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简介

1.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方法
1.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如图所示),用病毒丙去感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2.(2024·磐安一中高一月考)请仔细阅读有关冠状病毒的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冠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N构成的内核与外侧的囊膜共同组成,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镶嵌其上的3种蛋白质M、E和S。
材料二:冠状病毒的增殖过程不是简单地将其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而是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病毒包膜表面的S—刺突糖蛋白会和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识别,然后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融合,最后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一起进入宿主细胞,完成感染过程。新合成的病毒通过囊泡排出细胞。
(1)冠状病毒的核酸的碱基有    四种。
(2)能否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标记RNA和蛋白质的冠状病毒,侵染人肺细胞的方法来探究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是蛋白质?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3)研究表明,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面是某科研小组验证这一结论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实验材料:体外培养的肺部细胞、冠状病毒、RNA水解酶等。
②实验步骤:将体外培养的肺部细胞均分为A、B两组,冠状病毒均分为C、D两组;C组用            处理,D组不做处理;一定时间后,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细胞的感染情况。
③实验结果:                       。
2.DNA复制与“冈崎片段”
DNA复制时,由于DNA聚合酶合成方向均是5'到3'方向,而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故在复制叉附近解开的DNA链,一条是5'到3'方向,另一条是3'到5'方向。那么如何解释DNA的两条链是同时进行复制的呢?日本学者冈崎等人发现,在DNA复制中,后随链的合成是由DNA聚合酶合成的不连续、相对较短的DNA片段通过DNA连接酶连接而成的长链,此不连续、相对较短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如图:
3.下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
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方向相反
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
D.DNA的两条子链都是连续合成的
4.(2024·瑞安一中高一月考)如图为某DNA复制的过程,其中一条子链连续复制,另一条子链先合成小片段(冈崎片段),最后由酶将这些小片段连接成一条链,图中字母表示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c、f均表示DNA一条链的3'端,该端有一个游离的羟基
B.酶乙为DNA聚合酶,只能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加在子链的3'端
C.冈崎片段需通过DNA连接酶连接成链,两条子链的合成存在时间差异
D.两条新合成的子链的碱基序列能互补配对,且(A+G)/(C+T)的值相等
3.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以真核生物为例)
项目 复制 转录 翻译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脱氧 核苷酸 4种核糖 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配对 原则 T—A、A—T、 G—C、C—G T—A、A—U、 G—C、C—G U—A、A—U、 G—C、C—G
结果 两个子代 DNA分子 mRNA、 tRNA、 rRNA 蛋白质
信息 传递 DNA→DNA DNA→ mRNA mRNA→ 蛋白质
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
5.甲、乙两图表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所示过程中,其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中进行
C.甲、乙所示过程均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6.(2024·海宁一中高一月考)下列有关图示生理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三个过程均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
B.甲、乙、丙三个过程中只有一个过程能在胰岛细胞内进行
C.图乙表示翻译过程,通过多个核糖体的工作,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
D.图甲表示DNA的复制,通过增加复制起点加快复制的速率
4.“两看法”巧判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因表达
(1)过程图
(2)判断方法
小提醒: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DNA和核糖体,其转录、翻译也存在同时进行的情况。
7.(2024·杭州萧山区高一月考)下图是某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发生在该细胞的细胞核中
B.密码子存在mRNA中,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共64种
C.过程①②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过程②可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
8.(2024·嘉兴秀洲区高一月考)下图是两种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据图(甲细胞为原核细胞)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表达过程均要消耗能量
B.甲、乙细胞中存在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C.乙细胞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D.乙细胞中合成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
5.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数量的计算方法
(1)DNA(基因)、mRNA上碱基数目与肽链中氨基酸数目之间的关系
①图示
②规律:肽链中氨基酸数目=1/3 mRNA中碱基数目=1/6 DNA(基因)中碱基数目。
(2)计算“最多”和“最少”等的分析
①翻译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则mRNA上的碱基数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还要多一些。
