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 三角形的边 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1 三角形的边 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3.2.1 三角形的边
副标题:探索三角形三边的神秘关系
背景图:左侧展示不同长度的木棒组合(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右侧呈现一个标注三边长度的三角形,直观引出本节课对三角形边的研究重点。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具体内容,即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推理验证等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幻灯片 3:导入 —— 从生活疑问到数学探究
生活场景提问:
展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的两条路线图:一条是直接从家到学校(线段),另一条是从家经过图书馆再到学校(两条线段组成的折线)。提问:小明走哪条路线更近?为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知识,得出 “家到学校的直接距离(一条线段)小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加上图书馆到学校的距离(两条线段之和)”,为后续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埋下伏笔。
实验引入: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木棒(如 3cm、4cm、5cm、6cm、9cm),邀请学生上台尝试用任意三根小木棒拼三角形,观察哪些组合能拼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引发学生对 “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 的思考。
幻灯片 4: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 5 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棒(3cm、4cm、5cm、6cm、9cm)、直尺、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从 5 根小木棒中任意选取 3 根,记录所选小木棒的长度。
尝试用这 3 根小木棒拼成三角形,观察能否拼成封闭的三角形。
若能拼成,测量三角形三边的长度(验证所选小木棒长度是否准确);若不能拼成,分析原因。
重复上述步骤,尝试不同的组合,将结果填入记录表格。
记录表格(示例):
所选小木棒长度(cm)
能否拼成三角形
三边关系验证(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
3、4、5

