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拓展性微专题(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图像、曲线与直方图辨析题型一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比较【典例1】 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典例2】 (2024·江西南昌莲塘一中高一期中)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体内有部分细胞正处于分裂状态,其中:①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②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的细胞;③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④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有①②③B.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②③④C.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细胞有②③D.染色体刚加倍的细胞有①④题型二 根据细胞分裂图像判断细胞分裂方式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M Ⅰ前期,C为M Ⅱ前期。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M Ⅱ中期,C为MⅠ中期。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动物细胞膜开始凹陷(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MⅡ后期,C为MⅠ后期。【典例3】 如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B.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依次为0、8、4C.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丙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丁细胞可能为卵细胞D.甲、乙、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4、2、1【典例4】 (2023·绍兴高一期中)如图是某动物(2n=4)的一种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细胞分裂过程在睾丸中均可发生B.图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图e和图b细胞中均含有2个四分体D.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题型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的相关曲线及其识别方法1.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1)模型(2)曲线识别2.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变化曲线分析(1)模型(2)变化及原因3.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1)模型(2)变化及原因【典例5】 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的某些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I段表示减数分裂,IM段表示有丝分裂B.BD段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C.AB、CD、IJ段均会发生DNA复制D.DE、HI、JK段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相同【典例6】 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曲线表示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变化B.AB段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C.BC段细胞的细胞质存在不均等分裂D.AB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均为BC段的2倍题型四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的直方图及其识别方法1.模型小提醒:“时有时无”为染色单体,其余两项再相比,“时低时等”为染色体,“时高时等”为核DNA。2.判断:“101”的意思是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n∶0∶1n。【典例7】 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相关物质(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Ⅱ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Ⅲ可代表初级精母细胞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典例8】 (2024·江山一中高一月考)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与细胞分裂相关的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形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丁图可表示精细胞1.(2024·嘉兴秀洲区高一月考)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为1∶2B.①②③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为1∶22.下图为某雄性动物(2n=4)个体中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号和3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2号和4号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B.甲细胞处于后期Ⅱ,产生的乙细胞是精细胞C.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6个核DNA分子,4条染色单体D.丙是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两个次级精母细胞3.(2024·温州鹿城区高一期中)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中哪些阶段有四分体( )A.CD段 B.FG段C.AB段、FG段 D.BC段、HI段4.(2024·绍兴上虞区高二月考)如图表示卵原细胞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后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包含在CD、OP段B.GH段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数=2∶1∶2C.代表着丝粒分裂的线段有DE、FG、JK、PQD.LM段表示受精作用,核DNA恢复到体细胞的含量5.(2024·宁波江东区高一月考)如图表示某雌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Ⅰ~Ⅳ)中相关结构或物质的数量。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Ⅰ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了着丝粒分裂B.在Ⅱ阶段的细胞内,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C.在Ⅲ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DNA的复制D.在Ⅳ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6.(2024·桐乡一中高一月考)研究人员对某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细胞内含有染色体数为4nB.图1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a、c两种细胞类型C.图2中b→d、d→c两者变化的原因不同D.b、d、e在同一次减数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7.(2024·金华婺城区高一月考)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的精原细胞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和染色体组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阶段细胞一定含同源染色体B.甲→乙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C.减数分裂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戊阶段细胞D.甲阶段细胞中的核DNA数、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都相等8.图1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图;图2表示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图;图3表示某些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模型图;图4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变化柱形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1B1段上升的原因是细胞内发生 ,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 (填字母)。若图1和图2表示同一个细胞分裂过程,则图1中发生C1D1段变化的原因与图2中 段的变化原因相同。(2)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能够发生 ,形成四分体,常有 现象。图3的a细胞中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 (填时期),该细胞的名称为 。(3)图4的甲、乙、丙、丁所对应的时期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时期。丙所对应的时期对应图3中的 (填字母)细胞。拓展性微专题(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图像、曲线与直方图辨析【典例1】 B 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仅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D正确。【典例2】 D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后期Ⅰ,即发生在②细胞中,A错误;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②处于后期Ⅰ,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④处于后期Ⅱ,故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①③,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MⅠ,即发生在细胞②中,C错误;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故染色体刚加倍的细胞有①④,D正确。