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富锦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养提升检测卷
九年级语文
满分120分,限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
一、基础积累(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那些跨越千年的彩绘,在幽暗的洞窟中静静伫立,将佛教故事、世俗生活娓娓道来。画师们以细腻的笔触勾勒轮廓,用绚丽的色彩渲染意境,飞天的飘带似流云般灵动,菩萨的神情如月光般温婉。驻足凝视,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艺术的震撼。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璀璨(cuǐ) B. 伫立(zhù) C. 渲染(xuān) D. 轮廓(kuò)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瑰宝 细腻 飘带 震撼 B. 璀灿 细膩 飘带 震憾
C. 瑰宝 细膩 漂带 震撼 D. 璀灿 细腻 漂带 震憾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敦煌壁画题材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可谓巧夺天工。
B. 面对眼前的壁画,游客们夸夸其谈,沉醉在艺术的魅力中。
C. 画师们耗时数十年创作壁画,其敬业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D. 莫高窟的历史悠久,每一幅壁画都背后都有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 分)
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 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语言运用(4 分)
第二中学将举办 “传承传统文化” 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句式对称,体现传统文化与青春的关联。(4 分)
第二部分 阅读(共 58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16 分)
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
父亲的榫卯
① 父亲是个老木匠,一辈子与木头打交道,最看重的便是榫卯结构。他常说:“榫卯是木头的筋骨,一凸一凹,刚柔相济,才能撑起百年家业。”
② 小时候,我总爱蹲在父亲的木工房里看他干活。刨子在木板上游走,木花像蝴蝶般翻飞;凿子在木头上凿击,木屑簌簌落下。父亲眯着眼,将榫头对准卯眼,轻轻一敲,两块木头便严丝合缝地连在一起,无需一钉一铆。“这榫卯讲究个‘严丝合缝’,就像做人,要守规矩、懂配合。” 父亲边擦汗边说。
③ 有一次,邻居家盖房,请父亲做房梁的木构架。主人图省事,想用电钻打钉代替榫卯,父亲当即拒绝:“房梁是顶梁柱,榫卯结构才能经得住风雨。偷工减料就是砸自己的招牌。” 那天,父亲熬夜画出图纸,又带着徒弟们干了三天三夜,每一个榫头都打磨得方正,每一个卯眼都开凿得精准。后来,村子经历过一场强台风,不少人家的房梁都受了损,唯独邻居家的房子安然无恙。
④ 我上初中时,父亲用边角料给我做了一张书桌。桌面与桌腿之间全是榫卯连接,摸上去光滑细腻,没有一丝缝隙。父亲说:“这桌子虽小,却藏着大道理。学习就像做榫卯,一步一个脚印,基础扎实了,才能支撑起未来。”
⑤ 后来我离开家乡去城里读书,每次放假回家,都能看到父亲在木工房里忙碌的身影。他的背驼了些,手上的老茧也更厚了,但眼神依旧专注。去年,父亲把那张书桌改成了小书架,他笑着说:“榫卯的好处就是能拆能装,就像日子,灵活着哩。”
⑥ 如今,父亲的木工房成了村里的 “文化角”,不少年轻人来向他学手艺。父亲教他们做榫卯时,还是那句话:“榫卯是木头的筋骨,诚信是人的筋骨。筋骨硬了,才能站得稳、走得远。”
⑦ 看着父亲专注的神情,我忽然明白,他一辈子坚守的不仅是手艺,更是做人的准则。那一个个沉默的榫卯,早已刻进了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人生的基石。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以 “父亲的榫卯” 为线索,串联起父亲的几件往事。
B. 第③段通过邻居家房子抗台风的事例,侧面烘托父亲手艺的精湛。
C. 父亲将书桌改成书架,体现了他节俭持家的优良品质。
D. 文章结尾点明主旨,榫卯承载的做人准则影响了 “我” 的一生。
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 分)
刨子在木板上游走,木花像蝴蝶般翻飞;凿子在木头上凿击,木屑簌簌落下。
结合全文,分析 “父亲” 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 分)
文章以 “父亲的榫卯” 为题,有何深刻含义?(5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
坚守工匠精神
① 近年来,“工匠精神” 成为热词。何为工匠精神?它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手工业,更适用于各行各业。
② 工匠精神意味着精益求精。战国时期的鲁班,深耕木工领域,发明了锯子、曲尺等工具,每一件发明都经过无数次试验,力求完美。如今,大国工匠徐立平,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精度达 0.2 毫米,比头发丝还细。他说:“每一次雕刻都要凝神聚力,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在岗位上创造了奇迹。
③ 工匠精神包含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任何技艺的精进都离不开长期的坚持。敦煌莫高窟的画师们,耗费毕生心血在洞窟中作画,他们的作品跨越千年依然色彩鲜艳;故宫文物修复师,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文物修复,让古老的文物重焕生机。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坚守,很难成就精湛的技艺。
④ 工匠精神彰显责任担当。工匠不仅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老木匠父亲坚持用榫卯结构做房梁,拒绝偷工减料,是对房主安全的负责;航天工程师反复调试卫星零件,确保发射成功,是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负责。这种责任担当,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
⑤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它是一种品质,一种坚守,一种责任。只有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更多精品,推动社会进步。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
