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2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3.2.2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副标题:探索三角形中的 “特殊线段”
背景图:左侧展示一个标注中线的三角形,中间是标注角平分线的三角形,右侧是标注高的三角形,直观呈现本节课的三种核心线段,明确学习主题。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定义,能准确描述三者的概念内涵。
掌握用尺规或三角尺画任意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方法,能规范完成作图。
了解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性质(如三条中线交于重心、三条角平分线交于内心、三条高交于垂心),能运用性质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通过动手作图与性质探究,培养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三种线段在三角形中的重要作用。
幻灯片 3:导入 —— 从 “特殊点” 引出 “特殊线段”
复习回顾: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构成要素(顶点、边、角),提问:在三角形中,连接顶点与对边、平分内角、垂直对边的线段分别是什么?引发学生对 “特殊线段” 的初步联想。
生活类比:展示三角形蛋糕,若要将蛋糕从一个顶点平均分成两份,该如何切?(引导学生想到 “中线”);若要将一个内角平均分成两个角,又该如何切?(引出 “角平分线”);若要从一个顶点向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指向 “高”),通过生活场景类比,自然导入本节课三种线段的学习。
幻灯片 4:三角形的中线 —— 定义与画法
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关键词解析:“对边中点”(需先确定对边的中点,即把对边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中线是 “线段”,而非直线或射线。
画法演示(以锐角△ABC 画 BC 边上的中线为例):
方法一:直尺测量法:用直尺测量 BC 边的长度,找到 BC 的中点 D(使 BD=DC),用铅笔标记 D 点;再用直尺连接顶点 A 和中点 D,线段 AD 即为△ABC 中 BC 边上的中线。
方法二:尺规作图法:以 B、C 为圆心,大于\(\frac{1}{2}\)BC 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 BC 两侧的两点(设为 M、N);用直尺连接 M、N,直线 MN 与 BC 的交点即为中点 D;最后连接 A、D,线段 AD 即为 BC 边上的中线。
图形标注:在锐角△ABC 中完整标注中线 AD,明确 “BD=DC”,强调中线将对边分成相等的两段。
幻灯片 5:三角形的中线 —— 性质探究
探究实验:
画一个锐角△ABC,分别画出它的三条中线(AB 边上的中线 CE、AC 边上的中线 BF、BC 边上的中线 AD)。
观察三条中线的位置关系,发现三条中线相交于同一点,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用 G 表示)。
用直尺测量重心 G 到顶点(如 A)和到对边中点(如 D)的距离,发现 AG=2GD,即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到对边中点距离的 2 倍。
性质总结:
任意三角形有3 条中线,且 3 条中线交于一点(重心)。
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到对边中点距离的 2 倍(重心分中线的比为 2:1)。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中线 AD 将△ABC 分成△ABD 和△ACD,因 BD=DC 且两三角形的高相同,根据 “面积 = 底 × 高 ÷2”,可得 S△ABD=S△ACD),通过计算面积验证该性质。
直角、钝角三角形中线特点:分别画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观察发现:无论三角形类型如何,三条中线始终交于三角形内部的重心,且重心分中线的比仍为 2:1,强调性质的普遍性。
幻灯片 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定义与画法
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关键词解析:“内角的平分线”(将内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与对边相交”(平分线需延伸至对边,形成有端点的线段),区别于 “角的平分线”(射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 “线段”。
画法演示(以锐角△ABC 画∠A 的角平分线为例):
尺规作图法:以 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AB、AC 于两点(设为 P、Q);再分别以 P、Q 为圆心,大于\(\frac{1}{2}\)PQ 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 内部交于一点(设为 R);用直尺连接 A、R,射线 AR 与 BC 交于点 D,线段 AD 即为∠A 的角平分线。
验证方法:用量角器测量∠BAD 和∠CAD 的度数,确认∠BAD=∠CAD(均为∠A 的一半),确保角平分线画法正确。
图形标注:在锐角△ABC 中标注角平分线 AD,明确 “∠BAD=∠CAD”,突出角平分线平分内角的核心特征。
幻灯片 7: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性质探究
探究实验:
画一个锐角△ABC,分别画出它的三条角平分线(∠A 的平分线 AD、∠B 的平分线 BE、∠C 的平分线 CF)。
观察三条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发现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同一点,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用 I 表示)。
过内心 I 分别作 AB、BC、AC 的垂线,测量三条垂线段的长度,发现三条垂线段长度相等(内心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性质总结:
任意三角形有3 条角平分线,且 3 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内心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将在后续 “全等三角形” 和 “圆” 的学习中进一步应用)。
直角、钝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特点:分别画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观察发现:无论三角形类型如何,三条角平分线始终交于三角形内部的内心,且内心到三边的距离仍相等,说明性质适用于所有三角形。
幻灯片 8:三角形的高 —— 定义与画法
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简称三角形的高)。
关键词解析:“对边所在直线”(若对边较短或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需延长对边再作垂线),高是 “线段”,垂足在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上。
画法演示(分三种三角形类型):