【典例3】 B 卵原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题图所示细胞的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错误;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依次为0、8、4,B正确;图示为某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因此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丁细胞可能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C错误;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典例4】 C 图示细胞分裂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且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雄性动物中的细胞分裂,因此图示细胞分裂过程在睾丸中均可发生,A正确;图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处于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则图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不含四分体,C错误。【典例5】 B 分析题图可知,AG段表示减数分裂,HI段表示受精作用,IM段表示有丝分裂,A错误;BD段包含了MⅠ末期、MⅡ前期和中期,故BD段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B正确;AB段包含减数分裂前的间期,IJ段包含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均会发生DNA复制,CD段通常不含间期,也不发生DNA复制,C错误;DE段和JK段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HI段是由于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典例6】 D 此结构的变化规律是间期复制后数目不变,在M Ⅰ(AB段)完成后消失,在M Ⅱ(BC段)不出现直到减数分裂完成,符合同源染色体的变化,A正确;AB段为M Ⅰ时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B正确;BC段为M Ⅱ时期,卵原细胞的细胞质存在不均等分裂,C正确;当BC段处于M Ⅱ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等于AB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错误。【典例7】 A Ⅱ可代表初级精母细胞,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正确;Ⅲ可代表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①代表染色体,②代表染色单体,③代表核DNA分子,C错误;由图可知,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2∶1,D错误。【典例8】 C 甲图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A正确;乙图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B正确;丙图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数=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丁图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数=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可以表示精细胞,D正确。针对训练1.D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细胞符合,A错误;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①③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②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①,C错误;④细胞分裂前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粒未断裂,该细胞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2个DNA,共4个核DNA,所以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为1∶2,D正确。2.D 1号和2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3号和4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号和3号的形态大小虽然相同,但由于来源相同(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因此不能称为同源染色体,A错误;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乙是体细胞(精原细胞),B错误;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其中的6号染色体是端着丝粒染色体,C错误;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丙是处于后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两个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3.B AE段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存在四分体;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 FG段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四分体存在于FG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B正确。4.C 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有丝分裂后期,包含在CD、OP段,A正确;GH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此时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数=2∶1∶2,B正确;代表着丝粒分裂的线段有BC、HI、OP,C错误;LM段表示受精作用,核DNA恢复到体细胞的含量,D正确。5.A 据图分析,图中①代表染色体,②代表染色单体,③代表核DNA。Ⅰ阶段可以表示M Ⅱ后期,因此该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了着丝粒分裂,A正确;Ⅱ阶段可表示G2期和M Ⅰ,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由图可知,Ⅲ阶段可表示M Ⅱ前、中期,不发生DNA的复制,C错误;Ⅳ阶段的细胞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6.B 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A正确;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中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故图1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a,但不能与c对应,B错误;图2中b→d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而d→c是因为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为染色体,两者变化的原因不同,C正确;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D正确。7.C 乙阶段可能是精原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其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甲→乙细胞内不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因为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且染色体数目不变,与图示不符合,B错误;戊阶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但染色体组数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戊阶段细胞,C正确;甲阶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说明着丝粒已断裂或细胞中染色体还未复制,但染色体组数减半了,说明甲阶段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8.(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b、c、e D2E2 (2)联会(或相互配对) 交叉互换 4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或中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3)甲 d解析:(1)S期(A1B1)进行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会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为2个;B1C1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有染色单体,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b、c、e;图2中染色体数目最终减半,为减数分裂,图1中C1D1段着丝粒分裂,与图2中D2E2段变化相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2)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或相互配对形成的结构;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常有交叉互换发生,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图3的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者初级卵母细胞。(3)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后期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分别为2n、4n、4n,与图4中甲时期相对应;丙时期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相等且与体细胞中的相同,处于后期Ⅱ,对应图3中的d细胞。7 / 8(共55张PPT)拓展性微专题(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图像、曲线与直方图辨析 题型一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比较【典例1】 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解析: 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仅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D正确。