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三节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第二、三节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
导学 聚焦 1.科学思维——构建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型,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2.社会责任——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
知识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地球上的生命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    水平。
(2)个体不是进化的单位,  才是进化的单位。
(3)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发生变化的过程。
(4)物种形成:所形成的是能够适应新环境的新物种。
①异地的物种形成(渐进的物种形成)
a.过程:
b.特点: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时间长,形成能够适应新环境的新物种,是一个    过程。
②同地的物种形成
a.过程
b.特点:不经过地理障碍的隔离,时间短,是一个骤变过程。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
(2)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
(3)两个种群的遗传差异因基因交流而增大。(  )
(4)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物种基因库的不同。(  )
(5)二倍体西瓜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诱导,可得到四倍体西瓜,从而产生新物种。(  )
探讨 分析物种的形成,提高理解能力
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某种生物a的演化过程模型,请据图分析:
(1)自然状态下,b、c种群中能进行基因交流吗?为什么?
(2)b、c进化的方向相同吗?为什么?
(3)研究表明,某基因在b、d种群中的频率有很大差别,是否说明二者不是同一物种了?
(4)长期进化后,b、c形成了两个物种,这反映出物种形成的一般途径是怎样的?
(5)黄河北岸的b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进化为同一物种,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6)若在黄河南岸,由于某种原因,二倍体的c加倍成了四倍体的e,那么c、e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吗?这说明了什么?
1.物种与种群的比较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3)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
1.(2024·温州高一期末)数十万年前,北美大陆西北部形成的冰川屏障将当地乌鸦分隔为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在漫长的演化后分化成两个不同的物种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最新遗传学证据表明,随着冰川的消融,这两种乌鸦在“分道扬镳”数十万年之后,通过长期杂交,正在重新融合为同一个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的产生属于异地物种的形成
B.冰川屏障属于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将重新融合为数十万年前的原物种
D.冰川消融不利于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的基因交流
2.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自然选择在b过程发挥作用
C.①~⑥仅能表明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
D.品系1、2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1和物种2间存在地理隔离
3.某地山鼠种群部分个体迁移到新区域后建立一个新的小种群,几百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种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某些个体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遗传漂变对新形成的小种群基因频率影响更大
C.两种群中发生的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不同
D.几百万年后的两种群个体间必定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知识点(二)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层次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    物种和它们所拥有的      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      的总和。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小提醒: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其常用的测量指标有三项:物种总数、物种密度和特有种比例。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小提醒: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3.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也会影响人类生存
(1)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个方面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小提醒:迁地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让被保护者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重要生态境问题之一。(  )
(2)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
(3)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
(4)栖息地的减少及栖息地多样性的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
(5)农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相互矛盾。(  )
(6)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利用。(  )
(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
探讨 分析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与保护,提高理解能力
绵羊属目前一般分为8个种,920个品种。下图为几个主要绵羊种的染色体情况,请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绵羊属共含有920个品种,这组数据体现的生物多样性的类型是什么?
(2)图中的6个绵羊种中,摩弗伦羊、大角羊、家绵羊有时可以互相交配、产生后代,但是后代往往不育,请解释后代不育的原因。
(3)请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8个绵羊类群形成的可能原因与机制。
(4)我国现有地方羊品种104个,其中绵羊44个,是我国羊肉和羊毛的主要来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还是生态价值?
