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学习完新闻单元后,小语同学主动承担了下周升旗仪式的新闻播报任务,以下是她准备的新闻发言稿,请你帮助她修改完善。
第一时间了解时事,第一速度直击新闻,本次新闻速递由我为大家播报。
首先聚焦课文经典。“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话题引发热议,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zhāng( )显着不朽的精神光芒;《消息二则》中记录了我军横渡长江、敌军kuì( )退的宏大场面;《“飞天”凌空》用诗意的笔触定格了跳水姑娘吕伟夺金的完美瞬间,将运动的力与美永恒镌( )刻在文字之中;《一着惊海天》里,科研人员殚精竭虑,攻克了势不可当的技术难关;航天员们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助力中国首次实现入驻自己空间站的梦想;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振聋发聩的呼吁,至今仍在警示世人珍爱和平……①通过这些经典篇章,使我们深刻感受到先辈们的崇高精神。
下面再来关注校园新闻。广大师生翘( )首以待的全校诗词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校园初选即日启动。本次大赛以“山水文化”为主题,除了常规的“飞花令”环节,大赛还新增文学知识考察,②平日是否具备充分的诗词积累是取得佳绩的关键。
③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我校于9月25日开展“诚信建设进校园”活动。活动通过邀请公安民警面对面与师生交流沟通的形式,讲述真实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理念,④进一步提高学生们诚信守法的意识,争做诚实守信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以上是本次新闻速递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zhāng( )显 (2)kuì( )退 (3)镌( )刻 (4)翘( )首
2.发言稿中划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殚精竭虑
B.势不可当
C.一丝不苟
D.振聋发聩
3.发言稿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语言表达
4.在“山水文化”诗词大赛即将到来之际,小语同学想为大赛撰写一段宣传语,以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她已经写好了开头的一句,请你仿照其句式与意境,另选诗句,续写两个句子,组成一段排比句式的宣传语。
漫步在诗词的山水间,我们与曹操共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磅礴,领略那一统天下的豪迈胸襟;漫步在诗词的山水间,,;漫步在诗词的山水间, , 。
三、名著阅读
5.阅读经典名著,涵养精神品格
(1)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选出匹配不当的一项( )
A.朱德——他沉默谦虚,貌不惊人,说话轻声,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
B.毛泽东——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是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C.彭德怀——他身体健康、敏捷活泼、喜欢说说笑笑,是个大的滑稽家。
D.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他是十分诚恳。
(2)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小语想到了下面的句子。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书中内容,探究中国红军是如何体现下面句子中“中国的脊梁”特质的。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四、综合性学习
6.9月25日,学校举办的“诚信建设进校园”活动,“校园通讯社”肩负着这次活动的报道任务。请你作为校园小记者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小记者们草拟的一份新闻采访提纲,请根据表格相关内容补全空缺处。
采访主题 对公安民警关于“诚信建设进校园”活动的专访
采访时间、地点 ××月××日下午,学术报告厅
① 公安民警张先生
采访目的 了解张先生②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③ 纸、笔、相机或手机
采访问题 (1)请问您为什么会选择参与“诚信建设进校园”这样的主题活动? (2)在您分享的案例中,哪个关于失信的案例最让人警醒?它带来了什么后果? (3)④? (4)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培养诚信品质具体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
(2)活动结束后,作为校园小记者,你不仅要完成新闻稿,还需要在校报的“诚信箴言”栏目中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请你为这个栏目搜集整理材料,写出一条关于“诚信”的名言和一个成语典故,并简要说明其含义或选择理由,以供刊登。
示例: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说明:这句话强调了诚信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名言:
说明:
成语典故:
说明:
五、名句名篇默写
7.按要求填空
古诗词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皆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深厚情思。王绩在《野望》中,以“
(1) ,山山唯落晖。”描绘了秋意正浓的静穆山野;李白在《渡荆门送别》里,以“(2) ,(3) ”写出了江上月光、云霞变幻之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则通过“(4) ,浅草才能没马蹄”捕捉了早春的生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5) ,(6) ”勾勒出塞外苍茫壮丽的景象。
不仅美景如此,深沉的情感亦动人心魄。《庭中有奇树》中的女子“攀条折其荣,(7) ”,以花寄思念;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借松明志,“冰霜正惨凄,(8) ”;曹植在《梁甫行》中“(9) ,寄身于草野。”的诗句,则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而曹操在《龟虽寿》中升华出“烈士暮年,(10) 。”的豪迈壮志。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
(3)登山里许 (4)遂从三姑又上半里
9.断句(限三处)。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
11.甲乙两文都写“山水之景”,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写作顺序有何不同?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小说《流量制造》,完成小题。
流量制造
张甫军
①夜幕降临,城边的跳蚤市场依然热闹。
②“你这个老头……”一个突兀的声音在人群中炸开。人们停下来,纷纷向声音望去,有些已经凑了过去。
③“你为啥要在我车的引擎盖上吃饭?”说话的是个年轻女人,绿色头发,浓妆艳抹,一身豹纹紧身短裙。她正在一辆小轿车前数落一个驼背的老汉。
④老汉赔着笑,没有吭声,只是用手擦了擦嘴,把引擎盖上的饭盒端起来,用袖子擦拭着引擎盖。
⑤A“干吗?毁灭证据啊?”绿头发女人并不买账,“赔钱!”