B. 工匠精神包含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品质。
C. 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D. 工匠精神适用于各行各业。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 分)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培养工匠精神。(3 分)
三、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古诗词鉴赏(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赏析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两句诗的表达效果。(3 分)
诗的最后两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岘山亭记(节选)
曾巩
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注】①亭: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 1068 年。④光禄卿:古代官职名。⑤声:指好的声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佳木秀而繁阴( ) (2)杂然而前陈者( )
(3)广而新之( ) (4)襄人安其政(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山间之朝暮也 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
B. 临溪而渔 广而新之
C. 太守宴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
D. 以光禄卿来守襄阳 不以物喜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甲】文描绘了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的场景,这些场景体现了太守怎样的情怀?(1 分)
【甲】【乙】两文中的 “乐” 有何不同?(2 分)
四、整本书阅读(10 分)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经历了 “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 等事件后,由安分守己的教头转变为反抗朝廷的好汉。
B. 武松武艺高强,性情刚烈,他 “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展现了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
C. 宋江是梁山起义军的首领,他仗义疏财,深得人心,但最终接受朝廷招安,导致起义失败,体现了他的软弱性。
D. “智取生辰纲” 的主要人物有晁盖、吴用、林冲等,他们在黄泥冈用计劫走了送给蔡京的生辰纲。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7 分)
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被你这小畜生吃了!” 心头火起,便不抖了,挺起朴刀,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 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选段讲述了李逵的哪一经典情节?(2 分)
结合选段内容,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3 分)
(3)李逵最终的结局如何?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2 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 分)
请以 “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 “父亲”“坚持”“责任” 等;②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记叙文;③ 不少于 600 字;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九年级语文答案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
一、基础积累(8 分)
1.答案:C(2 分)解析:“渲染” 的 “渲” 应读 “xuàn”,选项 C 注音错误。A、B、D 项注音均正确。
2.答案:A(2 分)解析:B 项中 “璀灿” 应为 “璀璨”,“细膩” 应为 “细腻”,“震憾” 应为 “震撼”;C 项中 “细膩” 应为 “细腻”,“漂带” 应为 “飘带”;D 项中 “璀灿” 应为 “璀璨”,“漂带” 应为 “飘带”,“震憾” 应为 “震撼”。A 项书写全部正确。
3.答案:A(2 分)解析:A 项 “巧夺天工”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符合壁画艺术的语境;B 项 “夸夸其谈” 指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与语境不符;C 项 “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用于形容 “敬业精神”;D 项 “骇人听闻” 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与壁画的文化内涵不符。
4.答案: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 露从今夜白(每空 1 分,共 2 分)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古诗文默写,需注意 “春”“露” 等字的书写,避免错别字。
二、语言运用(4 分)
5.答案示例:传千年文化血脉,扬青春奋斗风采(4 分)
解析:评分标准:句式对称(2 分),体现传统文化与青春的关联(1 分),语言简洁有感染力(1 分)。若句式不对称或未体现核心关联,酌情扣分。
第二部分 阅读(共 58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16 分)
6.答案:C(3 分)解析:父亲将书桌改成书架,主要体现的是榫卯结构的灵活性和父亲对生活的智慧,而非 “节俭持家”,选项 C 理解错误。A、B、D 项均符合文章内容。
7.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游走”“凿击” 等动词生动写出父亲操作工具的娴熟(1 分),将 “木花” 比作 “蝴蝶”,形象描绘出刨木时的优美景象(1 分),表现了父亲技艺的精湛和作者对父亲的敬佩之情(1 分)。(共 4 分)解析:从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入手,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及蕴含的情感,每点 1 分,逻辑清晰即可。