(5)2023年2月23日,深圳野生动物园摩弗伦羊家族喜事连连,接二连三顺利产下3只摩弗伦羊宝宝。这种对摩弗伦羊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还是迁地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协同进化、趋异进化、趋同进化与平行进化
1.(2024·仙居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B.协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判断一个种群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
2.每年6月15日是“世界环境日”,确定环境日主要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
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建立自然保护区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发生变化的过程。
(2)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        的,即使    成功,也          的现象。
(3)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    物种和它们所拥有的     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     的总和。
(4)      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    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测量指标:物种总数、      、特有种比例。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      的总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      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等。
1.(2024·宁波高一期中)有关生物进化、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些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当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时,说明进化已经发生
C.高产青霉菌株的产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
2.(2024·平湖一中高一月考)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不同种地雀
3.(2024·宁波江东区高一月考)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鳝。研究发现,甲水潭中的虹鳝(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鳝为食)常常比乙水潭中的虹鳝(天敌是花鳝,以幼小的虹鳝为食)早熟,即在个体较小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甲水潭中没有个体大的虹鳝存在
B.甲、乙两地的天敌促进了虹鳝的进化
C.甲、乙两地的虹鳝发生了定向的变异
D.甲、乙两地的虹鳝种群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与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生物多样性的描述 层次
A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 遗传多样性
B 某市的居民中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物种多样性
C 江苏境内除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校园里既有开白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花等 物种多样性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 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
2.(1)分子 (2)种群 (3)种群基因频率 (4)①a.遗传漂变 生殖 b.渐变 ②a.二 四 四
3.(1)× 提示:同地的物种形成无需经过地理隔离。
(2)× 提示: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3)× 提示:两个种群的遗传差异因基因交流而减小。
(4)√ (5)√
互动探究
 (1)提示:不能。存在地理隔离。
(2)提示:不同。因为两地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3)提示:不一定。是否是同一物种要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4)提示: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
(5)提示: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
(6)提示:二倍体的c与四倍体的e杂交,其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所以二者存在生殖隔离。这说明了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产生生殖隔离。
学以致用
1.A 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的产生是先经过地理隔离进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过程,故属于异地物种的形成,A正确;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地理隔离阶段,如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植株幼苗后,可使其染色体组数目加倍,即骤变式的物种形成,不需经过地理隔离便可直接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消除地理隔离后的环境和数十万年前的地理环境并不相同,故融合成的物种并不一定会回归到数十万年前的原物种,C错误;随着冰川的消融,地理隔离逐渐被消除,故有利于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的基因交流,D错误。
2.B 由图示可知,a过程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但不一定非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植株的形成,A错误;b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其具有定向性,可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①~⑥表示生物的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品系1和品系2并不是两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物种1和物种2间形成了生殖隔离,D错误。
3.D 由于某些个体的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各基因型之间的比例改变,从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遗传漂变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减小,所以遗传漂变对新形成的小种群基因频率影响更大,B正确;由于两个种群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不同,C正确;由题意可知,几百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种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群也可能发生相互交配并产生不育的后代,D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1)微生物 全部基因 生态环境 (2) 全部遗传信息  微生物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类型
2.艺术创造 土壤 小气候 
3.(1)促进 单一因子 (2)物种 资源 (3) 异地
基因库  即将灭绝  保护对象  水体  有效  开发利用  四川
4.(1)√
(2)× 提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总和。
(3)× 提示: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4)√
(5)× 提示:农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是为了将更多的能量转移至对人有益的地方,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没有矛盾。
(6)× 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利用,而是要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7)√
互动探究
 (1)提示: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2)提示:后代体细胞中的2组染色体为异源染色体,基因也不完全相同,减数分裂时会出现联会紊乱。
(3)提示:绵羊种群内存在普遍的变异,由于地理隔离等,基因交流阻断,不同的种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最终在持续的选择作用下,种群之间形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的绵羊。
(4)提示:直接价值。
(5)提示:迁地保护。
学以致用
1.C 物种在群落中会与其他物种构成一些种间关系,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例如:如果狼灭绝了,那么羊会因为天敌减少而导致进化速度变慢,A正确;协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生物多样性,B正确;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适应的进化过程。协同进化不仅涉及到生存斗争,还包括共生、互利共生等形式。有些协同进化关系是基于相互合作和相互依赖的,而不是仅仅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判断一个种群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D正确。
2.B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种群基因频率 (2)不能相互交配 交配 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3)微生物 全部基因 生态环境 (4)物种多样性 微生物 物种密度 全部遗传信息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类型
课堂演练
1.C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大多数物种的形成还需要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当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时,说明进化已经发生,B错误;通过诱导普通青霉菌发生突变,然后选择高产青霉菌株,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正确;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D错误。
