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确定表达式 课件(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1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确定表达式 课件(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4.4.1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确定表达式
学科:数学
年级:八年级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明确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y = kx + b\)(\(k 0\)),知道确定表达式需求出参数\(k\)和\(b\)的值。
掌握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确定表达式的核心方法(两点法):从图象中选取两点坐标,代入表达式列方程组求解\(k\)和\(b\)。
能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如增减性、图象经过的象限)或特殊点(与坐标轴交点、原点),简化表达式求解过程,提升数形结合应用能力。
幻灯片 3:知识回顾与情境导入
知识回顾: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 = kx + b\)(\(k 0\)),其中\(k\)是斜率(决定图象倾斜方向和增减性),\(b\)是\(y\)轴截距(决定图象与\(y\)轴交点)。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表达式;反之,满足表达式的点都在直线上。
情境导入:
问题 1:如图,是某手机套餐月费\(y\)(元)与通话时间\(x\)(分钟)的一次函数图象,过(0,18)和(100,28)两点,如何根据这两个点的坐标求出该函数的表达式,进而确定套餐的月租费和每分钟通话费?
问题 2: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原点,且过点(2,4),能否直接确定它的表达式?与一般一次函数相比,求解过程有何简化?
提问引导: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关键是求哪两个参数?为什么需要两个点的坐标才能求解?
若图象中只给出一个点的坐标,但已知函数的增减性(如\(y\)随\(x\)增大而减小),能否确定表达式?还需要什么条件?
幻灯片 4:核心方法 —— 两点法(已知图象上两点坐标)
1. 方法原理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 = kx + b\)含两个未知参数\(k\)和\(b\),根据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x_1, y_1)\)、\((x_2, y_2)\)都满足表达式,代入后可得到一个关于\(k\)和\(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k\)和\(b\),进而确定表达式。
2. 解题步骤(四步走)
设表达式: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 kx + b\)(\(k 0\));
找两点:从图象中选取两个清晰的点(优先选与坐标轴交点、整数坐标点,简化计算),记录坐标\((x_1, y_1)\)、\((x_2, y_2)\);
列方程组:将两点坐标代入表达式,得到:\(\begin{cases} y_1 = kx_1 + b \\ y_2 = kx_2 + b \end{cases}\);
解方程组:通过消元法(代入消元或加减消元)求出\(k\)和\(b\)的值,代入表达式即可。
3. 示例 1:已知两点求表达式(一般情况)
问题: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2,5)和(-1,-1),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解答步骤:
设表达式:\(y = kx + b\)(\(k 0\));
列方程组:将(2,5)和(-1,-1)代入,得:\(\begin{cases} 5 = 2k + b \\ -1 = -k + b \end{cases}\);
解方程组:
用第一个方程减第二个方程:\(5 - (-1) = 2k + b - (-k + b)\)→\(6 = 3k\)→\(k = 2\);
将\(k = 2\)代入\(-1 = -k + b\):\(-1 = -2 + b\)→\(b = 1\);
写表达式:\(y = 2x + 1\)。
验证:将(2,5)代入\(y = 2x + 1\),\(2 2 + 1 = 5\)(成立);将(-1,-1)代入,\(2 (-1) + 1 = -1\)(成立),表达式正确。
幻灯片 5:特殊场景 1—— 已知图象与坐标轴交点
1. 场景特点
一次函数图象与\(y\)轴交点为\((0, b)\)(\(b\)直接已知),与\(x\)轴交点为\((-\frac{b}{k}, 0)\),若图象中给出这两个交点,可直接获取\(b\)的值,只需再求\(k\),简化计算。
2. 示例 2:已知与坐标轴交点求表达式
问题: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3,0),与\(y\)轴交于(0,-6),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解答步骤:
设表达式:\(y = kx + b\)(\(k 0\));
求\(b\):与\(y\)轴交点(0,-6),故\(b = -6\),表达式简化为\(y = kx - 6\);
求\(k\):将与\(x\)轴交点(3,0)代入\(y = kx - 6\),得\(0 = 3k - 6\)→\(k = 2\);
写表达式:\(y = 2x - 6\)。
验证:与\(x\)轴交点:令\(y = 0\),\(2x - 6 = 0\)→\(x = 3\)(符合);与\(y\)轴交点:\(x = 0\)时,\(y = -6\)(符合),表达式正确。
幻灯片 6:特殊场景 2—— 图象过原点(正比例函数)
1. 场景特点
若一次函数图象过原点(0,0),则该函数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简化为\(y = kx\)(\(b = 0\)),只需一个非原点的点即可求出\(k\)。
2. 示例 3:正比例函数图象求表达式
问题: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2,6),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解答步骤:
设表达式:因过原点,故为正比例函数,设\(y = kx\)(\(k 0\));
求\(k\):将(-2,6)代入\(y = kx\),得\(6 = -2k\)→\(k = -3\);
写表达式:\(y = -3x\)。
验证:将(-2,6)代入,\(-3 (-2) = 6\)(成立);过原点(0,0),\(-3 0 = 0\)(成立),表达式正确。
幻灯片 7:特殊场景 3—— 已知一点与函数性质
1. 场景特点
若图象中只给出一个点的坐标,但已知函数的性质(如\(k > 0\)(\(y\)随\(x\)增大而增大)、\(k < 0\)(\(y\)随\(x\)增大而减小),或图象经过的象限),可结合性质缩小\(k\)的范围,若点坐标含参数,可进一步确定参数值。
2. 示例 4:已知一点与增减性求表达式
问题:一次函数\(y = kx + 3\)(\(k 0\))的图象过点(1,m),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若该图象还过点(2,1),求\(k\)和\(m\)的值及函数表达式。
解答步骤:
求\(k\):将(2,1)代入\(y = kx + 3\),得\(1 = 2k + 3\)→\(2k = -2\)→\(k = -1\)(满足\(k < 0\),符合\(y\)随\(x\)增大而减小的性质);
写表达式:\(y = -x + 3\);
求\(m\):将(1,m)代入表达式,得\(m = -1 + 3 = 2\)。
验证:\(k = -1 < 0\),\(y\)随\(x\)增大而减小(符合性质);过(2,1)和(1,2),两点连线斜率为\(\frac{1 - 2}{2 - 1} = -1 = k\)(符合),表达式正确。
幻灯片 8:典型例题 —— 复杂图象场景(含分段或隐含点)
例 5:如图,是某水箱注水与停水过程中,水位高度\(y\)(cm)与时间\(x\)(分钟)的函数图象,分为两段:第一段(0≤x≤5)是注水过程(一次函数),第二段(5≤x≤10)是停水过程(水位不变,常数函数)。已知注水 5 分钟时水位高度为 20cm,求第一段注水过程的函数表达式。
解答步骤:
分析图象:第一段是一次函数,过两点:
起点(0,0)(初始水位为 0,x=0 时 y=0);
终点(5,20)(注水 5 分钟,水位 20cm);
设表达式:因过原点,第一段为正比例函数(特殊一次函数),设\(y = kx\)(\(k 0\));
求\(k\):将(5,20)代入,得\(20 = 5k\)→\(k = 4\);
写表达式:\(y = 4x\)(\(0 ¤x ¤5\))。
验证:x=0 时,y=0(初始水位正确);x=5 时,y=20(符合图象终点),表达式正确。
幻灯片 9:课堂练习(分层巩固)
基础题
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3)和(-2,-3),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0,4),与\(x\)轴交于(-2,0),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3,-9),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提升题
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过点(2,-1),且图象平行于直线\(y = -3x + 2\)(提示:平行直线\(k\)相等),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且过点(1,2)和(m,-1),若\(k = -3\),求\(m\)的值及函数表达式。
拓展题
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A(-1,3)和 B(2,-3),该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C,与 y 轴交于点 D,求:
(1)该函数的表达式;
(2)点 C 和点 D 的坐标;
(3)△COD 的面积(O 为原点)。
幻灯片 10:易错点深度剖析
选取的点不是图象上的点,导致计算错误:
错误案例:图象中两点实际为(1,2)和(3,6),误读为(1,3)和(3,6),代入后求出错误的\(k\)和\(b\)。
规避方法:读取点的坐标时,严格对照坐标轴刻度,横坐标看 x 轴,纵坐标看 y 轴,确保 “横对横、纵对纵”;优先选择与坐标轴交点、网格线交点(整数坐标),减少读数误差。
解方程组时计算失误,或漏写\(k 0\)的条件:
错误案例:解方程组\(\begin{cases} 3 = k + b \\ 5 = 2k + b \end{cases}\)时,错算得\(k = 1\),\(b = 2\)(正确应为\(k = 2\),\(b = 1\));或求出\(k = 0\)时,未意识到不符合一次函数定义,仍写出表达式\(y = 0x + b\)。
规避方法:解方程组后,将\(k\)和\(b\)代入原方程组验证,确保等式成立;若求出\(k = 0\),需判断是否为一次函数(若题目明确是一次函数,则需检查点的坐标是否读取错误)。
忽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表达式未标注适用区间:
错误案例:分段函数的某一段(如 0≤x≤5),求出表达式后未标注 x 的范围,导致表达式适用场景模糊。
规避方法:若图象是分段的一次函数(如注水 - 停水 - 放水),或点的坐标有明确限制(如时间 x≥0),确定表达式后需标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明确表达式的适用区间。
幻灯片 11:课堂总结
核心知识梳理: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关键:求参数\(k\)和\(b\),需两个独立条件(通常是两个点的坐标);
核心方法:两点法(设表达式→找两点→列方程组→解方程组→验证);
特殊场景简化:过原点(\(b=0\),正比例函数)、与坐标轴交点(\(b\)已知)、平行直线(\(k\)相等)。
方法提炼:
常规场景 “四步法”:设→找→列→解(验证);
特殊场景 “简化法”:过原点省\(b\),与 y 轴交点直接得\(b\),平行直线直接得\(k\);
复杂场景 “分段法”:分段分析图象,每段单独用两点法求表达式,标注 x 的取值范围。
幻灯片 12:作业布置
课本第 [具体页码] 页习题 [具体题号](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确定表达式相关题目)。
拓展练习:
(1)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4)和(1,0),求该函数的表达式,并求出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坐标;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m,2)和(2,m),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m\)的值及函数表达式。
实践作业:
(1)在方格纸上画一条一次函数的直线,标注两个点的坐标,让同桌根据坐标求出表达式,互相验证;
(2)观察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场景(如购物费用与数量、行程距离与时间),记录两个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4.4.1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确定表达式
第四章 一次函数
a
i
T
u
j
m
i
a
N
g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你能写出两个具体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吗?如何画出它们的图象?
  思考:反过来,已知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两个具体的点,你能求出它的表达式吗?
两点法 — —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引入
引例:某物体沿一个斜坡下滑,它的速度 v (m/s) 与其下滑时间 t (s) 的关系如图所示.
(1) 请写出 v 与 t 的关系式;
(2) 下滑第 3 s 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v (m/s)
t(s)
O
5
2
解:(1)v = 2.5t.
(2)v = 2.5×3 = 7.5 (m/s).
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典例精析
例1 求正比例函数 的表达式.
解: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
m2-15=1 且 m-4≠0,
∴ m=-4.
∴ y=-8x.
方法总结: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表达式:自变量的指数为 1,系数不为 0,常数项为 0.
想一想: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呢?
一个
两个
例2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kx+b,根据题意得,
∴-5=2k+b,5=b,
解得 b=5,k=-5.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5x+5.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练一练
解:设直线 l 为 y = kx + b,
  ∵ l 与直线 y = -2x 平行,∴ k = -2.
又∵ 直线过点 (0,2),
∴ 2 = -2×0 + b.
∴ b = 2.
∴直线 l 的表达式为 y = -2x + 2.
已知直线 l 与直线 y = -2x 平行,且与 y 轴交于点 (0,2),求直线 l 的表达式.