②基因或DNA上的碱基数目比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6倍还要多一些。
③在回答问题时应加上“最多”或“最少”等字样,如mRNA上有n个碱基,转录产生它的基因中最少有2n个碱基,该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n/3个氨基酸。
9.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多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的个数、合成蛋白质时能脱去的最多的水分子数分别(不考虑侧链基团脱水)是(  )
A.m,m/3-1 B.m,m/3-2
C.2(m-n),m/3-1 D.2(m-n),m/3-2
10.某DNA分子共有1 200对碱基,A+T占46%,其中一条链中G和T分别占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mRNA中G所占比例和其翻译产物中含氨基酸的数目最多分别是(  )
A.32% 400个 B.32% 200个
C.18% 200个 D.22% 400个
章末整合提升
针对练习
1.D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由病毒乙提供的,所以病毒丙增殖后产生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以及遗传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与病毒乙完全相同,D正确。
2.(1)A、G、C、U(或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 (2)不能 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通过胞吞作用一起进入宿主细胞,无法确定放射性来源于蛋白质还是RNA (3)②适量的RNA水解酶 将C、D分别加入A、B混合均匀 ③A组细胞未被感染,B组细胞被感染
解析:(1)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故含有的碱基为A、G、C、U。(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标记RNA和蛋白质,最后通过检测放射性的位置来判断进入细胞的物质,而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通过胞吞作用一起进入宿主细胞,无法确定放射性来源于蛋白质还是RNA。(3)RNA水解酶可以水解RNA,本实验要确定病毒是RNA病毒,所以实验组中需要加入RNA水解酶,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各个组需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之后以观察各组体外培养的肺部细胞的感染情况作为观测指标。将体外培养的肺部细胞均分为A、B两组,冠状病毒均分为C、D两组;C组用适量的RNA水解酶处理,D组不做处理;一定时间后,将C、D分别加入A、B混合均匀;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细胞的感染情况,结果A组细胞未被感染,B组细胞被感染,说明冠状病毒是RNA病毒。
3.D 由图可知,两条子链中,一条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是不连续合成的。
4.D 由DNA子链复制的方向5'→3'可以判断,a、c、f均表示DNA一条链的3'端,该端有一个游离的羟基,b、d、e均表示DNA一条链的5'端,该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酶乙为DNA聚合酶,只能从子链的3'端延伸子链,B正确;由图可知,一条子链为连续复制,另一条子链为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需通过DNA连接酶连接成链,因此两条子链在合成时间上具有差异,C正确;以两条母链为模板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也能互补配对,但(A+G)/(C+T)的值互为倒数,D错误。
5.D 甲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T、T—A、G—C、C—G,而乙表示转录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G—C、C—G,两者不完全相同,A错误;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可以进行甲、乙所示过程,B错误;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其产物是双链DNA,乙转录过程的产物是RNA,RNA通常是单链结构,C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即DNA的复制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所示转录过程可起始多次,D正确。
6.B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和子链的形成,翻译过程中的tRNA和mRNA的结合和脱离,转录过程中的解旋和mRNA的形成过程中均存在氢键的破坏和形成,A正确;胰岛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中能进行转录和翻译,不能进行DNA复制,B错误;图甲表示DNA的复制过程,通过增加复制起点,缩短DNA复制的时间,D正确。
7.D 图示为边转录边翻译过程,发生在真核生物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细胞核中只能发生转录,A错误;密码子共64种,包括不编码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故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少于64种,B错误;过程①(转录)配对方式为T—A、A—U、G—C、C—G,②(翻译)配对方式为U—A、A—U、G—C、C—G,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过程②为翻译,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D正确。
8.C 甲细胞为原核细胞,乙为真核细胞,两种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均要消耗能量,A正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甲、乙中普遍存在,B正确;乙细胞中左侧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更短,右侧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更长,所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到右,C错误;乙细胞中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过程,D正确。
9.D 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则A+U为m-n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模板链中A+T为m-n个,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的个数相等,共有A+T数为2(m-n);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该mRNA最多可决定m/3个氨基酸,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多肽链,则合成蛋白质时能脱去的最多的水分子数是m/3-2。
10.A 该DNA分子中A+T占46%,则每条链中A+T占46%,G+C占54%。已知一条链中G和T分别占22%和28%,则该链中A和C分别占18%和32%。则以此链为模板转录的mRNA中G占32%。由DNA碱基数目∶RNA碱基数目∶氨基酸数目=6∶3∶1可知,其翻译产物中含氨基酸的数目最多为1 200×2÷6=400(个)。