【典例2】 (2024·江西南昌莲塘一中高一期中)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体内有部分细胞正处于分裂状态,其中:①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②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的细胞;③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④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有①②③B. 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②③④C. 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细胞有②③D. 染色体刚加倍的细胞有①④解析: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后期Ⅰ,即发生在②细胞中,A错误;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②处于后期Ⅰ,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④处于后期Ⅱ,故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①③,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MⅠ,即发生在细胞②中,C错误;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故染色体刚加倍的细胞有①④,D正确。题型二 根据细胞分裂图像判断细胞分裂方式1. 三个前期图的判断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MⅠ前期,C为MⅡ前期。2. 三个中期图的判断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MⅡ中期,C为MⅠ中期。3. 三个后期图的判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动物细胞膜开始凹陷(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MⅡ后期,C为MⅠ后期。【典例3】 如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B. 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依次为0、8、4C. 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丙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丁细胞可能为卵细胞D. 甲、乙、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4、2、1解析: 卵原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题图所示细胞的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错误;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依次为0、8、4,B正确;图示为某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因此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丁细胞可能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C错误;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典例4】 (2023·绍兴高一期中)如图是某动物(2n=4)的一种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示细胞分裂过程在睾丸中均可发生B. 图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 图e和图b细胞中均含有2个四分体D. 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析: 图示细胞分裂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且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雄性动物中的细胞分裂,因此图示细胞分裂过程在睾丸中均可发生,A正确;图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处于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则图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不含四分体,C错误。题型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的相关曲线及其识别方法1. 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1)模型(2)曲线识别2.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变化曲线分析(1)模型(2)变化及原因3. 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1)模型(2)变化及原因【典例5】 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的某些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I段表示减数分裂,IM段表示有丝分裂B. BD段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C. AB、CD、IJ段均会发生DNA复制D. DE、HI、JK段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相同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G段表示减数分裂,HI段表示受精作用,IM段表示有丝分裂,A错误;BD段包含了MⅠ末期、MⅡ前期和中期,故BD段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B正确;AB段包含减数分裂前的间期,IJ段包含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均会发生DNA复制,CD段通常不含间期,也不发生DNA复制,C错误;DE段和JK段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HI段是由于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典例6】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曲线表示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变化B. AB段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C. BC段细胞的细胞质存在不均等分裂D. AB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均为BC段的2倍解析: 此结构的变化规律是间期复制后数目不变,在M Ⅰ(AB段)完成后消失,在M Ⅱ(BC段)不出现直到减数分裂完成,符合同源染色体的变化,A正确;AB段为M Ⅰ时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B正确;BC段为M Ⅱ时期,卵原细胞的细胞质存在不均等分裂,C正确;当BC段处于M Ⅱ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等于AB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错误。题型四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的直方图及其识别方法1. 模型小提醒:“时有时无”为染色单体,其余两项再相比,“时低时等”为染色体,“时高时等”为核DNA。2. 判断:“101”的意思是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n∶0∶1n。【典例7】 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相关物质(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 Ⅱ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 Ⅲ可代表初级精母细胞C. ②代表染色体D. 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解析: Ⅱ可代表初级精母细胞,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正确;Ⅲ可代表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①代表染色体,②代表染色单体,③代表核DNA分子,C错误;由图可知,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2∶1,D错误。【典例8】 (2024·江山一中高一月考)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与细胞分裂相关的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形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 丁图可表示精细胞解析: 甲图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A正确;乙图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B正确;丙图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数=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丁图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数=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可以表示精细胞,D正确。1. (2024·嘉兴秀洲区高一月考)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为1∶2B. ①②③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 如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D. 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为1∶2解析: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细胞符合,A错误;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①③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②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①,C错误;④细胞分裂前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粒未断裂,该细胞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2个DNA,共4个核DNA,所以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为1∶2,D正确。