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课时标题:2.2.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核心内容:探索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掌握运算律的应用技巧
授课教师:[你的姓名]
授课时长:[预计时长,如 35 分钟]
幻灯片 2:情境导入 —— 从小学运算律到有理数
1. 回顾小学加法运算律
问题 1:计算 “3 + 5” 和 “5 + 3”,结果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均为 8)
问题 2:计算 “(2 + 7) + 3” 和 “2 + (7 + 3)”,结果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均为 12)
引出旧知:在小学阶段,我们知道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这些运算律能简化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计算。
2. 提出新问题
“当加法中的数变成有理数(包含正数、负数和 0)时,这些运算律还成立吗?比如计算‘(-2) + 3’和‘3 + (-2)’,‘[(-1) + (-4)] + 5’和‘(-1) + [(-4) + 5]’,结果是否相等?”
引出核心主题:今天我们就来验证并学习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探索如何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计算。
幻灯片 3:知识点 1—— 有理数加法交换律
1. 规律探索:实例验证
计算对比 1:
左边:(-2) + 3 = 1;
右边:3 + (-2) = 1;
结论:(-2) + 3 = 3 + (-2)。
计算对比 2:
左边:(-5) + (-1) = -6;
右边:(-1) + (-5) = -6;
结论:(-5) + (-1) = (-1) + (-5)。
计算对比 3:
左边:0 + (-4) = -4;
右边:(-4) + 0 = -4;
结论:0 + (-4) = (-4) + 0。
2. 交换律的定义
文字表述: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符号表示:对于任意有理数 a、b,都有 \(a + b = b + a\)。
关键说明:
交换律中,“加数的位置” 指的是整个加数(包括符号)的位置,如 “-2” 和 “3” 交换,不是只交换数字部分;
0 与任何有理数相加,交换位置后和仍不变,符合交换律。
3. 交换律的作用
简化计算:当遇到 “凑整” 或 “同号相加更简便” 的情况时,交换加数位置可减少计算步骤;
示例:计算 (-8) + 5 + 8,交换 “5” 和 “8” 的位置,得 (-8) + 8 + 5 = 0 + 5 = 5,避免了先算 (-8) + 5 的负数计算。
幻灯片 4:知识点 2—— 有理数加法结合律
1. 规律探索:实例验证
计算对比 1:
左边:[(-1) + (-4)] + 5 = (-5) + 5 = 0;
右边:(-1) + [(-4) + 5] = (-1) + 1 = 0;
结论:[(-1) + (-4)] + 5 = (-1) + [(-4) + 5]。
计算对比 2:
左边:(3 + (-6)) + (-2) = (-3) + (-2) = -5;
右边:3 + [(-6) + (-2)] = 3 + (-8) = -5;
结论:(3 + (-6)) + (-2) = 3 + [(-6) + (-2)]。
计算对比 3:
左边:(2.5 + (-3.1)) + 2.1 = (-0.6) + 2.1 = 1.5;
右边:2.5 + [(-3.1) + 2.1] = 2.5 + (-1) = 1.5;
结论:(2.5 + (-3.1)) + 2.1 = 2.5 + [(-3.1) + 2.1]。
2. 结合律的定义
文字表述:三个有理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符号表示:对于任意有理数 a、b、c,都有 \((a + b) + c = a + (b + c)\)。
扩展说明:结合律可推广到多个有理数相加,即任意改变加数的结合顺序,和仍不变(如 (a + b) + (c + d) = a + (b + c) + d)。
3. 结合律的作用
分组简化:将 “同号的数”“和为整数的数”“小数 / 分数能凑整的数” 结合在一起,减少计算难度;
示例:计算 (-3) + 4 + (-2) + 6,结合同号的数:[(-3) + (-2)] + (4 + 6) = (-5) + 10 = 5,比依次计算更简便。
幻灯片 5:知识点 3—— 运算律的综合应用技巧
1. 核心应用原则
原则 1:同号结合:将正数与正数结合,负数与负数结合,避免正负交替计算;
示例:计算 (-5) + 7 + (-3) + 2 = [(-5) + (-3)] + (7 + 2) = (-8) + 9 = 1。
