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哪个团队收益大 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哪个团队收益大 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幻灯片 X:6.3 哪个团队收益大
1. 问题引入
在商业活动、项目合作等场景中,经常需要比较不同团队的收益情况,以此来评估团队绩效、优化资源分配等。例如,某公司有两个销售团队,负责推广不同产品,如何判断哪个团队为公司带来的收益更大呢?这就涉及到对多个因素的考量与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能为我们提供有效的解题工具。
2. 关键等量关系梳理
收益构成:团队收益通常由产品销售利润、成本控制效益等组成。若设团队销售产品的数量为\(x\),每件产品利润为\(y\),则团队销售利润为\(xy\)。同时,考虑成本节约因素,设成本节约金额为\(m\),团队总收益\(S = xy + m\)。
资源投入与产出:资源投入(如人力、物力成本)与收益之间存在关联。设团队投入人力\(a\)人,每人成本\(b\)元,物力成本\(c\)元,产品销售单价\(d\)元,销售量\(e\)件,收益\(R = de - (ab + c)\)。
3. 典型例题剖析
例 1:某公司有 A、B 两个团队销售同一种产品。A 团队本月销售产品 300 件,每件利润 15 元,成本节约了 500 元;B 团队销售产品 250 件,每件利润 20 元,但成本比 A 团队多支出 300 元。问哪个团队收益大?
设未知数:设 A 团队收益为\(S_A\),B 团队收益为\(S_B\)。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S_A = 300 15 + 500\);
\(S_B = 250 20 - 300\)。
求解:
\(S_A = 4500 + 500 = 5000\)元;
\(S_B = 5000 - 300 = 4700\)元。
比较作答:因为\(5000 > 4700\),所以 A 团队收益大。
例 2:甲、乙两个项目团队参与不同项目。甲团队投入人力 10 人,每人月工资 8000 元,项目物资成本 20000 元,项目产品以每件 1000 元价格销售,共销售 150 件;乙团队投入人力 8 人,每人月工资 9000 元,物资成本 15000 元,产品单价 1200 元,销售 120 件。判断哪个团队收益更高?
设未知数:设甲团队收益为\(R_ \),乙团队收益为\(R_ \)。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R_ = 1000 150 - (10 8000 + 20000)\);
\(R_ = 1200 120 - (8 9000 + 15000)\)。
求解:
\(R_ = 150000 - (80000 + 20000) = 50000\)元;
\(R_ = 144000 - (72000 + 15000) = 57000\)元。
比较作答:由于\(50000 < 57000\),乙团队收益更高。
4. 易错点提示
数据混淆:在计算收益时,要明确区分不同团队的数据,防止张冠李戴。如例 1 中 A、B 团队产品销售量、利润、成本数据不能混淆。
成本收益关系错判:正确理解成本节约增加收益,成本增加减少收益。如例 2 中乙团队虽人力成本高,但产品单价与销量乘积带来的收益足以覆盖成本并实现高收益。
计算失误:在复杂运算中,要仔细计算各项数值,如计算产品销售总价、总成本等。
5. 总结归纳
解题关键:准确找出与团队收益相关的等量关系,合理设未知数,列出方程组求解。
应用拓展:不仅适用于销售团队,还可用于生产团队(产品产量、成本、利润)、服务团队(服务次数、收费、成本)等收益比较。
实际意义:通过比较团队收益,企业能明确优势与不足,合理调整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益。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6.3 哪个团队收益大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a
i
T
u
j
m
i
a
N
g
体现各项的具体数目
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表示各部分
所占的百分比
我们学习过的统计图都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呢?
问题1: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随机抽取同种规格的面包 10 个,这 10 个面包的质量如图所示.
(1) 这 10 个面包质量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2) 估计这 10 个面包的平均质量,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你的估算水平如何.
100 克
100 克
99.8 克
101
105
98
100
103
100
100
99
97
95
借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时,要养成先直觉估计,后精确计算进行验证的好习惯.
从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水平线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折线图上,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处于中间的点所对应的数
可以用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平均数,具体计算时可以这个数为基准用简便算法求平均数
交流反思1:
在折线统计图中,可以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某次射击比赛,甲队员的成绩如右图:
(1) 根据统计图,确定 10 次射
击成绩的众数是 ( )、中位
数是 ( );
(2) 先估计这 10 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平如何.
9 环
9 环
9 环
/环
练一练
问题2: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 12 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图:
(1) 从图中可以看出:
甲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乙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丙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20 岁
20 岁
19 岁
19 岁
21 岁
21 岁
从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2) 根据图表,你能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么估计的?与同伴交流.
答:丙队队员平均年龄最大,甲次之,乙最小.
(3) 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上面的估计是否准确.(分组进行计算)
答:甲、乙、丙三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依次是:20 岁、19.3 岁、20.6 岁.
交流反思2:
众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人数最多)的小长方形所对应的数据
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找中间数
可以用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平均数
在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呢?
问题3:小明调查了班里 20 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了右边的统计图.
(1) 在这 20 位同学中,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解:众数和中位数都是 50 元.
从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2) 计算这 20 名同学计划购买课外书的平均花费,你是怎么计算的?
= 57 (元).
