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富锦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养提升检测卷
七年级语文
满分120分,限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8 分)
秋日的校园藏着别样的景致。教学楼旁的银杏道上,扇形的叶片褪去青涩,染上温润的金黄,风过时便簌簌飘落,铺成满地碎光。教室里,琅琅书声穿过窗棂,与廊下的鸟鸣相和。同学们握着笔在作业本上耕耘,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青春最动听的旋律。偶尔抬头望向窗外,云朵在湛蓝的天幕上慢慢游弋,心中便涌起无限憧憬。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青涩(sè) 簌簌(sù)
B. 窗棂(líng) 相和(hè)
C. 耕耘(yún) 游弋(yì)
D. 憧憬(chōng) 湛蓝(shèn)
(2)下列对语段中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褪去” 在这里指银杏叶失去原来的青涩,使用准确。
B. “耕耘” 比喻同学们在作业本上认真书写,生动形象。
C. “游弋” 形容云朵在天空中缓慢移动,符合语境。
D. “琅琅书声” 中 “琅琅” 形容声音杂乱,与语境不符。
(3)下列对语段中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扇形的叶片褪去青涩,染上温润的金黄。(比喻)
B.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青春最动听的旋律。(拟人)
C. 云朵在湛蓝的天幕上慢慢游弋。(拟人)
D. 风过时便簌簌飘落,铺成满地碎光。(夸张)
(4)请用正楷字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 分)
琅琅书声穿过窗棂,
与廊下的鸟鸣相和。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 分)
A. 《春》的作者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家、诗人,他的作品语言清新典雅,富有感染力。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 “四书”。
C. “令尊” 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 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二者用法不同。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分,“鄙人”“足下” 是谦称,“阁下”“贤弟” 是尊称。
第二部分 阅读(58 分)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4 分)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 3-6 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选段围绕哪个字展开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3 分)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选段中 “带水纹的花衣” 和 “张小水墨画” 分别指什么?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好处?(4 分)
选段结尾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
父亲的晨露
①黎明的雾霭还未消散,父亲已踩着湿露走进了菜园。裤脚很快浸得透亮,鞋边沾着细碎的草屑与滚圆的露珠。我倚在门框上眺望,看他佝偻着腰在菜畦间穿梭,身影在晓光中忽明忽暗。
②父亲侍弄的菜畦总是生机最盛。初春的菠菜托着水灵的绿,夏日的黄瓜坠弯藤蔓,秋日的萝卜藏在松软的土里,冬日的白菜裹着紧实的叶。这皆源于他日日的照料,如同呵护襁褓中的孩童。每个清晨,他必先俯身查看菜叶上的露珠,那些晶莹的珠子在晨光里闪跃,恰似撒在叶尖的碎钻。父亲说,晨露是菜园的眼,能照见菜的长势。
③一回我趁父亲转身,悄悄伸手去碰菜叶上的露珠。指尖刚触到,露珠便 “啪” 地碎裂,化作细珠渗进泥土。父亲回头瞥见,轻声道:“晨露娇贵,碰不得。夜里水汽凝的精华,菜吸了才壮实。” 我似懂非懂点头,往后便格外爱惜那些露珠。
④后来我求学离家,每年假期归来,总能在清晨的菜园望见父亲的身影。不变的是菜叶上的晨露,变的是父亲的模样 —— 背更驼了,鬓角也添了霜白。那日清晨,我学着父亲的样子走进菜园,露水滴湿裤脚,凉意顺着脚踝往上爬。盯着菜叶上的露珠,我忽然懂了,那露珠里藏着的不只是菜园的生机,更是父亲的汗水与牵挂。
⑤如今父亲不再种菜,老家的菜园也渐渐荒了。但每逢看见晨露,就会想起父亲在晨光中劳作的身影,想起带着露气的菜香,想起父亲的话语。那些晶莹的晨露,早已融进记忆,成了心底最暖的印记。
文章围绕 “父亲的晨露” 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 分)
初春的菠菜托着水灵的绿,夏日的黄瓜坠弯藤蔓,秋日的萝卜藏在松软的土里,冬日的白菜裹着紧实的叶。
第④段中 “不变的是菜叶上的晨露,变的是父亲的模样”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 分)
文章以 “父亲的晨露” 为题有什么作用?(4 分)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默写(8 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论语》中阐述 “学” 与 “思” 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句子是: , 。
(5)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6)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二)古诗词阅读(6 分)
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 12-13 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前两句诗回忆了诗人过去在岐王宅、崔九堂与李龟年相见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
请赏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 “落花时节” 的含义(3 分)