2. 如图为某雄性动物(2n=4)个体中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号和3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2号和4号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B. 甲细胞处于后期Ⅱ,产生的乙细胞是精细胞C. 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6个核DNA分子,4条染色单体D. 丙是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解析: 1号和2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3号和4号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号和3号的形态大小虽然相同,但由于来源相同(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因此不能称为同源染色体,A错误;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乙是体细胞(精原细胞),B错误;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其中的6号染色体是端着丝粒染色体,C错误;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丙是处于后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两个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3. (2024·温州鹿城区高一期中)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中哪些阶段有四分体( )A. CD段 B. FG段C. AB段、FG段 D. BC段、HI段解析: AE段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存在四分体;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 FG段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四分体存在于FG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B正确。4. (2024·绍兴上虞区高二月考)如图表示卵原细胞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后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包含在CD、OP段B. GH段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数=2∶1∶2C. 代表着丝粒分裂的线段有DE、FG、JK、PQD. LM段表示受精作用,核DNA恢复到体细胞的含量解析: 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有丝分裂后期,包含在CD、OP段,A正确;GH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此时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数=2∶1∶2,B正确;代表着丝粒分裂的线段有BC、HI、OP,C错误;LM段表示受精作用,核DNA恢复到体细胞的含量,D正确。5. (2024·宁波江东区高一月考)如图表示某雌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Ⅰ~Ⅳ)中相关结构或物质的数量。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在Ⅰ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了着丝粒分裂B. 在Ⅱ阶段的细胞内,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C. 在Ⅲ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DNA的复制D. 在Ⅳ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代表染色体,②代表染色单体,③代表核DNA。Ⅰ阶段可以表示M Ⅱ后期,因此该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了着丝粒分裂,A正确;Ⅱ阶段可表示G2期和M Ⅰ,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由图可知,Ⅲ阶段可表示M Ⅱ前、中期,不发生DNA的复制,C错误;Ⅳ阶段的细胞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6. (2024·桐乡一中高一月考)研究人员对某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细胞内含有染色体数为4nB. 图1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a、c两种细胞类型C. 图2中b→d、d→c两者变化的原因不同D. b、d、e在同一次减数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解析: 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A正确;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中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故图1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a,但不能与c对应,B错误;图2中b→d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而d→c是因为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为染色体,两者变化的原因不同,C正确;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D正确。7. (2024·金华婺城区高一月考)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的精原细胞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和染色体组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阶段细胞一定含同源染色体B. 甲→乙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C. 减数分裂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戊阶段细胞D. 甲阶段细胞中的核DNA数、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都相等解析: 乙阶段可能是精原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其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甲→乙细胞内不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因为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且染色体数目不变,与图示不符合,B错误;戊阶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但染色体组数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戊阶段细胞,C正确;甲阶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说明着丝粒已断裂或细胞中染色体还未复制,但染色体组数减半了,说明甲阶段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8. 图1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图;图2表示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图;图3表示某些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模型图;图4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变化柱形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1B1段上升的原因是细胞内发生 ,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 (填字母)。若图1和图2表示同一个细胞分裂过程,则图1中发生C1D1段变化的原因与图2中 段的变化原因相同。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b、c、e D2E2 解析: S期(A1B1)进行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会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为2个;B1C1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有染色单体,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b、c、e;图2中染色体数目最终减半,为减数分裂,图1中C1D1段着丝粒分裂,与图2中D2E2段变化相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2)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能够发生 ,形成四分体,常有 现象。图3的a细胞中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 (填时期),该细胞的名称为 。联会(或相互配对) 交叉互换 4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或中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解析: 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或相互配对形成的结构;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常有交叉互换发生,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图3的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者初级卵母细胞。(3)图4的甲、乙、丙、丁所对应的时期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时期。丙所对应的时期对应图3中的 (填字母)细胞。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后期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分别为2n、4n、4n,与图4中甲时期相对应;丙时期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相等且与体细胞中的相同,处于后期Ⅱ,对应图3中的d细胞。甲 d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拓展性微专题(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图像、曲线与直方图辨析.docx 拓展性微专题(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图像、曲线与直方图辨析.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