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章末复习】 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章末复习】 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章节名称: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科:数学
年级:八年级
整合目标:梳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应用及与函数的关联,提升综合解题与建模能力
幻灯片 2:章节知识框架
幻灯片 3:核心知识点 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与解
1. 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 的整式方程,一般形式为\(ax + by = c\)(\(a\)、\(b\)不同时为 0)。
关键判断标准:
含两个不同未知数(如\(x\)、\(y\));
未知数的次数为 1(无平方、乘积项,如\(xy = 5\)非二元一次方程);
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如\(\frac{1}{x} + y = 3\)非二元一次方程)。
解的特征:无数组解,给定一个未知数的值,可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对应值(如方程\(x + y = 5\),\(x=2\)时\(y=3\),\(x=3\)时\(y=2\))。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与解
定义:把含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形式为\(\begin{cases} a_1x + b_1y = c_1 \\ a_2x + b_2y = c_2 \end{cases}\)。
解的特征:
唯一解:两个方程对应的直线相交(如\(\begin{cases} x + y = 5 \\ x - y = 1 \end{cases}\),解为\(\begin{cases} x=3 \\ y=2 \end{cases}\));
无解:两直线平行(斜率相同,截距不同,如\(\begin{cases} x + y = 3 \\ 2x + 2y = 5 \end{cases}\));
无数组解:两直线重合(斜率、截距均相同,如\(\begin{cases} x + y = 3 \\ 2x + 2y = 6 \end{cases}\))。
解的验证:将一组数代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若均满足,则为方程组的解(如验证\(\begin{cases} x=3 \\ y=2 \end{cases}\)是否为\(\begin{cases} x + y = 5 \\ x - y = 1 \end{cases}\)的解,代入后两方程均成立)。
3. 三元一次方程组(拓展)
定义:含三个相同未知数的三个三元一次方程组成,一般形式为\(\begin{cases} a_1x + b_1y + c_1z = d_1 \\ a_2x + b_2y + c_2z = d_2 \\ a_3x + b_3y + c_3z = d_3 \end{cases}\)。
核心解法:消元降次(先消一个未知数化为二元方程组,再消元化为一元方程)。
幻灯片 4:核心知识点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消元法(适合某一未知数系数为 1 或 - 1)
解题步骤:
选方程:选择未知数系数为 1 或 - 1 的方程(如\(x - y = 2\)),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x = y + 2\));
代消元:将表达式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如将\(x = y + 2\)代入\(x + y = 5\),得\(y + 2 + y = 5\));
解一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如\(2y = 3\)→\(y = 1.5\));
回代求:将结果代入表达式,求另一个未知数(如\(x = 1.5 + 2 = 3.5\));
验与写:验证并写出方程组的解。
示例:解\(\begin{cases} x - y = 2 \\ x + y = 5 \end{cases}\),用代入法得\(\begin{cases} x=3.5 \\ y=1.5 \end{cases}\)。
2. 加减消元法(适合系数成倍数或互为相反数)
解题步骤:
观系数:观察某一未知数的系数,若互为相反数(相加消元)或相等(相减消元);
做加减: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如\(\begin{cases} 2x + y = 7 \\ x - y = 2 \end{cases}\),两方程相加消去\(y\),得\(3x = 9\));
解一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如\(x = 3\));
回代求:代入原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如\(3 - y = 2\)→\(y = 1\));
验与写:验证并写出解。
变形技巧:若系数既不相等也不相反,给方程乘适当常数(如\(\begin{cases} 2x + 3y = 11 \\ x + 2y = 7 \end{cases}\),给第二个方程乘 2,得\(2x + 4y = 14\),再与第一个方程相减消去\(x\))。
3. 两种解法对比
解法
适用场景
优点
缺点
代入消元法
某一未知数系数为 1 或 - 1
步骤直接,易理解
系数非 1 时易出现分数,计算繁琐
加减消元法
系数成倍数、互为相反数或易变形
减少分数运算,计算高效
需判断系数关系,变形需细心
幻灯片 5:核心知识点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1. 应用解题流程(五步建模法)
设:设两个未知量(直接设问题要求的量,或间接设中间量);
找:从题干中提取两个独立的等量关系(如 “总重量 = 各部分重量和”“利润 = 收入 - 成本”);
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用代入或加减消元法求解方程组;
验:验证解的数学正确性与实际意义(如人数为正整数、单价为正数),再作答。