(三)文言文阅读(6 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 14-15 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分)
(1)期日中( ) (2)太丘舍去( ) (3)入门不顾( )
文中元方 “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 分)
三、整本书阅读(8 分)
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下列各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_______集,原名《_______》(2 分)
(2)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作者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
B.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 “我” 买来渴望已久的《山海经》,让 “我” 对她充满敬意。
C.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D. 《二十四孝图》赞扬了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提倡传统孝道。
(3)请简要概括《五猖会》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 分)
题目: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__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 “你”“母爱”“生活” 等;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七年级语文答案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参考答案:D(2 分)
分值选对得 2 分,选错或不选得 0 分。
答题思路:“湛蓝” 的 “湛” 正确读音为 “zhàn”,选项 D 中 “shèn” 为错误读音,其余选项均正确。
(2)参考答案:D(2 分)
分值选对得 2 分,选错或不选得 0 分。
答题思路:“琅琅” 形容读书声清脆响亮,并非 “声音杂乱”,选项 D 理解错误;A、B、C 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均符合语境。
(3)参考答案:C(2 分)
分值选对得 2 分,选错或不选得 0 分。
答题思路:A 句无修辞手法;B 句将 “沙沙声” 比作 “旋律”,是比喻;C 句 “游弋” 赋予云朵人的动作,是拟人;D 句无夸张手法,故选 C。
(4)参考答案:(书写规范、工整得 2 分,有涂改、字迹潦草酌情扣 1-2 分)
分值书写规范、正楷字体得 2 分;字迹较清晰但不够工整得 1 分;涂改严重、字迹难以辨认得 0 分。
答题思路:抄写时注意 “琅”“棂”“廊” 等字的结构,保持田字格内书写居中、笔画规范。
参考答案:D(4 分)
分值选对得 4 分,选错或不选得 0 分。
答题思路:“足下” 是对对方的尊称,并非谦称,选项 D 表述错误;A、B、C 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均正确。
第二部分 阅读(58 分)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4 分)
参考答案:围绕 “妙” 字展开描写(1 分),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秀气的特点(2 分)。
分值答出核心字 “妙” 得 1 分,答出 “温晴”“秀气” 两个特点得 2 分,少一个特点扣 1 分。
答题思路:首句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明确核心字为 “妙”;结合 “小山太秀气” 及济南冬天无严寒的特点,可概括出 “温晴”“秀气” 的特点。
参考答案:“卧”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将小村庄和雪人格化(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村庄和雪在山坡上的安闲、静谧的状态(1 分),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1 分)。
分值点明修辞手法得 1 分,分析拟人效果得 1 分,概括状态得 1 分,点出情感得 1 分。
答题思路:先判断 “卧” 的修辞为拟人,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对景物状态的描绘,最后关联济南冬天的整体特点与作者情感。
参考答案:“带水纹的花衣” 指山坡上雪色与草色相间的景象(1 分);“张小水墨画” 指城外山坡上卧着小村庄、房顶上卧着雪的景象(1 分)。好处: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济南冬天雪后景物的色彩美与意境美(1 分),体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1 分)。
分值分别解释两个喻体得 2 分,分析比喻好处得 2 分,每点 1 分。
答题思路:结合上下文,从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找到喻体对应的本体,再从画面感与景物特点角度分析好处。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怜爱之情(1 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 分)。
分值答出 “怜爱” 得 1 分,答出 “喜爱与赞美” 得 2 分,情感不完整酌情扣分。
答题思路:“秀气” 一词饱含作者对小山的怜爱,整体语句通过对小雪后小山的描写,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6 分)
参考答案:①父亲清晨踏着晨露去菜园劳作,查看菜叶上的晨露(1 分);②“我” 碰碎晨露,父亲告知晨露娇贵、有灵气(1 分);③“我” 离家后假期归来,见父亲在菜园劳作,晨露依旧而父亲模样已变(1 分);④如今父亲不种菜,“我” 见晨露便想起父亲与往事(1 分)。
分值每概括一件事得 1 分,共 4 分,概括不完整每少一件扣 1 分。
答题思路:按时间顺序梳理文章情节,抓住 “晨露” 串联的关键事件,用简洁语言概括核心内容。
参考答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 分),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列举菜园中的蔬菜(1 分),句式整齐,节奏感强(1 分),生动展现了父亲菜园的生机盎然,侧面烘托出父亲劳作的精心(1 分)。