2.A 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且被海洋隔开,这样不同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同种群地雀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也不同,最终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这标志着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A正确。
3.B 甲水潭中的虹鳝,其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鳝为食,但是甲水潭中也存在个体大的虹鳝,A错误;根据题意“甲水潭中的虹鳝(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鳝为食)常常比乙水潭中的虹鳝(天敌是花鳝,以幼小的虹鳝为食)早熟”可知,甲、乙两地的天敌促进了虹鳝的进化,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甲、乙两地的虹鳝种群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D错误。
4.B 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遗传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属于同一物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物种多样性,B符合题意;江苏境内有平原、丘陵、湖泊和沼泽等,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开白花的菊花和开红花的玫瑰花属于不同物种,属于物种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8 / 8(共78张PPT)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
导学 聚焦 1.科学思维——构建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型,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2.社会责任——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地球上的生命史提供了科学
的解释
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 水平。
(2)个体不是进化的单位, 才是进化的单位。
(3)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发生变化的
过程。
分子 
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 
(4)物种形成:所形成的是能够适应新环境的新物种。
①异地的物种形成(渐进的物种形成)
a.过程:
b.特点: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时间长,形成能够适应
新环境的新物种,是一个 过程。
渐变 
②同地的物种形成
a.过程
b.特点:不经过地理障碍的隔离,时间短,是一个骤变过
程。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 × )
提示:同地的物种形成无需经过地理隔离。
(2)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 × )
提示: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可育
的后代。
(3)两个种群的遗传差异因基因交流而增大。 ( × )
提示:两个种群的遗传差异因基因交流而减小。
(4)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物种基因库的不同。 ( √ )
(5)二倍体西瓜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诱导,可得到四倍体西瓜,
从而产生新物种。 ( √ )
×
×
×


探讨 分析物种的形成,提高理解能力
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某种生物a的演化过程模型,请据图分析:
(1)自然状态下,b、c种群中能进行基因交流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存在地理隔离。
(2)b、c进化的方向相同吗?为什么?
提示:不同。因为两地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
同。
(3)研究表明,某基因在b、d种群中的频率有很大差别,是否说明
二者不是同一物种了?
提示:不一定。是否是同一物种要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4)长期进化后,b、c形成了两个物种,这反映出物种形成的一般
途径是怎样的?
提示: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
(5)黄河北岸的b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进化为同一物种,其原
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
(6)若在黄河南岸,由于某种原因,二倍体的c加倍成了四倍体的
e,那么c、e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吗?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二倍体的c与四倍体的e杂交,其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
是高度不育的,所以二者存在生殖隔离。这说明了不经过地理
隔离也能产生生殖隔离。
1. 物种与种群的比较
2.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3.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
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
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3)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
变阶段。
1. (2024·温州高一期末)数十万年前,北美大陆西北部形成的冰川
屏障将当地乌鸦分隔为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在漫长的演化后分化
成两个不同的物种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最新遗传学证据表明,随
着冰川的消融,这两种乌鸦在“分道扬镳”数十万年之后,通过长
期杂交,正在重新融合为同一个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的产生属于异地物种的形成
B. 冰川屏障属于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将重新融合为数十万年前的原物种
D. 冰川消融不利于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的基因交流
解析:  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的产生是先经过地理隔离进而产生
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过程,故属于异地物种的形成,A正确;物
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地理隔离阶段,如使用秋水仙素
或低温处理植株幼苗后,可使其染色体组数目加倍,即骤变式的物
种形成,不需经过地理隔离便可直接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消除
地理隔离后的环境和数十万年前的地理环境并不相同,故融合成的
物种并不一定会回归到数十万年前的原物种,C错误;随着冰川的
消融,地理隔离逐渐被消除,故有利于西北乌鸦和美洲乌鸦的基因
交流,D错误。
2. 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
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 自然选择在b过程发挥作用
C. ①~⑥仅能表明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
D. 品系1、2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1和物种2间存在地理隔离
解析:  由图示可知,a过程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是生殖隔离的形成,但不一定非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植株的
形成,A错误;b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其具有定向性,可定向改变
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
确;①~⑥表示生物的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
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品系1和品系2并不是两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
离,物种1和物种2间形成了生殖隔离,D错误。
3. 某地山鼠种群部分个体迁移到新区域后建立一个新的小种群,几百
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种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
殖隔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某些个体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 遗传漂变对新形成的小种群基因频率影响更大
C. 两种群中发生的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不同
D. 几百万年后的两种群个体间必定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解析:  由于某些个体的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各基因型之
间的比例改变,从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遗传漂变会
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减小,所以遗传
漂变对新形成的小种群基因频率影响更大,B正确;由于两个种群
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不同,C正
确;由题意可知,几百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
种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群也可能发
生相互交配并产生不育的后代,D错误。
知识点(二)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层次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 物种和
它们所拥有的 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
的总和。
微生物 
全部基因 
生态环
境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小提醒: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其常用的测量指
