7只
3.请你用下面的数组成不同的算式。
+ =
- =
+ =
- =
8
6
14
6
8
2
14
6
8
14
8
6
14
6
8
14
答案不唯一
把4、8、9填入下面的方框中,使等式成立。
+ - =13
- + + =5
8
9
4
9
8
+ - =13
9
8
4
13+4=17
8+9=17
比5小的只有4。
4
1+4=5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计算8、7、6加几用“凑十法”计算。
8 + 5=
10
2
3
13
1.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1题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8、7、6加几
计算8、7、6加几用“凑十法”计算。
8 + 5=
10
2
3
13(共25张PPT)
第4课时 加法的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2+1 =
11
7+3+4 =
14
8+3=
11
7+7=
14
计算。
你有什么发现?
上下两道算式结果相同。
8+2+1 =
11
7+3+4 =
14
8+3=
11
7+7=
14
计算。
计算下面这道算式时,可以利用凑十法,把算式拆分成上面的形式再计算。
要拆8还是拆9呢?
两个数都可以凑10。
8 + 9=
3
1.自己试着动手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
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
8 + 9=
17
8 + 9=
10
2
7
17
把8凑成10,拆9。
8 + 9=
17
8 + 9=
10
7
1
17
把9凑成10,拆8。
8 + 9=
8 + 9=
10
7
17
2
8 + 9=
10
1
17
7
17
拆小数,凑大数
拆大数,凑小数
想:8加几得10,
10加几得十几?
想:9加几得10,
10加几得十几?
你喜欢哪种方法?
8 + 9=
还可以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
17
9 + 8=
8 + 9=
17
17
6 + 9=
你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吗?
6 + 9=
10
5
15
4
6 + 9=
10
1
15
5
把9分成4和5。
把6分成5和1。
拆小数,凑大数
拆大数,凑小数
通过比较总结,发现除了运用凑十法计算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还可以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选自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1
6 + 8=
10
4
4
14
7 + 9=
10
3
6
16
拆大数,凑小数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选自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1
6 + 8=
10
4
2
14
7 + 9=
10
6
1
16
拆小数,凑大数
2
7+6=
6+7=
9+6=
6+9=
8+7=
7+8=
选自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
13
13
15
15
15
15
3
选自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3题
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8+4=12
8+2=10
8+8=16
8+5=13
8+6=14
8+3=11
8+9=17
8+7=15
10
12
16
13
14
11
17
15
7+4=11
7+5=12
7+7=14
7+9=16
7+6=13
7+8=15
12
11
14
16
13
15
选自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3题
6+5=11
6+7=13
6+9=15
6+6=12
6+8=14
13
11
15
12
14
选自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3题
1.送小朋友上车?(连一连)
= (只)
12
6
6

2.水里有 只鸭子,岸上有 只鸭子。一共有多少只鸭子
6
6
6+9 8+8
6+5 7+8

15

11
3.在 里填上“>”“<”或“=”。
8+3 7+6
9+6 6+9

11

9+8 8+9
7+6 8+4


13
16
13
15
12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7+ <12
6+ <13
8+ <12
7+5=12
填比5小的数。
0、1、2、3、4。
6+7=13
填比7小的数。
0、1、2、3、4、5、6。
8+4=12
填比4小的数。
0、1、2、3。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交换算式中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凑十法:
①拆小数,凑大数。
②拆大数,凑小数。
1.教材94页练一练第2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加法的计算方法
拆小数,凑大数
拆大数,凑小数
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
8 + 9=
10
7
17
2
8 + 9=
10
1
17
7
9 + 8=
8 + 9=
17
17(共23张PPT)
第5课时 5、4、3、2加几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6= 7+6= 6+8= 6+7=
9+6= 8+7= 6+9 = 7+8=
14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9+6的?
13
14
13
15
15
15
15
9 + 6=15
1 5
10
算一算
你是怎样计算的?
5+8=
4
小组合作
1.先独立思考:怎样计算5+8=□ 。
2.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算法。
6、7、8、9、10、11、12、13。
还可以从8开始继续数5个数,最后数到13,得数就是13。
13
5+8=
数数法
1
凑十法
2
5 + 8=
3 2
10
13
拆小数、凑大数
13
5+8=
5 + 8=
5 3
10
13
拆大数、凑小数
转换法
3
8 + 5=13
8
5
13
13
5+8=


