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富锦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养提升检测卷九年级语文满分120分,限时120分钟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一、基础积累(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那些跨越千年的彩绘,在幽暗的洞窟中静静伫立,将佛教故事、世俗生活娓娓道来。画师们以细腻的笔触勾勒轮廓,用绚丽的色彩渲染意境,飞天的飘带似流云般灵动,菩萨的神情如月光般温婉。驻足凝视,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艺术的震撼。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璀璨(cuǐ) B. 伫立(zhù) C. 渲染(xuān) D. 轮廓(kuò)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瑰宝 细腻 飘带 震撼 B. 璀灿 细膩 飘带 震憾C. 瑰宝 细膩 漂带 震撼 D. 璀灿 细腻 漂带 震憾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敦煌壁画题材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可谓巧夺天工。B. 面对眼前的壁画,游客们夸夸其谈,沉醉在艺术的魅力中。C. 画师们耗时数十年创作壁画,其敬业精神令人叹为观止。D. 莫高窟的历史悠久,每一幅壁画都背后都有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 分)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② 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二、语言运用(4 分)第二中学将举办 “传承传统文化” 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句式对称,体现传统文化与青春的关联。(4 分)第二部分 阅读(共 58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16 分)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父亲的榫卯① 父亲是个老木匠,一辈子与木头打交道,最看重的便是榫卯结构。他常说:“榫卯是木头的筋骨,一凸一凹,刚柔相济,才能撑起百年家业。”② 小时候,我总爱蹲在父亲的木工房里看他干活。刨子在木板上游走,木花像蝴蝶般翻飞;凿子在木头上凿击,木屑簌簌落下。父亲眯着眼,将榫头对准卯眼,轻轻一敲,两块木头便严丝合缝地连在一起,无需一钉一铆。“这榫卯讲究个‘严丝合缝’,就像做人,要守规矩、懂配合。” 父亲边擦汗边说。③ 有一次,邻居家盖房,请父亲做房梁的木构架。主人图省事,想用电钻打钉代替榫卯,父亲当即拒绝:“房梁是顶梁柱,榫卯结构才能经得住风雨。偷工减料就是砸自己的招牌。” 那天,父亲熬夜画出图纸,又带着徒弟们干了三天三夜,每一个榫头都打磨得方正,每一个卯眼都开凿得精准。后来,村子经历过一场强台风,不少人家的房梁都受了损,唯独邻居家的房子安然无恙。④ 我上初中时,父亲用边角料给我做了一张书桌。桌面与桌腿之间全是榫卯连接,摸上去光滑细腻,没有一丝缝隙。父亲说:“这桌子虽小,却藏着大道理。学习就像做榫卯,一步一个脚印,基础扎实了,才能支撑起未来。”⑤ 后来我离开家乡去城里读书,每次放假回家,都能看到父亲在木工房里忙碌的身影。他的背驼了些,手上的老茧也更厚了,但眼神依旧专注。去年,父亲把那张书桌改成了小书架,他笑着说:“榫卯的好处就是能拆能装,就像日子,灵活着哩。”⑥ 如今,父亲的木工房成了村里的 “文化角”,不少年轻人来向他学手艺。父亲教他们做榫卯时,还是那句话:“榫卯是木头的筋骨,诚信是人的筋骨。筋骨硬了,才能站得稳、走得远。”⑦ 看着父亲专注的神情,我忽然明白,他一辈子坚守的不仅是手艺,更是做人的准则。那一个个沉默的榫卯,早已刻进了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人生的基石。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以 “父亲的榫卯” 为线索,串联起父亲的几件往事。B. 第③段通过邻居家房子抗台风的事例,侧面烘托父亲手艺的精湛。C. 父亲将书桌改成书架,体现了他节俭持家的优良品质。D. 文章结尾点明主旨,榫卯承载的做人准则影响了 “我” 的一生。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 分)刨子在木板上游走,木花像蝴蝶般翻飞;凿子在木头上凿击,木屑簌簌落下。结合全文,分析 “父亲” 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 分)文章以 “父亲的榫卯” 为题,有何深刻含义?(5 分)二、现代文阅读(二)(12 分)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坚守工匠精神① 近年来,“工匠精神” 成为热词。何为工匠精神?它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手工业,更适用于各行各业。② 工匠精神意味着精益求精。战国时期的鲁班,深耕木工领域,发明了锯子、曲尺等工具,每一件发明都经过无数次试验,力求完美。如今,大国工匠徐立平,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精度达 0.2 毫米,比头发丝还细。他说:“每一次雕刻都要凝神聚力,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在岗位上创造了奇迹。③ 工匠精神包含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任何技艺的精进都离不开长期的坚持。敦煌莫高窟的画师们,耗费毕生心血在洞窟中作画,他们的作品跨越千年依然色彩鲜艳;故宫文物修复师,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文物修复,让古老的文物重焕生机。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坚守,很难成就精湛的技艺。④ 工匠精神彰显责任担当。工匠不仅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老木匠父亲坚持用榫卯结构做房梁,拒绝偷工减料,是对房主安全的负责;航天工程师反复调试卫星零件,确保发射成功,是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负责。这种责任担当,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⑤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它是一种品质,一种坚守,一种责任。只有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更多精品,推动社会进步。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A.