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
(1~4单元)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诗词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诗词中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C.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某跨学科实践活动小组组装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得到当日学校附近空气的质量报告,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首要污染物为PM2.5
B.本小组缺少对二氧化碳(CO2)这一空气污染物的检测
C.当日一氧化碳(CO)未对空气造成污染
D.空气质量指数(AQI)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3.小江同学梳理了水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性质: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组成:电解水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C.净化: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可溶性杂质
D.用途:做硫燃烧实验时加水是为了吸收污染空气的气体
4.进行水的沸腾实验时,为了实验安全,你认为与本实验相关的提醒图标应该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北斗导航卫星上采用了铷原子钟提供精准时间。如图所示是有关铷在元素周期表和其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 B.氯化铷的符号为
C.x的值为18 D.该原子与钠位于同一族
6.奥司他韦可用于甲型流感的治疗,其化学式为C16H28N2O4,下列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B.奥司他韦属于氧化物
C.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奥司他韦是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7.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热水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C.氧气能供给呼吸,而臭氧不能供给呼吸——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8.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建构正确的是
A.原子的构成 B.物质的分类
C.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D.元素的含量
10.下列化学实验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图B: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C.图C: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是 CO2
D.图D: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石蜡、硫等物质燃烧均有火焰,所以可燃物燃烧都有火焰
B.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
12.兴趣小组利用图装置进行实验,测量木条和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集气瓶内的体积分数,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两集气瓶内的体积分数均约为
B.木条、蜡烛均熄灭后,集气瓶内的体积分数:甲乙
C.时,甲集气瓶内的体积分数为
D.实验的过程中,燃烧的剧烈程度受的体积分数的影响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浓氨水有刺激性气味,吸入过多损害人的呼吸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打开浓氨水的瓶塞,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浓氨水有 (填物理性质)。
(2)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 (填字母)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设计C的目的是 。
(3)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图2)。在两个Y形管的左侧管和右侧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色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同时进行甲、乙两个实验,最先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填“甲”或“乙”)。该实验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 有关。
14.(6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用途是 。
(2)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此时我们在水面下的操作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 F是密封良好充满空气的单气阀充气袋,现用F收集一袋较纯净的氧气,则导气管口b、c连接之前需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15.(6分)排放含磷废水会使水体污染。为除去并收集再利用废水中的磷,某小组开展下列研究。
比较两种吸附剂的除磷性能
25℃时,分别取含磷浓度为7.5mg·L-1的两份等量含磷废水,用两种吸附剂进行控制单一变量实验,结果如下表(吸附量是指每克吸附剂吸附的废水中磷元素的质量)。
实验编号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吸附剂 吸附剂质量/g 吸附时间/min 吸附率/% 吸附量/(mg g-1)
① A 0.2 x 75.7 1.42
② B y 260 98.1 1.84
(1)上表中x= ,y= 。
(2)从实验数据判断,“吸附剂X”应选择吸附剂 (填“A”或“B”),除磷效果较好。你的判断依据是 。“吸附剂Y”是 (填物质名称),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净化后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6.(6+3分)某小组同学向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小组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任务一:探究水雾产生的原因
【进行实验】分别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加入0.5 g二氧化锰和30 mL浓度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现象如下。
溶液 5%过氧化氢溶液 10%过氧化氢溶液 30%过氧化氢溶液
温度变化
水雾 有少量水雾 有较多水雾 有大量水雾
【解释与结论】
(1)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与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是 。
(3)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任务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过氧化氢溶液 蒸馏水 催化剂 温度/℃
浓度 体积/mL 体积/mL
① 10% 10 20 无催化剂 20
② 10% 10 20 0.5g二氧化锰 20
③ 10% 15 x 0.5g二氧化锰 20
(4)对比实验①②,目的是探究 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
(5)实验②③,目的是探究浓度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则实验③中x是 。
【实验过程及分析】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完成以上实验,用压强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6)实验保持恒温的原因是 。
(7)能证明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有影响的证据是 。
(8)时间后,压强增大速率变缓的原因 。
17.(5分)人体缺乏维生素C,就会患坏血病。如图是盛放“维生素C"瓶子的标签的一部分,其中维生素 C的化学式部分不清楚,可用CnH8O6表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维生素 C 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Cn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中n= ;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计算 44 g 维生素 C 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
(5)11片维生素C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A B C A B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B 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1)挥发性;(2) B;验证空气不能使酚酞变色;(3)乙;温度。
14.(6分)(1)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2)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3)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4)排尽充气袋内的空气。
15.(6分)(1) 260;0.2;(2) B;实验条件相同时,吸附剂B的吸附率和吸附量更好;活性炭;混合物。
16.(6+3分)(1)过氧化氢水+氧气;
(2)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温度升高的速率越快;
(3)过氧化氢分解是放热反应,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单位时间放热越多,温度升高越快,导致水蒸发形成的水雾越多;
(4)二氧化锰(催化剂);(5)15;(6)防止温度变化影响反应速率;(7)压强为P1时,;
(8)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变小。
17.(5分)解:(1)维生素C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6)=1:12,故填:1:12;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n+1×8+16×6=176,n=6。故填:6;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44 g 维生素 C 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5)11片维生素C中含氢元素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