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1.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2.1.2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副标题:巧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背景图:左侧展示乘法交换律示例 “\((-2)×3=3×(-2)\)”,中间展示结合律示例 “\([(-2)×3]×4=(-2)×[3×4]\)”,右侧展示分配律示例 “\((-2)×(3+4)=(-2)×3+(-2)×4\)”,用箭头标注 “运算律:改变顺序 / 组合,结果不变”,直观呈现三大乘法运算律的核心特征。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定义,能准确用文字和字母表述(如交换律\(a×b = b×a\)),明确运算律对所有有理数乘法均成立。
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掌握 “凑整结合”“同号结合”“分配律拆分” 等技巧,提高运算速度与准确性,尤其能处理含分数、小数的复杂乘法运算。
能区分乘法运算律与加法运算律的异同,避免混淆,同时能综合运用乘法与加法运算律解决混合运算问题,培养 “优化运算” 的数学思维。
体会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批量计算、分配问题),感受数学的简洁性与实用性,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幻灯片 3:导入 —— 从乘法运算的 “不变性” 切入
复习回顾:
有理数乘法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 0 相乘得 0;
基础乘法计算:\((-3)×4=-12\),\(4×(-3)=-12\);\([(-2)×5]×3=-30\),\((-2)×[5×3]=-30\)。
提出问题:
观察上述计算,\((-3)×4\)与\(4×(-3)\)结果相同,\([(-2)×5]×3\)与\((-2)×[5×3]\)结果也相同,这是否是普遍规律?此外,像\((-2)×(3+4)\)这样的 “一个数乘和” 的运算,能否拆分成 “分别相乘再相加”?引出本节课核心 ——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幻灯片 4:乘法交换律
定义推导:
实例观察:
\(2×(-5) = -10\),\((-5)×2 = -10\),故\(2×(-5) = (-5)×2\);
\((-3)×(-4) = 12\),\((-4)×(-3) = 12\),故\((-3)×(-4) = (-4)×(-3)\);
\(0×(-6) = 0\),\((-6)×0 = 0\),故\(0×(-6) = (-6)×0\)。
归纳定义:两个有理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符号语言:\(\boxed{a×b = b×a}\)(可简记为\(ab = ba\),\(a、b\)为任意有理数)。
应用价值:
交换律可调整因数的顺序,将便于计算的因数(如能凑整、互为倒数)放在一起,简化运算。例如计算\((-\frac{1}{2})×(-4)×3\)时,利用交换律先算\((-\frac{1}{2})×(-4)=2\),再算\(2×3=6\),比按原顺序计算更简便。
幻灯片 5:乘法结合律
定义推导:
实例观察:
\([(-2)×3]×(-4) = (-6)×(-4) = 24\),\((-2)×[3×(-4)] = (-2)×(-12) = 24\),故\([(-2)×3]×(-4) = (-2)×[3×(-4)]\);
\((0.5×(-3))×2 = (-1.5)×2 = -3\),\(0.5×[(-3)×2] = 0.5×(-6) = -3\),故\((0.5×(-3))×2 = 0.5×[(-3)×2]\)。
归纳定义:三个有理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符号语言:\(\boxed{(a×b)×c = a×(b×c)}\)(可简记为\((ab)c = a(bc)\),\(a、b、c\)为任意有理数)。
应用价值:
结合律可改变乘法的运算顺序,将能凑整的数(如\(25×4=100\),\(0.125×8=1\))或同分母分数结合,减少计算步骤。例如计算\((-8)×(-\frac{1}{4})×(-3)\)时,先结合\((-8)×(-\frac{1}{4})=2\),再算\(2×(-3)=-6\),避免直接计算\((-\frac{1}{4})×(-3)=\frac{3}{4}\)后再乘\(-8\)的复杂分数运算。
幻灯片 6:乘法分配律(核心与难点)
定义推导:
实例观察(正数分配律迁移):
\(2×(3 + 4) = 2×7 = 14\),\(2×3 + 2×4 = 6 + 8 = 14\),故\(2×(3 + 4) = 2×3 + 2×4\);