3+4>5,3+5>4,4+5>3
3、4、6

3+4>6,3+6>4,4+6>3
3、4、9
不能
3+4<9,3+9>4,4+9>3
3、5、6

3+5>6,3+6>5,5+6>3
4、5、9
不能
4+5=9,4+9>5,5+9>4
幻灯片 5: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总结
从实验数据推导结论:
观察能拼成三角形的组合(如 3、4、5;3、4、6;3、5、6),发现每组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
观察不能拼成三角形的组合(如 3、4、9;4、5、9),发现其中存在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边的情况(3+4<9;4+5=9)。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用数学符号表示,在△ABC 中,a+b>c,a+c>b,b+c>a(其中 a、b、c 分别为△ABC 三边的长度)。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由 “a+b>c” 可变形为 “c<a+b”,同时两边之差 “a - b<c”(假设 a>b),同理可得 “b - a<c”“a - c<b”“c - a<b”“b - c<a”“c - b<a”,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简化判断方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无需逐一验证所有三边关系,只需验证 “较短两条边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的长度” 即可。例如,判断 3cm、4cm、9cm 能否组成三角形,只需比较 3+4 与 9 的大小(3+4=7<9),即可得出不能组成三角形的结论,简化计算过程。
幻灯片 6: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论验证
依据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ABC 中,从点 A 到点 B 的所有连线中,线段 AB 是最短的,而 AC + CB 是从 A 到 B 经过点 C 的折线长度,因此 AC + CB>AB;同理,AB + AC>BC,AB + BC>AC,从理论上证明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的正确性。
几何图形辅助理解:画出△ABC,标注三边长度,用箭头指示从 A 到 B 的线段 AB 和折线 ACB,直观展示 “线段 AB<折线 ACB”,强化对三边关系的理论认知。
幻灯片 7: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1——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例题 1:判断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1)5cm、6cm、11cm (2)5cm、6cm、10cm (3)3cm、7cm、9cm
解题步骤:
先将三条线段按长度从小到大排序。
验证较短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长线段。
解答过程:
(1)排序:5cm、6cm、11cm,较短两边之和:5+6=11,11=11,不满足 “大于”,因此不能组成三角形。
(2)排序:5cm、6cm、10cm,较短两边之和:5+6=11>10,满足条件,因此能组成三角形。
(3)排序:3cm、7cm、9cm,较短两边之和:3+7=10>9,满足条件,因此能组成三角形。
易错提醒:注意 “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的情况,此时三条线段会共线,无法组成封闭的三角形,需明确排除这种情况。
幻灯片 8: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2—— 求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例题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4cm 和 7cm,求第三条边长 x 的取值范围。
解题依据: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得:
7 - 4<x<7 + 4
计算过程:
7 - 4=3,7 + 4=11,因此 3cm<x<11cm。
结论:第三条边长 x 的取值范围是大于 3cm 且小于 11cm(即 x 的取值在 3cm 到 11cm 之间,不包括 3cm 和 11cm)。
拓展练习: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5cm 和 9cm,求第三条边长 y 的取值范围(答案:4cm<y<14cm),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解题方法。
幻灯片 9: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8cm,其中一条边长为 5cm,求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分析过程: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需分两种情况讨论:
情况 1:假设 5cm 是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另一条腰长也为 5cm,底边长为 18 - 5 - 5=8cm。
验证三边关系:5+5>8(10>8),5+8>5(13>5),满足条件,因此这种情况成立,另外两条边的长度为 5cm 和 8cm。
情况 2:假设 5cm 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则两条腰长相等,腰长为(18 - 5)÷2=6.5cm。
验证三边关系:6.5+6.5>5(13>5),6.5+5>6.5(11.5>6.5),满足条件,因此这种情况也成立,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均为 6.5cm。
结论:该等腰三角形另外两条边的长度为 5cm 和 8cm,或均为 6.5cm。
注意事项: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时,需考虑已知边是腰还是底的两种情况,同时要验证每种情况是否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避免出现不符合条件的解。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 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
练习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3cm、5cm B. 3cm、4cm、8cm C. 4cm、5cm、6cm D. 5cm、6cm、12cm(答案:C)
练习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2 和 7,第三边长为整数,求第三边的长可能是多少?(答案:6、7、8)
练习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3cm 和 7cm,求该三角形的周长(答案:17cm,提示:需排除 3cm 为腰的情况,因 3+3<7,不满足三边关系)。
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之后小组内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教师巡视指导,针对易错点进行讲解。
幻灯片 11:课堂小结
核心知识:
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简化判断方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需验证较短两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应用场景: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求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解决等腰三角形等实际问题。
解题思路:在解决与三角形边相关的问题时,需结合三边关系,必要时进行分类讨论(如等腰三角形问题),并验证结果是否符合三边关系,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幻灯片 12:课后作业
判断下列各组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能的打 “√”,不能的打 “×”,并说明理由:
(1)3cm、4cm、5cm (2)2cm、2cm、4cm (3)5cm、6cm、12cm (4)4cm、6cm、9cm
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3 和 5,第三边长为偶数,求第三边的长及该三角形的周长。
用一根长 2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边长为 6cm,另外两边的长均为整数,求另外两边的长可能是多少?
小明想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其中一条腰长为 7dm,底边长为 12dm,他准备了一根 30dm 长的绳子,够不够制作这个风筝的边框?(风筝边框由三角形的三边组成)
202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3.2.1 三角形的边
第十三章 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有关的问题.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问题】在A点的小狗,为了尽快吃到B点的香肠,它选择A B路线,而不选择A C B路线,难道小狗也懂数学?
A
B
C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5,6页并学会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
1、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对于三条线段的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组成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有没有稳定性?
知识点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合作探究
问题1: 任意画一个△ABC,如图 ,从点B出发 ,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
问题2: 哪条线路较短 理由是什么
问题3: 由问题 1 ,2 ,可说明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路线1:由点B到点C.
路线2:由点B到点A,再由点A到点C.
合作探究
对于任意一个△ABC,如果把其中任意两个顶点(例如B,C )看成定点,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
AB+AC>BC ①
同理有
AC+BC>AB ②; AB+BC>AC ③
一般地,我们有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由不等式②③移项可得BC>AB-AC,BC>AC-AB. 这就是说,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例题尝试
解:(1)设底边长为xcm,则腰长为2xcm,x+2x+2x=18. 解得 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cm、7.2cm、7.2cm.
(2)因为长为4cm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需要分情况讨论.
①若底边长为4cm,设腰长为xcm,
则有4+2x=18.
解得x=7.
例、用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例题尝试
例、用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②若腰长为4cm,设底边长为xcm,则有2×4+x=18. 解得x=10.
因为4+4<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该情况不存在.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
【点精】等腰三角形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结合时,若腰和底不明确,需要分类讨论,再检验是否符合三边关系.
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1)15cm、10cm、7cm (2) 4cm、5cm、10cm
(3) 3cm、8cm、5cm (4) 4cm、5cm、6cm
素养考点 1
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针对练习1
(1) 因为10cm+7cm>15cm, 所以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解:
(2) 因为4cm+5cm<10cm,所以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3) 因为3cm+5cm=8cm, 所以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4) 因为4cm+5cm>6cm,所以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合作探究2
想一想: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钢架,其中的道理是什么?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合作探究2
1、如图所示,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也就是说,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就确定了.
2、三角形的稳定性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图表示其中一些例子.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课堂练习
3.如图 ,一扇窗户打开后 ,用窗钩 BC 可将 其固定 ,这里 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三角形的稳定性 D.三角形的灵活性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4cm,另一边长是9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5cm,另一边长是8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
5, 5, 8
5, 8, 8
18cm或21cm
4,4,9
4,9,9
×

4+9+9=22
22cm
三边长
三边长


课堂练习
知识点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教材P练习T 变式]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3根小木棒的长度
(单位: ),其中首尾顺次相接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D
A.5,7,12 B.7,7,15 C.6,9,16 D.6,8,12
2.[2024淮安中考]用一根小木棒与两根长度分别为, 的小木
棒组成三角形,则这根小木棒的长度可以是( )
B
A. B. C. D.
3.[2025唐山路南区期末]使用, 两根直铁丝做成一个三角形框架,尺
寸如图所示,若需要将其中一根铁丝折成两段,则可以把铁丝分为两段
的是( )
B
A.只有 B.只有 C.,都可以 D., 都不可以
4.[2025天津宁河区质检]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 两点的距离,小
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测得,,则, 间
最大的整数的距离是____ .
17
三边关系
原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内容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b|b,x为第三边)
应用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习题13.2 第1、第2、第5题
习题13.2 第6题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