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次函数【章末复习】 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一次函数【章末复习】 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章节名称:第四章 一次函数(章末复习)
学科:数学
年级:八年级
复习目标:整合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与应用,提升数形结合与实际解题能力
幻灯片 2:章节知识框架
幻灯片 3:核心知识点 1—— 函数基础与一次函数概念
1. 函数的核心定义
变量与常量:变化过程中,数值变化的量为变量(分自变量、因变量),数值不变的量为常量(如速度、单价)。
函数本质: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值,因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单值对应关系),记作\(y=f(x)\)。
表示方法:
列表法:直观读取对应值(如时刻表);
解析式法:简洁通用(如\(y=2x+1\));
图象法:展示变化趋势(如折线图)。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函数类型
表达式
关键条件
从属关系
示例
正比例函数
\(y = kx\)
\(k 0\),\(b=0\)
特殊的一次函数
\(y=3x\)、\(y=-\frac{1}{2}x\)
一次函数
\(y = kx + b\)
\(k 0\)(\(b\)为任意实数)
包含正比例函数(\(b=0\)时)
\(y=2x+3\)、\(y=-x-5\)
概念辨析:
若\(k=0\),则\(y=b\)为常数函数,非一次函数(如\(y=5\));
自变量\(x\)的次数必须为 1,且不能在分母、根号内(如\(y=\frac{1}{x}\)、\(y=\sqrt{x}\)非一次函数)。
幻灯片 4:核心知识点 2——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正比例函数(\(y=kx\),\(k 0\))
图象特征:过原点(0,0)的直线,两点可确定(优先取(0,0)、(1,k))。
性质(由\(k\)决定):
\(k\)的符号
图象倾斜方向
经过象限
\(y\)随\(x\)的变化
示例
\(k>0\)
左低右高
一、三
增大
\(y=2x\)(\(x\)增 1,\(y\)增 2)
\(k<0\)
左高右低
二、四
减小
\(y=-3x\)(\(x\)增 1,\(y\)减 3)
倾斜程度:\(|k|\)越大,直线越陡(如\(y=5x\)比\(y=2x\)陡)。
2. 一次函数(\(y=kx+b\),\(k 0\))
图象特征:直线,两点法绘制(优先取与坐标轴交点:(0,b)、(\(-\frac{b}{k}\),0))。
性质(由\(k\)和\(b\)共同决定):
\(k\)的作用:决定增减性(同正比例函数)和倾斜方向;
\(b\)的作用:决定与\(y\)轴交点(截距)——\(b>0\)交正半轴,\(b<0\)交负半轴,\(b=0\)过原点;
图象经过的象限(\(k\)与\(b\)组合):
| \(k>0\) | \(b>0\)→一、二、三象限;\(b<0\)→一、三、四象限 |
| \(k<0\) | \(b>0\)→一、二、四象限;\(b<0\)→二、三、四象限 |
图象平移:\(y=kx\)→\(y=kx+b\),“上加下减”(\(b>0\)向上移\(b\)个单位,\(b<0\)向下移\(|b|\)个单位),平移后直线平行(\(k\)不变)。
幻灯片 5:核心知识点 3—— 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1. 核心方法:两点法(通用)
步骤:
设表达式:正比例函数设\(y=kx\)(\(k 0\)),一次函数设\(y=kx+b\)(\(k 0\));
代点列方程:将图象上两点(\(x_1,y_1\))、(\(x_2,y_2\))代入,得方程组;
解方程求\(k\)、\(b\);
验证并写出表达式。
示例:已知一次函数过(2,5)、(-1,-1),设\(y=kx+b\),列方程组\(\begin{cases}5=2k+b\\-1=-k+b\end{cases}\),解得\(k=2\),\(b=1\),表达式为\(y=2x+1\)。
2. 特殊场景简化
场景 1:过原点(正比例函数):只需一个非原点的点(如(2,4)),代入\(y=kx\)得\(k=2\),表达式\(y=2x\)。
场景 2:已知与坐标轴交点:与\(y\)轴交点(0,b)直接得\(b\),再代入与\(x\)轴交点(\(x_0,0\))求\(k\)(如与(0,-6)、(3,0)交于,得\(b=-6\),代入(3,0)得\(k=2\),表达式\(y=2x-6\))。
场景 3:平行直线:平行直线\(k\)相等(如与\(y=-3x+2\)平行,设\(y=-3x+b\)),再代入一个点求\(b\)。
幻灯片 6:核心知识点 4——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1. 利用一个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核心思路:从图象提取关键信息(\(k\)的实际意义:速度、单价;\(b\)的实际意义:初始距离、固定成本;与坐标轴交点:终点、临界值)。