负数扩展验证:
\((-2)×(3 + 4) = (-2)×7 = -14\),\((-2)×3 + (-2)×4 = -6 + (-8) = -14\),故\((-2)×(3 + 4) = (-2)×3 + (-2)×4\);
\(3×[(-2) + (-5)] = 3×(-7) = -21\),\(3×(-2) + 3×(-5) = -6 + (-15) = -21\),故\(3×[(-2) + (-5)] = 3×(-2) + 3×(-5)\)。
归纳定义: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符号语言:\(\boxed{a×(b + c) = a×b + a×c}\)(可简记为\(a(b + c) = ab + ac\),\(a、b、c\)为任意有理数),反向应用为\(\boxed{ab + ac = a(b + c)}\)。
关键拓展:
分配律可扩展到多个数的和,如\(a(b + c + d) = ab + ac + ad\);也可反向用于 “提取公因数”,如\(ab - ac = a(b - c)\)(将减法转化为加法,\(ab + a(-c) = a(b - c)\))。
幻灯片 7:乘法运算律的综合应用(分类型示例)
示例 1:利用交换律与结合律简化(凑整结合)
计算:\((-25)×(-4)×(-8)×0.125\)
解答过程:
观察因数特征:\(-25\)与\(-4\)凑整(积为 100),\(-8\)与\(0.125\)凑整(积为 - 1);
应用交换律与结合律:\([(-25)×(-4)]×[(-8)×0.125]\);
分步计算:\(100×(-1) = -100\);
结果:\(-100\)。
示例 2:利用结合律简化(分数 / 小数结合)
计算:\((-\frac{1}{3})×(-6)×(-\frac{2}{5})×(-5)\)
解答过程:
分数结合:\((-\frac{1}{3})×(-6) = 2\),\((-\frac{2}{5})×(-5) = 2\);
应用结合律:\([(-\frac{1}{3})×(-6)]×[(-\frac{2}{5})×(-5)]\);
计算结果:\(2×2 = 4\);
结果:\(4\)。
示例 3:利用分配律简化(正向拆分)
计算:\((-12)×(\frac{1}{4} - \frac{1}{6} + \frac{1}{3})\)
解答过程:
应用分配律:\((-12)×\frac{1}{4} - (-12)×\frac{1}{6} + (-12)×\frac{1}{3}\);
分别计算:
\((-12)×\frac{1}{4} = -3\);
\(-(-12)×\frac{1}{6} = 2\);
\((-12)×\frac{1}{3} = -4\);
合并结果:\(-3 + 2 - 4 = -5\);
结果:\(-5\)。
示例 4:利用分配律简化(反向提取公因数)
计算:\((-3)×5 + (-3)×(-7) - (-3)×2\)
解答过程:
观察公因数:各项均含因数\(-3\),反向应用分配律;
提取公因数:\((-3)×[5 + (-7) - 2]\);
计算括号内:\(5 - 7 - 2 = -4\);
最终计算:\((-3)×(-4) = 12\);
结果:\(12\)。
幻灯片 8:乘法运算律的实际应用
例题 1:批量采购费用计算
某学校采购三种文具,每种文具的单价和数量如下:笔记本每本\(-2.5\)元(负号表示支出,单价 2.5 元),采购 120 本;钢笔每支\(-8\)元,采购 30 支;橡皮每块\(-1.2\)元,采购 50 块。求采购三种文具的总支出。
解答过程:
列式:\((-2.5)×120 + (-8)×30 + (-1.2)×50\);
分别计算各项支出:
笔记本:\((-2.5)×120 = -300\)(元);
钢笔:\((-8)×30 = -240\)(元);
橡皮:\((-1.2)×50 = -60\)(元);
总支出:\(-300 + (-240) + (-60) = -600\)(元);
结果解读:总支出为 600 元,负号表示支出方向。
例题 2:分配问题(含负数的工作量分配)
某工程队三天的工作量分别为\(+15\)(完成 15 单位)、\(-5\)(未完成 5 单位,需补做)、\(+10\)(完成 10 单位),每天的人工成本为\(-800\)元 / 单位工作量(负号表示成本支出),求三天的总人工成本。
解答过程:
总工作量:\(15 + (-5) + 10 = 20\)(单位);
总人工成本:\((-800)×20 = -16000\)(元);
或用分配律:\((-800)×15 + (-800)×(-5) + (-800)×10 = -12000 + 4000 - 8000 = -16000\)(元);
结果解读:总人工成本为 16000 元,负号表示成本支出。
幻灯片 9:易错点辨析与注意事项
易错点 1:分配律应用时漏乘或符号错误
示例:计算\((-2)×(3 - 4)\)时,误得\((-2)×3 - 4 = -6 - 4 = -10\)(正确应为\((-2)×3 - (-2)×4 = -6 + 8 = 2\),漏乘第二个数\(-4\),且符号错误);
