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简介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知识点一 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1.(2024·嘉兴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鸡的体细胞中含有2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B.果蝇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C.人类精子的类型决定了孩子的性别
D.人群中男女性别比总是接近1∶1的原因是含X的卵细胞和含Y的精子数目相等
2.(2024·长兴一中高一月考)科研人员以雌性角喙栓蚤蝇为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选择联会时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B.在高倍镜下大部分细胞都能看到染色体结构
C.该生物可能存在含4、8、16条染色体的细胞
D.该生物细胞中的核DNA数量应该为8或16
3.雄蛙和雌蛙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假定一只正常的雌性蝌蚪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变成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
A.雌∶雄=1∶1 B.雌∶雄=2∶1
C.雌∶雄=3∶1 D.雌∶雄=1∶0
知识点二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2024·嘉兴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4~6小题。
  人们在研究生物的许多遗传现象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有关,后来经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均如此。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常见的还有ZW型,如鸟类等。
4.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B.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
C.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
D.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
5.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患者对磷、钙的吸收不良,造成血磷、血钙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不会传给他的儿子
B.女性患者的体细胞中不可能含有4个致病基因
C.男性患者可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精子
D.女性患者可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
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鸡的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上的B基因决定,b基因则表现为非芦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后代芦花鸡都是母鸡
B.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后代非芦花鸡一定是母鸡
C.若要确定某芦花公鸡的基因型,只能选择非芦花母鸡进行交配并观察统计后代的表型
D.鸡的性别取决于参与受精的卵细胞的类型,因此性别决定的时间为母鸡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
7.(2020·浙江1月学考13题)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外耳道多毛症为伴Y染色体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外耳道多毛症“传男不传女”而血友病“传女不传男”
B.血友病女性患者的卵细胞和体细胞中均含有血友病基因
C.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而血友病的遗传不遵循
D.外耳道多毛症者的精子和体细胞中均含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
8.如图是一个血友病遗传系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患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号 B.4号
C.1号和3号 D.1号和4号
9.人类性染色体X、Y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区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下列的遗传系谱图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Ⅱ-1区段的是(  )
10.性反转是指有功能的雄性或雌性个体转变成有功能的反向性别个体的现象。半滑舌鳎(2n=42)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研究发现高温和低温处理均可使雌鱼性反转成雄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存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时Z、W染色体可以联会、分离
B.正常温度下,性反转雄鱼与正常雌鱼杂交,可提高子代雌鱼比例
C.半滑舌鳎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正常温度下,表现隐性性状的雌鱼与表现显性性状的雄鱼杂交,观察子代性状即可判断性别
11.(2024·嘉善一中高一月考)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和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12.(2024·义乌一中高一月考)某人以某种生物的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完全显性等位基因B、b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以确定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研究过程中,将基因型为XBY、ZBW的个体均视为纯合子,且不考虑X、Y及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你认为最科学合理的是(  )
A.选显性的雌性与隐性的雄性交配,统计子代显性与隐性的比例
B.选隐性的雌性与显性的雄性交配,统计子代显性与隐性的比例
C.选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统计子代雌、雄个体中的各自表型及比例
D.选双亲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的亲本杂交,统计子代雌、雄个体中的表型及比例
13.(2024·宁波高一期中)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已知正常基因(B)和红绿色盲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甲为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色觉正常的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图乙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子代出现红绿色盲患者的概率为    。
(2)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    (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结果,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女性患者的父亲及儿子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有该病;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有该病。
(4)图乙Ⅲ3的基因型是    ,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    。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1.C 公鸡的体细胞中含有2条同型的性染色体ZZ,A错误;果蝇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或X染色体,B错误;人类精子有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而卵细胞只有含X的,故人类精子的类型决定了孩子的性别,C正确;人群中男女性别比总是接近1∶1的原因是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数目相等,D错误。
2.C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A错误;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是染色质状态,只有少数细胞具有染色体结构,B错误;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既可以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角喙栓蚤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有8条,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有16条染色体,C正确;角喙栓蚤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该生物细胞若为生殖细胞,则含有4个核DNA;若为体细胞,则正常情况下含有8个核DNA,有丝分裂后期含有16个核DNA,D错误。
3.D 根据题意可知,雌性蝌蚪变成一只能生育的雄蛙,但其性染色体组成并未改变,仍为XX,与正常雌蛙(XX)交配,后代雌∶雄=1∶0。
4.C 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A正确;女儿患病,则一定有一个隐性基因来自父亲,则父亲一定患病,B正确;儿子患病,母亲不一定患病,可能是携带者,C错误;父亲正常,则一定遗传给女儿一个正常的基因,则女儿一定正常,D正确。
