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近似数 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3 近似数 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3.3 近似数
副标题:区分准确与近似,掌握精确度表示与取法
背景图:左侧展示生活场景(如超市称重显示 “2.5 千克”、身高测量 “1.68 米”),标注 “近似数”;右侧展示精确场景(如班级人数 “45 人”、书本页码 “120 页”),标注 “准确数”,通过对比直观呈现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差异,引出本节课主题。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近似数的定义,能准确区分生活中的准确数与近似数(如 “30 支笔” 是准确数,“约 30 千克” 是近似数),明确近似数产生的原因(测量、估算等)。
掌握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方法:一是 “精确到哪一位”(如精确到个位、十分位),二是 “保留几个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能根据精确度判断近似数的范围。
熟练运用 “四舍五入法” 取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根据要求(精确到指定数位或保留指定有效数字)对整数、小数、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近似处理,避免取近似时的位数错误。
能结合科学记数法表示近似数(如将 “12345” 精确到千位表示为 “1.2×10 ”),体会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与科学计算中的应用,培养严谨的数据分析意识。
幻灯片 3:导入 —— 从生活中的 “近似需求” 切入
情境展示:
妈妈买了一袋苹果,称重时电子秤显示 “1.8 千克”,这个 “1.8 千克” 是通过测量得到的,实际重量可能是 1.82 千克或 1.79 千克,并非绝对精确;
小明计算学校操场周长,测量得长 102.3 米、宽 51.8 米,周长约为(102.3+51.8)×2=308.2 米,若简化表述为 “约 308 米”,这个 “308 米” 就是近似数;
数学课本有 158 页,这个 “158 页” 是精确计数的结果,为准确数。
提出问题:
为什么生活中会出现 “1.8 千克”“约 308 米” 这类不精确的数?如何描述这些近似数的精确程度?引出本节课核心 —— 近似数。
幻灯片 4: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定义及区分
定义表述:
准确数:与实际完全相符的数,是通过精确计数或定义得到的,没有误差。例如:班级人数 48 人、三角形内角和 180°、书本定价 25.80 元(精确到分)。
近似数:与实际接近但不完全相符的数,是通过测量、估算、四舍五入等方式得到的,存在一定误差。例如:身高 1.75 米(测量结果)、人口约 14 亿(估算结果)、π≈3.14(四舍五入结果)。
区分方法:
看获取方式:计数、定义得到的通常是准确数;测量、估算得到的通常是近似数;
看表述关键词:含 “约”“大概”“近似”“估计” 等词的数,一般是近似数(如 “约 500 元”“大概 10 分钟”);无关键词但属于测量结果的,也可能是近似数(如 “体重 62 千克”)。
判断练习:下列各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某城市人口约 800 万(近似数,含 “约”,估算结果);
一张试卷有 25 道题(准确数,精确计数);
小明跑 100 米用时 12.3 秒(近似数,测量结果);
1 小时 = 60 分钟(准确数,定义得到)。
幻灯片 5:近似数的精确度(一)—— 精确到哪一位
定义解读:
“精确到哪一位” 表示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即近似数最后一位数字所在的数位。例如:“3.2” 精确到十分位(最后一位 “2” 在十分位),“120” 若精确到十位(最后一位 “0” 在十位),“1.2×10 ” 精确到百位(还原为 1200,最后一位 “2” 在百位)。
判断步骤:
若为普通小数 / 整数:直接看最后一位数字对应的数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等);
若为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先将其还原为原数,再看 “a” 的最后一位数字在原数中的数位。
示例讲解:
普通数:
3.14:最后一位 “4” 在百分位,故精确到百分位;
250:若最后一位 “0” 在个位,精确到个位;若 “0” 是占位符(如 250 精确到十位),需结合上下文,通常无说明时精确到个位,但科学计算中需明确。
科学记数法:
1.35×10 :还原为 13500,“a” 的最后一位 “5” 在百位,故精确到百位;
-2.0×10 :还原为 - 0.0020,最后一位 “0” 在万分位,故精确到万分位。
注意事项:
近似数末尾的 “0” 不能随意省略,它表示精确度。例如:“3.20” 精确到百分位,“3.2” 精确到十分位,两者精确度不同,不能等同。
幻灯片 6:近似数的精确度(二)—— 有效数字
定义解读: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包括 0)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3.14” 有 3 个有效数字(3、1、4),“0.025” 有 2 个有效数字(2、5,前面的 0 不是有效数字),“1.20×10 ” 有 3 个有效数字(1、2、0,末尾的 0 是有效数字)。
判断规则:
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前的 0 不是有效数字;
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后面的所有数字(包括中间的 0 和末尾的 0)都是有效数字;
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有效数字只看 “a” 部分,与 10 无关。
示例讲解:
0.00308: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是 “3”,有效数字为 3、0、8,共 3 个;
5.060:有效数字为 5、0、6、0,共 4 个(中间和末尾的 0 均为有效数字);
6.8×10 :“a” 部分为 6.8,有效数字为 6、8,共 2 个;
-9.010×10 :“a” 部分为 - 9.010,有效数字为 9、0、1、0,共 4 个(符号不影响有效数字)。
幻灯片 7: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核心方法:
四舍五入法是取近似数最常用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确定目标数位:明确需要精确到的数位(如精确到十分位、保留 2 个有效数字);
看后一位数字:观察目标数位的下一位数字;
判断取舍:若下一位数字≥5,则向目标数位进 1;若下一位数字<5,则舍去目标数位后面的所有数字。
分类示例:
1. 按 “精确到指定数位” 取近似
2. 按 “保留指定有效数字” 取近似
示例 1:将 3.14159 精确到百分位;
目标数位:百分位(数字 “4”);
下一位:千分位(数字 “1”,1<5);
结果:3.14。
示例 2:将 12345 精确到千位;
目标数位:千位(数字 “2”);
下一位:百位(数字 “3”,3<5);
结果:12000(或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2×10 ,更清晰体现精确度)。
示例 3:将 0.0285 保留 2 个有效数字;
目标有效数字:2 个(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 “2” 起,保留 2 个);
下一位:第三个数字 “5”(5≥5);
结果:0.029(有效数字为 2、9)。
示例 4:将 56789 保留 3 个有效数字;
目标有效数字:3 个(5、6、7);
下一位:第四个数字 “8”(8≥5),向第三位 “7” 进 1,“7” 变成 8;
结果:56800(或 5.68×10 ,有效数字为 5、6、8)。
幻灯片 8:近似数与科学记数法的结合应用
应用场景:
当近似数的位数较多或需要明确精确度时,结合科学记数法表示更简洁准确,避免末尾 0 的歧义。
示例讲解:
将 25600 精确到千位,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步骤 1:精确到千位,下一位百位数字是 “6”(6≥5),向千位进 1,25600≈26000;
步骤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6×10 (明确精确到千位,有效数字为 2、6)。
将 0.00458 保留 2 个有效数字,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步骤 1:保留 2 个有效数字,下一位数字 “8”(8≥5),0.00458≈0.0046;
步骤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4.6×10 (有效数字为 4、6,精确到十万分位)。
优势总结:
科学记数法能清晰区分 “有效数字” 与 “占位 0”,例如 “1.20×10 ” 明确有 3 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位;而 “1200” 若不说明,无法确定是精确到个位还是百位,易产生歧义。
幻灯片 9:易错点辨析与注意事项
易错点 1:忽略末尾 0 的意义(随意省略或添加)
示例:将 3.20 精确到十分位时,误写成 3.2(正确保留 3.20,末尾 0 表示精确到百分位,不能省略);或将 2.5 精确到百分位时,误写成 2.500(正确应为 2.50,保留到百分位只需补一个 0,多余的 0 无意义);
提醒:末尾 0 的个数由精确度决定,精确到哪一位就保留到哪一位,不能多补也不能少留。
易错点 2:科学记数法表示近似数时,判断精确度错误
示例:认为 “1.5×10 ” 精确到十分位(正确应为精确到十位,还原为 150,“5” 在十位);或认为 “2.03×10 ” 有 2 个有效数字(正确应为 3 个,有效数字看 “a” 部分 2、0、3);
纠正: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精确度看 “a” 的最后一位在原数中的数位,有效数字只看 “a” 部分的数字,与 10 无关。
易错点 3:四舍五入时,连续进位错误
示例:将 1.995 精确到百分位时,误得 2.0(正确应为 2.00,精确到百分位需看千分位 “5”,向百分位进 1,9+1=10,再向十分位进 1,9+1=10,最后向个位进 1,结果为 2.00);
预防:连续进位时,从目标数位的下一位开始,逐位进位,确保每一位都处理到位,最后保留到指定数位。
易错点 4:混淆 “精确到哪一位” 与 “保留有效数字”
示例:将 “保留 3 个有效数字” 理解为 “精确到千分位”(如 123.45 保留 3 个有效数字是 123,精确到个位;精确到千分位是 123.450,两者不同);
强调:“精确到哪一位” 看数位(个位、十分位等),“保留有效数字” 看非零数字开始的个数,需根据题目要求明确区分,不可混淆。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 分层巩固
基础练习 1:区分准确数与近似数
教室里有 42 张课桌(______);
小明的体重约 52 千克(______);
圆周率 π≈3.14159(______);
(答案:1. 准确数;2. 近似数;3. 近似数)。