提醒:应用分配律时,“一个数” 需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包括符号,可在括号内各项前补 “+” 号(如\(3 - 4 = +3 + (-4)\)),再逐项分配,避免漏乘。
易错点 2:交换律 / 结合律应用时,符号未跟随因数移动
示例:计算\((-3)×4×(-2)\)时,误交换为\(-3×2×(-4) = -6×(-4) = 24\)(结果正确,但过程错误,应将 “\(-2\)” 作为整体移动,而非单独移动 “2”);或计算\([(-2)×(-3)]×(-4)\)时,误结合为\((-2)×[(3)×(-4)] = -2×(-12) = 24\)(错误,\(-3\)的负号未跟随,应保持因数完整);
纠正:交换或结合因数时,需将因数的符号与数字作为整体移动(如 “\(-2\)”“\(+4\)” 是完整因数),确保因数不变,避免符号遗漏。
易错点 3:混淆乘法与加法运算律(如用错符号规则)
示例:计算\((-2)×(3 + 4)\)时,误按加法结合律计算为\((-2 + 3)×(-2 + 4) = 1×2 = 2\)(错误,加法结合律不适用于乘法,应按乘法分配律计算);
强调:明确乘法运算律(交换、结合、分配)与加法运算律(交换、结合)的适用场景,乘法运算律仅用于乘法或乘加混合,且符号规则遵循乘法法则(同号正、异号负)。
易错点 4:反向分配律提取公因数时,符号错误
示例:计算\((-5)×3 + 5×(-2)\)时,误提取公因数为\(5×(3 + (-2)) = 5×1 = 5\)(正确应为\(-5×(3 + 2) = -5×5 = -25\),公因数应为 “\(-5\)”,而非 “\(5\)”);
预防:提取公因数前,观察各项符号,统一公因数的符号(如将\(5×(-2)\)转化为\(-5×2\)),确保各项均含相同公因数后再提取,避免符号错误。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 分层巩固
基础练习 1:运算律的直接应用
\((-5)×6 = 6×(-5)\),应用了乘法______律(答案:交换);
\([(-2)×3]×(-4) = (-2)×[3×(-4)]\),应用了乘法______律(答案:结合);
\((-4)×(2 + 3) = (-4)×2 + (-4)×3\),应用了乘法______律(答案:分配)。
提升练习 2:利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0.25)×(-4)×(-7) =\)______(答案:\([(-0.25)×(-4)]×(-7) = 1×(-7) = -7\));
\((-18)×(\frac{2}{9} - \frac{1}{3}) =\)______(答案:\((-18)×\frac{2}{9} - (-18)×\frac{1}{3} = -4 + 6 = 2\));
$(-3)×5 + (-3)×(-
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2.1.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a
i
T
u
j
m
i
a
N
g
1.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通过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探索多个非零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重点
难点
旧知回顾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类比导入
请同学们计算:4×0.8×125×25,(-4)×0.8×(-125)×25.
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小学学习的乘法的运算律在计算有理数的乘法时还仍然适用吗?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5张写着不同有理数的卡片,从中抽出几张卡片,并将这几张卡片上的数字相乘.
(1)若抽出两张,则哪两张卡片所得的积最大?最大是多少?
(2)若抽出三张,则哪三张卡片所得的积最小?最小是多少?
活动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乘法运算律.
复习导入
《02》
新知探究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1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计算:3×(-7)=______,(-7)×3=______;
(-4)×(-5)=______,(-5)×(-4)=_______;
3×(-7)______(-7)×3,(-4)×(-5)______(-5)×(-4).
由上可以发现:两个数相乘,______乘数的位置,_____不变,即ab=____.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21
-21
20
20