5.B 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不会传给儿子,只会传给女儿,A正确;若女性患者是显性纯合子,女性患者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含有4个致病基因,B错误;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则男性患者可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精子,即含Y染色体的精子,C正确;若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则女性患者可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即含隐性基因的卵细胞,D正确。
6.B 芦花母鸡(ZBW)×非芦花公鸡(ZbZb)→子代雄性全为芦花(ZBZb)、雌性全为非芦花(ZbW),A错误,B正确;若要确定某芦花公鸡(ZBZ-)的基因型,也可以选择芦花母鸡(ZBW)进行交配并观察统计后代的表型:若为纯合子,则后代雌雄均为芦花鸡;若为杂合子,则后代出现非芦花雌性,C错误;鸡的性别取决于参与受精的卵细胞的类型,性别决定的时间为精卵结合过程,D错误。
7.B 血友病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是患者,A错误;血友病女性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上均含致病基因,则卵细胞和体细胞中均含血友病基因,B正确;血友病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外耳道多毛症基因在Y染色体上,则含X染色体的精子中不含该基因,D错误。
8.C 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设基因型为XbXb)的一个Xb来自5号,另一个来自6号;5号(XBXb)的Xb来自1号,6号(XbY)的Xb来自3号。
9.B A、C项中如果母亲X染色体的Ⅱ-1区段含有隐性致病基因,可能生出一个患病的儿子;B项中双亲患病,女儿正常,这是显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父亲的X染色体上含有显性致病基因,其女儿也必患病,而图中女儿正常,故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1区段;D项中双亲X染色体的Ⅱ-1区段含有隐性致病基因或父亲X染色体的Ⅱ-1区段含有显性致病基因,均可以生出患病的女儿。
10.D Z染色体和W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会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分离,A正确;正常温度下,性反转雄鱼(ZW)与正常雌鱼(ZW)杂交,后代出现1ZZ(♂)∶2ZW(♀)∶1WW(死亡),后代雌鱼(ZW)的比例为2/3,而不是1/2,因此可提高子代雌鱼比例,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半滑舌鳎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正确;正常温度下,表现隐性性状的雌鱼(ZaW)与表现显性性状的雄鱼(ZAZA)杂交,子代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观察子代性状无法判断性别,D错误。
11.C 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只能遗传给男性,则患者只有男性,A正确;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所以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Ⅱ上,B正确;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那么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C错误;若某病是由位于Ⅰ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
12.D 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XBXb×XbY或ZBW×ZbZb,则子代表型及比例均为显性∶隐性=1∶1,无法区分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A不符合题意;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XbXb×XBY或ZbW×ZBZb,则子代表型及比例均为显性∶隐性=1∶1,无法区分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B不符合题意;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XBXB×XbY或ZbW×ZBZB,则子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均为显性,无法区分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C不符合题意;选双亲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则交配类型如下:若为伴X染色体遗传,双亲的基因型只能是XBXb×XBY,对应的子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分别为雌性全表现为显性、雄性中显性∶隐性=1∶1;若为伴Z染色体遗传,双亲的基因型只能是ZBW×ZBZb,对应的子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分别为雌性中显性∶隐性=1∶1,雄性全表现为显性,可以区分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D符合题意,故选D。
13.(1)Xb  1/4 (2)同源 (3)一定  一定不 (4)XbY  XBXB或XBXb
解析:(1)亲代女性携带者XBXb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B和b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配子中,即形成XB配子和Xb配子,因此图甲中“?”代表的配子的基因型为Xb。亲本的杂交组合为XBXb×XBY,后代出现色盲XbY的概率为:1/2×1/2=1/4。(2)等位基因B和b位于一对X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进而形成两种配子。(3)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纯合子XbXb,其中一条X染色体Xb来自父亲,因此其父亲基因型为XbY,一定患病;该女性患者减数分裂只能产生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其儿子只能得到母亲的一条Xb染色体和父亲的一条Y染色体,因此基因型一定是XbY,因此女性患者的儿子也一定患病。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BY,其XB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母亲一定不患病;其女儿一定含有该男性传递的XB染色体,因此也一定不患病。(4)图乙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Ⅲ3为患病男性,因此其基因型一定是XbY。该患者的Xb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其父母均表现正常,可推知其父亲Ⅱ1基因型为XBY,其母亲Ⅱ2基因型为XBXb,因此这对父母生出的女儿Ⅲ2(已知其为正常人)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
3 / 3第三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导学 聚焦 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知识点(一) 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1.染色体组型
小提醒:(1)显微摄影的对象为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2)配对的依据是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
2.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主要类型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决定性别。
小提醒:(1)XY型性别决定中,雌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雄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型性别决定中恰好是相反的。
(2)人和果蝇都为XY型性别决定,人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果蝇的恰好相反。
(3)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人、哺乳类、某些两栖类和许多昆虫等,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鸟类、家蚕等。
(4)某些类型的动物性别可由性染色体的数目决定,如直翅目的昆虫,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只有1条X染色体。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可观察到相对清晰的染色体组型。(  )
(2)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
(3)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Y;雌性个体为纯合子,基因型为XX。(  )
(4)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产生的配子中,含X的都是雌配子,含Y的都是雄配子。(  )
(5)X、Y染色体上也存在等位基因。(  )
(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探讨 分析生物的性别决定,理解性别决定存在多种类型
1.下图是人类的染色体组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染色体组型确定时,需要先对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
(2)染色体组型可以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原因是什么?
(3)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吗?
(4)人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决定的?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是哪种细胞?