6 / 6(共36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1. 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方法
1. 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如图
所示),用病毒丙去感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
一代病毒是(  )
解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
由病毒乙提供的,所以病毒丙增殖后产生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以及
遗传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与病毒乙完全相同,D正确。
2. (2024·磐安一中高一月考)请仔细阅读有关冠状病毒的材料,并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冠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N构成的内核与外侧的囊膜共同
组成,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镶嵌其上的3种蛋白质M、E和S。
材料二:冠状病毒的增殖过程不是简单地将其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
胞内,而是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病毒包膜表面的S—刺突糖蛋白
会和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识别,然后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融
合,最后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一起进入宿主细胞,完成感染过
程。新合成的病毒通过囊泡排出细胞。
(1)冠状病毒的核酸的碱基有
四种。
解析: 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故含有的碱基为
A、G、C、U。
A、G、C、U(或腺嘌呤、鸟嘌
呤、胞嘧啶、尿嘧啶) 
(2)能否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分别用放射性
同位素32P、35S标记RNA和蛋白质的冠状病毒,侵染人肺细
胞的方法来探究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是蛋白
质?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不能 
冠状病毒
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核衣壳蛋白和核酸通过胞吞作用一起
进入宿主细胞,无法确定放射性来源于蛋白质还是RNA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35S标记RNA和蛋白质,最后通过检测放射性的位置来
判断进入细胞的物质,而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核
衣壳蛋白和核酸通过胞吞作用一起进入宿主细胞,无法确定
放射性来源于蛋白质还是RNA。
①实验材料:体外培养的肺部细胞、冠状病毒、RNA水解
酶等。
②实验步骤:将体外培养的肺部细胞均分为A、B两组,冠状
病毒均分为C、D两组;C组用 处理,
D组不做处理;一定时间后,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细
胞的感染情况。
③实验结果: 。
适量的RNA水解酶 
将C、D分别加入A、B混合均
匀 
A组细胞未被感染,B组细胞被感染 
(3)研究表明,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面是某科研小组验
证这一结论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
解析: RNA水解酶可以水解RNA,本实验要确定病毒
是RNA病毒,所以实验组中需要加入RNA水解酶,为了控制
无关变量,各个组需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
间,之后以观察各组体外培养的肺部细胞的感染情况作为观
测指标。将体外培养的肺部细胞均分为A、B两组,冠状病毒
均分为C、D两组;C组用适量的RNA水解酶处理,D组不做
处理;一定时间后,将C、D分别加入A、B混合均匀;在相
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细胞的感染情
况,结果A组细胞未被感染,B组细胞被感染,说明冠状病毒
是RNA病毒。
2. DNA复制与“冈崎片段”
DNA复制时,由于DNA聚合酶合成方向均是5'到3'方向,而DNA的
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故在复制叉附近解开的DNA链,一条是5'到
3'方向,另一条是3'到5'方向。那么如何解释DNA的两条链是同时
进行复制的呢?日本学者冈崎等人发现,在DNA复制中,后随链
的合成是由DNA聚合酶合成的不连续、相对较短的DNA片段通过
DNA连接酶连接而成的长链,此不连续、相对较短的DNA片段称
为冈崎片段。如图:
3. 如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间的氢键,使两条
链解开
B. DNA分子的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方向
相反
C. 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

D. DNA的两条子链都是连续合成的
解析:  由图可知,两条子链中,一条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是
不连续合成的。
4. (2024·瑞安一中高一月考)如图为某DNA复制的过程,其中一条子链连续复制,另一条子链先合成小片段(冈崎片段),最后由酶将这些小片段连接成一条链,图中字母表示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c、f均表示DNA一条链的3'端,该端
有一个游离的羟基
B. 酶乙为DNA聚合酶,只能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加在子链的3'端
C. 冈崎片段需通过DNA连接酶连接成链,两条子链的合成存在时间
差异
D. 两条新合成的子链的碱基序列能互补配对,且(A+G)/(C+
T)的值相等
解析:  由DNA子链复制的方向5'→3'可以判断,a、c、f均表示
DNA一条链的3'端,该端有一个游离的羟基,b、d、e均表示DNA
一条链的5'端,该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酶乙为DNA
聚合酶,只能从子链的3'端延伸子链,B正确;由图可知,一条子
链为连续复制,另一条子链为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需通过DNA
连接酶连接成链,因此两条子链在合成时间上具有差异,C正确;
以两条母链为模板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也能互补配对,但(A+
G)/(C+T)的值互为倒数,D错误。
3.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以真核生物为例)
项目 复制 转录 翻译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核糖体)
模板 DNA的 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项目 复制 转录 翻译
配对原则 T—A、A—T、G—
C、C—G T—A、A—U、
G—C、C—G U—A、A—U、
G—C、C—G
结果 两个子代DNA分子 mRNA、tRNA、
rRNA 蛋白质
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
5. 甲、乙两图表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甲、乙所示过程中,其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B. 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中进行