⑥此时,围观的人群已经形成了半圆的人墙,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指指点点,有的摇头鄙夷。看到老汉不知所措的样子,人群里一个妇女发话了:“小姑娘,你说话别这么难听,这个大叔只是在上面吃了个饭,又没……”
⑦“嘁,多管闲事!”绿头发女人不容妇女说下去,翻着白眼,又催老汉,“两百块,我要洗车!”
⑧那个妇女被戗得立在原地,不知说什么好。
⑨“你这人咋说话这么冲?”这时又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伙子,他端着手机,一边录着视频一边说,“得饶人处且饶人……”
⑩“啧,又来一个狗拿耗子的。”绿头发女人一脸不屑,瞧见小伙子拿手机录视频,正色道,“瞎拍啥啊?你再拍我就报警。”
小伙子“哼”了一声,便将手机放了下来,不过那手机的镜头却悄悄对着绿头发女人,视频还在录制,他说:“你这样对待一个老年人不好。”
“这跟你有一毛钱关系?”绿头发女人白了小伙子一眼,继续向老汉发难,“赔钱,快点,别磨叽!”
“咋没关系?天下事天下人管,你欺负老年人我就得管。”听小伙子这么一说,围观的人群有了反应,一边倒地说:“就是,就是。”
“你管?冒充大尾巴狼是吧?那好,两百块你替他赔。”
“不就两百嘛,我还以为一万两万呢。”
绿头发女人冷笑:“呵呵,那你拿钱啊。”
“钱肯定赔的,但事情咱们得捋捋。”小伙子说着,走到老汉面前问:“大爷,你咋在她的车盖上吃饭啊?”
老汉啊啊啊地说了一长串,看来是个聋哑人。小伙子听不懂,犯起难来,问围观的人群:“大家有会手语的吗?”
围观的人群都摇头。
老汉看小伙子听不懂,便将小伙子拉到绿头发女人车的另一侧,用手指了指车窗。那车窗开着,老汉将手伸进去,又拿出来,如此比画了一番。
小伙子明白了,老汉是看到车窗没关,怕有人偷车里的东西,才一边吃饭一边守着。围观的人群也明白了,七嘴八舌地说,“真是好心当作驴肝肺……”
B见此情景,小伙子赶紧调整手机,用镜头将人群的反应录下来,录了一圈,又将镜头对准绿头发女人。
绿头发女人一脸尴尬,却依然嘴硬:“帮我看车?哼,我才不信他有这么好心呢。要是我车里少了东西……”说着,她便上了车。
围观的人群都以为绿头发女人要检查车里是不是少了什么东西,却不知,绿头发女人迅速启动车子,狂摁喇叭,一踩油门,跑了。
这一切都被小伙子录了下来,他冲狼狈逃跑的车子喊:“喂,开慢点,别翻沟里去了!哈哈……”人群也跟着发出海啸一样的笑声,并向小伙子投去佩服的目光。
一件小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围观的人群作鸟兽散。小伙子得意地从跳蚤市场出来。他走过一条街,在一个僻巷站住了。他拿出手机,将在跳蚤市场拍的视频发到网上,还取了个吸睛的标题:《街头暗拍,现实版〈农夫与蛇〉》
视频刚一发出,就获得大量的转发和评论。
“嘿,爽!”小伙子正高兴,一辆轿车停在了他身边,他看了看驾车的人,满面春风地坐进副驾驶室。驾车的不是别人,正是绿头发女人。她一把将头上的假发扯下来,说:“哼,要不是老娘跑得快,刚才就被市场上的人吃了。”
“辛苦辛苦,”小伙子赔着笑说,“这不是为了流量吗?别生气,回头再策划一个视频,你演好人……”
绿头发女人将车靠边停下,刚想说什么,这时,车后排坐进一个人,是之前那个驼背哑老汉,他一边抽掉后背用来伪装的抱枕,一边兴奋地问小伙子:“这次点击量咋样?”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8期)
【小说·聚焦情节】
12.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①②③
【小说·品味语言】
13.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根据相关提示,赏析画线句子。(任选一句)
A“干吗?毁灭证据啊?”绿头发女人并不买账,“赔钱!”(关注句式的表达效果)
B见此情景,小伙子赶紧调整手机,用镜头将人群的反应录下来,录了一圈,又将镜头对准绿头发女人。(关注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选,
【小说·剖析人物】
14.绿头发女人、驼背老汉和小伙子三个人物形象鲜明,他们身上存在着共性,请指出他们代表了社会中哪类人?