2.一个蜂巢通常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数量较多的工蜂组成,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蜂王和工蜂均由    (2n=32)发育而成,雄蜂由未受精的    细胞发育而来。
(2)蜂王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能正常产生    细胞(n=16),工蜂是丧失了生殖能力的雌蜂,雄蜂同蜂王交尾,能产生染色体组成与其体细胞    的精子。
(3)雄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为什么?
1.有关性别决定的细节分析
(1)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如豌豆没有性别,也不具有性染色体。
(2)在书写基因型时,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需要将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一同写出。
(3)在书写表型时,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不需要带入性别,对于伴性遗传则既要描述性状的显隐性,又要将性别一同带入。
2.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1)X1Y中X1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1只能传给女儿,Y只能传给儿子。
(2)X2X3中X2、X3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2、X3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3)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1Y、X2X3的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1.(2024·湖州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染色体都包括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B.性染色体只分布于生殖细胞中
C.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
D.在ZW型性别决定且性别比例为1∶1的生物群体中,含W染色体的配子数量较含Z染色体的少
2.(2024·杭州江干区高一月考)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如图是正常女性C组染色体组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图像通常取自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
B.男性的6号染色体的形状大小与女性的不同
C.正常人染色体组型的C组都含有16条染色体
D.图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正在发生交叉互换
知识点(二)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1.伴性遗传概念
位于      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      的遗传方式。
小提醒:性别相联系是指某种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2.人类伴性遗传的特点
3.其他伴性遗传
(1)鸡的羽毛芦花性状遗传:控制芦花的基因为ZB,非芦花的基因为Zb。
(2)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叶子形状的遗传:控制阔叶的基因为XB,细叶的基因为Xb。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若一女子为红绿色盲,则其儿子全为色盲,女儿是色盲的概率是1/2。(  )
(2)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一定患病。(  )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祖父。(  )
(4)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来自其外祖父或外祖母。(  )
(5)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产生的精子中均含有该致病基因。(  )
探讨一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提高理解能力
1.人类的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男性有哪几种基因型?女性有哪几种基因型?理论上有多少种婚配组合?
(2)哪些婚配组合中子代男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不等?这些杂交组合中子代男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如何?(体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的原因)
(3)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是来自他的母亲还是父亲?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一定传给他的儿子和女儿吗?
(4)红绿色盲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吗?母亲和女儿呢?
探讨二 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2.如图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族中Ⅱ2、Ⅱ4、Ⅳ1的基因型依次是什么?
(2)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原因是什么?
(3)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吗?为什么?
探讨三 分析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提高推理能力
3.人体内的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如图所示,请分析: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哪个区段?控制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哪个区段?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位于哪个区段?
(2)某种遗传病是由位于B区段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具有该病的女性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男孩、女孩的发病情况分别是怎样的?
(3)一对等位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个体的基因型有几种?分别是哪些?举例说明这对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联吗?
X、Y染色体关系
两者为同源染色体,但由于存在不同源区域,因此该对同源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如图所示:
(1)基因所在区段位置与相应基因型对应关系
基因所在区段 基因型(隐性遗传病)
男正常 男患病 女正常 女患病
Ⅰ XBYB、XBYb、 XbYB XbYb XBXB、 XBXb XbXb
Ⅱ-1(伴 Y遗传) XYB XYb - -
Ⅱ-2(伴 X染色 体遗传) XBY XbY XBXB、 XBXb XbXb
(2)X、Y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特点
与性别相关联,即在不同性别中,某一性状出现概率不同(基因位于同源区段和位于非同源区段均遵循上述规律)。
1.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ZW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Z与W、Z与Z属于同源染色体
B.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女儿的概率为50%
C.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
D.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2.(2024·宁波镇海区高一月考)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下列与该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女性有两种基因型
B.母亲患病,其儿子可能正常
C.和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
D.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祖母或外祖母
3.(2024·乐清一中高一月考)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  )
A.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B.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C.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D.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1)染色体组型是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       进行    、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类型有人、     、某些    和许多昆虫等,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类型有    、家蚕等。
(3)伴性遗传是位于      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    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1.(2024·金华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也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B.各种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C.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
D.自然界中生物的性别均由性染色体决定
  (2024·台州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3小题。
  某男性患有红绿色盲,这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妻子正常,妻子父母也正常,但有一个红绿色盲的弟弟。
2.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则(  )
A.其色盲基因来自爸爸
B.其精子中都含有色盲基因
C.该色盲儿子未来只能将色盲基因传递给他女儿
D.其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和性别决定有关
3.已有一个红绿色盲儿子的情况下,他们再生一个男孩患有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
A.1/4 B.1/2
C.1/8 D.1/6
4.调查发现,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无此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
B.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
D.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占1/2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 全部染色体  大小  形态  配对  分组  排列  数目  形态特征  生物的亲缘关系 ⑩遗传病
3. XX  XY  哺乳  昆虫  ZW  ZZ  鸟类
4.(1)× 提示: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对显微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测量,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贴,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列,才可以得到染色体组型。