2. 典型应用场景与示例
场景类型
核心等量关系
示例(题干简化)
方程组示例
增收节支
利润 = 收入 - 成本;增长后量 = 原量 ×(1 + 增长率)
去年收入 200 万、成本 150 万,今年收入增 20%、成本减 10%,利润 95 万
\(\begin{cases} x - y = 50 \\ 1.2x - 0.9y = 95 \end{cases}\)(x = 收入,y = 成本)
几何问题
长方形周长 = 2 (长 + 宽);面积 = 长 × 宽
长方形周长 28cm,长减 2cm、宽加 2cm 变正方形
\(\begin{cases} 2(x+y)=28 \\ x-2=y+2 \end{cases}\)(x = 长,y = 宽)
行程问题
相遇:路程和 = 总距离;追及:路程差 = 初始距离
甲、乙相向而行 3 小时相遇,甲速比乙快 10km/h,总距离 210km
\(\begin{cases} y - x = 10 \\ 3(x+y)=210 \end{cases}\)(x = 乙速,y = 甲速)
配套问题
按比例配套(如 1 螺栓配 2 螺母→螺母 = 2× 螺栓)
22 人生产螺栓(12 个 / 人)和螺母(18 个 / 人),需 1:2 配套
\(\begin{cases} x + y = 22 \\ 2 12x = 18y \end{cases}\)(x = 螺栓人数,y = 螺母人数)
幻灯片 6:核心知识点 4——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联
1.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转化
转化方法:将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b 0\))变形为一次函数\(y = kx + b\)的形式(如\(2x + y = 5\)→\(y = -2x + 5\))。
对应关系:
方程的一组解\(\begin{cases} x = x_0 \\ y = y_0 \end{cases}\),对应函数图象上的点\((x_0, y_0)\);
函数图象上的任意点\((x_0, y_0)\),其坐标是方程的一组解。
本质:方程的所有解构成的集合,与函数图象上所有点的坐标集合完全相等。
2.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函数图象的交点
核心结论:方程组的解是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反之,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是方程组的解。
三种位置关系与方程组解的对应:
两函数图象关系
交点个数
方程组解的情况
示例(函数表达式)
相交
1 个
唯一解
\(y = 2x + 1\)与\(y = -x + 4\)(交点 (1,3))
平行
0 个
无解
\(y = 2x + 1\)与\(y = 2x + 3\)
重合
无数个
无数组解
\(y = 2x + 1\)与\(2y = 4x + 2\)
图象法求方程组的解: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找到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如求\(\begin{cases} x + y = 5 \\ 2x - y = 1 \end{cases}\),图象交点 (2,3) 即为解)。
幻灯片 7:典型例题(综合应用)
例题 1:解法选择与求解
问题:解方程组\(\begin{cases} 3x + 2y = 13 \\ 2x - 5y = -1 \end{cases}\),选择合适的解法。
解答:
选择加减消元法,消去\(x\)(系数 3 和 2 的最小公倍数为 6);
第一个方程 ×2:\(6x + 4y = 26\)(①);第二个方程 ×3:\(6x - 15y = -3\)(②);
① - ②:\(19y = 29\)?修正数据:将第二个方程改为\(2x - 5y = -4\),则① - ②:\(19y = 30\)→\(y = \frac{30}{19}\)?更优数据:\(\begin{cases} 3x + 2y = 13 \\ 2x - 5y = -1 \end{cases}\),正确计算:
①×2:\(6x + 4y = 26\);②×3:\(6x - 15y = -3\);
① - ②:\(19y = 29\)→\(y = \frac{29}{19}\),\(x = \frac{63}{19}\)(验证成立)。
例题 2:实际应用(行程问题)
问题:甲、乙两车从 A、B 两地相向而行,甲车先出发 1 小时,乙车出发后 2 小时相遇。已知甲车速度 40km/h,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驶 20km,求乙车速度及 A、B 两地距离。
解答:
设乙车速度\(x\)km/h,两地距离\(y\)km;
等量关系:① 甲车路程 + 乙车路程 = 总距离→\(40 (1+2) + 2x = y\);② 甲车路程 - 乙车路程 = 20→\(120 - 2x = 20\);
方程组:\(\begin{cases} 120 + 2x = y \\ 120 - 2x = 20 \end{cases}\);
求解:由②得\(x = 50\),代入①得\(y = 220\);
作答:乙车速度 50km/h,两地距离 220km。
幻灯片 8:章节易错点汇总
易错类型
错误案例
规避方法
概念判断错误
认为\(xy = 5\)是二元一次方程(未知数乘积,次数 2)
牢记 “次数为 1”“无乘积 / 平方项”“整式方程”
消元时符号错误
加减消元时漏变号(如\(3x - (2x - y) = 5\)错算为\(3x - 2x - y = 5\))
去括号时遵循 “负号变号” 原则,加减后检查系数
实际应用设元错误
配套问题中比例颠倒(1 螺栓配 2 螺母错列\(è =2 è \))
明确配套比例,转化为 “甲 × 比例甲 = 乙 × 比例乙”
解的验证遗漏
求出解后未验证实际意义(如人数为负数)
解题最后一步必须验证 “数学正确 + 实际合理”
函数关联混淆
方程解对应点时横纵坐标颠倒(\(\begin{cases} x=1 \\ y=3 \end{cases}\)对应 (3,1))
牢记 “解的 x 对应横坐标,y 对应纵坐标”
幻灯片 9:章节总结与解题建议
1. 知识体系总结
核心逻辑:从 “概念定义” 到 “解法技巧”,再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小结与复习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a
i
T
u
j
m
i
a
N
g
实际背景
二元一次方程及
二元一次方程组
求解
应用
方法
思想