想一想: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不知道调查的总人数,你还能求出平均数吗?
在扇形统计图中,可以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众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最大的扇形所对应的数据
将扇形图中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相应的百分比第 50%、51% 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可以利用加权平均数进行计算
交流反思3:
典例精析
例1 某地连续统计了 10 天日最高气温,并绘制了如下的扇形统计图.
(1)这 10 天中,日最高气温的
众数是多少?
(2)计算这 10 天日最高气温的
平均值.
解:(1)根据扇形统计图,35℃ 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 35℃.
(2) 这 10 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是:
32×10%+33×20%+34×20%+35×30%+36×20% = 34.3 (°C).
(2) 条形统计图中,
(1) 折线统计图中,
众数:同一水平线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中位数: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找中间点所对的数;
平均数:可以用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平均数.
众数:是最高条形对应的数据;
中位数: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找中间数;
平均数:可以用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平均数.
归纳总结
(3)扇形统计图中,
众数:为扇形面积最大的数据;
中位数:按顺序,看相应百分比,第 50% 与 51% 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可以利用加权平均数进行计算.
1. 为了解某小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某志愿者对居住在该小区的 50 名成年人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这 50 人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
A. 6 小时、6 小时
B. 6 小时、4 小时
C. 4 小时、4 小时
D. 4 小时、6 小时
A
/小时
2. 在一次爱心捐款中,某班有 40 名学生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有捐 5 元、10 元、20 元、50 元的,图 7 反映了不同捐款的人数比例,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______元,中位数是______元,
众数是______元.
16
5
5
3. 如图是某中学男田径队队员年龄结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田径队共有____人;
(2)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是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
(3)该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______.
队员人数
15岁
16岁
17岁
18岁
0
1
2
3
4
年龄
10
17 岁
17 岁
16.9 岁
4. 光明中学八年级(1)班在一次测试中,某题(满分
为 5 分)的得分情况如图:
(1) 得分的众数是______;
(2) 得分的中位数是______;
(3) 得分的平均数是______.
15 %
2分
20 %
3分
25 %
4分
40 %
5分
5 分
4 分
3.9 分
5. 某商场对今年端午节这天销售的 A,B,C 三种品牌的粽子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了如图①和图②所示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哪一种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2) 补全图①中的条形统计图.
(3) 写出 A 品牌粽子在图②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答:C 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解:如图③所示.
解:粽子销售总个数为
1200÷50%=2400.
A 品牌粽子所对应的
圆心角度数为
2400÷400×360°=60°.
(4) 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端午节期间该商场对 A,B,C 三种品牌的粽子如何进货?请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答: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端午节期间该商场对 A,B,C 三种品牌的粽子可按 1∶2∶3 的比例进货.(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 多种方法分析数据
(第1题)
1. 如图是甲、乙两地在某
一个月中日平均气温的箱线图,从中可以
发现这个月的日平均气温方差较大的是
______(填“甲地”或“乙地”)。
甲地
返回
(第2题)
2.已知一班和二班人数相等,在一次考试中
两班成绩的箱线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C
A.一班成绩比二班成绩集中
B.一班成绩的上四分位数是80
C.从中位数来看,两班成绩相当
D.从平均分来看,一班成绩高于二班成绩
返回
3.某班级学生参加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下(单位:分) ,
78,92,65,88,72,90,80,86,75,82,95,70,84,89。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分别为______,____(保留整数);
82分
70
(2)绘制箱线图;
解:箱线图如图:
(3)根据平均数、方差、箱线图分析该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整体水平、
离散程度和数据分布特征。
解:该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水平在82分左右。
方差约为70,方差较大,表明成绩的离散程度较大,学生之间成绩差异
明显。
数据分布特征:从箱线图看,下四分位数到最小值距离较远,说明低分
段成绩较为分散;上四分位数到最大值距离较近,说明高分段成绩相对
集中(合理即可)。
返回
4.[教材随堂练习变式]某电商平台记录了、 两款同类型商品
在过去15周的销量,数据如下:
A商品销量:12,15,18,20,22,25,28,30,32,35,38,40,42,45,48;
B商品销量:8,10,15,18,20,22,25,28,30,32,35,38,40,45,50。
(1)分别计算、 两款商品销量的平均数、方差;
解: 商品销量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

B商品销量的平均数为
,
方差为

(2)求出两款商品销量数据的四分位数,并绘制箱线图;
解: 商品销量的下四分位数为20,中位数为30,上四分位数为40。
B商品销量的下四分位数为18,中位数为28,上四分位数为38。
箱线图如下:
(3)平台计划重点推广其中一款商品,从数据的整体水平、离散程度
和分布特征分析,你认为应该推广哪一款?请说明理由。
解:整体水平:商品的平均销量为30,商品的平均销量约为,
商品整体销量水平略高。
离散程度:商品销量的方差约为, 商品销量的方差约为
,商品销量的离散程度更大,说明 商品销量波动更明显。
分布特征:从箱线图看,商品销量的数据分布相对集中; 商品销量
的数据分布更分散。综合考虑,应推广 商品,因为其平均销量高且销
量相对稳定。
返回
从统计图分析
数据的集中趋势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