标有三项:物种总数、物种密度和特有种比例。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小提醒: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3. 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也会影响人类生存
(1)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个方面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小提醒:迁地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让被保护者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
4.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重要生态境问题之一。 ( √ )
(2)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 × )
提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物
种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的总和。

×
(3)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 × )
提示: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
降低。
(4)栖息地的减少及栖息地多样性的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
要原因。 ( √ )
×

(5)农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原则相互矛盾。 ( × )
提示:农田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是为
了将更多的能量转移至对人有益的地方,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原则没有矛盾。
(6)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利用。 ( × )
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利用,而
是要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 √ )
×
×

探讨 分析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与保护,提高理解能力
绵羊属目前一般分为8个种,920个品种。如图为几个主要绵羊种的染
色体情况,请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绵羊属共含有920个品种,这组数据体现的生物多样性的类型是
什么?
提示: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2)图中的6个绵羊种中,摩弗伦羊、大角羊、家绵羊有时可以
互相交配、产生后代,但是后代往往不育,请解释后代不育
的原因。
提示:后代体细胞中的2组染色体为异源染色体,基因也不完全
相同,减数分裂时会出现联会紊乱。
(3)请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8个绵羊类群形
成的可能原因与机制。
提示:绵羊种群内存在普遍的变异,由于地理隔离等,基因交
流阻断,不同的种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最终在持续的选择作用
下,种群之间形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的绵羊。
(4)我国现有地方羊品种104个,其中绵羊44个,是我国羊肉和羊毛
的主要来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还是生态价值?
提示:直接价值。
(5)2023年2月23日,深圳野生动物园摩弗伦羊家族喜事连连,接二
连三顺利产下3只摩弗伦羊宝宝。这种对摩弗伦羊的保护属于就
地保护还是迁地保护?
提示:迁地保护。
1.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 协同进化、趋异进化、趋同进化与平行进化
1. (2024·仙居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B. 协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C. 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 判断一个种群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
解析:  物种在群落中会与其他物种构成一些种间关系,一个物
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例如:如果狼灭绝了,
那么羊会因为天敌减少而导致进化速度变慢,A正确;协同进化的
结果是形成了生物多样性,B正确;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指的是两
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适应的进化过程。协同进化不仅
涉及到生存斗争,还包括共生、互利共生等形式。有些协同进化关
系是基于相互合作和相互依赖的,而不是仅仅通过生存斗争来实
现,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判断一个种
群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D正确。
2. 每年6月15日是“世界环境日”,确定环境日主要是希望人们尊重
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
对待生态环境,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
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C.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D. 建立自然保护区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
提下,合理开发利用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
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发生变化的过
程。
(2)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 的,即
使 成功,也 的现象。
(3)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 物种和它
们所拥有的 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 的
总和。
种群基因频率 
不能相互交配 
交配 
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微生物 
全部基因 
生态环境 
(4) 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 等生物
种类的丰富程度,测量指标:物种总数、 、特
有种比例。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
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 的总和。生态系统多
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
及 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等。
物种多样性 
微生物 
物种密度 
全部遗传信息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类型 
1. (2024·宁波高一期中)有关生物进化、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些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 当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时,说明进化已经发生
C. 高产青霉菌株的产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
解析: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大多数物种的形成还
需要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当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时,说明
进化已经发生,B错误;通过诱导普通青霉菌发生突变,然后选择
高产青霉菌株,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正确;物种多样性是指地
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生
物多样性的核心,D错误。
2. (2024·平湖一中高一月考)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
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种现
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 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 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 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不同种地雀
解析:  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且被海
洋隔开,这样不同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在
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同种群地雀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也不同,最终
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这标志着
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A正确。
3. (2024·宁波江东区高一月考)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
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鳝。研究发现,甲水潭中的虹
鳝(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鳝为食)常常比乙水潭中的虹鳝
(天敌是花鳝,以幼小的虹鳝为食)早熟,即在个体较小时就能繁
殖后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甲水潭中没有个体大的虹鳝存在
B. 甲、乙两地的天敌促进了虹鳝的进化
C. 甲、乙两地的虹鳝发生了定向的变异
D. 甲、乙两地的虹鳝种群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
解析:  甲水潭中的虹鳝,其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鳝为
食,但是甲水潭中也存在个体大的虹鳝,A错误;根据题意“甲水
潭中的虹鳝(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鳝为食)常常比乙水潭
中的虹鳝(天敌是花鳝,以幼小的虹鳝为食)早熟”可知,甲、乙
两地的天敌促进了虹鳝的进化,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