原则 2:凑整结合:将和为 0(互为相反数)、和为整数(如 10、-5)的数结合;
示例 1(凑 0):计算 8 + (-8) + (-3) = (8 + (-8)) + (-3) = 0 + (-3) = -3;
示例 2(凑整数):计算 1.2 + (-0.3) + (-0.2) = 1.2 + [(-0.3) + (-0.2)] = 1.2 + (-0.5) = 0.7(或结合 1.2 与 - 0.2:(1.2 + (-0.2)) + (-0.3) = 1 + (-0.3) = 0.7)。
原则 3:统一形式结合:若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先统一为小数或分数,再结合计算;
示例:计算\(\frac{1}{2}\) + (-0.5) + \(\frac{1}{3}\) = 0.5 + (-0.5) + \(\frac{1}{3}\) = 0 + \(\frac{1}{3}\) = \(\frac{1}{3}\)(或统一为分数:\(\frac{1}{2}\) + (-\(\frac{1}{2}\)) + \(\frac{1}{3}\) = 0 + \(\frac{1}{3}\) = \(\frac{1}{3}\))。
2. 多步计算示例
例题:计算 (-2) + 5 + (-1) + (-4) + 6 + 3
步骤 1:观察数据:有负数(-2、-1、-4)和正数(5、6、3),可先同号结合;
步骤 2:应用结合律:[(-2) + (-1) + (-4)] + (5 + 6 + 3);
步骤 3:分别计算:
负数和:(-2) + (-1) + (-4) = -7;
正数和:5 + 6 + 3 = 14;
步骤 4:最终求和:-7 + 14 = 7;
简化对比:若依次计算:(-2)+5=3→3+(-1)=2→2+(-4)=-2→-2+6=4→4+3=7,步骤更多,易出错。
幻灯片 6:典型例题精讲(分类型)
类型 1:基础运算律应用(同号结合)
例题 1:计算 (-3) + (-1) + 2 + (-5) + 4
解答:
同号结合:[(-3) + (-1) + (-5)] + (2 + 4);
计算各组和:(-9) + 6 = -3;
结果:-3。
类型 2:凑整结合(含相反数)
例题 2:计算 (-6.5) + 2 + 6.5 + (-1)
解答:
凑 0 结合:[(-6.5) + 6.5] + (2 + (-1));
计算各组和:0 + 1 = 1;
结果:1。
类型 3: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
例题 3:计算\(-\frac{1}{3}\) + 0.3 + \(\frac{1}{3}\) + (-0.2)
解答:
统一形式(分数或小数),先凑 0:[-\(\frac{1}{3}\) + \(\frac{1}{3}\)] + (0.3 + (-0.2));
计算各组和:0 + 0.1 = 0.1(或\(\frac{1}{10}\));
结果:0.1。
类型 4:实际应用问题
例题 4:小明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散步,从起点出发,向东走记为正,向西走记为负,他的行走记录如下(单位:米):-50,+30,-40,+20,-10。小明最终离起点多远?在起点的东边还是西边?
解答:
问题本质:计算所有行走记录的和,和为正则在东边,为负则在西边,绝对值为距离;
应用运算律:[(-50) + (-40) + (-10)] + (30 + 20) = (-100) + 50 = -50;
结论:最终离起点 50 米,在起点的西边。
幻灯片 7:易错点警示
1. 交换加数时忽略符号
错误表现:计算 (-3) + 5 + (-2) 时,误将 “-2” 与 “5” 交换为 (-3) + 2 + (-5),忽略 “-2” 的负号;
避坑指南:交换加数位置时,必须带着加数的符号一起移动,如 (-3) + 5 + (-2) = (-3) + (-2) + 5,而非改变符号。
2. 结合时分组错误
错误表现:计算 (-1) + 3 + (-2) + 4 时,误分组为 [(-1) + 3 + (-2)] + 4,未体现 “简化” 目的;
避坑指南:结合前先观察数据特征,优先将 “同号”“凑整” 的数分组,如 [(-1) + (-2)] + (3 + 4),减少计算步骤。
3. 小数与分数混合时未统一形式
错误表现:计算 0.5 + (-\(\frac{1}{3}\)) + (-0.2) 时,直接计算 0.5 + (-\(\frac{1}{3}\)) = 0.166…,导致后续计算精度误差;
避坑指南:先将小数化为分数(如 0.5 = \(\frac{1}{2}\),0.2 = \(\frac{1}{5}\))或分数化为小数(如 -\(\frac{1}{3}\) ≈ -0.333),再结合计算,优先选择能凑整的形式。
4. 忽略运算律的适用条件
错误表现:认为 “只有三个数相加才能用结合律”,计算四个数相加时不敢分组;
避坑指南:加法结合律可推广到任意多个有理数相加,只要合理分组能简化计算,均可应用(如四个数分两组,五个数分三组等)。
幻灯片 8:课堂练习(分层巩固)
