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三年级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21世纪初,人们在三星堆古城遗址北部相继发现了5处新的城墙遗迹;2019年,又有6座新
的“祭祀坑”被发现,其中2座还存在对此前墓葬的破坏迹象;2021一2022年,当地又发现了
数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和丝绸的“踪迹”,西南地区无夏商时期丝绸实物的空白得到填补。这
最能说明
A.考古进展更新历史认知
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夏商西南祭祀风气最盛
D.古蜀国曾被商朝所征服
2.公元前273年,赵、魏联合攻韩,韩求救于秦,秦击败赵、魏联军,魏割南阳之地以求和。次年,
秦国设南阳郡管辖魏国割让的南阳和新占据的楚国、韩国部分地区。秦国的做法体现了
A.远交近攻的方略
B.称霸中原的意图
C.郡县制的进步性
D.兼并战争的特征
3.图1、图2分别为陕西三原(今属咸阳)的李寿(唐高祖堂弟)墓中发现的反映一人二牛型地和
一人一牛播种的劳作场景的壁画图(基本)。这可印证唐初关中地区
图1
图2
首发微信公众号可高三答案:
A.庄园经济成为主流
B.耕作工具发生革新
C.牛耕技术得以传承
D.百姓普遍用牛耕田
4.唐代官修全国性谱牒之风大盛,如唐太宗时修《氏族志》,高宗时修《姓氏录》,玄宗时修《大唐
姓族系录》。宋代,官修公谱近乎废绝,私修族谱成为谱牒的主要形式,族谱的主要功能也从
明确郡望调整至“敬宗收族”。这一变化的出现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A.意味着土族门阀衰落
B.源于科举制度的创立
C.巩固了封建等级秩序
D,得益于程朱理学传播
5.王祯在《农书》中表示,棉布“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虽日南产,言其通用,则北方多寒,或
茧纩不足,而裘褐之费,此最省便”。这些言论有助于
A孕育新的生产关系
B.促进植棉业的推广
C.复兴丝绸之路贸易
D.缩小南北经济差距
6.据记载,隆庆年间(1567一1572年)的云南楚雄府“银差用雇役法,官为征给(官方以银招募差
役);力差,民自就役,不能者听募,亦如银差之法焉…嘉靖间(1522一1566年)议征银给募,
与站马银同,民甚便之”。这些记载可用于
A.探究“一条鞭法”改革的渊源
B.证实云南长期实行土司制度
C,说明楚雄府拥有财政自主权
D.印证云南是茶马古道的枢纽
7.1874年,《申报》因评论某一案件的审判结果而受到官方指责,后《申报》发表评论文章作出回
应。该文章以“子产不毁乡校”的典故为报刊言论辩护,并称报刊言论反映的是公论,具有天
然的正当性,即使是政府亦不能干涉。上述言论反映出
A.传统政治观念受到冲击
B.民众参政意识增强
C.维新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D.官方治理能力下降
8.1891一1900年,西方各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皇太后的次数不到10次;1901一1909年,西方
外交团人宫觐见次数超过20次,且均按照条约议定的礼仪在乾清官正殿进行。其中1902年
2月,慈禧太后在接见过程中对美国公使夫人表示“忏悔”。这反映出,清廷
A全盘接纳了国际法体系
B.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
C.试图拉拢列强镇压革命
D.外交自主性的逐步丧失
9.表1所示为1925年北洋政府海关机构内班中任职的外国人与中国人的人数(单位:人)对比。
这反映出,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表1
职务
外国人数
中国人数
税务司
43
副税务司
30
特等帮办
30
5
一等帮办
43
13
二等帮办
21
23
三等帮办
30
70
四等帮办
20
40
其他帮办及见习
13
26
同文供事
首发微信公众号高二答案:
689
书记录事等
462
其他
23
A.海关管理近代化程度提升
B.外交及翻译人才开始涌现
C.半殖民地化特征较为突出
D.关税成为军阀割据的财源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