误;甲、乙两地的虹鳝种群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D错误。
4.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与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生物多样性的描述 层次
A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
单眼皮 遗传多样性
B 某市的居民中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
种人 物种多样性
C 江苏境内除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
泊和沼泽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校园里既有开白花的菊花,也有开红
花的玫瑰花等 物种多样性
解析:  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属于遗传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属
于同一物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物种多样性,B符合题
意;江苏境内有平原、丘陵、湖泊和沼泽等,构成生态系统多样
性,C不符合题意;开白花的菊花和开红花的玫瑰花属于不同物
种,属于物种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1. (2024·湖州吴兴区高一月考)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
上共发现了13种不同的地雀,达尔文推测这些地雀最初来自南美大
陆。这些地雀在羽色、鸣叫、造巢等方面极为相似,它们的区别主
要在喙的大小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不同种地雀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因此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统一
的模式
B. 不同岛屿上的环境不同,导致这些地雀朝不同方向发生突变
C. 自然选择使得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改变
D. 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岛屿上地雀的基因交流,使它们的差异越来
越大
解析: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不同种地雀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统一,A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随
机的,环境条件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自然选择决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因此
自然选择使得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改变,C
正确;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岛屿上地雀的基因交流,会导致种群基
因库的差异逐渐扩大,从而使它们的差异越来越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2·浙江1月选考16题)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
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
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
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
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
B. 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
物种
C. 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D. 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
殖隔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存在地理障碍,难
以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没有形成
地理隔离,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B正确;高山
两侧的陆地蜗牛由于“通道”的阻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形
成新物种,C错误;存在生殖隔离即为不同物种,某些不能飞行的
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2024·乐清一中高一月考)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种群因河道改变而
发生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道的改变使同一种群的生物变成了不同的物种
B. 河道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
C. 乙种群和丙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D. 地理障碍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必然源于地理障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河道的改变使一个种群被分割成两部分,从而形成两个
种群,这两个种群因河流的阻隔,形成了地理障碍,失去了基因交
流的机会,但是并没有证据说明乙、丙两种群的生物成为了两个物
种,A错误,B正确;乙、丙两种群基因频率的差异与环境的选择
作用有关,还与基因的突变等有关,C错误;长期的地理障碍有可
能导致生殖隔离,但是生殖隔离未必就一定源自地理障碍,如低温
导致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二 生物多样性
4. (2024·嵊州一中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能会丧失部分遗传多样性
B.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 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某生物产生了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经过了多次选择,许多的个体被淘
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基因丧失,A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
物种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
错误;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错误;某生物产生
了新基因并稳定遗传,但是没有形成新物种,该过程增加了遗传多
样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4·兰溪一中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6题。
  分别属于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的亲缘关系
甚远,但因为栖居于相似的水体环境中,最终演化成具有相似形态特
征或构造的生物,这种现象称为趋同进化。
5. 下列有关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趋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趋同进化过程中,现代海豚种群和古代鱼龙种群的基因频率都
会发生定向改变
B. 趋同进化时环境起了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种

C. 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有相似的形态特征或构造,因此不存在生殖
隔离
D. 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生活的环境使它们产生了适应水生环境的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
在趋同进化的过程中,现代海豚种群和古代鱼龙种群的基因频率都
会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趋同进化时环境起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B错误;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虽然有
相似的形态特征或构造以适应水生环境,但仍属于不同的物种,存
在生殖隔离,C错误;水生生活环境不会使生物产生变异,生活的
水体环境只是起了自然选择的作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表为现代海豚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
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  )
群体间 群体1与群体2 群体2与群体3 群体1与群体3
某基因片段差异率 15.1% 16.2% 15.3%
A. 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种群多样性
解析:  由题中表格可知,现代海豚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存在
差异,说明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遗传多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4·舟山普陀区高一月考)森林生态系统是水库、粮库,更是
碳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列体现了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的是(  )
①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②森
林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森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
要资源 ③森林生态系统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为科学研究、艺术创造
提供了多样性的材料 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固定大气中
CO2,碳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
用,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①正确;森
林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森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
要资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②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多
种多样的生物为科学研究、艺术创造提供了多样性的材料,属于生
