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有理数的加法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1有理数的加法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1.1.1 有理数的加法
副标题:掌握分类法则,准确计算正负与零的和
背景图:左侧展示正数与正数相加的直观场景(如 3 个红色方块 + 2 个红色方块 = 5 个红色方块),右侧展示正数与负数相加的场景(如 4 个红色方块 + 3 个蓝色方块 = 1 个红色方块),下方用数轴标注 “3 + (-2) = 1” 的过程,直观呈现有理数加法的本质,引出本节课主题。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明确有理数加法包含正数与正数、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正数与零、负数与零等多种情况,能结合实际情境(如温度变化、位置移动)解释加法运算的含义。
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能按 “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与零相加” 三类情况准确表述法则内容,明确每类情况的符号确定方法和绝对值运算规则。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正确处理符号问题(如异号相加时判断绝对值大小),确保运算结果准确,正确率达到 90% 以上。
初步体会 “分类讨论思想” 和 “数形结合思想”(如用数轴辅助理解加法过程),培养严谨的运算习惯,为后续学习加法运算律奠定基础。
幻灯片 3:导入 —— 从生活情境推导加法法则
情境 1:温度变化(正数 + 正数)
某城市早晨气温为 3℃,中午气温上升了 2℃,中午气温是多少?
分析:上升为正,列式为\(3 + 2\);
直观理解:3℃再增加 2℃,结果为 5℃,即\(3 + 2 = 5\);
规律: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为正,数值为两数绝对值之和。
情境 2:位置移动(正数 + 负数)
小明从原点出发,向东走 4 米(记为 + 4 米),再向西走 3 米(记为 - 3 米),最终位置在哪里?
分析: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列式为\(4 + (-3)\);
数轴辅助:从 4 出发,向西移动 3 个单位,到达 1 的位置,即\(4 + (-3) = 1\);
规律:正数与负数相加,结果符号由绝对值大的数决定,数值为绝对值之差。
情境 3:负债累加(负数 + 负数)
小红第一天负债 2 元(记为 - 2 元),第二天又负债 3 元(记为 - 3 元),两天共负债多少?
分析:负债为负,列式为\((-2) + (-3)\);
直观理解:总共负债\(2 + 3 = 5\)元,结果为负,即\((-2) + (-3) = -5\);
规律: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为负,数值为两数绝对值之和。
提出问题:结合上述情境,如何总结出适用于所有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引出本节课核心 —— 有理数加法法则。
幻灯片 4:有理数加法法则(分三类总结)
根据有理数的正负属性,将加法分为 “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 0 相加” 三类,每类法则明确 “符号确定” 和 “绝对值运算” 两步:
1. 同号两数相加
法则内容: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符号确定:与两个加数的符号一致(均为正,则和为正;均为负,则和为负);
绝对值运算: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相加;
示例:
\(5 + 3\):同正,符号为正,绝对值\(5 + 3 = 8\),结果为\(8\);
\((-4) + (-2)\):同负,符号为负,绝对值\(4 + 2 = 6\),结果为\(-6\);
\((-\frac{1}{2}) + (-\frac{1}{3})\):同负,符号为负,绝对值\(\frac{1}{2} + \frac{1}{3} = \frac{5}{6}\),结果为\(-\frac{5}{6}\)。
2. 异号两数相加
法则内容: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符号确定: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一致;
绝对值运算: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若绝对值相等,差为 0);
示例:
\(7 + (-4)\):异号,\(|7| > |-4|\),符号为正,绝对值\(7 - 4 = 3\),结果为\(3\);