(2)× 提示: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性别决定方式。
(3)× 提示:杂合子与纯合子是指生物的基因组成,而不是性染色体组成。
(4)× 提示: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产生的配子中,含X的既有雌配子也有雄配子。
(5)√
(6)× 提示:性染色体上也有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例如果蝇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互动探究
1.(1)提示:有丝分裂中期。
(2)提示: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
(3)提示:不是,如雌雄同体的水稻就没有性染色体。
(4)提示:性别是在受精时开始决定的,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是精子。
2.(1)受精卵 卵
(2)卵 相同
(3)提示:没有;因为雄蜂精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学以致用
1.D 有些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水稻等,A错误;性染色体也存在于体细胞中,B错误;初级精母细胞含有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C错误;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为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为雄性,雄配子只含Z染色体,雌配子中含Z或W染色体的各占一半,故生物群体中,含W染色体的配子数量较含Z染色体的少,D正确。
2.A 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机,对这些细胞染色,通过显微镜摄影获得它们的影像,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进行重新排列,得到该细胞的染色体组型,A正确;男性的6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其形状大小与女性相同,B错误;题图是正常女性C组染色体图,分析可知该组染色体包括第6~12对常染色体,故正常人染色体组型的C组都含有7对14条染色体,C错误;图中的染色体是人为排列的,没有处于减数分裂中,所以同源染色体没有配对,D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性染色体 性别相联系
2. X染色体  隐性基因  多于  显性基因  多于
Y染色体  父传儿、儿传孙
4.(1)× 提示:若丈夫正常,则女儿一定不是色盲。
(2)× 提示:女性携带者虽携带红绿色盲基因但不患该病。
(3)× (4)√
(5)× 提示: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产生的含Y染色体的精子含有该致病基因,而含X染色体的精子不含有。
互动探究
1.(1)提示:男性有XBY、XbY两种基因型;女性有XBXB、XBXb和XbXb三种基因型;理论上有6种婚配组合。
(2)提示:XBXb×XBY和XbXb×XBY。前者后代女性均正常,男性有一半概率患红绿色盲;后者后代女性均正常,男性均患红绿色盲。
(3)提示: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他的母亲,并一定传给他的女儿,但一定不会遗传给他的儿子。
(4)提示: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母亲和女儿不一定。
2.(1)提示:Ⅱ2的基因型为XBY;Ⅱ4的基因型为XBXb;Ⅳ1的基因型为XbXb。
(2)提示: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又一定遗传给女儿。
(3)提示:有关。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而女性有2条。
3.(1)提示: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B区段;控制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B区段;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提示:后代中男孩都是患者,女孩都正常(携带者)。
(3)提示:共七种,即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这对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联,例如,XaXa和XaYA结婚,后代中女儿(XaXa)为隐性性状,儿子(XaYA)为显性性状。
学以致用
1.B 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女儿的概率为100%,B错误。
2.B 正常女性只有1种基因型,为XdXd,A错误;母亲患病,基因型可能为XDXD、XDXd,当基因型为XDXd时,其儿子可能为XdY,表现为正常,B正确;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方式不同,C错误;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其母亲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外祖母或外祖父,不可能来自其祖母,D错误。
3.C 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若基因型为ZBZB)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为芦花,不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若基因型为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雌鸡全为非芦花,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C正确;非芦花雌鸡(ZbW)和杂合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即后代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和非芦花,不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大小和形态特征 配对 (2)哺乳类 两栖类 鸟类 (3)性染色体 性别
课堂演练
1.C 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A错误;有些生物雌雄同体,没有性染色体,如水稻,B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伴随性染色体的遗传而传递给后代的,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C正确;性别决定不仅与性染色体有关,有的生物的性别受染色体组数目的控制,如蜜蜂中的雄蜂,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而蜂王有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2.C 设相关基因为A/a,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基因型为XaY),则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妈妈,A错误;其精子中一半含有色盲基因,另一半不含色盲基因,B错误;因为父亲只能将自己的X染色体传给女儿,因此该色盲儿子未来只能将色盲基因传递给他女儿,C正确;其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和性别决定有关,比如红绿色盲基因,D错误。
3.B 设相关基因为A/a,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则妻子的基因型为XAXa;因为丈夫患有红绿色盲,则基因型为XaY;后代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故他们再生一个男孩患有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故选B。
4.D 根据题述,外耳道多毛症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病,A、B错误;患者的体细胞中一般含有一个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由于患者只有Y染色体上含致病基因,产生的精子中有一半含X染色体,一半含Y染色体,故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精子占1/2,C错误,D正确。
7 / 7(共85张PPT)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导学 聚焦 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1. 染色体组型
小提醒:(1)显微摄影的对象为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2)配
对的依据是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
2. 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
3.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主要类型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决定性别。
小提醒:(1)XY型性别决定中,雌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雄性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型性别决定中恰好是相反的。
(2)人和果蝇都为XY型性别决定,人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
果蝇的恰好相反。
(3)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人、哺乳类、某些两栖类和许多昆虫
等,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鸟类、家蚕等。
(4)某些类型的动物性别可由性染色体的数目决定,如直翅目的
昆虫,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只有1条X染色体。
4.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可观察到相对清晰的染色体组
型。 ( × )
提示: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对
显微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测量,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
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贴,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
列,才可以得到染色体组型。
×
(2)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 × )
提示: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性
别决定方式。
(3)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为
XY;雌性个体为纯合子,基因型为XX。 ( × )
提示:杂合子与纯合子是指生物的基因组成,而不是性染色
体组成。
×
×
(4)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产生的配子中,含X的都是雌配子,含
Y的都是雄配子。 ( × )
提示: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产生的配子中,含X的既有雌配
子也有雄配子。
(5)X、Y染色体上也存在等位基因。 ( √ )
(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 )
提示:性染色体上也有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例如果蝇控制
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
探讨 分析生物的性别决定,理解性别决定存在多种类型
1. 如图是人类的染色体组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染色体组型确定时,需要先对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中的
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
提示:有丝分裂中期。
(2)染色体组型可以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原因是什么?