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③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固定
大气中CO2,碳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从而缓解温室效
应,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④正确,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2024·义乌一中高一月考)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
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从而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化的必要条件
C.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形成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 对所有物种来说,生殖隔离的形成必然要经历地理隔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
件,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可以不经
过隔离,B错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C正确;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
成,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2·湖南高考12题)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
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
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
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交配(♀×♂) ①×② ②×① ①×③ ③×① ②×③ ③×②
交配率(%) 0 8 16 2 46 18
精子传送率
(%) 0 0 0 0 100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
百分比。
A. 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
B. 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
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①与②、①与③之间可以进行交配,但精子传送率为
0,这说明近缘物种之间虽然存在生殖隔离,但可以进行交配,A
正确;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
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
否重叠无关,B正确;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使
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形成新物种,C正确;②与③的分
布区域不重叠,故存在地理隔离,两者属于两个近缘物种,题表中
②与③交配精子传送率为100%,即使交配成功,也会因为存在生
殖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4·临海一中高一月考)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
俄罗斯、朝鲜等地,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7只野生朱鹮,后经
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5 000余只(2021年),并建立自然保
护区,实现朱鹮的自然放养。下列关于朱鹮保护的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 若朱鹮绝迹会造成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朱鹮最有效的保护
C. 朱鹮保护区中的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 环境恶化会引起种群数量和物种数量的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若朱鹮绝迹会造成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所有价值均会
消失,包括潜在价值,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包括对朱鹮的保护,B正确;
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
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环境恶化可能会导致生
物多样性下降,进而引起种群数量和物种数量的下降,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2024·松阳一中高二月考)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
此独立的小岛组成。达尔文研究了该群岛上各种地雀的进化,如
图表示不同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生活在彼此独立的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
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发生
了 等变异,且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
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解析: 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
始地雀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
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从而彼此之间
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理 
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殖隔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可以通过研究 证据判断不同生物间亲缘关系
的远近。据如图判断查理树雀、小树雀和小地雀三者之间亲
缘关系最近的二者是 。
解析: 可以通过研究分子生物学证据判断不同生物间
亲缘关系的远近。据题图判断查理树雀、小树雀和小地雀三
者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二者是查理树雀和小树雀。
分子生物学 
查理树雀和小树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
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解析: 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
的基本单位。
(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各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 多
样性。
解析: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各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
种多样性。
种群 
基本单位 
物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感 谢 观 看!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一 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1.(2024·湖州吴兴区高一月考)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上共发现了13种不同的地雀,达尔文推测这些地雀最初来自南美大陆。这些地雀在羽色、鸣叫、造巢等方面极为相似,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喙的大小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种地雀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因此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统一的模式
B.不同岛屿上的环境不同,导致这些地雀朝不同方向发生突变
C.自然选择使得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改变
D.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岛屿上地雀的基因交流,使它们的差异越来越大
2.(2022·浙江1月选考16题)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
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
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
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3.(2024·乐清一中高一月考)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种群因河道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河道的改变使同一种群的生物变成了不同的物种
B.河道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
C.乙种群和丙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D.地理障碍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必然源于地理障碍
知识点二 生物多样性
4.(2024·嵊州一中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能会丧失部分遗传多样性
B.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某生物产生了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2024·兰溪一中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6题。
  分别属于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的亲缘关系甚远,但因为栖居于相似的水体环境中,最终演化成具有相似形态特征或构造的生物,这种现象称为趋同进化。
5.下列有关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趋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趋同进化过程中,现代海豚种群和古代鱼龙种群的基因频率都会发生定向改变
B.趋同进化时环境起了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种群
C.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有相似的形态特征或构造,因此不存在生殖隔离
D.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生活的环境使它们产生了适应水生环境的变异