【小说·赏析手法】
15.作者在小说中设计了两次情节反转,有人认为,单次反转已足够震撼人心;有人认为,第二次反转的加入更是神来之笔。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
16.小说中三人合伙演戏博取流量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类似现象。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是新闻或普遍现象),并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类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红婵再次闪耀杭州亚运会,展现惊人才华
①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的比赛后,年仅16岁的中国跳水选手全红婵再次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她在女子单人十米台和女子双人十米台项目上分别夺得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荣誉。
②全红婵在本次亚运会上,凭借稳定的发挥和精湛的技艺,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其他选手,成功摘得金牌。
③值得一提的是,全红婵在比赛中还完成了两次满分跳水动作,展示了她在跳水领域的非凡才能。
④然而,就在全红婵在亚运会上大放异彩之际,关于她更换教练的消息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据爆料,原国家队教练陈若琳可能不再担任全红婵的教练,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随后,央视体育频道对此事进行了回应,表示目前尚无确切消息证实此传闻。
⑤中国跳水协会主席周继红对于全红婵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将继续支持她的事业发展。周继红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全红婵在亚运会上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她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将继续关注她的成长,为她提供最好的训练条件和支持。”
⑥总之,全红婵在杭州亚运会上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为中国跳水队赢得了荣誉。让我们期待她在未来的比赛中能够继续创造辉煌,为国争光!
材料二:
全红婵惊艳亚洲跳水赛,勇夺金牌!
①冠军的金光,并非一夜炼成。记者注意到,每次起跳前,她总是先在台上练习一遍动作。别看她年纪小,赛场上的大赛经验颇丰,人气和“含金量”更是无法用数字算清。
②这是全红婵的亚运会首秀。两年前,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一跳成名,以5跳3次满分的创纪录高分夺得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成为最年轻的奥运冠军。这位新秀“黑马”的横空出世,再加上其朴实可爱的采访,一夜之间收获了空前的关注,就连“跳水皇后”郭晶晶都羡慕她,直言:“我跳20年都没这么多满分,小全一场比赛就能做到。”
③然而,全红婵成功的背后也有着坚韧和付出。她的职业生涯并不一帆风顺,曾经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挫折锻炼出了她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全红婵的跳水生涯充满了辛勤付出和坚韧不拔的努力。她的成功不仅仅源自出色的技术和天赋,还有她在日常生活中的严谨和自律。
④全红婵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希望和机遇,我们期待看到她在跳水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功,为中国体育再添辉煌。
材料三:
______
①比赛的高潮出现在第二轮。
②在波澜不惊的第一轮过后,全红婵第二跳407C的动作表现十分完美,从空中姿态到入水,完美展示了何为“水花消失术”,现场7名裁判一致打出了10分的满分。
③她站在十米跳台的前沿,凝视前方,淡定自若,脸上写满了专注和决心。四周安静下来,时间仿佛静止了,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等待全红婵的精彩一跳。
④屈膝,高举双臂,全红婵离开十米跳台,向天空飞去她带着强大的力量,精准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翻转,每一个旋转,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瑕。全红婵宛如一只展翅的凤凰,动作优雅而流畅,随后,她笔直地扎进水中,水花微微溅起,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⑤观众们的喝彩响彻整个杭州城,材判给出了7个10分,让全红婵锁定金牌。荣光的背后,是她无数的训练,努力。
⑥“也没想很多,想好自己动作和要领。”谈到失误后的及时调整,赛后全红婵说。
⑦这位16岁的跳水姑娘,一跳夺魁,为中国取得了荣誉。
17.新闻结构有不同的类型,材料一属于哪种类型( )
A.沙漏式结构
B.倒金字塔结构
C.《华尔街日报》体
D.金字塔结构
18.下列对材料相关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中,“可能”表猜测,说明原国家教练陈若琳是否继续担任全红婵的教练,目前只处于猜测阶段,还未经证实。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B.材料二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中,“颇”表示“很”“相当地”,“更”是“更加”的意思。说明全红婵虽然年纪小,但赛场上的经验相当丰富,尤其人气暴涨,无法用数字衡量。
C.材料三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红婵跳水动作的优雅和流畅;“水花微微溅起”属于细节描写,从侧面写出全红婵跳水技艺的高超。
D.三则材料都属于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特点。材料中运用了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写作方法,从多个方面写了跳水姑娘全红婵在跳水方面的才华。
