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3分)【答案】D【解析】D项,“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可知,春秋时期的君子仍然指政治上的统治者,只不过不再“纯粹”,道德修养的践行者也可被称作君子。故选D项。2.(3分)【答案】B【解析】A项,“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错误,由材料一第六段中的“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主臬”“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可知,选项扩大范围。C项,“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错误,由材料二最后一段中的“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已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可知,选项以偏概全。D项,“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错误,由材料二第三段中的“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可知,选项把充分条件当作了必要条件。故选B项。3.(3分)【答案】C【解析】A项是说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是对君子言谈举止的规定。B项是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是对君子生活的规定。D项是说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一般轻松,是对君子动作力量的规定。A、B、D三项都是对君子外在的要求。C项是说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改正它,是对君子修身养性的规定,属于内在的要求。故选C项。4.(4分)【答案】①相同:两则材料都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内涵和意义。(2分)②不同:材料一主要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来展开论述;(1分)材料二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论述。(1分)(意思对即可)5.(6分)【答案】①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臬;②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君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③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6.B(3分)7.D(3分)8.(6分)①描绘渭河平原夏夜迷人景色,营造宁静祥和氛围,与紧张治虫工作形成对比,使节奏张弛有度。②强调农村生活气息,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背景。③侧面反映干部享受自然抚慰、暂忘疲惫,体现对土地热爱,丰富人物形象,为下文奔赴南岸工作做铺垫。9.(6分)①注重实地调研:朱明山得知棉蚜虫害,不坐等报告,亲自前往农业工作站和蔡家庄了解情况。②亲力亲为:参与商讨治虫办法,安排试验新方法并要求推广。③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迅速行动,安排药械出动治虫。10.ACE(3分)11.A(3分)12.C(3分)13.(1)、在选拔人才上辛苦,在治理政事时就轻松,君子要想得到美誉,就一定谨慎对待身边的人。(4分)(2)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4分)14.(3分)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②文本一主张“君子莅民”“以仁辅化”,这与文本二所说的“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意思基本相同。参考译文:文本一:女子(织布)一定亲自挑选丝麻,优秀的工匠一定亲自挑选完美的材料,贤明的君主一定亲自挑选身边的大臣。在选拔人才上辛苦,在治理政事时就轻松,君子要想得到美誉,就一定2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高二语文试卷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注意事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2、不得随意在答题卡上涂改、乱画。使用黑色中性笔,认真规范答题,不得使用涂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液、修正带、透明胶等方法改错。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密3、考试结束后,试卷本人留存将答题卡交回。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p封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从。一、现代文阅读(37分)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内材料一:实缘于“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的观念。不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口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是目“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桌。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山鸣谷应。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子”一词,在《孟子》中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材料二: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如何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州试卷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答案.pdf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