锐角三角形(以△ABC 画 BC 边上的高为例):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 BC 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过顶点 A,沿直角边画出垂线,垂足为 D,线段 AD 即为 BC 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部)。
直角三角形(以 Rt△ABC,∠C 为直角画高为例):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C、BC)互为 “高”(AC 是 BC 边上的高,BC 是 AC 边上的高);画斜边 AB 上的高时,用三角尺的直角边过 C 点垂直于 AB,垂足为 D,线段 CD 即为 AB 边上的高(两条直角边上的高与直角边重合,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内部)。
钝角三角形(以△ABC,∠A 为钝角画高为例):画∠A 对边 BC 上的高时,高在三角形内部(方法同锐角三角形);画∠B 对边 AC 上的高时,需延长 AC 至 E,用三角尺过 B 点垂直于 AE,垂足为 E,线段 BE 即为 AC 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外部);画∠C 对边 AB 上的高时,延长 AB 至 F,过 C 点垂直于 AF,垂足为 F,线段 CF 即为 AB 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外部)。
图形标注:在三种三角形中分别标注高,明确垂足位置(内部或外部),强调高的 “垂直” 特征。
幻灯片 9:三角形的高 —— 性质探究
探究实验:
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观察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一点(垂心)。
直角三角形: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垂心与直角顶点重合)。
钝角三角形: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内部,三条高的延长线交于三角形外部的一点(垂心)。
性质总结:
任意三角形有3 条高,且 3 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交于一点(垂心)。
垂心的位置与三角形类型相关:锐角三角形垂心在内部,直角三角形垂心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垂心在外部。
易错提醒: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时,容易忘记延长对边,导致无法正确找到垂足,需重点强调 “对边所在直线” 的含义,确保高的画法准确。
幻灯片 10: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对比总结
对比表格:
线段类型
定义核心
画法关键步骤
交点名称
交点位置
特殊性质
中线
连接顶点与对边中点
找对边中点,连接顶点与中点
重心
均在三角形内部
分中线比 2:1,分三角形为等面积两部分
角平分线
平分内角且交对边于一点
尺规作角平分线,交对边得交点
内心
均在三角形内部
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从顶点垂直对边所在直线
作垂线,确定垂足
垂心
锐角内、直角顶点、钝角外
高与对边(或延长线)垂直
图形对比:在同一个锐角三角形中,同时画出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标注各自的交点(重心、内心、垂心),直观展示三者的区别与位置关系(注意:在非特殊三角形中,重心、内心、垂心通常是三个不同的点)。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 巩固三种线段的应用
练习 1:如图,在△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若 BC=8cm,求 BD 的长度;若 S△ABD=12cm ,求 S△ABC 的面积(答案:BD=4cm,S△ABC=24cm )。
练习 2:在 Rt△ABC 中,∠C=90°,∠A=30°,画∠B 的角平分线交 AC 于 D,若∠ABC=60°,求∠ABD 和∠CBD 的度数(答案:均为 30°)。
练习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内部(√);
(2)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外部(×,一条在内部,两条在外部);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是线段)。
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教师针对作图规范和性质应用进行点评。
幻灯片 12:课堂小结
核心知识:
三种线段的定义:中线(连顶点与对边中点)、角平分线(平分内角交对边)、高(垂直对边所在直线)。
三种线段的画法:中线可测中点或尺规找中点,角平分线用尺规作图,高需结合三角形类型判断是否延长对边。
三种线段的性质:三条中线交于重心(内,分比 2:1)、三条角平分线交于内心(内,到三边等距)、三条高交于垂心(位置随三角形类型变化)。
解题关键:作图时需规范步骤,应用性质时需结合三角形类型,明确交点位置与特殊关系。
幻灯片 13:课后作业
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在每个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中线、角平分线、高,标注交点名称(重心、内心、垂心),并观察不同三角形中交点的位置差异。
在△ABC 中,AD 是中线,AB=5cm,AC=7cm,求△ABD 和△ACD 的周长差(提示:周长差 =(AB+BD+AD)-(AC+CD+AD),BD=CD)。
已知△ABC 的内心为 I,过 I 作 ID⊥AB 于 D,IE⊥BC 于 E,若 ID=2cm,求 IE 的长度;若△ABC 的面积为 15cm ,AB+BC+AC=15cm,求 ID 的长度(提示:利用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将三角形分成三个小三角形计算面积)。
如图,在钝角△ABC 中,∠A 为钝角,画 BC 边上的高 AD,AB 边上的高 CE,标注垂足位置,并说明两条高的位置关系(是否相交,相交于三角形内部还是外部)。
202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3.2.2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第十三章 三角形
a
i
T
u
j
m
i
a
N
g
1、通过阅读课本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高在由图叙述定义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定义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画法,发展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除了三条边,还有哪些
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把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BC的顶点A上,另一端从点B开始沿着BC向点C移动,观察移动过程中形成的无数条线段中有没有特殊位置的线段.你认为有哪些特殊位置?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7,8页并学会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
1、什么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2、什么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分别有什么性质?
