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郴州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郴州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为100分。
5.本试题卷共7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UV指数是衡量太阳紫外线强度的指标,数值越高,强度越大。该指数的发布,旨在告知公众暴露在阳光下的潜在健康风险。下图示意美国局部地区夏季某日UV 指数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与UV指数呈正相关的是
A.纬度 海拔 B.纬度 臭氧浓度
C.海拔距海远近 D.臭氧浓度距海远近
2.图中四地该日适宜较长时间享受阳光浴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发布UV指数的数据来源主要是
A.遥感技术获取地面辐射信息 B.卫星导航系统监测云层移动
C.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大气辐射 D.卫星遥感平台监测云层反射
云海指云顶高度低于山顶的山下云。江西某山地海拔多在千米左右,四季经常出现云海景象。研究表明,山地云海的形成与当地平均气温、空气湿度以及前一天降水量密切相关。下图示意该山地各月平均云海日数统计。据此完成4~5题。
4.最有利于该山地云海形成的气温垂直分布是
5.该山地7月云海日数明显少于6月的主要原因是
A 天气晴朗,逆温层厚度大
B.台风频繁,多形成大风天气
C.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气团交替,空气相对湿度小
拉尼娜有“反厄尔尼诺现象”之称,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下图示意拉尼娜年(左图)和正常气候年份(右图)1月某渔场茎柔鱼栖息地的适宜温度范围。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左图虚线框所示区域海水表面温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海雾频发遮阳 B.底层海水上泛
C.海面蒸发旺盛 D.南下寒流降温
7.与拉尼娜年相比,厄尔尼诺年该渔场茎柔鱼
①往东转移②往南转移③栖息地面积增大④捕获资源量减少
A.①② B.①③ ∴②④ D.③④
某科研团队开展了15°坡度条件下秸秆覆盖、耕作起垄、生物结皮(由藻、苔藓、真菌等与土壤复合形成)、裸地4种不同坡面的产流(产生地表径流)——侵蚀过程的模拟实验。下图示意不同类型坡面的产沙过程(左图)和耕作起垄结构(右图)。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不同坡面产流的初始时间差异,分析正确的是
A.裸地表面缺乏覆盖,产流的初始时间早 B.结皮表面摩擦力大,产流的初始时间早
C.秸秆覆盖入渗较慢,产流的初始时间晚 D.垄沟径流流速较快,产流的初始时间晚
9.耕作起垄所在坡面第51~56min的沙源主要来自
A.崩塌垄体 B.沟槽 C.垄体顶部 D.垄体边缘
10.研究表明秸秆覆盖是削弱坡面侵蚀的最优选择,依据是秸秆覆盖可以
①增加地表粗糙②削弱雨滴击溅③改善土壤稳定性④改变汇流路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河北省接坝区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春季多大风,风沙活动频繁。研究表明,季节更替、下垫面性质及人类活动是影响该地风沙活动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春季大风天气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的输沙率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
11.春季大风天气条件下,不同下垫面输沙率的差异表现为
A.坡顶裸岩沙地松散物少,近地面输沙率最低
B.坡中沙地植被覆盖率低,近地面输沙率最高
C.坡脚草地输沙率随高度增加下降速率最慢
D.坡下农地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12.坡脚草地输沙率在 0.04m高度处骤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坡顶气流下沉,风速显著增强
B.坡面坡度变缓,输沙能力突降
C.土壤湿度增大,沙粒原地粘滞
D.草地有效拦截、风速急剧降低
13.下列措施中,易导致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A.围栏封育,增加坡中沙地稳定性
B.散播草籽,增加坡脚草地覆盖度
C.秸秆覆盖,减少坡下农地细土裸露
D.植树种草,增加坡顶裸岩沙地植被
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湿度是石质文物风化病害的主要外扰因素。我国某著名石窟内有一像龛,坐西朝东,内部南壁、正壁和北壁日照时长差异明显。下图示意该像龛景观(左图)和6月 21日该地太阳方位的变化(晴天,该地12:00时的太阳高度约77°)。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像龛坐落于
