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章末复习】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章末复习】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章节标题: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 章末复习
复习目标:系统梳理知识,强化应用能力,攻克常见误区
授课教师:[你的姓名]
复习时长:[预计时长,如 45 分钟]
幻灯片 2:本章知识框架图
设计意图:通过可视化框架,让学生快速建立本章知识体系,明确各知识点间的关联。
幻灯片 3:数据的集中趋势(核心考点 1)
1. 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若 n 个数据为\(x_1,x_2,\dots,x_n\),则\(\bar{x} = \frac{x_1+x_2+\dots+x_n}{n}\)
加权平均数:若数据\(x_1,x_2,\dots,x_k\)的权分别为\(w_1,w_2,\dots,w_k\),则\(\bar{x} = \frac{x_1w_1+x_2w_2+\dots+x_kw_k}{w_1+w_2+\dots+w_k}\)
示例:某小组 5 人考试成绩为 85,90,92,88,95,求算术平均数;若某次考试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小明平时 80 分,期末 90 分,求加权平均数。
2. 中位数
回顾定义:按大小排序后,中间位置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
关键提醒:必须先排序,不受极端值影响
示例:求数据 2,5,3,7,1,6 的中位数
3. 众数
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可多个)
示例:找出数据 1,2,2,3,3,3,4 的众数
幻灯片 4:数据的离散程度(核心考点 2)
1. 极差
定义: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反映数据波动范围
公式:极差 = 最大值 - 最小值
示例:数据 10,15,12,18,20 的极差为多少?
2. 方差与标准差
方差公式:若 n 个数据为\(x_1,x_2,\dots,x_n\),平均数为\(\bar{x}\),则方差\(s^2 = \frac{1}{n}[(x_1-\bar{x})^2+(x_2-\bar{x})^2+\dots+(x_n-\bar{x})^2]\)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s = \sqrt{s^2}\)
意义:方差 / 标准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反之波动越大
示例:计算数据 3,4,5,6,7 的方差和标准差
幻灯片 5:数据的分布特征(核心考点 3)
1. 频数与频率
频数:每个数据(或数据组)出现的次数
频率: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频率之和为 1
示例:某班 40 人身高统计中,160-165cm 区间有 12 人,求该区间的频数和频率
2.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绘制步骤:
计算极差
确定组距与组数(组数 = 极差 ÷ 组距,取整数)
确定组限(注意边界值归属)
列频数分布表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横轴为组距,纵轴为频数,矩形无间隔)
解读技巧:通过直方图可直观看出数据分布的集中区间、波动情况
3. 箱线图(回顾强化)
关键五值:最小值、下四分位数(Q1)、中位数、上四分位数(Q3)、最大值
作用:快速对比多组数据的分布特征,不受极端值影响
示例:根据箱线图判断两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差异
幻灯片 6:典型例题精讲(综合应用)
例题 1: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结合
题目:甲、乙两组选手的射击成绩(单位:环)如下:
甲组:8,9,9,10,10
乙组:7,9,10,10,11
(1)分别计算两组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分别计算两组成绩的方差,判断哪组成绩更稳定。
解题步骤:
按公式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注意乙组数据排序)
先求平均数,再代入方差公式计算
比较方差大小,得出稳定性结论
答案与总结:甲组平均数 9,中位数 9,众数 9 和 10;乙组平均数 9,中位数 10,众数 10;甲组方差 0.4,乙组方差 1.6,甲组更稳定。
例题 2:统计图表综合分析
题目:某学校为了解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随机抽取 50 名学生调查,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组距 2,区间为 0-2,2-4,...,8-10),其中 4-6 小时区间频数为 15,6-8 小时区间频数为 20。
(1)求 0-2 小时、2-4 小时、8-10 小时区间的频数(已知 0-2 与 2-4 小时频数相同);
(2)计算每周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所在区间;
(3)若该校有 1000 名学生,估计每周锻炼 6 小时以上的学生人数。
解题思路:利用频数总和为 50 求未知频数,根据中位数位置确定区间,用频率估计总体。
幻灯片 7:常见易错点警示
计算中位数时未排序:如直接取数据中间位置的数,忽略排序步骤(例:求 3,1,4,2 的中位数,易误算为 4,正确应为 2.5)
加权平均数中 “权” 的误解:混淆 “次数” 与 “比例” 的权,如将 “平时成绩占 30%” 的 30 当成权,而非 30 和 70
方差计算漏除 n:直接计算平方和,忘记除以数据个数,导致结果错误
频数分布直方图组限处理错误:如将 10 归为 8-10 和 10-12 两个区间,应明确 “左闭右开” 或 “左开右闭” 原则
箱线图四分位数计算错误:误将数据分为四等份时,忽略数据个数的奇偶性(例:数据 1,2,3,4,5,6,7,Q1 应为 2,Q3 应为 6,而非 2.5 和 5.5)
幻灯片 8:分层练习(基础 + 提升)
基础题(巩固概念)
一组数据 2,3,5,7,8 的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
