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厚德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厚德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安徽省合肥市厚德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顺利升空,并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燃料加注 B. 自动对接 C. 火箭升空 D. 点火发射
2.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生活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无关联的是
选项 生活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B 红磷可制造烟雾弹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A. A B. B C. C D. D
3. 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的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实验室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B.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 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 工业废水未处理直接排放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吸取液体 B. 加热液体
C. 添加酒精 D. 加入固体
5. 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
A. 锶元素的符号是 B. 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C. 锶是金属元素 D. 锶相对原子质量是
6. 对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常用戊二醛(化学式为),下列关于戊二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戊二醛由5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2个氧元素组成
B. 1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C. 戊二醛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D. 1个戊二醛分子由15个原子构成
7.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事实 解释
A 擦黑板时粉笔末飞扬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水结成冰 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C 氧气在加压时可装入钢瓶中 分子间存在间隙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恢复原状 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物质的含量模型 B. 原子结构
C. 微粒与元素的关系 D. 氮元素的化合价
10. 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中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B.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C.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11.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氢气验纯
B. 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C. 室温下,证明MnO2能催化H2O2的分解
D.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密闭装置中一定质量的硫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C. 在密闭容器中用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水的电解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巢湖是安徽省境内最大的湖泊。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与水有关的知识后,以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等展开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水质检测
巢湖流域某时刻水质检测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指标 pH 溶解氧(mg/L) 浊度(NTU) 总磷(mg/L) 总氮(mg/L)
检测结果 8 10.0 24.2 0.07 1.17
(1)溶解氧中的“氧”是指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是衡量水体是否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当水体中总磷含量大于0.02mg/L、总氮含量大于0.2mg/L时,水体易发生富营养化。则该水体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富营养化风险。
任务二:自制净水器
如图为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制作的便携式净水器。
(3)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是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使用该净水器时,将待处理的水由下往上压,优点是_________。
任务三:评价作品
(5)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评价不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制作材料廉价易得
B. 小卵石和石英砂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 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 净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14. 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在此实验方案中,下列图标需要标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来给硫燃烧,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
15. 以下是小红对水的净化的探究。小红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要模拟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操作①的步骤是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有______。(至少写一条)
(2)小红在操作②选用了如图装置,该装置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活性炭具有此作用的原因是______,她认为该装置中入水口与出水口可以调换,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
16. 利用图1装置探究“二氧化锰(MnO2)的用量对过氧化氢(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H2O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1)装置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二氧化锰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2)图2是“0.1g二氧化锰(MnO2)与不同体积3%过氧化氢(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
(3)当用“3%过氧化氢(H2O2)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MnO2)混合”时,得到如图3所示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显示,当二氧化锰(MnO2)的用量增加到0.08g时,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二氧化锰(MnO2)的质量有4g(一药匙),所需3%过氧化氢(H2O2)溶液的体积是_____mL,使用如图4______(填字母序号)烧杯中所装的3%过氧化氢(H2O2)溶液,其分解速度最接近实验要求。
(4)某同学探究了影响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二氧化锰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体积
Ⅰ 50.0 g 1% 0.1 g 9 mL
Ⅱ 50.0 g 2% 0.1 g 16 mL
Ⅲ 500 g 4% 0.1 g 31 mL
①本实验中,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是图5中的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
17. 草甘膦(化学式为)是一种有机磷除草剂,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乙醇等,不可燃,常温下稳定。请分析并计算:
(1)一个草甘膦分子由__________个原子构成。
(2)草甘膦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草甘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4)33.8 g草甘膦中含有磷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顺利升空,并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燃料加注 B. 自动对接 C. 火箭升空 D. 点火发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燃料加注:将燃料(如液体燃料)从储罐转移到火箭燃料箱的过程,涉及液体的流动和填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动对接:飞船与空间站通过自动系统(如机械臂、传感器)进行连接过程,主要涉及机械运动和位置调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火箭升空:火箭升空是火箭从地面上升的运动过程,本质是位置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点火发射:这是火箭点火启动发动机的过程,涉及燃料(如液氢)和氧化剂(如液氧)的燃烧反应,生成新物质(如水等),并释放大量热能、光能和气体,属于化学变化,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生活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无关联的是