分值点明修辞得 1 分,分析顺序与句式特点得 1 分,概括内容与效果得 2 分。
答题思路:先判断 “初春…… 夏日…… 秋日…… 冬日……” 的排比修辞,再分析其在内容(展现蔬菜长势)与结构(句式整齐)上的作用,最后关联父亲的劳作。
参考答案:“不变的晨露” 象征着父亲对菜园的坚守与照料从未改变(1 分),也象征着父亲对家人的爱与牵挂始终如一(1 分);“变的父亲模样” 指父亲逐渐衰老,背驼了、头发白了(1 分)。通过 “不变” 与 “变” 的对比,凸显了父亲的辛劳与父爱的深沉(1 分)。
分值分析 “不变” 的含义得 2 分,分析 “变” 的含义得 1 分,点出对比作用得 1 分。
答题思路:分别解读 “不变” 与 “变” 的具体内容,“不变” 侧重情感与坚守,“变” 侧重外貌变化,再结合对比手法分析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①“父亲的晨露” 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与父亲、菜园相关的往事(1 分);②晨露象征着父亲的辛劳、对生活的热爱与深沉的父爱(1 分);③标题新颖,吸引读者兴趣(1 分);④奠定了文章温暖、怀旧的情感基调(1 分)。
分值每点作用得 1 分,共 4 分,答出线索、象征、吸引读者、奠定基调等核心要点即可。
答题思路:从结构(线索)、内容(象征意义)、表达效果(吸引读者)、情感基调四个角度分析标题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默写(8 分)
(1)影入平羌江水流(1 分)
(2)遥怜故园菊(1 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 分)
(5)断肠人在天涯(1 分)
(6)秋风萧瑟(1 分)
分值每空 1 分(第 3、4 题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答题思路:结合课文背诵内容,注意 “羌”“罔”“殆”“萧瑟” 等易错字的书写。
(二)古诗词阅读(6 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岁月的怀念之情(1 分),对与李龟年过往交往的追忆(1 分),以及对昔日盛景不再的感慨(1 分)。
分值每点情感得 1 分,共 3 分,情感概括不完整酌情扣分。
答题思路:“岐王宅”“崔九堂” 均为昔日权贵场所,结合诗人经历,可分析出对往昔的怀念、追忆与感慨。
参考答案:“落花时节” 既指江南暮春时节落花的自然景象(1 分),也暗指诗人与李龟年漂泊落魄、人生暮年的境遇(1 分),还象征着大唐由盛转衰的时代变迁(1 分)。
分值每点含义得 1 分,共 3 分,少一个层面扣 1 分。
答题思路:从自然时令、个人境遇、时代背景三个层面解读 “落花时节” 的双关与象征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6 分)
(1)约定(1 分) (2)离开(1 分) (3)回头看(1 分)
分值每空 1 分,解释错误或不解释得 0 分。
答题思路:结合上下文语境及课文注释,准确识记文言实词的含义。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失礼(1 分)。友人失信又失礼,元方年仅七岁,能指出友人的错误已属不易,“入门不顾” 是对友人无礼行为的自然回应,体现了他的率真正直(2 分)。示例二:略显失礼(1 分)。友人已认错并 “下车引之”,元方应给予基本的尊重,“入门不顾” 显得不够宽容,不符合待人接物的礼仪(2 分)。
分值明确观点得 1 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理由得 2 分,理由不充分酌情扣分。
答题思路:先表明观点,再结合友人的行为(失信失礼→认错)与元方的年龄、性格分析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三、整本书阅读(8 分)
(1)回忆性散文(1 分) 《旧事重提》(1 分)
分值每空 1 分,填写错误得 0 分。
答题思路:根据《朝花夕拾》的文体特征及原名的文学常识作答,该书是鲁迅唯一的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2)参考答案:D(3 分)
分值选对得 3 分,选错或不选得 0 分。
答题思路:《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封建孝道持批判态度,并非赞扬,选项 D 表述错误。
(3)参考答案:主要内容:“我” 热切期盼去看五猖会,却在出发前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背完后才得以成行,但看会的兴致已大减(2 分)。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天性、摧残儿童心灵的批判与反感(1 分)。
分值概括内容得 2 分,表达情感得 1 分,内容概括不完整或情感不准确酌情扣分。
答题思路:结合《五猖会》的情节,抓住 “期盼→被强迫背书→兴致大减” 的主线概括内容,从封建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角度分析情感。
第三部分 写作(50 分)
评分标准:
一等(45-50 分):补题恰当,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符合记叙文要求,不少于 600 字。
二等(38-44 分):补题合适,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情感真实,结构较完整,语言通顺,符合记叙文要求,不少于 600 字。
三等(30-37 分):补题基本合适,中心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情感平淡,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记叙文要求,字数接近 600 字。
四等(29 分以下):补题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情感虚假,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不符合记叙文要求,字数不足 500 字。
扣分说明:文中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扣 2 分;有明显抄袭痕迹酌情扣 10-30 分;字数不足 6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
写作思路:先补全题目,选择熟悉的生活素材(如亲情、友情、成长感悟等),通过具体事件刻画 “那一刻” 的细节(动作、神态、心理等),突出 “读懂” 的过程与感悟,做到情感真挚、叙事生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