若一组数据的方差为 4,则其标准差为______。
某班 10 名学生数学成绩为 75,80,85,85,90,90,90,95,95,100,求平均数和众数。
提升题(综合应用)
甲、乙两班各 10 名学生的英语成绩如下:
甲班:76,84,80,87,88,80,85,85,82,83
乙班:82,86,87,81,83,89,89,79,80,84
分别计算两班成绩的方差,并说明哪个班成绩更整齐。
某商场随机抽取 100 名顾客,调查其购物金额(单位:元),整理得频数分布表:
购物金额
0-100
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频数
15
25
30
20
10
(1)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简要描述);
(2)求购物金额的中位数所在区间;
(3)估计该商场顾客购物金额的平均数(取组中值计算)。
幻灯片 9:本章总结
核心脉络:从 “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描述数据 “中心”,到 “离散程度”(极差、方差、标准差)反映数据 “波动”,再到 “分布特征”(频数图表、箱线图)直观呈现数据整体规律。
关键方法:
计算类:严格遵循公式,注意排序、加权、除以 n 等细节
分析类:结合图表特征,联系实际问题,从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
应用类:用样本估计总体,通过对比数据差异做出合理决策
学习建议:多做综合题,强化知识点间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统计问题,提升应用意识。
幻灯片 10: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章末复习题(选择题 1-5,解答题 1-3)
收集家庭近 3 个月的生活费支出数据,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并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组距自定)
对比自己两次数学考试的成绩(结合班级排名、分数分布),用本章知识分析成绩变化及原因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小结与复习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a
i
T
u
j
m
i
a
N
g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一般
水平或集中
趋势
数据的离散
程度或波动
大小
平均数、加
权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平均数 定义 一组数据的平均值称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算术平 均数 一般地,如果有 n 个数x1,x2,…,xn,那么
叫做这 n 个数的平均数
加权平 均数 一般地,如果在 n 个数 x1,x2,…,xn 中,x1 出现 f1 次,x2 出现 f2 次,…,xk 出现 fk 次 (其中 f1+f2+…+fk=n),那么 叫做 x1,x2,…,xk 这 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 f1,f2,…,fk 叫做 x1,x2,…,xk 的权,f1+f2+…+fk=n
数据的代表
中位数 定义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处于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最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防错 提醒 确定中位数时,一定要注意先把整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确定
众 数 定义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__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防错 提醒 (1) 一组数据中的众数不一定只有一个,可能有多个,也可能没有;(2) 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端值时,平均数往往不能准确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应考虑用中位数或众数来分析
最多
最中间位置的数
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2) 条形统计图中,
(1) 折线统计图中,
众数:同一水平线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中位数: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找中间点所对的数;
平均数:可以用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平均数.
众数:是最高条形对应的数据;
中位数: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找中间数;
平均数:可以用中位数与众数估测平均数.
从统计图中分析数据
(3) 扇形统计图中,
众数:为扇形面积最大的数据;
中位数:按顺序,看相应百分比,第 50% 与 51% 两个
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可以利用加权平均数进行计算.
表示波 动的量 定义 意义
方差 设有 n 个数据 x1,x2,x3,…,xn,各数据与它们的________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x1-x)2,(x2-x)2,…,(xn-x)2,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 s2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___,反之也成立
平均数




数据的波动
1. 下表是王勇家去年 1-6 月份的用水情况:
则王勇家去年 1-6 月份的月平均用水量为(  )
A.3 吨 B.3.5 吨 C.4 吨 D.4.5 吨
C
解析:(3 + 4 + 3.5 + 3 + 4.5 + 6)÷6 = 24÷6 = 4 (吨).