13




13
你觉得哪种算法更简单?为什么?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自我评价
能正确计算,并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但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不能正确计算,也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5 + 9 = 4 + 9 = 3 + 8 = 2 + 9 =
9 + 5 = 9 + 4 = 8 + 3 = 9 + 2 =
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加数的大小不变,顺序调换,和不变。
14
14
13
13
11
11
11
11
9
5
9
4
8
3
9
2
试一试
3 +
8=□
9=□
4 +
7=□
8=□
9=□
5 +
6=□
7=□
8=□
9=□
11
12
11
12
13
11
12
13
14
选自教材第93页做一做
你发现了什么?
1
一个加数不变的时候,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变大。加数变大多少,和就变大多少。
9+( )=( )
看图填一填。
5
14
6+( )=( )
7
13
根据本节知识点选自课外练习
2
11
12
13
填空。
3+8=11(个)
5+7=12(支)
4+9=13(顶)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 )=15 4+( )=13
2+( )=11 5+( )=12
3+( )=11 4+( )=12
( )+3=12 ( )+5=14
7
9
9
7
8
8
9
9
2
7+( )<15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
4+( )<13
8
2+( )<5+6
8
8+( )<9+9
9
1
在表格中填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8。
9
6
5
10
3
4
2
8
7
从已经给出两个未知数的那一行填起。
9
8
8
9
15
2
你还能找到得数是13的卡片吗?
7+6=13
9+4=13
8+5=13
数学游戏
5+9=14
你能找到得数是14的卡片吗?
7+7=14
5+9=14
7+7=14
数学游戏
你能找到得数是15的卡片吗?
7+7=14
6+9=15
8+7=15
5+9=14
数学游戏
你还能找到其他得数的卡片吗?
6+6=12
9+3=12
4+7=11
3+8=11
数学游戏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计算5、4、3、2加几的方法有接着数、凑十法、转换法;只要计算准确,哪一种方法都可以。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5、4、3、2加几
5+8=
5 + 8=
3 2
10
13
8+5=13
5+8=13
5 + 8=
5 3
10
13(共28张PPT)
第7课时 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运动会上,学校啦啦队正在给队员们加油助威。
你知道了什么?
一共有多少人?
5
男生有5人,
女生有10人。
性别
一共有多少人?
后排有8人。
前排有7人,
位置
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解答呢?
1.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3.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
2.试着写出计算过程。
男生有5人,
女生有10人。
5+10=15(人)
一共有多少人?
后排有8人,
前排有7人。
7+8=15(人)
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有5人,
女生有10人。
后排有8人。
前排有7人,
我能随意选择两个条件解答吗?
后排有8人。
男生有5人,
不可以
一共有多少人?
5+10=15(人)
7+8=15(人)
解决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列的算式不一样?
一共有多少人?
还可以怎样观察?你列的算式是什么?
说一说
答:一共有15人。
5+10=15(人)
7+8=15(人)
按性别来计算。
5
10
一共有多少人?
7+8=15(人)
8
7
按站的位置来计算。
一共有多少人?
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5+10=15(人)
5
10
计算结果正确吗?
可以数一数。
5个5个地数
15人
解答正确
一共有多少人?
5+10=15(人)
7+8=15(人)
解答正确
无论是男女生人数相加,还是前后两排人数相加,总人数都相同。
一共有多少人?
5+10=15(人)
7+8=15(人)
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人?
同一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会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5+10=15(人)
7+8=15(人)
通过学习,知道了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取信息,提取信息不同,所列算式不同,结果却相同。
?个
= (个)
15
9
6

= (个)
15
8
7

黄色有9个,
绿色有6个。
左边有8个,
右边有7个。
想一想
水里有多少只天鹅?
选自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 (只)
14
7
7

答案不唯一
= (只)
14
8
6


= (人)
把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一共有多少人?
1.算一算。
= (人)
14
8
6