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消元
解应用题
图象法
加减消元
代入消元
1.二元一次方程:通过化简后,只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系数都不是 0 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共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相关概念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方程组的解法
根据方程未知数的系数特征确定用哪一种解法.
基本思想或思路 — — 消元
常用方法 —— —— 代入法和加减法
(1)求表达式: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此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如 y,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2)把这个含 x 的代数式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y,得到一个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 x 的值;
(4)再把求出的 x 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求出 y 的值.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利用等式性质把一个或两个方程的两边都乘以适当的数,变换两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使其绝对值相等;
(2)把变换系数后的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一元一次方程;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4)把所求的这个未知的值代入方程组中较为简便的一个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审:
设:
列:
解:
答:
审清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设未知数.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
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是否符合题意,写出答案.
列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条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对应的函数图象上.
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LOGO
学校标志
新知讲解
《02》
1.关于二元一次方程 2m+3n = 11 正确的说法是( )
A.任何一对有理数都是它的解
B.只有两组解
C.只有两组正整数解
D.没有负整数解
C
2.若点 P(x - y,3x + y)与点 Q(-1,-5) 关于 x 轴对称,则 x + y =______.
3
3.已知 | 2x + 3y + 5 | + (3x + 2y - 25)2 = 0,
则 x - y =______.
30
4.若两个多边形的边数之比是 2 : 3,两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1980°,求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
解:6 和 9
5.方程组 中, x 与 y 的和为 12,求 k 的值.
解得:k = 14
解法1:解这个方程组,得
依题意:x+y = 12
所以 (2k-6) +(4-k) = 12
解法2: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k = 14
6.甲、乙二人以不变的速度在环形路上跑步,如果同时同地出发,相向而行,每隔 2 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同向而行,每隔 6 分钟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得快,甲、乙每分钟各跑多少圈
解:设甲、乙二人每分钟各跑 x、y 圈,根据
题意得方程组
解得
答:甲、乙二人每分钟各跑
、 圈.
答:甲种商品的标价是 20 元,乙种商品的标价是 80 元.
解:设甲、乙两种商品的标价分别为 x、y 元,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7.已知甲、乙两种商品的标价和为 100 元,因市场变化,甲商品打 9 折,乙商品提价 5﹪,调价后,甲、乙两种商品的售价和比标价和提高了 2﹪,求甲、乙两种商品的标价各是多少
8. 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的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束时的价格)
星期一 星期四
甲 12
乙 13.5
张师傅在该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行等),张师傅账户中星期二比星期一多获利 200 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多获利1300 元,试问张师傅持有甲、乙股票各多少股?
12.5
13.3
星期三
星期二
星期五
星期六
12.9
13.9
12.45
13.4
12.75
13.15
休盘
休盘
解:设张师傅持有甲种股票 x 股,乙种股票 y 股,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张师傅持有甲种股票 1000 股,乙种股票
1500 股.
9. A、B 两地相距 36 千米.甲从 A 地出发步行到 B 地,乙从 B 地出发步行到 A 地.两人同时出发,4 小时相遇,6 小时后,甲所剩路程为乙所剩路程的 2 倍,求两人的速度.
解: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x 千米/小时和 y 千米/小时.
依题意可得:
解得
答:甲的速度为 4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