时间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用水量(吨) 3 4 3.5 3 4.5 6
2. 某班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 45 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在体育锻炼时间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18,18 B.9,9 C.9,10 D.18,9
B
解析:由图可知,锻炼 9 小时的有 18 人,在这组数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 9.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第 23 个数,即为 9,所以中位数是 9.
3. 要反映台州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 ( )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D. 频数分布直方图
C
4. 如图是某农户某年收入情况的扇形统计图,已知他这一年的总收入为 5 万元,则他的打工收入是 ( )
A. 0.75 万元 B. 1.25 万元
C. 1.75 万元 D. 2 万元
B
解析:5×25% = 1.25 (万元).
5. 我市某中学七、八年级各选派 10 名选手参加学校举办的“爱我的城市”知识竞赛,计分采用 10 分制,选手得分均为整数,成绩达到 6 分或 6 分以上为合格,达到 9 分或 10 分为优秀.这次竞赛后,七、八年级两支代表队选手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和成绩统计分析
表如下所示,其中七年级
代表队得 6 分、10 分的选
手人数分别为 a,b.
队别 平均分 中位数 方差 合格率 优秀率
七年级 6.7 m 3.41 90% n
八年级 7.1 7.5 1.69 80% 10%
(1) 请依据图表中的数据,求 a,b 的值;
解:依题意,得
1 + a + 1 + 1 + 1 + b = 10,
3×1 + 6a + 7×1 + 8×1+
9×1 + 10b = 6.7×10,
解得 a = 5,b = 1.
解:m=6,n=20%.
(2) 直接写出表中 m,n 的值;
队别 平均分 中位数 方差 合格率 优秀率
七年级 6.7 m 3.41 90% n
八年级 7.1 7.5 1.69 80% 10%
LOGO
学校标志
新知讲解
《02》
解:①八年级队平均分高于七年级队;②八年级队的成绩比七年级队稳定;③八年级队的成绩集中在中上游,所以支持八年级队成绩好.(注:任说两条即可)
(3) 有人说七年级队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八年级队,所以七年级队成绩比八年级队好,但也有人说八年级队成绩比七年级队好.请你给出两条支持八
年级队成绩好的理由.
6. 为了从甲、乙两名选手中选拔一个参加射击比赛,现对他们进行一次测验,两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 10 次,为了比较两人的成绩,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
甲、乙射击成绩统计表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命中 10 环的次数
甲 7 0
乙 1
甲、乙射击成绩折线图
(1) 请补全上述图表(请直接在
表中填空和补全折线图);
(2) 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者胜
出,你认为谁应胜出?说明
你的理由;
(3) 如果希望(2)中的另一名选手胜出,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应该制定怎样的评判规则?为什么?
解:(1) 根据折线统计图,得乙的射击成绩为
2,4,6,8,7,7,8,9,9,10,
平均数为 (环),
中位数为 7.5 环,
方差为 [(2-7)2+(4-7)2+(6-7)2+(8-7)2+(7-7)2+(7-7)2+(8-7)2+(9-7)2+(9-7)2+(10-7)2]=5.4.
根据折线统计图,知甲除第八次外的射击成绩为 9,6,7,6,2,7,7,8,9,平均数为 7,
则甲第八次成绩为 70-(9+6+7+6+2+7+7+8+9)=9(环),所以甲的射击成绩为 2,6,6,7,7,7,8,9,9,9,
中位数为 7 环,平均数为 (2+6+6+7+7+7+8+
9+9+9)=7 (环),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命中 10 环的次数
甲 7 7 4 0
乙 7 7.5 5.4 1
方差为 [(2-7)2+(6-7)2+(6-7)2+(7-7)2+(7-7)2+(7-7)2+(8-7)2+(9-7)2+(9-7)2+(9-7)2] =4.
补全图表如下.
甲、乙射击成绩统计表
甲、乙射击成绩折线图
(2) 甲胜出.理由:因为甲的方差比较小,发挥更稳定.
(3) 略.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