提示: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
(3)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吗?
提示:不是,如雌雄同体的水稻就没有性染色体。
(4)人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决定的?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是
哪种细胞?
提示:性别是在受精时开始决定的,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是
精子。
2. 一个蜂巢通常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数量较多的工蜂组成,发育
过程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蜂王和工蜂均由 (2n=32)发育而成,雄蜂由未
受精的 细胞发育而来。
受精卵 
卵 
(2)蜂王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能正常产生 细胞(n=
16),工蜂是丧失了生殖能力的雌蜂,雄蜂同蜂王交尾,能
产生染色体组成与其体细胞 的精子。
(3)雄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为什么?
提示:没有;因为雄蜂精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卵 
相同 
1. 有关性别决定的细节分析
(1)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如豌豆没有
性别,也不具有性染色体。
(2)在书写基因型时,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
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需要将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一
同写出。
(3)在书写表型时,对于常染色体遗传不需要带入性别,对于伴
性遗传则既要描述性状的显隐性,又要将性别一同带入。
2. 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1)X1Y中X1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1只能
传给女儿,Y只能传给儿子。
(2)X2X3中X2、X3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向下一代传递
时,X2、X3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3)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1Y、X2X3的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
来自父亲的都为X1,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可能为X2,
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1. (2024·湖州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 生物染色体都包括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B. 性染色体只分布于生殖细胞中
C. 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
有Y染色体
D. 在ZW型性别决定且性别比例为1∶1的生物群体中,含W染色体的
配子数量较含Z染色体的少

解析:  有些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水稻等,A
错误;性染色体也存在于体细胞中,B错误;初级精母细胞含有Y
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次级精
母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C错误;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性染
色体组成为ZW的为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为雄性,雄配子只
含Z染色体,雌配子中含Z或W染色体的各占一半,故生物群体
中,含W染色体的配子数量较含Z染色体的少,D正确。
2. (2024·杭州江干区高一月考)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如图
是正常女性C组染色体组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染色体图像通常取自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
B. 男性的6号染色体的形状大小与女性的不同
C. 正常人染色体组型的C组都含有16条染色体
D. 图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正在发生交叉互换

解析:  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
机,对这些细胞染色,通过显微镜摄影获得它们的影像,根据它们
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进行重新排列,得到该细胞的染色体
组型,A正确;男性的6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其形状大小与女性
相同,B错误;题图是正常女性C组染色体图,分析可知该组染色
体包括第6~12对常染色体,故正常人染色体组型的C组都含有7对
14条染色体,C错误;图中的染色体是人为排列的,没有处于减数
分裂中,所以同源染色体没有配对,D错误。
知识点(二)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1. 伴性遗传概念
位于 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
的遗传方式。
小提醒:性别相联系是指某种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性染色体 
性别相联系 
2. 人类伴性遗传的特点
3. 其他伴性遗传
(1)鸡的羽毛芦花性状遗传:控制芦花的基因为ZB,非芦花的基
因为Zb。
(2)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叶子形状的遗传:控制阔叶的基因为
XB,细叶的基因为Xb。
4.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若一女子为红绿色盲,则其儿子全为色盲,女儿是色盲的概
率是1/2。 ( × )
提示:若丈夫正常,则女儿一定不是色盲。
(2)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一定患病。
( × )
提示:女性携带者虽携带红绿色盲基因但不患该病。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祖父。
( × )
×
×
×
(4)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来自其外
祖父或外祖母。 ( √ )
(5)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产生的精子中均含有该致病基因。
( × )
提示: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产生的含Y染色体的精子含有该致
病基因,而含X染色体的精子不含有。

×
探讨一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提高理解能力
1. 人类的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上没
有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男性有哪几种基因型?女性有哪几种基因型?理论上有多少
种婚配组合?
提示:男性有XBY、XbY两种基因型;女性有XBXB、XBXb和
XbXb三种基因型;理论上有6种婚配组合。
(2)哪些婚配组合中子代男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不等?这些杂交
组合中子代男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如何?(体会男性发病率
高于女性的原因)
提示:XBXb×XBY和XbXb×XBY。前者后代女性均正常,男
性有一半概率患红绿色盲;后者后代女性均正常,男性均患
红绿色盲。
(3)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是来自他的母亲还是父亲?男性患者的
色盲基因一定传给他的儿子和女儿吗?
