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一类区部分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一类区部分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青春的价值就是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青春的航标,"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心中有理想,奋斗为底色,青春才会有逆风而行的勇气,闪耀出璀璨的光芒!毛泽东——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正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志豪情,造就了他异于普通书生的胸襟、气度。
材料二: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
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袁隆平(1930-2021),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需要怀着梦想和感情,认识自我、思考社会、追求理想。
B.本单元的诗歌和小说创作于同一历史时期,都表达了对青春的相同理解。
C.学习本单元可以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意蕴,并结合自身体验追寻理想。
D.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和把握小说叙事抒情特点是学习本单元的重要方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引用毛泽东的词句主要是为了论证"青春的价值就是为理想而奋斗"。
B.材料二强调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新时代青年应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C.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世界上唯一研究杂交水稻的科学家。
D.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要求。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B."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答: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青年应有的品质,请结合材料概括这些品质的具体内容。(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6.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以"红烛"为抒情对象,将其作为自我人格的化身,表达献身祖国的精神。
B."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一句,表现了诗人与红烛在精神上的共鸣。
C."矛盾!冲突!"体现了诗人对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行为感到困惑和不满。
D.诗歌运用了反复、拟人等艺术手法,增强了抒情性和感染力。
7.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以对红烛的倾诉为主线,情感真挚热烈,富有感染力。
B.诗人通过红烛的意象,表达了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C.诗歌语言直白浅显,缺乏深意,不适合反复品味。
D.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体现了闻一多"三美"主张中的音乐美。
8.诗歌中的"红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
9.闻一多的《红烛》是如何体现"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的?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B.子衿,指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后指代知识分子。
C.阡陌,指田间小路,南北向称"阡",东西向称"陌"。
D.周公,指周文王姬昌,他礼贤下士,重视人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流露出苦闷忧愁的情绪。
B.诗人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对贤才的思慕和热诚欢迎的态度。
C."月明星稀"四句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流露出诗人的无奈。
D.诗歌结尾运用周公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1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4分)
译文: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分)
译文:
14.这首诗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登高所见的具体景象,多种意象组合,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
B.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气象阔大,意境深远。
C.颈联中"万里"与"百年"相对,从时空两方面着笔,写出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D.尾联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本可借酒遣愁,却因病戒酒,悲情更进一层。
16.这首诗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都描写了秋景,但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词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2)《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群山和江水景色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达对贤才渴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B.通过学习本单元,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C.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的形成。
D.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组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
改写:
20.文中提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请结合你对本单元作品的理解,谈谈你对"劳动最美丽"的理解。(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青春的价值就是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青春的航标,"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心中有理想,奋斗为底色,青春才会有逆风而行的勇气,闪耀出璀璨的光芒!毛泽东——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正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志豪情,造就了他异于普通书生的胸襟、气度。
2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D."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22.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以"青春"为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6分)
心中有理想,奋斗为底色,青春才会有逆风而行的勇气,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仿写: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等作家的作品,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青春激情和理想追求。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展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志豪情;郭沫若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赞美了摧毁旧事物、创造新世界的勇猛革命精神;闻一多在《红烛》中歌颂了献身祖国、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从这些作品中学到了什么?你对"青春的价值"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围绕"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B 【解析】"创作于同一历史时期,都表达了对青春的相同理解"错误,原文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且表达的是"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
2.(3分)C 【解析】"世界上唯一研究杂交水稻的科学家"错误,材料二只说他是"先驱"和"第一个",并非"唯一"。
3.(3分)B 【解析】"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与材料二观点一致。
4.(4分)①首先提出青春的特质和重要性;②接着阐述学习本单元的方法和要点;③然后论证青春的价值在于为理想而奋斗;④最后以毛泽东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每点1分)
5.(6分)①材料一:有理想、有追求,勇于奋斗,敢于担当;②材料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每点3分)
6.(3分)C 【解析】"感到困惑和不满"错误,诗中虽有"矛盾!冲突!"的感叹,但后文明确表示"不误,不误!",体现了对红烛精神的认同和赞美。
7.(3分)C 【解析】"诗歌语言直白浅显,缺乏深意"错误,诗歌语言凝练含蓄,意象丰富,富有深意。
8.(4分)①红烛象征着奉献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他人;②红烛象征着诗人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③红烛象征着理想人格,体现了诗人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
9.(6分)①诗歌通过红烛意象,展现了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和牺牲;②诗人与红烛的对话,体现了青年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探索;③红烛"烧蜡成灰"的奉献精神,正是青春价值的崇高体现。(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A
11.(3分)D 【解析】"周公"指周公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12.(3分)C 【解析】"流露出诗人的无奈"错误,这四句实际上是启发贤才要善于择主而事。
13.(8分)(1)那穿着青领服装的学子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至今低吟《子衿》歌。(4分,"子衿""悠悠""但"各1分,句意1分)
(2)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4分,"厌""吐哺""归心"各1分,句意1分)
14.(3分)①对人生短暂的感慨;②对贤才的渴望;③统一天下的雄心。(每点1分)
15.(3分)C 【解析】"万里"与"百年"不是严格的时空对应关系,"万里"写空间距离,"百年"写时间长度。
16.(6分)①杜甫的《登高》描绘的是凄凉的秋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孤愁、年老多病、感时伤世的情怀,感情沉郁悲凉;②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绘的是壮丽的秋景,抒发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感情豪迈昂扬。(每点3分)
17.(6分)(1)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2)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3分)A 【解析】原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A项修改最恰当。
19.(4分)示例: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事迹,彰显劳动之光荣;或倡导精神,展现劳动之崇高;或歌咏欢乐,体现劳动之美丽。(句式一致2分,内容恰当2分)
20.(4分)"劳动最美丽"指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劳动过程中的专注、创造和成就是最美的风景。(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1.(3分)B 【解析】B项与文中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转折,C项表示中断,D项表示声音延长。
22.(6分)示例:胸中有担当,拼搏为底色,青春才会有迎难而上的魄力,绽放出绚丽的华彩!(句式一致3分,内容恰当3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
①青春的价值在于担当与奉献;②以奋斗书写青春华章;③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④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春使命。
【评分标准】
一类卷(51-60分):立意深刻,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二类卷(42-50分):立意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三类卷(33-41分):立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类卷(0-32分):立意不明确,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难以辨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