选项 生活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B 红磷可制造烟雾弹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是厨余垃圾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可制造烟雾弹,故选项说法正确。
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少量的能供给呼吸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 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的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实验室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B.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 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 工业废水未处理直接排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废液常含有酸、碱、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倒入水池会污染水体,破坏水质,威胁水安全。不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对水体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吸取液体 B. 加热液体
C. 添加酒精 D. 加入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先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帽,将空气排出,再伸入液体,松开手,故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正确;
C、酒精具有可燃性,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
D、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缓慢竖立,故D错误。
故选B。
5. 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
A. 锶元素的符号是 B. 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
C. 锶是金属元素 D.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右上角就是其化学符号是Sr,大小写也对,故A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同一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图示可知,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故B正确;
C、锶汉字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C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中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或“kg”,由图示可知,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故D错误。
故选D。
6. 对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常用戊二醛(化学式为),下列关于戊二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戊二醛由5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2个氧元素组成
B. 1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C. 戊二醛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D. 1个戊二醛分子由15个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应说戊二醛(C5H8O2)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该选项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该选项错误。
C、戊二醛是由戊二醛分子构成的,1个戊二醛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错误。
D、1个戊二醛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个原子,该选项正确。
故选D。
7.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事实 解释
A 擦黑板时粉笔末飞扬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水结成冰 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C 氧气在加压时可装入钢瓶中 分子间存在间隙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恢复原状 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擦黑板时粉笔末飞扬,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用分子的运动来解释,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仍在不断运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在加压时可装入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间间隔变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恢复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体积不发生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描述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该描述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是大量白烟,不是白雾,“烟” 是固体小颗粒,“雾” 是小液滴,该描述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该描述正确。
故选C。
9.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物质的含量模型 B. 原子结构
C. 微粒与元素的关系 D. 氮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三种气体的含量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元素包含氧原子和氧离子,选项错误;
D、NH3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x+(+1)×3=0,x=-3;N2为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HNO3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化合价为y,(+1)+y+(-2)×3=0,y=+5,故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NH3、N2、HNO3。选项正确;
故选D。
10. 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中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B.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C.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中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如果一种纯净物是单质,它必须只含一种元素,A选项正确;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带电荷的粒子还包括电子(带负电荷)和质子(带正电荷),它们不是离子。因此,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B选项正确;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也可以由原子、离子等直接构成,C选项错误;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因为“微粒”包括原子、离子、分子等,如水分子的质子数总和为10(氧原子 8 + 氢原子各 1),氖原子质子数也是10,但水分子包含氢和氧元素,氖原子是氖元素,它们不是同种元素,D选项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氢气验纯
B. 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C. 室温下,证明MnO2能催化H2O2的分解
D.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验纯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相同条件下,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要证明MnO2能催化H2O2的分解,除了要证明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还需要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向50mL冷水和50mL热水中各加1g品红,观察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C。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密闭装置中一定质量的硫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C. 在密闭容器中用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水的电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用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短,但是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该图像不正确;
B、密闭装置中一定质量的硫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对的质量逐渐减小,由于氧气是过量的,则硫会完全反应最终固体的质量减少至零,该图像正确;
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且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最后压强低于原气压,该图像不正确;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4:32=1:8,该图像不正确;
故选B。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巢湖是安徽省境内最大的湖泊。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与水有关的知识后,以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等展开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水质检测