提示: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他的母亲,并一定传给
他的女儿,但一定不会遗传给他的儿子。
(4)红绿色盲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吗?母亲和女儿呢?
提示: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母亲和女儿不一定。
探讨二 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2. 如图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请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族中Ⅱ2、Ⅱ4、Ⅳ1的基因型依次是什么?
提示:Ⅱ2的基因型为XBY;Ⅱ4的基因型为XBXb;Ⅳ1的基因型
为XbXb。
(2)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原因是什么?
提示: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又一定遗传给女儿。
(3)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吗?为什么?
提示:有关。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而女性有2条。
探讨三 分析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提高推理能力
3. 人体内的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
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如图所示,请分析: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哪个区段?控制人类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哪个区段?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
因位于哪个区段?
提示: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B区段;控制人类抗维
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B区段;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
因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某种遗传病是由位于B区段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具有该病的
女性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男孩、女孩的发病情况分别是怎
样的?
提示:后代中男孩都是患者,女孩都正常(携带者)。
(3)一对等位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个
体的基因型有几种?分别是哪些?举例说明这对基因的遗传
与性别有关联吗?
提示:共七种,即XAXA、XAXa、XaXa、XAYA、XAYa、
XaYA、XaYa。这对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联,例如,XaXa和
XaYA结婚,后代中女儿(XaXa)为隐性性状,儿子(XaYA)
为显性性状。
X、Y染色体关系
两者为同源染色体,但由于存在不同源区域,因此该对同源染色体存
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如图所示:
(1)基因所在区段位置与相应基因型对应关系
基因所 在区段 基因型(隐性遗传病) 男正常 男患病 女正常 女患病
Ⅰ XBYB、
XBYb、XbYB XbYb XBXB、
XBXb XbXb
Ⅱ-1(伴Y遗传) XYB XYb - -
Ⅱ-2(伴X染色体
遗传) XBY XbY XBXB、
XBXb XbXb
(2)X、Y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特点
与性别相关联,即在不同性别中,某一性状出现概率不同(基
因位于同源区段和位于非同源区段均遵循上述规律)。
1. 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ZW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Z与W、Z与Z属于同源染色体
B. 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女儿的概率为50%
C. 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
亲或母亲
D. 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解析:  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女儿的概
率为100%,B错误。

2. (2024·宁波镇海区高一月考)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
性基因控制,下列与该病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女性有两种基因型
B. 母亲患病,其儿子可能正常
C. 和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
D. 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祖母或外祖母

解析:  正常女性只有1种基因型,为XdXd,A错误;母亲患病,
基因型可能为XDXD、XDXd,当基因型为XDXd时,其儿子可能为
XdY,表现为正常,B正确;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
体隐性遗传,遗传方式不同,C错误;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
母亲,其母亲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外祖母或外祖父,不可能来自
其祖母,D错误。
3. (2024·乐清一中高一月考)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
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
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  )
A. 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B.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C.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D. 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解析:  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若基因型为ZBZB)
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为芦花,不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
A错误;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若基因型为ZBZB)
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直
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
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
花,雌鸡全为非芦花,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C正确;非
芦花雌鸡(ZbW)和杂合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
为ZBZb、ZbZb、ZBW、ZbW,即后代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和
非芦花,不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染色体组型是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
进行 、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类型有人、 、某些
和许多昆虫等,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类型有
、家蚕等。
(3)伴性遗传是位于 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
与 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大小和
形态特征 
配对 
哺乳类 
两栖
类 
鸟类 
性染色体 
性别 
1. (2024·金华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也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B. 各种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C.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
D. 自然界中生物的性别均由性染色体决定

解析:  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
等位基因,A错误;有些生物雌雄同体,没有性染色体,如水稻,
B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伴随性染色体的遗传而传递给后代
的,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C正确;性别
决定不仅与性染色体有关,有的生物的性别受染色体组数目的控
制,如蜜蜂中的雄蜂,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而蜂王有两个染色体
组,D错误。  
(2024·台州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3小题。
  某男性患有红绿色盲,这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妻子
正常,妻子父母也正常,但有一个红绿色盲的弟弟。
2. 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则(  )
A. 其色盲基因来自爸爸
B. 其精子中都含有色盲基因
C. 该色盲儿子未来只能将色盲基因传递给他女儿
D. 其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和性别决定有关

解析:  设相关基因为A/a,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