\((-5) + 2\):异号,\(|-5| > |2|\),符号为负,绝对值\(5 - 2 = 3\),结果为\(-3\);
\((-3) + 3\):互为相反数,和为\(0\);
\(\frac{2}{3} + (-\frac{1}{2})\):异号,\(|\frac{2}{3}| > |-\frac{1}{2}|\),符号为正,绝对值\(\frac{2}{3} - \frac{1}{2} = \frac{1}{6}\),结果为\(\frac{1}{6}\)。
3. 一个数与 0 相加
法则内容: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示例:
\(0 + 6 = 6\);
\((-8) + 0 = -8\);
\(0 + 0 = 0\)。
幻灯片 5: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三步法)
为避免运算错误,总结统一的运算步骤,适用于所有有理数加法:
定类型:判断两个加数的类型(同号、异号、含 0);
定符号:根据对应法则确定和的符号;
算绝对值:按法则计算绝对值的和或差,结合符号得到最终结果。
示例演示:计算\((-7) + 4\)
定类型:异号两数相加(-7 为负,4 为正);
定符号:\(|-7| = 7\),\(|4| = 4\),7 > 4,故符号为负;
算绝对值:\(7 - 4 = 3\),结合符号得结果\(-3\)。
示例演示:计算\((-\frac{1}{4}) + (-\frac{1}{2})\)
定类型:同号两数相加(均为负);
定符号:符号为负;
算绝对值:\(\frac{1}{4} + \frac{1}{2} = \frac{3}{4}\),结合符号得结果\(-\frac{3}{4}\)。
幻灯片 6:有理数加法的数轴辅助理解
核心原理: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加法运算对应点的 “平移”—— 加正数向右平移,加负数向左平移,平移后的位置即为和的对应点。
示例 1:计算\(2 + (-3)\)
在数轴上找到表示 2 的点;
加 - 3 表示向左平移 3 个单位;
平移后到达 - 1 的位置,故\(2 + (-3) = -1\)。
示例 2:计算\((-1) + (-2)\)
在数轴上找到表示 - 1 的点;
加 - 2 表示向左平移 2 个单位;
平移后到达 - 3 的位置,故\((-1) + (-2) = -3\)。
示例 3:计算\((-4) + 5\)
在数轴上找到表示 - 4 的点;
加 5 表示向右平移 5 个单位;
平移后到达 1 的位置,故\((-4) + 5 = 1\)。
优势总结:数轴能直观呈现加法的 “动态过程”,尤其适合理解异号相加和负数相加,帮助突破 “负数相加结果为何更负”“异号相加为何可能得正或负” 的认知难点。
幻灯片 7:有理数加法的分类应用(全覆盖示例)
1. 正数 + 正数
示例:\(6 + 4 = 10\)(同正,符号为正,绝对值\(6 + 4 = 10\));
拓展:\(2.5 + 3.8 = 6.3\)(小数相加,同正,绝对值直接相加)。
2. 负数 + 负数
示例:\((-3) + (-5) = -8\)(同负,符号为负,绝对值\(3 + 5 = 8\));
拓展:\((-\frac{2}{3}) + (-\frac{5}{6}) = -\frac{3}{2}\)(分数相加,先通分再算绝对值和,\(\frac{4}{6} + \frac{5}{6} = \frac{9}{6} = \frac{3}{2}\),符号为负)。
3. 正数 + 负数(正数绝对值大)
示例:\(7 + (-2) = 5\)(异号,\(|7| > |-2|\),符号为正,绝对值\(7 - 2 = 5\));
拓展:\(4.2 + (-1.5) = 2.7\)(小数相加,绝对值\(4.2 - 1.5 = 2.7\),符号为正)。
4. 正数 + 负数(负数绝对值大)
示例:\(3 + (-6) = -3\)(异号,\(|-6| > |3|\),符号为负,绝对值\(6 - 3 = 3\));
拓展:\(\frac{1}{2} + (-\frac{2}{3}) = -\frac{1}{6}\)(分数相加,通分后绝对值\(\frac{4}{6} - \frac{3}{6} = \frac{1}{6}\),符号为负)。
5. 互为相反数相加
示例:\((-5) + 5 = 0\),\(2.3 + (-2.3) = 0\)(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为 0)。
6. 与零相加
示例:\(0 + (-8) = -8\),\(9 + 0 = 9\)(与零相加,仍得原数)。
幻灯片 8:易错点辨析与注意事项
易错点 1:异号相加时,符号判断错误(忽略绝对值大小)
示例:计算\((-5) + 3\)时,误得\(2\)(正确应为\(-2\),\(|-5| > |3|\),符号应为负);
提醒:异号相加第一步必须比较两个加数的绝对值大小,符号由 “绝对值大的加数” 决定,而非 “先出现的加数” 或 “正数”,可在草稿纸上标注绝对值(如\(|-5|=5\),\(|3|=3\)),再判断符号。
易错点 2:同号相加时,误将绝对值相减