知识点1:三角形的中线(重点)
合作探究1:
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的
中点D,所得线段AD叫作ABC的边BC上的中线.
A
B
C
D
几何语言:
∵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
∴ BD = CD = BC
合作探究1:
【思考】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并观察它们中线的交点有什么规律?
A
B
C
A
B
C
A
C
B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E
F
D
D
E
F
D
F
E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这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我们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合作探究1:
【拓展】如图,AD为△ABC的中线,猜想△ABD与△ACD的面积关系.
A
B
C
D
因为AD为△ABC的中线,所以 BD = DC
所以△ABD与△ACD等底等高,
所以△ABD与△ACD的面积相等
【总结】三角形的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知识点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重点)
合作探究2:
什么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画△ABC的∠A的平分线AD,交∠A所对的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作△ABC的角平分线.
A
B
C
D
几何语言: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AD =∠CAD = ∠BAC.
合作探究2:
【思考】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并观察它们中线的交点有什么规律?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
并且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交于一点.
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知识点3:三角形的高(重难点)
合作探究3: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线?
如图,从△ 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作ABC的边BC上的高线.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A
B
C
D
几何语言:
∵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
∴AD⊥BC,垂足为D.
三角形的高是一条垂线段
合作探究3:
【思考】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你有什么发现?
A
B
C
D
E
F
A
B
C
D
A
B
C
D
E
F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
三角形 高及高的交点的位置 图示
锐角三角形 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直角三角形 有两条高恰好是三角形的两条
直角边,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
部,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  
钝角三角形 有两条高落在三角形的外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没有交点,但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一点.  
合作探究3:
归纳:
三角形三种重要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 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高 条数 三条 三条 三条 交点 位置 在三角形内 在三角形内 锐角三角形 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顶点处
钝角三角形 没有交点
用途举例 (1)证线段相等; (2)证面积相等 证角相等 (1)证线段垂直 (2)证角相等 用途举例
复习巩固
1.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2,7,a,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 < a < 9
【教材P9习题13.2 第1题】
2. 长为 100 cm,70 cm,50 cm,30 cm 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几种选法?为什么?
解:组成三角形的有(1)100 cm,70 cm,50 cm;(2)70 cm,50 cm,30 cm 两种选法.
因为只有这两种能满足“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P9习题13.2 第2题】
C
A
B
3. 对于下面每个三角形,分别过顶点 A 画出它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解:如下图,AD,AE,AF 分别是△ABC 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1)
(2)
(3)
【教材P9习题13.2 第3题】
C
A
B
D
E
F
(F)
E
D
C
A
B
D
E
F
4. 如图,在△ABC中,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 填空:
【教材P9习题13.2 第4题】
C
A
B
E
D
F
(1)BE = _____ = _____;
(2)∠BAD =_______= ______;
(3)∠AFB =_______= 90°;
(4)若 BC = 8,AF = 5,
则 S△ABC =______, S△ABE =______.
BC
CE
∠CAD
∠BAC
∠AFC
20
10
综合运用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 6,周长为 20,求其他两边的长.
解:①当腰长为 6 时,底边长为 20 – 6×2 = 8.
∵6 + 6 > 8,∴能组成三角形.
②当底边长为 6 时,腰长为 = 7.
∵ 6 + 7 > 7,∴能组成三角形.
故其他两边长分别为 6,8 或 7,7.
【教材P10习题13.2 第5题】
6.(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 5,一边长为 6,求它的周长;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 4,一边长为 9,求它的周长.
解:(1)16或17.
(2)22.
【教材P10习题13.2 第6题】
7. 如图,在△ABC 中,AB = 2,BC = 4, 则△ABC 的高 AD 与 CE 的比是多少?(提示: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P10习题13.2 第7题】
解:∵S△ABC = BC·AD = AB·CE,
∴ BC·AD = AB·CE.

A
B
E
D
C
拓广探索
8. 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DE // AC,DE 交 AB 于点 E, DF // AB,DF 交 AC 于点 F. 图中∠1 与∠2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材P10习题13.2 第8题】
A
B
E
D
C
F
1
2
A
B
E
D
C
F
1
2
解:∠1 = ∠2. 理由:
∵ DE // AC,∴∠1 = ∠DA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理,∠2 =∠DAB.
又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AC =∠DAB.
∴∠1 =∠2.
1. 用三角尺画的边 上的高线,下列三角尺的摆放
位置正确的是( )
C
A. B. C. D.
当堂检测:
(第2题)
2. 如图,在中,是高, 是
角平分线, 是中线.下列结论错误的
是( )
D
A. B.
C. D.
当堂检测:
3. [2025开封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相交于一点;
③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④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该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习题13.2 第3、第4题
习题13.2 第8题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