子(基因型为XaY),则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妈妈,A错误;其精
子中一半含有色盲基因,另一半不含色盲基因,B错误;因为父亲
只能将自己的X染色体传给女儿,因此该色盲儿子未来只能将色盲
基因传递给他女儿,C正确;其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和性别决定
有关,比如红绿色盲基因,D错误。
3. 已有一个红绿色盲儿子的情况下,他们再生一个男孩患有红绿色盲
的概率是(  )
A. 1/4 B. 1/2
C. 1/8 D. 1/6
解析:  设相关基因为A/a,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
子,则妻子的基因型为XAXa;因为丈夫患有红绿色盲,则基因型
为XaY;后代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故他
们再生一个男孩患有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故选B。

4. 调查发现,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无此
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
B. 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 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
D. 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占1/2

解析:  根据题述,外耳道多毛症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病,
A、B错误;患者的体细胞中一般含有一个外耳道多毛症基因,
由于患者只有Y染色体上含致病基因,产生的精子中有一半含X
染色体,一半含Y染色体,故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精子占
1/2,C错误,D正确。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1. (2024·嘉兴高一期中)下列关于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公鸡的体细胞中含有2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B. 果蝇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C. 人类精子的类型决定了孩子的性别
D. 人群中男女性别比总是接近1∶1的原因是含X的卵细胞和含Y的精子数目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公鸡的体细胞中含有2条同型的性染色体ZZ,A错误;
果蝇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或X染色体,B错误;人类精子有
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而卵细胞只有含X的,故人类精子的类
型决定了孩子的性别,C正确;人群中男女性别比总是接近1∶1的
原因是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数目相等,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2024·长兴一中高一月考)科研人员以雌性角喙栓蚤蝇为材料进
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选择联会时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B. 在高倍镜下大部分细胞都能看到染色体结构
C. 该生物可能存在含4、8、16条染色体的细胞
D. 该生物细胞中的核DNA数量应该为8或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
体的最佳时期,A错误;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是染色质状态,只
有少数细胞具有染色体结构,B错误;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既可以有
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角喙栓蚤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有8
条,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有16条染色体,C正确;角喙栓蚤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该生
物细胞若为生殖细胞,则含有4个核DNA;若为体细胞,则正常情
况下含有8个核DNA,有丝分裂后期含有16个核DNA,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雄蛙和雌蛙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假定一只正常的雌性蝌蚪在外
界环境影响下,变成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
(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
A. 雌∶雄=1∶1 B. 雌∶雄=2∶1
C. 雌∶雄=3∶1 D. 雌∶雄=1∶0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雌性蝌蚪变成一只能生育的雄蛙,但其
性染色体组成并未改变,仍为XX,与正常雌蛙(XX)交配,后代
雌∶雄=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二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2024·嘉兴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4~6小题。
  人们在研究生物的许多遗传现象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常常与
性别有关,后来经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
色体上,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均如此。自
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常见的还有ZW型,如鸟类等。
4. 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B. 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
C. 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 D. 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中男性多
于女性,A正确;女儿患病,则一定有一个隐性基因来自父亲,则
父亲一定患病,B正确;儿子患病,母亲不一定患病,可能是携带
者,C错误;父亲正常,则一定遗传给女儿一个正常的基因,则女
儿一定正常,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患者对磷、钙的吸收不良,造成血磷、血
钙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不会传给他的儿子
B. 女性患者的体细胞中不可能含有4个致病基因
C. 男性患者可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精子
D. 女性患者可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
患者的致病基因不会传给儿子,只会传给女儿,A正确;若女性患
者是显性纯合子,女性患者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含有4个致
病基因,B错误;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则男性患者可能通过减数分裂产
生不含致病基因的精子,即含Y染色体的精子,C正确;若女性患
者是杂合子,则女性患者可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
细胞,即含隐性基因的卵细胞,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鸡的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
纹,由Z上的B基因决定,b基因则表现为非芦花,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后代芦花鸡都是母鸡
B. 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后代非芦花鸡一定是母鸡
C. 若要确定某芦花公鸡的基因型,只能选择非芦花母鸡进行交配并
观察统计后代的表型
D. 鸡的性别取决于参与受精的卵细胞的类型,因此性别决定的时间
为母鸡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芦花母鸡(ZBW)×非芦花公鸡(ZbZb)→子代雄性全
为芦花(ZBZb)、雌性全为非芦花(ZbW),A错误,B正确;若
要确定某芦花公鸡(ZBZ-)的基因型,也可以选择芦花母鸡
(ZBW)进行交配并观察统计后代的表型:若为纯合子,则后代雌
雄均为芦花鸡;若为杂合子,则后代出现非芦花雌性,C错误;鸡
的性别取决于参与受精的卵细胞的类型,性别决定的时间为精卵结
合过程,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0·浙江1月学考13题)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
性遗传,外耳道多毛症为伴Y染色体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外耳道多毛症“传男不传女”而血友病“传女不传男”
B. 血友病女性患者的卵细胞和体细胞中均含有血友病基因
C. 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而血友病的遗传不遵循
D. 外耳道多毛症者的精子和体细胞中均含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血友病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是患者,A错误;血友病女
性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上均含致病基因,则卵细胞和体细胞中均含
血友病基因,B正确;血友病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外耳
道多毛症基因在Y染色体上,则含X染色体的精子中不含该基因,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如图是一个血友病遗传系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患者7号的致病基
因来自(  )
A. 1号 B. 4号
C. 1号和3号 D. 1号和4号