C. 甲、乙所示过程均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
分子
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
多次
解析:  甲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T、
T—A、G—C、C—G,而乙表示转录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
U、T—A、G—C、C—G,两者不完全相同,A错误;真核细胞
中,DNA的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线粒
体、叶绿体内也可以进行甲、乙所示过程,B错误;DNA分子复制
是半保留复制,其产物是双链DNA,乙转录过程的产物是RNA,
RNA通常是单链结构,C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即
DNA的复制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所示转录过程可起始多
次,D正确。
6. (2024·海宁一中高一月考)下列有关图示生理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三个过程均有氢
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
B. 甲、乙、丙三个过程中只有一个过程能在胰岛细胞内进行
C. 图乙表示翻译过程,通过多个核糖体的工作,细胞可在短时间内
合成多条肽链
D. 图甲表示DNA的复制,通过增加复制起点加快复制的速率
解析: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和子链的形成,翻译过程中的tRNA和
mRNA的结合和脱离,转录过程中的解旋和mRNA的形成过程中均
存在氢键的破坏和形成,A正确;胰岛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
其细胞中能进行转录和翻译,不能进行DNA复制,B错误;图甲表
示DNA的复制过程,通过增加复制起点,缩短DNA复制的时间,D
正确。
4. “两看法”巧判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因表达
(1)过程图
(2)判断方法
小提醒: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DNA和核糖体,
其转录、翻译也存在同时进行的情况。
7. (2024·杭州萧山区高一月考)如图是某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示
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发生在该细胞的细胞
核中
B. 密码子存在mRNA中,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共64种
C. 过程①②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 过程②可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
解析:  图示为边转录边翻译过程,发生在真核生物线粒
体、叶绿体中,也发生在原核生物中,细胞核中只能发生转
录,A错误;密码子共64种,包括不编码氨基酸的终止密码
子,故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少于64种,B错误;过程①(转
录)配对方式为T—A、A—U、G—C、C—G,②(翻译)配
对方式为U—A、A—U、G—C、C—G,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不完全相同,C错误;过程②为翻译,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
糖体,可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D正确。
8. (2024·嘉兴秀洲区高一月考)如图是两种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
过程。据图(甲细胞为原核细胞)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两种表达过程均要消耗能量
B. 甲、乙细胞中存在相同的碱基
互补配对方式
C. 乙细胞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D. 乙细胞中合成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
解析:  甲细胞为原核细胞,乙为真核细胞,两种细胞的基因表
达过程均要消耗能量,A正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甲、乙中普遍
存在,B正确;乙细胞中左侧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更短,右侧的核
糖体合成的肽链更长,所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到右,C错
误;乙细胞中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过
程,D正确。
5. 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数量的计算方法
(1)DNA(基因)、mRNA上碱基数目与肽链中氨基酸数目之间
的关系
①图示
②规律:肽链中氨基酸数目=1/3 mRNA中碱基数目=1/6
DNA(基因)中碱基数目。
(2)计算“最多”和“最少”等的分析
①翻译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则mRNA
上的碱基数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还要多一些。
②基因或DNA上的碱基数目比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
6倍还要多一些。
③在回答问题时应加上“最多”或“最少”等字样,如
mRNA上有n个碱基,转录产生它的基因中最少有2n个碱
基,该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n/3个氨基酸。
9. 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
蛋白质有两条多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的个数、合成蛋
白质时能脱去的最多的水分子数分别(不考虑侧链基团脱水)是
(  )
A. m,m/3-1 B. m,m/3-2
C. 2(m-n),m/3-1 D. 2(m-n),m/3-2
解析:  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则A+U为
m-n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模板链中A+T为m-n个,
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的个数相等,共有A+T数为2(m
-n);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该mRNA最多可决定m/3个
氨基酸,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多肽链,则合成蛋白质时
能脱去的最多的水分子数是m/3-2。
10. 某DNA分子共有1 200对碱基,A+T占46%,其中一条链中G和T
分别占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mRNA中G所占比例和其翻
译产物中含氨基酸的数目最多分别是(  )
A. 32% 400个 B. 32% 200个
C. 18% 200个 D. 22% 400个
解析:  该DNA分子中A+T占46%,则每条链中A+T占46
%,G+C占54%。已知一条链中G和T分别占22%和28%,则该
链中A和C分别占18%和32%。则以此链为模板转录的mRNA中G
占32%。由DNA碱基数目∶RNA碱基数目∶氨基酸数目=
6∶3∶1可知,其翻译产物中含氨基酸的数目最多为1 200×2÷6
=400(个)。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