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二10月联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下图为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貌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图中丙处地质构造和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为山地 B. 地质构造为向斜,地貌为山地
C. 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为谷地 D. 地质构造为向斜,地貌为谷地
2. 图中所示区域的地貌形成,体现的地质作用是( )
A. 仅受内力作用 B. 仅受外力作用
C. 以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 D. 以外力作用为主,内力作用为辅
终碛堤是冰川挟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挟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终碛堤和冰水扇的形成顺序,正确的是( )
A. 先形成终碛堤,后形成冰水扇 B. 先形成冰水扇,后形成终碛堤
C. 两者同时形成 D. 形成顺序不确定
4. 与河流冲积扇相比,冰水扇的堆积物( )
A. 颗粒更细 B. 分选性更好 C. 磨圆度好 D. 棱角明显
图为我国一条河流某处河谷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新。图中河流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是由地壳运动和河流共同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河谷谷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谷东岸为凹岸 B. 该地至少经历2次地壳抬升成谷
C. T1年代比T2老 D. 该河谷为背斜
6. 相对于乙,甲处更适合建聚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洪灾影响更小 B. 土壤更肥沃 C. 地形更开阔 D. 距水源更近
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 )
A. 甲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 B. 赤道以北的风向与丙风带南移有关
C. 乙气流控制区高温多雨 D. 丙风带会带来大量的降水
8. 图示季节,北京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风卷黄沙混九层 B. 西风吹叶满庭寒 C. 绿树阴浓夏日长 D. 燕山雪花大如席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过境给此地带来的天气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
A. 气温降低 B. 云淡风轻 C. 气压升高 D. 阴雨天气
10. 下列可以表示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下列典型的天气现象主要由该天气系统活动形成的是( )
A. “一场春雨一场暖” B.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C. “一场秋雨一场寒” D. 冬半年贵州西部多阴雨冷湿天气
下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 )
A. c—受冷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B. b—气流向南,向右偏转为西北风
C. e—受热上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D. d—气流向北,逐渐偏转成西南风
13. 北半球夏季时,图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是( )
A. a气压带向北移动 B. c气压带向南移动
C. 所有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D. d风带范围缩小
14. 图中气压带、风带及其影响下的气候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b、c-① B. a-② C. a、b-③ D. c、d-④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季风环流决定。图1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图2示意南亚沿78°E线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1所示区域中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
A. 西南部 B. 东南部 C. 东北部 D. 西北部
16. 下列关于图2中三大地形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德干高原低矮—久经外力风化侵蚀 B. 恒河平原广阔—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C. 喜马拉雅山脉高耸—板块张裂形成 D. 三大地形横列分布—外力侵蚀为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9月20日10时至9月21日10时赣州的天气变化状况。
(2)指出L1强烈发展时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及其天气特征,并描述该气象灾害的气流运动状况。
(3)在下图“地面”上绘制9月21日天气图中锋面的侧视天气示意图。(要求:画出锋面,并标出冷暖气团位置及运动方向、云雨)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非洲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马拉维湖常年温度基本在24~29℃,但每年7~8月,马拉维湖最南端的水域表层水温会下降到20℃左右。下面左图为马拉维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根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气候类型、特征和成因。
(2)说明7~8月马拉维湖南端水温下降的原因。
(3)根据A、B两地的位置差异,推测B地与A地年降水量差异,并分析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年均降水量1650mm,丹霞地貌发育。山体以红色砾岩为主,孔隙度大,局部有较大的砾石,多含易溶于水的钙质和易吸水膨胀的黏土矿物,表面多蜂窝状洞穴。图1示意该区丹霞地貌发育模式图,图2为翠微峰山体景观图。
(1)说明红色砾岩的形成过程所经历的外力作用。
(2)描述图1中丹霞地貌从(a)到(c)阶段的演化过程。
(3)结合砾岩的特点,分析在流水作用下砾岩易发育蜂窝状洞穴的原因。
(4)若在翠微峰景区修建观景栈道,从地貌角度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5—2026学年度高二10月联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4题答案】
【答案】3. A 4. D
【5~6题答案】
【答案】5. B 6. A
【7~8题答案】
【答案】7. C 8. C
【9~11题答案】
【答案】9. B 10. A 11. C
【12~14题答案】
【答案】12. D 13. A 14. B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20日10时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天气晴朗;21日10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增大,出现阴雨天气。
(2)台风;带来大风、强降水;水平方向气流逆时针向中心辐合,垂直方向气流辐合上升。
(3)
【18题答案】
【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气候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7~8月,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控制湖区,在湖泊南端离岸风的吹拂下,表层湖水被吹离湖岸,底层冷水上泛补充,使水温下降;7~8月为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昼长变短,太阳辐射较少,水温较低。
(3)降水差异:B地年降水量较多
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降水较多
【19题答案】
【答案】(1)经历了风化作用(岩石破碎)、搬运作用(砾石被搬运到沉积区)、沉积作用(砾石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砾石胶结形成砾岩)。
(2)(a)阶段:地壳抬升,岩石内部形成大量裂隙(垂直节理);(b)阶段:流水沿裂隙强烈侵蚀,重力崩塌活跃,形成峡谷、峰林;(c)阶段:侵蚀、崩塌作用持续,进一步形成孤峰、残丘,部分区域地貌趋于稳定
(3)砾岩孔隙度大,流水渗漏侵蚀,易导致砾石脱落;砾岩内部钙质易溶解流失,破坏砾岩结构;砾岩多黏土矿物,黏土矿物易吸水膨胀脱落。
(4)注意问题:栈道经过的山体多裂隙,岩石不稳定,易发生滑坡、落石。
解决措施:对栈道附近的山体进行加固;设置落石防护网;在栈道建设中采用柔性结构,增强抗地质灾害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