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B. 工匠精神包含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品质。C. 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D. 工匠精神适用于各行各业。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 分)结合本文内容,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培养工匠精神。(3 分)三、古诗文阅读(20 分)(一)古诗词鉴赏(6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请赏析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两句诗的表达效果。(3 分)诗的最后两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 分)(二)文言文阅读(14 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6-20 题。【甲】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乙】岘山亭记(节选)曾巩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注】①亭: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 1068 年。④光禄卿:古代官职名。⑤声:指好的声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佳木秀而繁阴( ) (2)杂然而前陈者( )(3)广而新之( ) (4)襄人安其政(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 山间之朝暮也 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B. 临溪而渔 广而新之C. 太守宴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D. 以光禄卿来守襄阳 不以物喜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甲】文描绘了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的场景,这些场景体现了太守怎样的情怀?(1 分)【甲】【乙】两文中的 “乐” 有何不同?(2 分)四、整本书阅读(10 分)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经历了 “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 等事件后,由安分守己的教头转变为反抗朝廷的好汉。B. 武松武艺高强,性情刚烈,他 “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展现了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C. 宋江是梁山起义军的首领,他仗义疏财,深得人心,但最终接受朝廷招安,导致起义失败,体现了他的软弱性。D. “智取生辰纲” 的主要人物有晁盖、吴用、林冲等,他们在黄泥冈用计劫走了送给蔡京的生辰纲。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7 分)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被你这小畜生吃了!” 心头火起,便不抖了,挺起朴刀,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 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选段讲述了李逵的哪一经典情节?(2 分)结合选段内容,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3 分)(3)李逵最终的结局如何?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2 分)第三部分 写作(50 分)请以 “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 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 “父亲”“坚持”“责任” 等;②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记叙文;③ 不少于 600 字;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九年级语文答案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一、基础积累(8 分)1.答案:C(2 分)解析:“渲染” 的 “渲” 应读 “xuàn”,选项 C 注音错误。A、B、D 项注音均正确。2.答案:A(2 分)解析:B 项中 “璀灿” 应为 “璀璨”,“细膩” 应为 “细腻”,“震憾” 应为 “震撼”;C 项中 “细膩” 应为 “细腻”,“漂带” 应为 “飘带”;D 项中 “璀灿” 应为 “璀璨”,“漂带” 应为 “飘带”,“震憾” 应为 “震撼”。A 项书写全部正确。3.答案:A(2 分)解析:A 项 “巧夺天工”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符合壁画艺术的语境;B 项 “夸夸其谈” 指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与语境不符;C 项 “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用于形容 “敬业精神”;D 项 “骇人听闻” 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与壁画的文化内涵不符。4.答案: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 露从今夜白(每空 1 分,共 2 分)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古诗文默写,需注意 “春”“露” 等字的书写,避免错别字。二、语言运用(4 分)5.答案示例:传千年文化血脉,扬青春奋斗风采(4 分)解析:评分标准:句式对称(2 分),体现传统文化与青春的关联(1 分),语言简洁有感染力(1 分)。若句式不对称或未体现核心关联,酌情扣分。第二部分 阅读(共 58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16 分)6.答案:C(3 分)解析:父亲将书桌改成书架,主要体现的是榫卯结构的灵活性和父亲对生活的智慧,而非 “节俭持家”,选项 C 理解错误。A、B、D 项均符合文章内容。7.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游走”“凿击” 等动词生动写出父亲操作工具的娴熟(1 分),将 “木花” 比作 “蝴蝶”,形象描绘出刨木时的优美景象(1 分),表现了父亲技艺的精湛和作者对父亲的敬佩之情(1 分)。