A.龙门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麦积山石窟 D.云冈石窟(
15.该日接受日照时长最长的区域位于该像龛
A.正壁南侧 B.正壁北侧 C.北壁 D.南壁
16.为保护该石质文物,石窟管理部门可以
①增强南壁佛脚处的通风,缓解潮湿、苔藓覆盖等现象
②增加北壁佛身处的光照,缓解潮湿、苔藓覆盖等现象
③减少正壁南侧佛脚处的日照,避免表面温度变化过大破坏岩体稳定性
④减少正壁北侧佛身处的日照,避免表面温度变化过大破坏岩体稳定性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涝对自然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下图示意近百年来刚果河流域洪涝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左图)和甲水文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右图)。
(1)描述近百年来刚果河流域洪涝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2)指出甲水文站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区域洪涝高发的原因。(6分)
(3)简述洪涝对刚果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望天树群落是其典型代表,树木高度可达70.~80米。望天树群落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山前坡脚地段,旱季夜间常出现浓雾。近年来,受农业扩张等人类活动干扰,西双版纳的望天树种群密度锐减,面临严重片断化威胁,生态完整性受损风险加剧。下图示意西双版纳区域概况。
(1)简析西双版纳雨林区旱季夜间多浓雾的原因。(6分)
(2)简析西双版纳高大望天树的形成条件。(6分)
(3)针对西双版纳望天树群落片断化问题,提出相关措施以保护其生态完整性。(6分)
1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坎波斯盆地是南美洲第三大富油气盆地。盆地下层以湖相泥岩为主,致密性好,沉积有丰富的有机物;盆地上层以孔隙度高的砂岩和致密性好的湖相泥岩互层为主。盆地内盐岩在重力和差异压力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形成盐构造带。甲区域位于向海倾伏的斜坡上,盐岩上层地层厚度大。乙区域位于陆坡前端坡脚地带,盐岩上层地层厚度变化大。下图示意大坎波斯盆地西北————东南向地质构造。
(1)指出大坎波斯湖盆的成因,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分析甲、乙区域盐岩上层地层厚度特征差异显著的原因。(4分)
(3)指出大坎波斯盆地中“储油层”对应的岩层,并说明理由。(8分)
郴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A C B D A A A B D D A D C
二、非选择题
17.(1)空间分布不均;中部和西部洪涝发生频率高,东部频率低;河流沿岸及河口地区频率较高。
(2)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原因:全年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支流众多,汇水量大;植被茂密,下渗较慢。
(3)有利影响:补充土壤水分,促进植被生长;塑造河流地貌,增加湿地面积;调节气候,缓解高温干旱。不利影响:淹没农田、村庄,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8.(1)旱季夜间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河流沿岸水汽充足;山前坡脚地段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易凝结成雾。
(2)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河流沿岸土壤肥沃;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地形,利于暖湿气流进入,且受冷空气影响小;植被茂密,竞争激烈,树木为争夺光照向上生长。
(3)建立生态走廊,连接碎片化的望天树群落;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严禁乱砍滥伐和农业扩张;开展望天树人工繁育和移栽,扩大种群规模;加强监测和研究,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
19.(1)成因: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判断依据:盆地边缘有断层分布;盆地下层为湖相沉积岩,说明曾为湖泊环境。
(2)甲区域位于向海倾伏的斜坡上,盐岩塑性流动受重力影响较小,上层地层沉积稳定,厚度较大;乙区域位于陆坡前端坡脚地带,地形起伏大,盐岩塑性流动差异明显,上层地层沉积不稳定,厚度变化大。
(3)储油层:砂岩。理由:砂岩孔隙度高,具备储存油气的空间;上层有致密的湖相泥岩作为盖层,可防止油气泄漏;盐构造带的塑性流动可推动油气向砂岩中聚集;盆地下层湖相泥岩有机物丰富,为油气生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