巢湖流域某时刻水质检测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指标 pH 溶解氧(mg/L) 浊度(NTU) 总磷(mg/L) 总氮(mg/L)
检测结果 8 10.0 24.2 0.07 1.17
(1)溶解氧中的“氧”是指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是衡量水体是否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当水体中总磷含量大于0.02mg/L、总氮含量大于0.2mg/L时,水体易发生富营养化。则该水体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富营养化风险。
任务二:自制净水器
如图为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制作的便携式净水器。
(3)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是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使用该净水器时,将待处理的水由下往上压,优点是_________。
任务三:评价作品
(5)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评价不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制作材料廉价易得
B. 小卵石和石英砂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 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 净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1)O2 (2)有
(3)混合物 (4)有利于提高净水效果(合理即可) (5)BD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气不易溶于水,溶解氧中的“氧”是指氧气,化学式为O2;
【小问2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总磷含量为0.07 mg/L大于0.02mg/L,总氮含量为1.17 mg/L大于0.2mg/L,所以该水体有富营养化风险;
【小问3详解】
便携净水器通过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对河水进行过滤,虽然可以去除一些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但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杂质和微生物等,因此属于混合物;
【小问4详解】
使用该净水器,待处理水由下往上压,优点是:使水与净水材料充分接触,增强水的净化效果,还可以防止难溶性杂质堵塞石英砂和活性炭;
【小问5详解】
A、据图可知,制作材料廉价易得,故说法正确;
B、小卵石、石英砂可除去水中的泥沙等难溶杂质,故说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说法正确;
D、便携净水器通过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对河水进行过滤,虽然可以去除一些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故选BD。
14. 在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在此实验方案中,下列图标需要标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来给硫燃烧,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acd
(3) ①. C ②. 方便在集气瓶中预留少量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戴护目镜(a),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要避免热烫(c),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d),无有毒气体生成,不需要排风。故填:acd。
【小问3详解】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故若要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需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应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装置可选C,理由是:方便在集气瓶中预留少量水。
15. 以下是小红对水的净化的探究。小红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要模拟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操作①的步骤是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有______。(至少写一条)
(2)小红在操作②选用了如图装置,该装置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活性炭具有此作用的原因是______,她认为该装置中入水口与出水口可以调换,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1) ①. 明矾 ②. 过滤 ③. 滤纸破损(或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者仪器不干净)
(2) ①.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③. 不同意,调换后水与活性炭接触时间变短,吸附效果差(或者不溶性杂质堵塞活性炭颗粒之间的缝隙)
【解析】
【小问1详解】
河水加入A物质后静置沉降,所以A物质应为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故填:明矾。
经过操作①后固液分离,所以操作①为过滤。故填:过滤。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小问2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故活性炭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的原因是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填: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活性炭净水器中入水口在下的一个原因是使水与活性炭充分接触,吸附效果好;另一个原因是可以防止不溶性杂质堵塞活性炭颗粒之间的缝隙。故填:不同意,调换后水与活性炭接触时间变短,吸附效果差(或者不溶性杂质堵塞活性炭颗粒之间的缝隙)。
16. 利用图1装置探究“二氧化锰(MnO2)的用量对过氧化氢(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H2O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1)装置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二氧化锰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2)图2是“0.1g二氧化锰(MnO2)与不同体积的3%过氧化氢(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
(3)当用“3%过氧化氢(H2O2)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MnO2)混合”时,得到如图3所示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显示,当二氧化锰(MnO2)的用量增加到0.08g时,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二氧化锰(MnO2)的质量有4g(一药匙),所需3%过氧化氢(H2O2)溶液的体积是_____mL,使用如图4______(填字母序号)烧杯中所装的3%过氧化氢(H2O2)溶液,其分解速度最接近实验要求。
(4)某同学探究了影响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二氧化锰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体积
Ⅰ 50.0 g 1% 0.1 g 9 mL
Ⅱ 50.0 g 2% 0.1 g 16 mL
Ⅲ 50.0 g 4% 0.1 g 31 mL
①本实验中,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是图5中的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质量 ③. 化学性质
(2)在二氧化锰质量一定时,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产生氧气越多
(3) ①. 400 ②. C
(4) ①. c ②. 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甲中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相同条件下,在二氧化锰质量一定时,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产生氧气越多;
【小问3详解】
曲线的斜率显示,当二氧化锰(MnO2)的用量增加到0.08g时,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此时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为8mL,在此实验条件下,若二氧化锰(MnO2)的质量有4g(一药匙),所需3%过氧化氢(H2O2)溶液的体积是:,故使用图4中C烧杯中所装的3%过氧化氢(H2O2)溶液,其分解速度最接近实验要求;
小问4详解】
①利用排水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应从短管通入,水从长管排出,用量筒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氧气的体积,故应选c;
②由表可知,该实验中双氧水的浓度不同,其他因素相同,则该实验是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越大,故可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
17. 草甘膦(化学式为)是一种有机磷除草剂,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乙醇等,不可燃,常温下稳定。请分析并计算:
(1)一个草甘膦分子由__________个原子构成。
(2)草甘膦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草甘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4)33.8 g草甘膦中含有磷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8 (2)
(3)21.3% (4)33.8g草甘膦中含有磷元素的质量为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草甘膦化学式C3 H8 NO5 P,一个草甘膦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
【小问2详解】
草甘膦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小问3详解】
草甘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4详解】
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