19.请你给材料三新闻拟写一个小标题。
新闻标题可简明扼要地介绍新闻内容,吸引读者,还能代表编辑部评价新闻内容
20.新闻既强调“用事实说话”,又常使用“引语”,请结合三则材料画波浪线句子,说说新闻这一方法的作用。
八、作文
21.作文: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祖国大地到处都有独特的景致。炊烟袅袅的乡村田园,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水光潋滟的江河湖泊,巍峨壮观的山岳峰峦……
选择你认为最独特的一处风景,以“独特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不抄袭、不套作;(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或班级。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
上面这三句话,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从括号中任选一字,补全下面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从“阅”到“________”(跃、越、悦、乐、月、钥)
要求:(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不抄袭、不套作;(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或班级。
参考答案
【答案】1.彰;溃;juān;qiáo 2.B 3.C
4.【答案】示例:我们与李白共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壮;领略那豪迈奔放的浪漫情怀;我们与王维共赏“明月松间照”的静谧;领略那诗中有画的优美意境
5.【答案】(1)D
(2)示例:中国红军始终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他们“埋头苦干”,在长征路上坚定向前:他们“拼命硬干”,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为民请命”,抗日救国,解放被压迫的人民;他们“舍身求法”,为了让后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惧牺牲,与敌人拼死作战,这些都体现出“中国的脊梁”的特质。
6.【答案】(1)采访对象;对“诚信建设进校园”活动的看法及案例分享;采访工具;您认为校园诚信建设对社会整体诚信氛围的推动有哪些具体作用
(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这句话强调说话要守信用,行动要坚决果断,体现了诚信在言行一致中的重要性。 一诺千金;典故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形容承诺的分量极重,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选择理由:突出诚信的珍贵和践诺的价值。
7.【答案】树树皆秋色;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乱花渐欲迷人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将以遗所思;终岁常端正;剧哉边海民;壮心不已
【答案】8.顺流而下;茂盛;表示约数;于是,就9.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10.(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然而已经向上攀登(到这里),来不及返回回头看。 11.甲文先写山,后写水,重在写“水”,写水按夏、春冬、秋的时间顺序。乙文先写水,后写山,重在写“山”,写山按照空间顺序。
【答案】12.产生矛盾(制造矛盾);小伙出场录制视频,女人扬言报警;女人车窗未关,老汉帮忙看车13.示例一:A;这一句是对绿头发女人的语言描写,运用短句(或:反问句、祈使句),表现了女人的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也暗示了她演技的“高超”。
示例二:我选B,加点词是对小伙子的动作描写,“赶紧调整”写出小伙子善于抓住时机,“录了一圈”“又……对准”体现其素材收集丰富,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14.从小说结尾看,不管是蛮横无理的女人、“憨厚善良”的老汉还是“见义勇为”的小伙,都是高明的“演员”。他们为了获取流量而抛弃本真,弄虚作假,玩弄人心,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人。 15.示例一:我更喜欢两次反转,因为第二次反转让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本是好人的小伙、老汉也是骗人骗流量的,揭露了社会中存在的流量至上、利益驱动等问题,具有现实性和批判性。
示例二:我更喜欢单次反转。老汉聋哑且因善意而守车的真相揭晓,为后文众人纷纷谴责,绿头发女人逃跑作铺垫,让故事充满戏剧性和张力。单次反转成功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绿头发女人的蛮横无理、小伙子的正义感以及老汉的善良。而且这样的反转能够深刻揭示出小说的主旨,歌颂生活中弱者的善良、平凡人的侠义,也鞭挞了那些蛮横无理、欺凌弱小的人。这种光明的结尾可以传达人们惩恶扬善、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16.示例:最典型的例子是“摆拍卖惨”的短视频。比如,有人会故意扮演成生活困顿的农民。他们编造“水果滞销”的故事,利用虚假场景和眼泪博取同情,最终目的是诱导网友下单购买商品。这类行为的本质是商业欺诈。它利用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作为获利工具。面对此类内容,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转发或消费,避免成为帮凶。
【答案】17.B 18.D 19.全红婵展示完美“水花消失术”(金蝉终脱壳,一跳天下知) 20.这些引语的使用,都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地引用它们,可以丰富新闻内容,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新闻真实性,借助直接引语“说话”,可方便地说出记者希望说出但又不方便讲的话,更客观,增强了说服力。
21、22.略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