示例(行程问题):图象过(0,30)(初始距离 30km)、(2,0)(2 小时到达),表达式\(y=-15x+30\),\(k=-15\)表示速度 15km/h(负号表距离减小),可求任意时间的剩余距离。
2. 利用两个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核心思路:
交点意义:两函数值相等的状态(如相遇、费用相等),交点坐标是方程组的解;
比较大小:图象上方的函数值大(如费用更低、距离更近),以交点横坐标为分界。
示例(费用对比):套餐 A(\(y=5x+10\))与套餐 B(\(y=2x+25\)),交点(5,35)表示 5GB 时费用相等,\(x<5\)选 A,\(x>5\)选 B。
幻灯片 7: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 1:一次函数概念与性质应用
问题:已知一次函数\(y=(m-2)x+(n+1)\),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为正比例函数,求\(m\)、\(n\)的值;
(2)若图象过二、三、四象限,求\(m\)、\(n\)的取值范围;
(3)若\(y\)随\(x\)增大而增大,且图象与\(y\)轴交于正半轴,求\(m\)、\(n\)的范围。
解答:
(1)正比例函数→\(b=0\)且\(k 0\)→\(n+1=0\)(\(n=-1\)),\(m-2 0\)(\(m 2\));
(2)过二、三、四象限→\(k<0\)(\(m-2<0\)→\(m<2\)),\(b<0\)(\(n+1<0\)→\(n<-1\));
(3)\(y\)随\(x\)增大而增大→\(k>0\)(\(m>2\)),与\(y\)轴交正半轴→\(b>0\)(\(n>-1\))。
例题 2:表达式确定与图象应用
问题:如图,一次函数图象过 A(0,4)和 B(2,0),与正比例函数\(y=kx\)交于 C 点。
(1)求一次函数表达式;
(2)若 C 点横坐标为 1,求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及△AOC 的面积(O 为原点)。
解答:
(1)设一次函数\(y=kx+b\),代入 A(0,4)得\(b=4\),代入 B(2,0)得\(0=2k+4\)→\(k=-2\),表达式\(y=-2x+4\);
(2)C 点横坐标 1,代入一次函数得\(y=-2 1+4=2\),故 C(1,2);代入正比例函数得\(2=k 1\)→\(k=2\),表达式\(y=2x\);△AOC 面积 =\(\frac{1}{2} OA C ¨ =\frac{1}{2} 4 1=2\)。
幻灯片 8:章节易错点汇总
易错类型
错误案例
规避方法
概念混淆
认为\(y=0x+3\)是一次函数(\(k=0\),实为常数函数)
牢记\(k 0\)是一次函数的核心条件
图象平移错误
将\(y=2x\)向上移 3 个单位写成\(y=2(x+3)\)(应为\(y=2x+3\))
平移口诀 “上加下减,只变 b”
表达式求解失误
解方程组时计算错误,或漏验证
解后代入原两点验证,确保等式成立
实际意义误解
把\(k=-15\)理解为 “速度 - 15km/h”(实为速度 15km/h,方向返回)
结合场景分析\(k\)的符号意义,负号表 “减少”
交点意义混淆
认为两函数交点仅表示 “相遇”(还可表示费用相等、产量相同)
明确交点的本质是 “函数值相等”,结合场景解读
幻灯片 9:章节总结与解题方法提炼
1. 知识体系总结
核心逻辑:从 “函数定义” 到 “一次函数特殊形式”,再到 “图象性质”“表达式确定”,最终落地 “实际应用”,贯穿 “数形结合” 思想。
关键关联: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图象平移是性质的延伸,表达式确定是应用的基础。
2. 通用解题方法
概念题:紧扣定义(\(k 0\)、单值对应),排除干扰项;
图象题:先看\(k\)定增减,再看\(b\)定截距,结合象限判断;
表达式题:优先用两点法,特殊场景简化(如过原点、平行直线);
应用题:先建函数模型(设表达式),再提取图象信息,最后结合场景作答。
幻灯片 10:复习作业
基础题:已知一次函数过(-1,2)和(3,-2),求表达式,并判断图象过哪些象限,\(y\)随\(x\)的变化规律;
提升题:正比例函数\(y=k_1x\)与一次函数\(y=k_2x+b\)交于(2,4),一次函数过(0,6),求两函数表达式及交点外另一个一次函数与 x 轴的交点;
拓展题:某商店销售商品,成本 30 元 / 件,售价\(x\)元 / 件(\(x 30\)),销量\(y=-2x+160\),求利润\(W=(x-30)y\)与\(x\)的函数关系(化为一次函数形式),并求售价为多少时利润为 1200 元。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小结与复习
第四章 一次函数
a
i
T
u
j
m
i
a
N
g
丰富的现实背景
函数
一次函数
函数关系式
图象
函数关系式的确定
图象的应用
函数

1. 叫变量,
叫常量.