6.如表为现代海豚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  )
群体间 群体1与 群体2 群体2与 群体3 群体1与 群体3
某基因片段差异率 15.1% 16.2% 15.3%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种群多样性
7.(2024·舟山普陀区高一月考)森林生态系统是水库、粮库,更是碳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列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的是(  )
①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②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森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③森林生态系统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为科学研究、艺术创造提供了多样性的材料 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固定大气中CO2,碳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24·义乌一中高一月考)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从而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化的必要条件
C.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形成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对所有物种来说,生殖隔离的形成必然要经历地理隔离
9.(2022·湖南高考12题)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交配(♀×♂) ①×② ②×① ①×③ ③×① ②×③ ③×②
交配率(%) 0 8 16 2 46 18
精子传送率(%) 0 0 0 0 100 100
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
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 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
10.(2024·临海一中高一月考)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7只野生朱鹮,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5 000余只(2021年),并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朱鹮的自然放养。下列关于朱鹮保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朱鹮绝迹会造成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朱鹮最有效的保护
C.朱鹮保护区中的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环境恶化会引起种群数量和物种数量的下降
11.(2024·松阳一中高二月考)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达尔文研究了该群岛上各种地雀的进化,如图表示不同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彼此独立的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      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发生了       等变异,且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2)可以通过研究      证据判断不同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据上图判断查理树雀、小树雀和小地雀三者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二者是          。
(3)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各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
1.B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不同种地雀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统一,A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随机的,环境条件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因此自然选择使得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改变,C正确;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岛屿上地雀的基因交流,会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异逐渐扩大,从而使它们的差异越来越大,D正确。
2.C 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存在地理障碍,难以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没有形成地理隔离,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B正确;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由于“通道”的阻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形成新物种,C错误;存在生殖隔离即为不同物种,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3.B 河道的改变使一个种群被分割成两部分,从而形成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因河流的阻隔,形成了地理障碍,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但是并没有证据说明乙、丙两种群的生物成为了两个物种,A错误,B正确;乙、丙两种群基因频率的差异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还与基因的突变等有关,C错误;长期的地理障碍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但是生殖隔离未必就一定源自地理障碍,如低温导致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4.A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经过了多次选择,许多的个体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基因丧失,A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错误;某生物产生了新基因并稳定遗传,但是没有形成新物种,该过程增加了遗传多样性,D错误。
5.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在趋同进化的过程中,现代海豚种群和古代鱼龙种群的基因频率都会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趋同进化时环境起了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B错误;现代海豚和古代鱼龙虽然有相似的形态特征或构造以适应水生环境,但仍属于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水生生活环境不会使生物产生变异,生活的水体环境只是起了自然选择的作用,D错误。
6.A 由题中表格可知,现代海豚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存在差异,说明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遗传多样性。
7.A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①正确;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森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②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为科学研究、艺术创造提供了多样性的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③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固定大气中CO2,碳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从而缓解温室效应,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④正确,A正确。
8.C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可以不经过隔离,B错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C正确;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9.D ①与②、①与③之间可以进行交配,但精子传送率为0,这说明近缘物种之间虽然存在生殖隔离,但可以进行交配,A正确;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正确;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使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形成新物种,C正确;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故存在地理隔离,两者属于两个近缘物种,题表中②与③交配精子传送率为100%,即使交配成功,也会因为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
10.C 若朱鹮绝迹会造成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所有价值均会消失,包括潜在价值,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包括对朱鹮的保护,B正确;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环境恶化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进而引起种群数量和物种数量的下降,D正确。
11.(1)地理 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殖隔离 (2)分子生物学 查理树雀和小树雀 (3)种群 基本单位 (4)物种
解析:(1)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2)可以通过研究分子生物学证据判断不同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据题图判断查理树雀、小树雀和小地雀三者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二者是查理树雀和小树雀。(3)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各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