(共 4 分)解析:从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入手,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及蕴含的情感,每点 1 分,逻辑清晰即可。8.答案:① 技艺精湛:做的榫卯结构严丝合缝,经得住风雨考验(1 分);② 坚守原则:拒绝用钉子代替榫卯,不偷工减料(1 分);③ 善于育人:用榫卯的道理教育孩子做人做事(1 分);④ 乐于传承:开设 “文化角”,教年轻人手艺(1 分)。(共 4 分)解析:结合文中具体事例,从技艺、品格、教育、传承等角度概括,每点 1 分,需对应具体内容。9.答案:① 表层含义:父亲制作木器时使用的榫卯结构(1 分);② 深层含义:父亲身上的工匠精神,如精益求精、坚守诚信(2 分);③ 象征含义:父亲传承的做人准则,如守规矩、懂责任,这些已成为 “我” 的人生基石(2 分)。(共 5 分)解析:从表层、深层、象征三个层面分析,结合文章主旨,每层含义需有对应的解释,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二)(12 分)10.答案:C(3 分)解析:文章围绕 “工匠精神” 展开论述,结尾点明 “只有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更多精品,推动社会进步”,即中心论点为 “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A、B 项是分论点,D 项是引子,均非中心论点。11.答案:举例论证(1 分),列举鲁班发明工具和徐立平微整形火药的事例(1 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工匠精神意味着精益求精” 的分论点(1 分)。(共 3 分)解析:先判断论证方法,再分析事例内容及论证的观点,每点 1 分。12.答案:首先提出 “工匠精神包含持之以恒” 的分论点(1 分);然后引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1 分);最后列举敦煌画师和故宫文物修复师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1 分)。(共 3 分)解析:按照 “提出论点 — 论证论点” 的思路梳理,明确每一步的内容,逻辑清晰即可。13.答案:① 学习上精益求精,扎实掌握知识,不敷衍了事(1 分);② 做事持之以恒,遇到困难不放弃,坚持完成目标(1 分);③ 培养责任意识,对自己做的事负责,坚守诚信原则(1 分)。(共 3 分)解析:结合文章中工匠精神的内涵,联系青少年的实际生活,从学习、做事、品格等角度作答,每点 1 分。三、古诗文阅读(20 分)(一)古诗词鉴赏(6 分)14.答案:通过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等一系列动作描写(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迷茫与愤懑(1 分),为下文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感做铺垫(1 分)。(共 3 分)解析:从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结合诗句蕴含的情感及结构作用,每点 1 分。15.答案: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1 分)。尽管前路充满艰难险阻,但诗人坚信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2 分)。(共 3 分)解析:先概括人生态度,再结合诗句分析具体体现,需体现诗人的壮志豪情。(二)文言文阅读(14 分)16.答案:(1)茂盛 (2)陈列,摆开 (3)扩大 (4)安定,安稳(每空 1 分,共 4 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注意 “秀”“陈” 等古今异义词。17.答案:A(3 分)解析:A 项中 “之” 均为结构助词,可译为 “的”;B 项中 “而” 分别为 “表承接”“表并列”;C 项中 “也” 分别为 “表判断”“表原因”;D 项中 “以” 分别为 “凭借…… 身份”“因为”。18.答案:(1)这或明或暗变化的,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啊。(2 分,“晦明”“朝暮” 翻译准确 1 分,判断句句式 1 分)(2)所以这亭子多次荒废却又多次重建,是因为后世仰慕他的名声而思念他的人很多啊。(2 分,“屡”“慕” 翻译准确 1 分,句子通顺 1 分)(共 4 分)解析:遵循 “信、达、雅” 原则,注意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酌情扣分。19.答案:与民同乐的情怀。(1 分)解析:【甲】文中太守沉醉于滁人的欢乐之中,体现了 “与民同乐” 的政治情怀。20.答案:【甲】文的 “乐” 是太守与民同乐,体现了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欣慰(1 分);【乙】文的 “乐” 是襄人因史君政绩优良而乐于跟随他出游,体现了百姓对贤明官员的拥护(1 分)。(共 2 分)解析: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分别概括 “乐” 的内涵,每点 1 分。四、整本书阅读(10 分)21.答案:D(3 分)解析:“智取生辰纲” 的主要人物没有林冲,参与人员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白胜等,选项 D 表述错误。A、B、C 项均正确。22.答案:(1)黑旋风沂岭杀四虎(2 分)(2)① 孝顺:特意从梁山回来接老娘上山享福(1 分);② 勇猛:面对老虎毫不畏惧,奋勇击杀(1 分);③ 鲁莽急躁:见老娘被吃,心头火起,直接冲上去杀虎(1 分)。(3)结局:李逵被宋江用毒酒毒死(1 分);用意:体现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批判了宋江招安的错误决策,也突出了李逵对宋江的忠诚(1 分)。(共 7 分)解析:(1)情节名称需准确;(2)结合选段内容分析性格,每点 1 分;(3)结局准确 1 分,用意围绕主题和人物关系分析 1 分。第三部分 写作(50 分)23.评分标准一等 :45-50 分 。补题恰当,中心明确;叙事完整具体,细节生动;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记叙文要求。二等 :38-44 分。补题合适,中心较明确;叙事完整,有一定细节;情感真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三等: 30-37 分。补题基本合适,中心不够明确;叙事不够完整,细节不足;情感平淡,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四等 : 29 分以下。 补题不当,中心不明确;叙事混乱,缺乏细节;情感虚假,语言不通顺;结构不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语文.docx 九年级语文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