2.函数定义:
数值发生变化的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与 y,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 的函数.
(所用方法:描点法)
3.函数的图象: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列表法
关系式法
图象法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4.描点法画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一次函数 一般地,如果 y=kx+b (k、b 是常数,k ≠ 0),那么 y 叫做 x 的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 特别地,当 b=____时,一次函数
y=kx+b 变为 y= ___( k 为常数,k ≠ 0),这时 y 叫做 x 的正比例函数
注意: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0
kx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函数 字母取值 ( k>0 ) 图象 经过的象限 函数性质
y=kx + b (k ≠ 0) b>0 y 随 x增大而
增大
b=0 b<0 一、三象限
一、二、三象限
一、三、四象限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字母取值 ( k<0 ) 图象 经过的象限 函数性质
y=kx + b (k ≠ 0) b>0 ________ y 随 x增大而
减小
b=0 ________ b<0 ________ 一、二、四象限
二、四象限
二、三、四象限
LOGO
学校标志
新知讲解
《02》
求一次函数关系式一般步骤:
(1)先设出函数关系式;
(2)根据条件列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关系式中未知的系数;
(4)把求出的系数代入设的关系式,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关系式.
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1. 填空题:
  有下列函数:①      , ②     ,
③    , ④ .其中过原点的直
线是_____;函数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的是___________;函数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的是______;图象在第一、二、三象限的是_____.

①、②、③


x
y
2
=
k__0,b__0 k__0,b__0 k__0,b___0 k__0,b___0
2.根据下列一次函数 y = kx + b (k ≠ 0)的草图回答出各图中 k、b 的符号:








3、在下列函数中, x 是自变量, y 是 x 的函数, 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y = 2x y = -3x+1 y = x2
4、某函数具有下列两条性质
(1)它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2)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
请你举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用关系式表示)
.
y = 3x(答案不唯一)
解:(1)(2)是一次函数,其中(1)是正比例函数.
5.函数 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
与 y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
(-6,0)
(0,4)
6.已知函数 y = -x + 2.当 -1<x≤1 时,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y<3
7.已知一次函数 y = kx + b,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且 kb<0,则在直角坐标系内它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A
x
y
O
O
x
y
x
y
y
x
O
O
 8.一次函数 y = ax + b 与 y = ax + c (a>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A
B
C
D
A
9.李老师开车从甲地到相距 240 千米的乙地,如果油箱剩余油量 y (升)与行驶里程 x (千米)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那么
到达乙地时油箱剩余油量是多少升?
解:设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y=kx+35,
将(160,25)代入,得 160k+35=25,
解得 k= ,
所以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y= x+35.
再将 x=240 代入 y= x+35,
得 y= ×240+35=20,
即到达乙地时油箱剩余油量是 20 升.
10.自来水公司有甲、乙两个蓄水池,现将甲池中的水匀速注入乙池,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 y (米)与注水时间 x (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求出甲、乙两个蓄水池中
水的深度 y 与注水时间 x 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
解:(1)设它们的函数关系式为
y=kx+b,根据甲的函数图象可知,
当 x=0,y=2;当 x=3时,y=0,
将它们代入关系式 y=kx+b 中,
得 k= ,b=2,
所以甲蓄水池中水的深度 y 与注水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x+2. 同理可得乙蓄水池中水的深度 y 与注水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x+1;
(1)分别求出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 y 与注水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注入多长时间后甲、乙两个蓄水池的深度相同;
(2) 由题意得 x+2=x+1,
解得 x= .
故当注水 小时后,甲、乙两个蓄水池水的深度相同;
(3) 求注入多长时间甲、乙两个蓄水池的蓄水量相同?
(3) 从函数图象判断当甲水池的水全部注入乙水池后,甲水池深度下降 2 米,而乙水池深度上升 3 米,所以甲乙水池的底面积之比为 S甲 : S乙 = 3 : 2,
S甲·( x+2) = S乙·(x+1),解得 x = 1.故注水 1 小时后,甲乙两蓄水池的蓄水量相同.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