示例:计算\((-4) + (-3)\)时,误得\(-1\)(正确应为\(-7\),同负相加应算绝对值和,而非差);
纠正:牢记 “同号相加取同号,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大符号,绝对值相减”,可编口诀记忆(如 “同加异减,符号看大”),避免混淆运算规则。
易错点 3:分数相加时,通分错误或符号遗漏
示例:计算\((-\frac{1}{3}) + \frac{1}{2}\)时,误得\(\frac{1}{6}\)(正确应为\(\frac{1}{6}\),此例结果巧合正确,但需注意通分步骤:\(\frac{-2}{6} + \frac{3}{6} = \frac{1}{6}\),符号由绝对值大的\(\frac{1}{2}\)决定);或计算\(\frac{2}{5} + (-\frac{3}{10})\)时,误得\(-\frac{7}{10}\)(正确应为\(\frac{1}{10}\),通分后\(\frac{4}{10} - \frac{3}{10} = \frac{1}{10}\),符号为正);
预防:分数加法先通分,确保分母一致后,再按法则计算绝对值的和或差,最后加上正确的符号,通分后可先标注分子的正负(如\(-\frac{1}{3} = \frac{-1}{3}\)),避免符号与分子脱节。
易错点 4:与零相加时,误将结果算为零
示例:计算\(0 + (-6)\)时,误得\(0\)(正确应为\(-6\),与零相加仍得原数);
强调:零是加法中的 “中性元素”,只影响位置(如数轴上不平移),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和符号,记住 “加零不变” 的规律即可避免错误。
幻灯片 9:课堂练习 —— 分层巩固
基础练习 1:直接计算(覆盖所有类型)
\(5 + 7 =\)______(答案:12,同正相加);
\((-3) + (-6) =\)______(答案:-9,同负相加);
\(8 + (-5) =\)______(答案:3,异号,正数绝对值大);
\((-4) + 2 =\)______(答案:-2,异号,负数绝对值大);
\((-9) + 9 =\)______(答案:0,互为相反数);
\(0 + (-7) =\)______(答案:-7,与零相加)。
提升练习 2:小数与分数加法
\(2.3 + (-1.8) =\)______(答案:0.5);
\((-\frac{1}{4}) + \frac{3}{8} =\)______(答案:\(\frac{1}{8}\));
\(-0.5 + (-\frac{1}{3}) =\)______(答案:\(-\frac{5}{6}\),小数化分数后计算)。
拓展练习 3:实际情境应用
电梯从 3 楼(记为 + 3)上升 2 层,再下降 5 层,最终位置是多少?(列式:\(3 + 2 + (-5) = 0\),答案:1 楼,记为 + 1);
某水库第一天水位上升 0.3 米(+0.3),第二天下降 0.5 米(-0.5),两天后水位变化是多少?(列式:\(0.3 + (-0.5) = -0.2\),答案:下降 0.2 米)。
幻灯片 10:课堂小结
核心知识回顾:
有理数加法法则:分三类(同号、异号、与零相加),核心是 “定符号” 和 “算绝对值”;
运算步骤:定类型→定符号→算绝对值;
辅助工具:数轴可直观理解加法过程,尤其适合异号和负数相加;
关键结论:互为相反数的和为 0,与零相加仍得原数。
思想方法总结:
分类讨论思想:按加数的正负属性分类,覆盖所有可能情况,确保法则全面性;
数形结合思想:用数轴平移解释加法,将抽象运算转化为直观图形,降低理解难度;
转化思想:将有理数加法转化为 “符号判断” 和 “绝对值运算”,分解难点,逐步解决。
学习建议:
计算前先明确加数类型,避免盲目套用规则;
遇到复杂计算(如分数、小数),先统一形式(分数通分、小数直接算),再按法则操作;
多借助数轴验证结果,尤其是首次接触的负数相加,通过直观验证强化对法则的理解。
幻灯片 11: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巩固:完成教材对应练习题,计算 15 道不同类型的有理数加法题,确保覆盖所有情况;
实践任务:记录未来三天的
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1.1.1有理数的加法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a
i
T
u
j
m
i
a
N
g
1.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运算的能力.
重点
难点
视频导入
问题:在足球比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若红队进了4个球,失了2个球,则红队的净胜球数可以怎样表示?
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看谁是计算王.老师这里有一副扑克牌.
规定:(1)黑算正,例如:黑桃(草花)A代表+1、黑桃(草花)2代表+2…黑桃(草花)K代表+13:(2)红算负,例如:红心(方块)A代表-1、红心(方块)2代表-2……红心(方块)K 代表-13;(3)两张大、小王代表0.