基础题 1:填空(应用交换律 / 结合律)
(-5) + 7 = 7 + ______(答案:-5);
[(-2) + (-3)] + 4 = (-2) + [______ + 4](答案:-3);
(-1) + 3 + (-4) + 2 = [(-1) + ______] + [3 + ______] = ______(答案:-4,2,0)。
提升题 2:计算(应用运算律简化)
(-6) + 8 + (-4) + 12;
1.8 + (-2.5) + (-0.8) + 2.5;
\(-\frac{1}{2}\) + \(\frac{2}{3}\) + (-\(\frac{1}{3}\)) + \(\frac{1}{2}\)。
答案提示:
[(-6) + (-4)] + (8 + 12) = (-10) + 20 = 10;
[1.8 + (-0.8)] + [(-2.5) + 2.5] = 1 + 0 = 1;
[-\(\frac{1}{2}\) + \(\frac{1}{2}\)] + [\(\frac{2}{3}\) + (-\(\frac{1}{3}\))] = 0 + \(\frac{1}{3}\) = \(\frac{1}{3}\)。
拓展题 3:实际应用
题目:某水库的水位在一周内的变化情况如下(上升记为正,下降记为负,单位:米):+0.2,-0.3,+0.1,-0.1,-0.2,+0.4,-0.1。一周后水库水位与初始水位相比,是上升还是下降?变化了多少米?
解答思路:计算所有变化量的和,应用运算律分组:[0.2 + 0.1 + 0.4] + [(-0.3) + (-0.1) + (-0.2) + (-0.1)] = 0.7 + (-0.7) = 0,即水位无变化。
幻灯片 9: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 课堂总结
核心知识: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改变结合顺序,和不变);
应用技巧:同号结合、凑整结合、统一形式结合,简化计算步骤。
关键提醒:
交换加数时必须带符号,结合时优先选择能简化计算的分组方式;
运算律适用于所有有理数加法,包括正数、负数和 0。
2. 课后作业
必做题:完成教材对应练习题,用运算律简化计算下列各式:
(-8) + 10 + 2 + (-1);
(-3.4) + 4.3 + (-0.6) + (-2.3);
\(\frac{1}{4}\) + (-\(\frac{2}{3}\)) + \(\frac{3}{4}\) + (-\(\frac{1}{3}\))。
选做题:自己设计一道包含 5 个有理数(含正、负、0,有小数或分数)的加法题,用运算律简化计算,并写出解题步骤;
实践题:记录一周内自己的零花钱收支情况(收入记为正,支出记为负),用运算律计算一周内零花钱的总变化,判断最终是结余还是超支。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2.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a
i
T
u
j
m
i
a
N
g
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及其运算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加法的运算律能否扩充到有理数范围?
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课堂导入
计算:
(-8) + (-9) =
(-9) + (-8) =
-17
-17
-3
(2) 4 + (-7) =
(-7) + 4 =
-3
(3) [2 + (-3)]+ (-8)=    
2+[(-3) + (-8)]=
(4) [10 + (-10)]+ (-5)=   
10 + [(-10) + (-5)]=
-9
-9
-5
-5
新知探究
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
(-8) + (-9) =
(-9) + (-8) =
-17
-17
-3
(2) 4 + (-7) =
(-7) + 4 =
-3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新知探究
计算:
(3) [2 + (-3)]+ (-8)=    
2+[(-3) + (-8)]=
(4) [10 + (-10)]+ (-5)=   
10 + [(-10) + (-5)]=
-9
-9
-5
-5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归纳: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加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解: 31+ (-28) + 28+ 69
=3 + 28 + 69
=31 + 69
=100
例1 计算:31+ (-28) + 28 + 69
新知探究
有没有简便
的算法呢?