提升练习 2:判断精确度与有效数字
3.05 精确到______位,有______个有效数字(答案:百分位,3);
1.2×10 精确到______位,有______个有效数字(答案:万位,2);
0.00480 精确到______位,有______个有效数字(答案:十万分位,3)。
拓展练习 3: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将 78.95 精确到十分位(答案:79.0);
将 12340 保留 2 个有效数字,并表示为科学记数法(答案:1.2×10 );
将 0.00369 保留 2 个有效数字(答案:0.0037 或 3.7×10 )。
幻灯片 11:课堂小结
核心知识回顾:
近似数与准确数:准确数与实际完全相符,近似数与实际接近(测量、估算产生);
精确度表示:
精确到哪一位:看最后一位数字所在数位(科学记数法需还原判断);
有效数字:从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
取近似方法:四舍五入法(定目标数位→看下一位→取舍进位);
与科学记数法结合:明确精确度与有效数字,避免歧义。
思想方法总结:
实际应用思想:根据生活或科学需求选择合适的精确度,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严谨性思想:通过明确精确度与有效数字,确保近似数的准确性与可读性;
转化思想:将复杂近似数转化为科学记数法,简化表示并明确精度。
学习建议:
取近似时,先明确题目要求(精确到哪一位 / 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再按步骤操作;
遇到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先还原再判断精确度,避免直接看 “a” 的数位;
多结合生活实例练习,理解近似数的实际意义,而非单纯机械计算。
幻灯片 12:课后作业布置
基础巩固:完成教材对应练习题,区分准确数与近似数,判断精确度与有效数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实践任务:记录生活中的 3 个近似数(如测量身高、体重、购物金额),分别说明其精确度(精确到哪一位 / 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及产生原因;
拓展思考:若一个近似数 “3.5 万”,它可能的准确数范围是多少?(提示:精确到千位,范围为 3.45 万≤准确数<3.55 万),下节课分享你的推导过程。
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2.3.3 近似数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a
i
T
u
j
m
i
a
N
g
活动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你们测量的数据是一样的吗?
问题1:(1)我班有_______名学生,_____名男生,________名女生.
(2)你今年________岁;
(3)你的体重约为_________kg,身高约为_______cm;
(4)我们的数学课本有________页.
(5)量一量,我们的书桌的长是_______cm,宽是_____cm.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数据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对比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视频导入
5.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5页,理解什么是精确度和误差,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来表示.把一个数精确到哪一位,可以表示出误差绝对值的大小.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按要求取一个数的近似数的一般步骤:
(1)找到要求精确到的数位;
(2)对后一数位的数字四舍五入;
(3)写出结果
6.请同学们完成课本56页例6,
思考:(3)(4)中的1.8和1.80精确度相同吗?表示近似数时,能简单地把1.80后面的0去掉吗?
不同,1.8精确到0.1,1.80精确到0.01.不能去掉0
1.近似数: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数叫作近似数.
2.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来表示.
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取近似数时,精确到哪一位,要看该数位后面的数,如果该数位后面的数大于或等于5,那么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5,那么就直接舍去.
知识点2:近似数与精确度(重难点)
注:按照精确度确定的近似数,若末位是0,0不能随意去掉.
【题型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理数
例1:经过4.6亿千米的飞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5月15日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的印迹.将4.6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4.6×109   B.0.46×109   C.46×108   D.4.6×108
变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7 230;(2)2 100 000;(3)-102 600.