游戏操作:选择两位同学,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牌,两人同时将牌放于桌面,最先说出这两张牌数之和者为胜。
游戏导入
1. 提出问题: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左右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例如,将向右运动5 m记作+5 m,向左运动5 m记作-5 m(请同学们用数轴表示).
活动1:同向情况.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 m.
算式:5+3=8(m)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3)通过刚才的两个算式,归纳出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 m.
算式:(-5)+(-3)=-8(m)
活动2:异向情况.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6页探究.
(2)从刚才的算式中,归纳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活动3:特殊情况.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左运动5 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2)如果物体第1 s向右(或左)运动5 m,第2 s原地不动,那么2 s后物体位置在哪?如何列式?
(3)根据(1)(2),归纳相应的法则.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7页“有理数加法法则”.
物体在起点右(或左)侧5 m处.算式:5+0=5(m)或(-5)+0=-5(m)
物体仍在起点处.算式:5+(-5)=0(m)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27页例1,试着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的步骤.
2.请同学们完成课本28页思考.
3.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下列式子成立:
(1)( 5)+( 5)=0; (2)( 7)+(-5)=-12;
(3)(-10)+( 11)=1; (4)( 25)+( 25)=-50.
①先判断类型;②确定和的符号;③进行绝对值的和差运算
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比原来的数大.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负数,和比原来的数小






小组展示
我提问
我回答
我补充
我质疑
提疑惑:你有什么疑惑?
越展越优秀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重难点)
类型 方法或结果
同号两数相加 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异号 两数 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 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互为相反数 相加得0
一个数与0相加 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步骤:
注:书写加法算式时,如果第一个数是负数,那么这个负数可以不加括号;如果第二个数是负数,那么这个负数必须放在括号内.
【题型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例1:(1)(+3)+(+4)=+(__ ______)=7;    
(-3)+(-4)=____(3+4)=________;
(2)5+(-2)=____(5-2)=____;
(-5)+(+2)=-(________)=____.
例2:若两个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  )
A.都是负数     B.都是正数    
C.至少有一个数是负数  D.恰好一正一负
3+4
-7


3
5-2
-3
C
例3:某直升机在空中进行升降练习,第一次上升210 m,第二次下降232 m,此时直升机是否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如果没有,那么与原来的位置相比,升高或降低了多少米?
 
解:没有.设上升为正方向,210-232=-22(m),所以降低了22 m.
【题型二】有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
例4:某自行车厂计划一周生产1 400辆自行车,平均每天生产200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每天的生产量与计划每天的生产量相比有出入,该星期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超过200辆记为正,不足200辆记为负):
(1)前三天生产的自行车分别为多少辆?
(2)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多少辆?
解:(1)200+5=205(辆),200-2=198(辆),200-4=196(辆).
答:前三天生产的自行车分别为205辆,198辆,196辆.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增减/辆 +5 -2 -4 +13 -15 +16 -9
(2)+16-(-15)=31(辆).答:多生产31辆.
练 习
【教材P28】
1. 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
(1)温度由-4 ℃ 上升 7 ℃;
(2)收入 7 元,又支出 5 元.
解:(1)(-4) + 7 = 3;
(2)7 +(-5) = 2.
2. 口算:
(1)(-4)+(-6); (2) 4+(-6); (3)(-4)+6;
(4)(-4)+4; (5)(-4)+14; (6)(-14)+4;
(7) 6+(-6); (8) 0+(-6); (9)(-8)+ 0.
-10
-2
2
0
10
-10
0
-6
-8
3. 计算:
(1)15+(-22); (2)(-13) +(-8);
(3)(-0.9) +1.5; (4) .
解:(1)原式 = -(22 - 15) = -7;
(2)原式 = -(13 + 8) = -21;
3. 计算:
(1)15+(-22); (2)(-13) +(-8);
(3)(-0.9) +1.5; (4) .
(3)原式 = +(1.5 - 0.9) = 0.6;
(4)原式 = - = .
1.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D
A.
B.
C.
D.
返回
2. 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为了更加直观
地展示加法的运算原理,可以用 表示, 表示 .小
明画出如图解释了一个式子,这个式子及其结果是( )
D
A. B.
C. D.
返回
3. 若是最小的正整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 两数之
和为( )
A
A. 0 B. 2 C. 1 D.
返回
4. 有理数,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中正确
的有( )
;; ;
;; .
C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一个有理数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个部分组成的,在进行同号或异号两个有理数相加时,首先判断加法类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
同学们,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