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佳木斯市桦川县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卷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文化溯源。(4分)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mí)______新。历史长河汹(yǒng)______澎湃,文脉传承,弦歌不辍。中华文明经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 )交织。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同时又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 历久(mí)______新 ② 汹(yǒng)______澎湃
(2)下列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成语是( )(2分)
A.波澜壮阔 B.湖光山色
2. 古诗排序题。(2分)
《题鹤林寺僧舍》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登山遇得道高僧后,原先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请你给这首绝句排序,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忽闻春尽强登山②终日昏昏醉梦间③又得浮生半日闲④因过竹院逢僧话
A.②①④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3. 古诗文名句填空。(7分)
(1)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远大志向的诗句)
(3)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首联,体现时间对比与悲凉情感)
(4) ,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忠贞不渝、刚正不阿的诗句)
4. 综合探究。(7分)
学校开展“中华文脉·青年传承”主题活动,你所在小组负责“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专题展板设计。
请从以下诗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诗句内容和作者背景,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3分)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B.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2)展板需配一句宣传语,要求语言凝练、富有文采,体现“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请你拟写一句。(4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满分4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散文阅读(15分)
《老屋的温度》(节选)
老屋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青瓦白墙,木门斑驳。每逢梅雨时节,屋檐下便滴答作响,像一首低沉的古谣。祖母坐在堂屋的竹椅上,摇着蒲扇,讲着那些早已被岁月磨得发亮的旧事。她说,这屋子建于清末,曾住过秀才,也躲过战火。墙角的砖缝里,还嵌着一枚生锈的弹片。
我小时候每逢寒暑假必回老屋。清晨,炊烟袅袅,灶台上蒸着米糕,香气弥漫整个院落。午后,我躺在天井下的凉席上午睡,阳光透过天窗洒在身上,暖而不燥。夜晚,蚊香盘旋,星斗满天,蛙声与虫鸣交织成夜的交响。
如今,老屋空置多年,墙皮剥落,院中杂草丛生。镇上要搞文旅开发,有人说要拆了重建“仿古商业街”。我站在门口,望着那扇熟悉的木门,忽然觉得,老屋不只是砖瓦木石,它是一段活着的记忆,是家族的根脉,是文化在民间最朴素的延续。
文章开头描写梅雨时节屋檐滴水,有何作用?(3分)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墙角的砖缝里,还嵌着一枚生锈的弹片。”(3分)
作者说“老屋不只是砖瓦木石”,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化在民间最朴素的延续”这句话的理解。(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议论文阅读(15分)
《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近年来,“国潮”兴起,汉服出行、非遗体验、博物馆热成为年轻人的新风尚。这背后,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然而,我们也应警惕“形式化传承”:一些地方将文化简化为表演、打卡、消费,忽视了其精神内核。
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复刻古物,而是唤醒记忆、激活精神。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千里江山图》“动”起来,年轻人在游戏《原神》中设计“璃月”地区融入中国山水与戏曲元素——这些成功案例说明,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关键在于“对话”与“转化”。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我们不应把传统文化当作“博物馆里的标本”,而应让它成为“生活中的呼吸”。背诵《论语》不如践行“仁爱”;穿汉服不如理解“礼”的精神。唯有让文化真正“活”在当下,才能实现“以文化人”的终极目标。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文中列举故宫博物院和《原神》的例子,有何作用?(4分)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在生活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4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3题。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韩诗首联以“朝奏”与“夕贬”对比,突出命运突变之速,表达愤懑之情。
B. 刘诗颔联借“秋草”“寒林”等意象,渲染凄清氛围,烘托诗人孤独心境。
C. 两首诗均借历史人物抒怀,韩愈自比贾谊,表达被贬的悲愤与无奈。
D. 韩诗尾联语气悲怆,流露绝望,完全失去斗志,只求收骨。
请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6分)
请结合两首诗,分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与“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在写景抒情上的共同点。(6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写作(满分55分)
1. 小作文(15分)
学校文学社举办“我心中的诗意中国”主题征文活动,请你从“诗词、节气、书法、古建筑”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其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不少于150字)
2. 大作文(40分)
题目:《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要求:
① 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表达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九年级语文答案
一、“悠悠文脉·传承之旅”梳理探究活动(20分)
1.(1)(2分)
① 弥 ② 涌
解析:考查汉字书写能力。“历久弥新”意为经历长久时间而更加鲜活;“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
(2)(2分)A
解析:“波澜壮阔”形容气势浩大,与“静水深流”形成动静结合的对比;“湖光山色”为自然景观,与语境不符。
2.(2分)A
解析: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点出心情苦闷;“忽闻春尽强登山”写因春将尽而勉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写偶遇僧人;“又得浮生半日闲”收束,表达豁然开朗之情。
3.(7分,每空1分)
(1)泉香而酒洌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4)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解析:考查课内古诗文默写,注意“洌”“济”“谪”“弊”等字的正确书写。
4.(7分)
(1)(3分)示例:选A。文天祥在兵败被俘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死明志,展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解析:需结合诗句内容与作者生平,分析“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2)(4分)示例:“拾千年文脉,燃青春薪火”
解析:语言凝练,运用对仗,体现“传承”与“青年”主题,富有文采与号召力。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5分)
1.(3分)
作用:营造意境,渲染怀旧氛围;以声音描写唤起记忆,引出下文对老屋的回忆;暗示时间流逝与岁月沉淀。
2.(3分)
运用细节描写,将“弹片”嵌入“砖缝”,以小见大,象征老屋经历的历史风雨,承载战争记忆,增强历史厚重感。
3.(4分)
“老屋”是家族记忆的载体,是亲情与成长的见证;它承载着地方文化与历史变迁,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活化石”,因此超越了物质存在。
4.(5分)
“文化在民间最朴素的延续”指文化并非仅存于典籍或博物馆,而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建筑、习俗中。老屋的炊烟、祖母的故事、节气习俗等,都是文化在民间自然流淌的体现,这种传承最真实、最持久。
(二)现代文阅读Ⅱ(15分)
1.(3分)
中心论点:真正的文化传承在于让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活”在当下,而非形式化表演。
2.(4分)
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与创意实现“创造性转化”,增强说服力,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可能。
3.(4分)
首先提出“国潮”现象并指出问题;接着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用实例论证“对话与转化”的重要性;最后呼吁青少年践行文化传承,结构清晰,层层递进。
4.(4分)
示例:我参加学校“非遗进校园”活动,学习剪纸技艺,并在春节时为家人剪“福”字;在作文中引用经典诗句表达思想,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表达。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1.(3分)D
解析:D项错误。韩诗尾联虽语气悲怆,但“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其志不改,非“完全失去斗志”。
2.(6分)
同:均抒发被贬的悲愤、孤独与无奈,借历史人物自况,情感沉郁。
异:韩诗更显刚烈,坚守道义;刘诗更重哀婉,同情贾谊,也悲己身。
3.(6分)
共同点: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韩诗以“云横”“雪拥”写前路艰难,抒发迷茫与悲壮;刘诗以“秋草”“寒林”写萧瑟之景,表达孤独与哀思。意象选择均具象征性,景语即情语。
三、写作(55分)
1. 小作文(15分)评分标准:
内容完整,角度清晰(6分)
文化内涵准确(4分)
语言流畅,有文采(3分)
字数达标,结构完整(2分)
2. 大作文(40分)评分标准:
等级 分值 要求
一类 36-40 立意深刻,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书写工整
二类 30-35 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 24-29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单薄,结构基本完整
四类 0-23 偏题、抄袭、字数严重不足、语言不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