8.答案:① 技艺精湛:做的榫卯结构严丝合缝,经得住风雨考验(1 分);② 坚守原则:拒绝用钉子代替榫卯,不偷工减料(1 分);③ 善于育人:用榫卯的道理教育孩子做人做事(1 分);④ 乐于传承:开设 “文化角”,教年轻人手艺(1 分)。(共 4 分)解析:结合文中具体事例,从技艺、品格、教育、传承等角度概括,每点 1 分,需对应具体内容。
9.答案:① 表层含义:父亲制作木器时使用的榫卯结构(1 分);② 深层含义:父亲身上的工匠精神,如精益求精、坚守诚信(2 分);③ 象征含义:父亲传承的做人准则,如守规矩、懂责任,这些已成为 “我” 的人生基石(2 分)。(共 5 分)解析:从表层、深层、象征三个层面分析,结合文章主旨,每层含义需有对应的解释,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10.答案:C(3 分)解析:文章围绕 “工匠精神” 展开论述,结尾点明 “只有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更多精品,推动社会进步”,即中心论点为 “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A、B 项是分论点,D 项是引子,均非中心论点。
11.答案:举例论证(1 分),列举鲁班发明工具和徐立平微整形火药的事例(1 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工匠精神意味着精益求精” 的分论点(1 分)。(共 3 分)解析:先判断论证方法,再分析事例内容及论证的观点,每点 1 分。
12.答案:首先提出 “工匠精神包含持之以恒” 的分论点(1 分);然后引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1 分);最后列举敦煌画师和故宫文物修复师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1 分)。(共 3 分)解析:按照 “提出论点 — 论证论点” 的思路梳理,明确每一步的内容,逻辑清晰即可。
13.答案:① 学习上精益求精,扎实掌握知识,不敷衍了事(1 分);② 做事持之以恒,遇到困难不放弃,坚持完成目标(1 分);③ 培养责任意识,对自己做的事负责,坚守诚信原则(1 分)。(共 3 分)解析:结合文章中工匠精神的内涵,联系青少年的实际生活,从学习、做事、品格等角度作答,每点 1 分。
三、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古诗词鉴赏(6 分)
14.答案:通过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等一系列动作描写(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迷茫与愤懑(1 分),为下文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感做铺垫(1 分)。(共 3 分)解析:从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结合诗句蕴含的情感及结构作用,每点 1 分。
15.答案: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1 分)。尽管前路充满艰难险阻,但诗人坚信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2 分)。(共 3 分)解析:先概括人生态度,再结合诗句分析具体体现,需体现诗人的壮志豪情。
(二)文言文阅读(14 分)
16.答案:(1)茂盛 (2)陈列,摆开 (3)扩大 (4)安定,安稳(每空 1 分,共 4 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注意 “秀”“陈” 等古今异义词。
17.答案:A(3 分)解析:A 项中 “之” 均为结构助词,可译为 “的”;B 项中 “而” 分别为 “表承接”“表并列”;C 项中 “也” 分别为 “表判断”“表原因”;D 项中 “以” 分别为 “凭借…… 身份”“因为”。
18.答案:(1)这或明或暗变化的,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啊。(2 分,“晦明”“朝暮” 翻译准确 1 分,判断句句式 1 分)(2)所以这亭子多次荒废却又多次重建,是因为后世仰慕他的名声而思念他的人很多啊。(2 分,“屡”“慕” 翻译准确 1 分,句子通顺 1 分)(共 4 分)解析:遵循 “信、达、雅” 原则,注意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酌情扣分。
19.答案:与民同乐的情怀。(1 分)解析:【甲】文中太守沉醉于滁人的欢乐之中,体现了 “与民同乐” 的政治情怀。
20.答案:【甲】文的 “乐” 是太守与民同乐,体现了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欣慰(1 分);【乙】文的 “乐” 是襄人因史君政绩优良而乐于跟随他出游,体现了百姓对贤明官员的拥护(1 分)。(共 2 分)解析: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分别概括 “乐” 的内涵,每点 1 分。
四、整本书阅读(10 分)
21.答案:D(3 分)解析:“智取生辰纲” 的主要人物没有林冲,参与人员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白胜等,选项 D 表述错误。A、B、C 项均正确。
22.答案:(1)黑旋风沂岭杀四虎(2 分)
(2)① 孝顺:特意从梁山回来接老娘上山享福(1 分);② 勇猛:面对老虎毫不畏惧,奋勇击杀(1 分);③ 鲁莽急躁:见老娘被吃,心头火起,直接冲上去杀虎(1 分)。
(3)结局:李逵被宋江用毒酒毒死(1 分);用意:体现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批判了宋江招安的错误决策,也突出了李逵对宋江的忠诚(1 分)。
(共 7 分)解析:(1)情节名称需准确;(2)结合选段内容分析性格,每点 1 分;(3)结局准确 1 分,用意围绕主题和人物关系分析 1 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 分)
23.评分标准
一等 :45-50 分 。补题恰当,中心明确;叙事完整具体,细节生动;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记叙文要求。
二等 :38-44 分。补题合适,中心较明确;叙事完整,有一定细节;情感真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三等: 30-37 分。补题基本合适,中心不够明确;叙事不够完整,细节不足;情感平淡,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四等 : 29 分以下。 补题不当,中心不明确;叙事混乱,缺乏细节;情感虚假,语言不通顺;结构不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