例3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为 A(4,3),B 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 y 轴的交点,且 OA = 2OB. 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1 = k1x,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2 = k2x+b.
∵ 点 A (4,3)是它们的交点,
∴ 将点 A (4,3)代入上述表达式中,
得 3 = 4k1,3=4k2+b.
∴k1 = ,
即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x.
∵ OA= =5,且 OA = 2OB,
∴ OB = .
∵ 点 B 在 y 轴的负半轴上,
∴ 点 B 的坐标为 (0,- ).
又∵ 点 B 在一次函数 y2=k2x+b 的图象上,
∴- =b.
代入 3=4k2+b 中,得 k2= .
∴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2= x- .
LOGO
学校标志
新知讲解
《02》
做一做
某种拖拉机的油箱可储油 40 L,加满油并开始工作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 y(L)与工作时间 x(h)(0≤x≤8)之间为一次函数关系,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
(2)一箱油可供拖拉机工作几
小时?
y = -5x + 40.
8 h
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从图象上选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将两点的横、纵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中,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从而得到函数的表达式.
归纳总结
例4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 y(厘米)是所挂物体质量 x(千克)的一次函数. 一根弹簧不挂物体时长 14.5 厘米;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 3 千克时,弹簧长 16 厘米. 请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 4 千克时弹簧的长度.
解:设 y = kx + b (k ≠ 0)
由题意,得 14.5 = b,16 = 3k + b,解得 b=14.5,k=0.5.
∴在弹性限度内,y = 0.5x + 14.5.
当 x = 4 时,y = 0.5×4+14.5 = 16.5(厘米).
故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 4 千克时弹簧的长度为 16.5 厘米.
解此类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变化关系,并求出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作答.
归纳总结
1. 一次函数 y = kx + b (k ≠ 0)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k = 2    B.k = 3   
C.b = 2    D.b = 3
D
y
x
O
2
3
2. 如图,直线 l 是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填空:
 (1) b = ______,k =______;
(2) 当 x = 30 时,y =______;
(3) 当 y = 30 时,x =______.
2
-18
-42
l
x
y
3.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 x与售价 y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 y (元)与数量 x (千克)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是 2.5 千克时的售价.
数量 x/千克 售价 y/元
1 8 + 0.4
2 16 + 0.8
3 24 + 1.2
4 32 + 1.6
5 40 + 2.0
  …   …
解:由表中信息,
得 y=(8+0.4)x=8.4x,
即售价 y 与数量 x 的函数关系
式为 y=8.4x.
当 x=2.5 时,y=8.4×2.5=21.
所以数量是 2.5 千克时的售价是 21 元.
4.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0,2),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2,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 + b (k ≠ 0).
∵ 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过点 (0,2),
∴ b = 2.
∵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是( ,0), 则 解得 k = 1 或 -1.
故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x + 2 或 y = -x + 2.
知识点1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1.已知直线过点,则直线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 )
D
A. B. C. D.
返回
2.[教材P随堂练习T变式] 已知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1)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解:将点的坐标代入,得 ,
解得 ,
所以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 。
(2)判断点 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解:当时,,所以点 不在这个函数
的图象上。
返回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 ,
,三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及 的值。
解:由已知条件得,,,解得 。所以这个一次函数
的表达式为 。
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
所以。所以 。
返回
知识点2 借助一次函数表达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游学期间,两名老师带领 名学生到展览馆参观,已知老师参观门票
每张40元,学生参观门票每张20元,设参观门票总费用为元,则与
的函数关系为( )
A
A. B. C. D.
返回
5.如图,用绳子围成周长为的长方形,记长方形的一边长为 ,
它的邻边长为,则关于 的函数表达式是( )
A
A. B. C. D.
返回
6. 某地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下降,空气中的含氧
量也随之下降,即含氧量与大气压强 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当时, 。
(1)含氧量与大气压强 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
(2)当大气压强是时,含氧量是____ 。
87
返回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一次函数
y = kx+b(k≠0)
正比例函数
y = kx(k≠0)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