解析:  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设基因型为
XbXb)的一个Xb来自5号,另一个来自6号;5号(XBXb)的Xb来自
1号,6号(XbY)的Xb来自3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人类性染色体X、Y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区段),另一部分是
非同源的。下列的遗传系谱图中( 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
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Ⅱ-1区段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A、C项中如果母亲X染色体的Ⅱ-1区段含有隐性致病基
因,可能生出一个患病的儿子;B项中双亲患病,女儿正常,这是
显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父亲的X染色体上含有
显性致病基因,其女儿也必患病,而图中女儿正常,故致病基因不
可能位于Ⅱ-1区段;D项中双亲X染色体的Ⅱ-1区段含有隐性致病基
因或父亲X染色体的Ⅱ-1区段含有显性致病基因,均可以生出患病
的女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性反转是指有功能的雄性或雌性个体转变成有功能的反向性别个
体的现象。半滑舌鳎(2n=42)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研究
发现高温和低温处理均可使雌鱼性反转成雄性(染色体组成为
WW的个体不能存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时Z、W染色体可以联会、分离
B. 正常温度下,性反转雄鱼与正常雌鱼杂交,可提高子代雌鱼比例
C. 半滑舌鳎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 正常温度下,表现隐性性状的雌鱼与表现显性性状的雄鱼杂交,
观察子代性状即可判断性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Z染色体和W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
减数分裂前期会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分离,A正确;
正常温度下,性反转雄鱼(ZW)与正常雌鱼(ZW)杂交,后代
出现1ZZ(♂)∶2ZW(♀)∶1WW(死亡),后代雌鱼(ZW)
的比例为2/3,而不是1/2,因此可提高子代雌鱼比例,B正确;根
据题干信息可知,半滑舌鳎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同时受环境
因素的影响,C正确;正常温度下,表现隐性性状的雌鱼(ZaW)
与表现显性性状的雄鱼(ZAZA)杂交,子代均表现为显性性状,
因此观察子代性状无法判断性别,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2024·嘉善一中高一月考)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
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和Ⅲ),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某病是由位于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
为男性
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
因位于Ⅱ上
C. 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 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只能遗传给男性,
则患者只有男性,A正确;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存在等位基因,所以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
该对等位基因位于Ⅱ上,B正确;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显性基
因控制的,那么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男性患者
的女儿一定患病,C错误;若某病是由位于Ⅰ片段上隐性致病基
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
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4·义乌一中高一月考)某人以某种生物的由性染色体上的一
对完全显性等位基因B、b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设计
实验以确定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研究过程
中,将基因型为XBY、ZBW的个体均视为纯合子,且不考虑X、Y
及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你认为
最科学合理的是(  )
A. 选显性的雌性与隐性的雄性交配,统计子代显性与隐性的比例
B. 选隐性的雌性与显性的雄性交配,统计子代显性与隐性的比例
C. 选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统计子代雌、雄个体中的各自表
型及比例
D. 选双亲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的亲本杂交,统计子
代雌、雄个体中的表型及比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XBXb×XbY或ZBW×ZbZb,
则子代表型及比例均为显性∶隐性=1∶1,无法区分是伴X染
色体遗传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A不符合题意;若亲本的基因
型组合为XbXb×XBY或ZbW×ZBZb,则子代表型及比例均为显
性∶隐性=1∶1,无法区分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伴Z染色体
遗传,B不符合题意;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XBXB×XbY或
ZbW×ZBZB,则子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均为显性,无法区分是
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伴Z染色体遗传,C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双亲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则交配类型如下:
若为伴X染色体遗传,双亲的基因型只能是XBXb×XBY,对应的
子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分别为雌性全表现为显性、雄性中显性∶
隐性=1∶1;若为伴Z染色体遗传,双亲的基因型只能是
ZBW×ZBZb,对应的子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分别为雌性中显性∶
隐性=1∶1,雄性全表现为显性,可以区分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
伴Z染色体遗传,D符合题意,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宁波高一期中)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已知
正常基因(B)和红绿色盲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如图甲
为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色觉正常的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
图乙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图甲中“?”代表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子代出现红
绿色盲患者的概率为 。
解析: 亲代女性携带者XBXb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B
和b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配子中,即形成XB配子和Xb配
子,因此图甲中“?”代表的配子的基因型为Xb。亲本的
杂交组合为XBXb×XBY,后代出现色盲XbY的概率为:
1/2×1/2=1/4。
Xb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
子,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
(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结果,遵
循基因分离定律。
解析: 等位基因B和b位于一对X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上,因此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进而形成两种
配子。
同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纯合子XbXb,其中一条X染色体Xb来自父亲,因此其父亲基因型为XbY,一定患病;该女性患者减数分裂只能产生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其儿子只能得到母亲的一条Xb染色体和父亲的一条Y染色体,因此基因型一定是XbY,因此女性患者的儿子也一定患病。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BY,其XB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母亲一定不患病;其女儿一定含有该男性传递的XB染色体,因此也一定不患病。
(3)女性患者的父亲及儿子 (填“一定”“不一定”或
“一定不”)患有该病;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有该病。
一定 
一定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图乙Ⅲ3的基因型是 ,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

解析: 图乙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Ⅲ3为患病
男性,因此其基因型一定是XbY。该患者的Xb染色体来自其
母亲,其父母均表现正常,可推知其父亲Ⅱ1基因型为XBY,
其母亲Ⅱ2基因型为XBXb,因此这对父母生出的女儿Ⅲ2(已
知其为正常人)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
XbY 
XBXB或
XBX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