14
9
5

把左边与右边的人数加起来。
2.
一共有几把伞?
= (把)
16
8
8

= (把)
16
7
9

3.
一共有多少只羊?
= (只)
12
7
5

= (只)
12
8
4

看图解决问题。
(1)收集信息:
削出笔尖的有( )支,没削出笔尖的有( )支。
①从削出笔尖和没削出笔尖上观察。
8
6
看图解决问题。
②从铅笔的( )上观察:
蓝色铅笔有( )支,红色铅笔有( )支。
8
6
颜色
(1)收集信息:
看图解决问题。
③从铅笔的( )上观察:
左边有( )支,右边有( )支。
7
7
摆放位置
(1)收集信息:
看图解决问题。
(2)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答案不唯一
或 7+7=14(支)
8+6=14(支)
答:一共有14支铅笔。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1.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1、3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
同一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会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5+10=15(人)
7+8=15(人)
性别:
位置:(共25张PPT)
第8课时 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还有8只动物没有到呢!
你知道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有多少吗?
长跑运动会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6
剩下5个。
领走了6个 。
原来有多少个 ?
剩下5个。
领走了6个 。
原来有多少个 ?
“原来”是什么时候?
怎样解答呢?
之前
6
5
1.摆一摆,画一画,模拟整个过程。
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着列式。
小组讨论
3.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解答方法。
我用摆小圆片模拟这个过程。
领走:
剩下:
求原来有几个,就要把领走的还回来,把它们合在一起。
我是这样画图的。
领走的
剩下的
所有的球中,领走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是另外一部分。
剩下5个。
领走了6个 。
原来有多少个 ?
怎样列式呢?
6+5
6-5
你同意哪种计算方法?
求两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
整体
一部分
另一部分
前后矛盾。
剩下5个。
领走了6个 。
原来有多少个 ?
?个
领走的
剩下的
6+5=
(个)
11
剩下5个。
领走了6个 。
原来有多少个 ?
这样解答正确吗?
检验一下!
6+5=
(个)
11
剩下5个。
领走了6个 。
原来有多少个 ?
5个
解答正确
6+5=
(个)
11
6+5=
(个)
11
剩下5个。
领走了6个 。
原来有多少个 ?
口答:原来有11个 。
想一想
为什么“领走”的问题也用加法解决呢?
问题求的是“原来”的数量,需要用“领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数量求和,用加法计算。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原来桌子上有多少个桃子?
= (个)
12
9
3

求桃子原来的总数,用加法计算。
算一算
原来有多少个足球?
选自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 (个)
12
8
4

我们班借走了4个足球,还剩8个。
1.
原来有多少块糖?
我吃了9块糖,还有7块。
= (块)
16
9
7

= (辆)
15
8
7

2.原来有多少辆自行车?
3.原来有多少棵白菜?
= (棵)
14
9
5

已经吃了7个。
4.原来有几个苹果?
= (个)
12
7
5

5.原来有几本作业?
已经改了9本。
还有8本没改。
= (本)
17
9
8

小强家一共养了多少只小兔?
= (只)
12
8
4

每只小兔对应1根胡萝卜,但是还差4根,就是还有4只小兔没有胡萝卜。
我有8根胡萝卜。
每只小兔喂1根,还差4根。
小强
小文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可以借助画图去理解题意。
领走:
剩下:
11个
6+5=11(个)
1.教材第99页练一练第2、6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已知两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个
领走的
剩下的
6+5=
(个)
11(共21张PPT)
第10课时 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以内进位加法
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
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方法一:凑十法
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
拆大数、凑小数
拆小数、凑大数
5 + 8=
10
5
3
13
3 + 9=
10
2
1
12
方法二: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
8 + 9=
17
9 + 8=
8 + 9=
17
17
3+5+7= 4+8-5=
12-1+8= 16-6+7=
15-4+7= 15-5+6=
2+8+6= 6+8-5=
15
7
19
17
18
16
16
9
算一算
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
?个
把两种颜色加起来。
把左、右两边加起来。
= (个)
15
6
9

= (个)
15
8
7

一共有多少串葡萄?
把两种颜色葡萄加起来。
把上、下两排加起来。
= (串)
11
5
6

= (串)
11
7
4

原来有多少个西瓜?
被猪八戒偷吃了9个西瓜。
把吃的9个和剩下的5个加起来。
= (个)
14
9
5

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小组合作:在卡片上分别写出20以内所有的进位加法算式,再整理一下。
晶晶
(1)说一说晶晶是怎样整理的,再把余下的算式填出来。
竖排,第一列的第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第二个加数从1开始,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直到9;
竖排,第二列的第一个加数相同,都是8,第二个加数从2开始,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直到9;
(1)说一说晶晶是怎样整理的,再把余下的算式填出来。
以此类推,第九列第一个加数是1,第二个加数是9。
7+9
6+7
6+8
6+9
5+7
5+8
5+9
4+8
4+9
3+9
(1)说一说晶晶是怎样整理的,再把余下的算式填出来。
7+9
6+7
6+8
6+9
5+7
5+8
5+9
4+8
4+9
3+9
(2)任意指一个算式,快速地说出得数。
7+9=
6+6=
5+6=
3+8=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每横行的得数都相等。
10
16
12
11
11
7+9
6+7
6+8
6+9
5+7
5+8
5+9
4+8
4+9
3+9
(3)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呢?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依次增加1,得数也依次增加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另一个加数依次增加1,和不变。
发现不唯一
1.一共有多少只羊?
= (只)
16
7
9

= (只)
16
8
8

一共画了多少朵花?
2.
= (朵)
16
7
9

= (朵)
16
8
8

5 + 8 = 13(页)
答:这本书原来有13页。
3.聪聪看一本书,一共看了5页,还有8页没有看,这本书原来有多少页
已看的+未看的=总页数
8 9=13 4
8 4=14 2
4.在 里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8+4=12
8-4=4
14+2=16
14-2=12
8减9不够减。
13+4=17
13-4=9
8+9=17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凑十法,也可以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的规律计算。
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1.教材101页练一练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凑十”法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