交换

ba
②计算:[2×(-3)]×(-4)=____;
2×[(-3)×(-4)]=____;
[2×(-3)]×(-4)____2×[(-3)×(-4)].
由上可以发现:三个数相乘,先把_________相乘,或者先把__________相乘,____不变,即(ab)c=_______.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24
24

前两个数
后两个数

a(bc)
③计算:5×[3+(-6)]=_______;
5×3+5×(-6)=_______;
5×[3+(-6)]_______5×3+5×(-6).
由上可以发现:一个数与两个数的_______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_______,再把______相加,即a(b+c)=____________.这就是分配律.
-15
-15


相乘

ab+ac
2.请同学们观察课本42页探究中的式子,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思考: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的乘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乘数为0,那么积有什么特点?
第一、三个式子积为正,第二个式子积为负.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0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43页练习1,2题.
小组展示
我提问
我回答
我补充
我质疑
提疑惑:你有什么疑惑?
越展越优秀
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重难点)
运算律 语言叙述 字母表示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 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c)
ab=ba
a(b+c)=ab+ac
注:(1)利用乘法分配律时,必须把括号外的数和括号内的每一个数都相乘,切不可漏乘;
(2)利用交换律时,要将数连同它本身的符号一起交换.
知识点2:多个有理数相乘(难点) 
1.几个有理数相乘
偶正奇负
2.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计算步骤:
(1)观察算式的乘数中是否有0,若有0,则积为0;
(2)若乘数中没有0,则根据负乘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
(3)将每个乘数的绝对值相乘得到积的绝对值.
注:多个非零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只与负乘数的个数有关.
【题型一】积的符号的确定
例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两数之积为正,这两数同为正
B.两数之积为负,这两数异号
C.几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乘数的个数决定
D.三数相乘,积为负,这三个数都是负数
B
例2:有理数a,b,c,d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c________0,abcd________0.(填“>”“<”或“=”)


例3:对于算式2 024×(-8)+(-2 024)×(-18),利用分配律写成积的形式是(   )
A.2 024×(-8-18)           
B.-2 024×(-8-18)
C.2 024×(-8+18)     
D.-2 024×(-8+18)
C
【题型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例4:用简便方法计算:
(1)(-5)×(-9.7)×(-2);
(2)(-2.5)×0.37×1.25×(-4)×(-8);
解:(1)原式=(-5)×(-2)×(-9.7)=-10×9.7=-97.
(2)原式=(-2.5)×(-4)×1.25×(-8)×0.37=-10×10×0.37=-37.
【教材P43】
1. 计算:
(1)(-85)×(-25)×(-4);
解: (-85)×(-25)×(-4)
= -85×25×4
= -85×(25×4)
= -85×100
= -8500
(2) ;
(4) .
(3) ;
1. 下列运算过程中,错误的是( )
A
A.
B.
C.
D.
返回
2. 小康在计算一道老师布置的作业题:计
算 时,老师告诉他:“被 盖住的数是, ,
53,95其中一个,并且这道题直接计算非常简便,”则算式中
被 盖住的数是( )
B
A. B.
C. 53 D. 95
【点拨】依题意,被 盖住的数是, ,53,95其中一个,
且被 盖住的数是17的倍数,所以算式中被 盖住的数是 .
返回
3. 在整数, ,0,6,2中,若选取两个整数分别
填入“”的和 中,并使等式成立,则选取后
填入“ ”的数字有( )
D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点拨】从5个数中选出使等式成立的组合有 ,
,乘法满足交换律,故有4种选择.此题易忽略乘
法交换律而漏解.
返回
4. 2 025个有理数相乘,如果积为0,那么在2 025个有理数
中( )
C
A. 全部为0 B. 只有一个数为0
C. 至少有一个数为0 D. 有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返回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多个非零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与负乘数个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运算的应用十分灵活,各种运算律常常是混合应用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好的掌握运算律进行计算的能力,能发现最佳解题途径,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