解: (31 + 69) + [(-28) + 28]
=100 + 0
=100
例1 计算:31+ (-28) + 28 + 69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能凑整的数先计算
新知探究
加法交换律
和结合律
例2
计算: (1) (-64) + 17 + (-23) + 68
解:原式= (-64) + (-23) + (17 + 68 )
= (-87) + 85
=-2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同号的两个数先加
新知探究
(2) + + +
=(-6) + 6
=0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同分母分数先加

新知探究
有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相加能得到整数的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带分数相加时,先拆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和,再利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相加——“拆项结合法”.
课堂小结
例3
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巡视维修,某天早晨他们从A地出发,晚上最后到达B地,约定向北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8,-9,+7,-14,+13,-6,-8.
(1)B地在A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
(2)若汽车行驶1 km耗油a L,求该天耗油多少升
新知探究
例3
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巡视维修,某天早晨他们从A地出发,晚上最后到达B地,约定向北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8,-9,+7,-14,+13,-6,-8.
(1)B地在A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
解:(1) (+18)+(-9)+(+7)+(-14)+(+13)+(-6)+(-8)=1(km).
答:B地在A地正北方,相距1km.
新知探究
例3
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巡视维修,某天早晨他们从A地出发,晚上最后到达B地,约定向北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8,-9,+7,-14,+13,-6,-8.
(2)若汽车行驶1 km耗油a L,求该天耗油多少L
解:(2) (18+9+7+14+13+6+8)×a=75a(L).
答:该天耗油75a L.
新知探究
解析:题中既交换了加数的位置,还将前两个数和后三个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计算,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 7+ (-3) + (-4) + 18 + (-11)= (7+18) + [(-3) + (-4) + (-11)]是应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分配律 D.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D
随堂练习
2. 计算.
(-3) + 40 + 32 + (-8)
解:原式= (-3) + (-8) + (40 + 32 )
= (-11) + 72
= 61
随堂练习
(2) 43 + (-77) + 27 + (-43)
解:原式= 43 + (-43) + [(-77) + 27 ]
= 0 + (-50)
= -50
2. 计算.
随堂练习
解析:交换加数的位置,让两个同分母分数结合在一起相加,两个小数结合在一起相加.
3.计算 + (+4.71) + + (-6.71) 的结果为( )
A.–2 B.3 C.–3 D.–1
+ (+4.71) + + (-6.71)

=1+ (-2)
=-1
D
随堂练习
4. 小虫从某点O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为正方向,爬行的记录如下(单位:厘米):+5、-3、+10、-8、-6、+12、-7. 则小虫最终在起点O的 侧,距离点O 厘米处.
+5 + (-3) + 10 + (-8) + (-6) + 12 + (-7)
=(5 + 10 + 12) + [(-3) + (-8) + (-6) + (-7)]
=27+ (-24)
=3

3
随堂练习
5.某村共有6块小麦试验田,每块试验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下,增产为正,减产为负. (单位:kg)
55 -40 10 -16 27 -5
今年的小麦总产量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何?
解: 55 + (-40) + 10 + (-16) + 27 + (-5)
=(55+ 10 + 27) + [(-40) + (-16) + (-5) ]
=92 + (-61)
=31(kg)
答:今年的小麦总产量与去年相比,增产了31kg.
随堂练习
知识点1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1)加法交换律: ______。
例:______ 。
(2)加法结合律: ___________。
例:_______ _______]。
2.[教材 例2变式]在下面的计算过程后面填上运用的运算律。
计算: 。
解:原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3.小磊解题时,将式子 先变形为
,再计算结果,小磊运用了( )
B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C.加法结合律 D.以上均不正确
4.下列变形,运用运算律正确的是( )
B
A.
B.
C.
D.
5.(16分)计算:
(1) ;
解:原式 。
(2) ;
解:原式 。
(3) ;
解:原式 。
(4) 。
解:原式 。
知识点2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6.某公交车上原有22人,经过2个站点时上下车情况如下(上车为正,
下车为负):, ,则车上还有____人。
22
7.王先生到市行政中心大楼办事,假定乘电梯向上记作正数,向下记作
负数,王先生从1层出发,电梯上下楼层依次记录如下(单位:层)
,,,, 。则王先生最后______(填“能”或“不
能”)回到出发点1层。
不能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利用运算律简算: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
2.相加能得整数的数可先相加;
3.同分母分数可先相加.
课堂小结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