 
D
解:(1)原式=7.23×103. 
(2)原式=2.1×106.
 (3)原式=-1.026×105.
例3:截至2024年2月,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已完成各项研制工作,关于该火箭,下列各数中是准确数的是(   )
A.火箭直径约3.8 m B.一级采用4台液氧/煤油发动机
C.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0 t
D.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 t
变式:下列语句中给出的数据,是近似数的是(   )
A.小王所在班有50人 B.一本书有186页
C.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约155米 D.我国有56个民族
B
【题型三】准确数与近似数
C
例4:用四舍五入法将数3.141 59精确到千分位后得到的近似数是(   )
A.3.1 B.3.14 C.3.142 D.3.141
变式1: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
(1)0.632 8(精确到0.01);
(2)7.912 2(精确到个位);
(3)0.002 91(精确到万分位);
(4)0.079 02(精确到0.001).
【题型四】按要求取近似数
C
解:(1)0.632 8≈0.63.  
(2)7.912 2≈8.
(3)0.002 91≈0.002 9.
(4)0.079 02≈0.079.
实 验
1. 统计班级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2.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度.
准确数: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叫作准确数.
近似数:与实际数据接近但还有差别的数叫作近似数.
说一说
(1)下面的数据,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近似的?
(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数据是准确的,哪些数据是近似的?
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43亿
某词典共有
1 234页
小明身高约为1.65 m
下列各数中,是准确数的有________,是近似数的有_________(均填序号).
①绿化队今年植树约 20 000 棵;
②数学课本定价 9.65 元;
③王大伯家里养了 8 只鸡;
④今天的气温最高约为 24 ℃;
⑤买门票估计需要 1 000元.
巩固训练
与实际接近→近似数
与实际完全符合→准确数
与实际完全符合→准确数
与实际接近→近似数
与实际接近→近似数
②③
①④⑤
下面是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同一片树叶的长度,所用的直尺的最小单位是不同的,分别是厘米和毫米.
猜想:哪个测量结果会更精确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 π 取近似数时,有
π ≈ 3(精确到个位),
π ≈ 3.1(精确到 0.1,或叫作精确到十分位),
π ≈ 3.14(精确到 0.01,或叫作精确到百分位),
π ≈ 3.142(精确到 ,或叫作精确到 ),
π ≈ 3.141 6(精确到 ,或叫作精确到 ),
·······
我们知道圆周率 π ≈ 3.141592653…
0.001
千分位
0.0001
万分位
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36 4(精确到 0.001);
(2)14.046(精确到个位);
(3)14.046(精确到 0.1);
(4)21.3589(精确到百分位).
≈ 0.036
≈ 14
≈ 14.0
≈ 21.36
取近似数时,先根据精确度确定精确到哪一位,然后根据这个数位下一个数位上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归 纳
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
精确度表示.
精确度有两种表述方法:
①用数位表示,如精确到个位或百分位等;
②用小数表示,如精确到 0.001 或 0.1 等.
例 6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例 题
【教材P56】
(1)0.0158(精确到 0.001);
(2)304.35(精确到个位);
(3)1.804(精确到 0.1);
(4)1.804(精确到百分位).
解:(1)0.0158 ≈ 0.016;
(3)1.804 ≈ 1.8;
(2)304.35 ≈ 304;
(4)1.804 ≈ 1.80.
这里的 1.8 和 1.80 的精确度相同吗?表示近似数时,能简单地把 1.80 后面的 0 去掉吗?
习题2.3
1. 计算:
(1)(-3)3; (2)(-5)4; (3)(-1.7)2;
(4)(- )3; (5)-(-2)3; (6)(-2)2×(-3)2.
-27
625
2.89
8
36
【教材P56】
2. 用计算器计算:
(1)(-12)8; (2)1034;
(3)7.123; (4)(-45.7)3.
解:(1)(-12)8 = 429 981 696;
(2)1034 = 112 550 881;
(3)7.123 = 360.944 128;
(4)(-45.7)3 = -95 443.993.
3. 计算:
(1)(-1)100×5 +(-2)4÷4;
(2)(-3)3 - 3×(- )4;
= 9
(3) ;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