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 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光如梭,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悄然逝去。回首过去,我们获益匪浅:目击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一幕;欣赏了鲁迅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敬佩有着抑扬顿cuò声调、严谨认真态度的藤野先生,体会到他和鲁迅浓浓的师生之情;感谢居里夫人带给人类的蓝色荧光,体会她对科学研究的炽热情感;品读了李白、王维这些器宇轩昂的古代文人带给我们的无限遐思……这些有力量的文字juān刻在我们心中,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浩瀚无垠的文学海洋待你我携手遨游,让我们共同翘首,迎接下一段征程。
1. 文段中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着(zháo) B. 恶(wù) C. 炽(chì) D. 翘(qiáo)
2. 文段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
(1)______(2)______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影院里的观众都屏息敛声,或点头,或沉思,各种表情不一而足。
B. 博物院的馆藏丰富,陶器、瓷器、青铜器、漆木器……令人眼花缭乱。
C. 居里夫妇在旧棚屋里殚精竭虑地提炼镭,展现了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唯有用心感受他们的精神,我们才能学到可贵的品质。
D. 鲁迅的这篇杂文虽篇幅短小,但一针见血,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建立创新型的国家,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大批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创新型人才。
B. 此次活动旨在以影像为载体,为大众推广积极生活方式,启发生命创造力为目的。
C.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以阅读、表演等为媒介,用丰富的活动充分发挥为学生服务。
D.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发现、干预、制止欺凌行为。
5. 请阅读下面关于“爱心”的语句,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
爱心是在人世传递的火种,它生生不息。当你给了别人一滴水的时候,你自己已经得到了一片浩瀚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名著阅读
(1)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朱德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日后成为三次革命的领袖所具备的自发精神和坚定目标。
B. 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
C. 毛泽东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D. 周恩来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细心热情,善于计划,生活朴素,充满活力。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一定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你最敬佩的一位领袖,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敬佩的理由。
A.毛泽东 B.周恩来 C.贺龙 D.彭德怀
7. 专题学习活动
八年级11班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根据示例,为主题活动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漫画展览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2)下列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诚信”的诗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首全经。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⑥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3)你的同桌小林,他聪明活泼,但最近为了应付作业,多次抄袭同学的答案,甚至在网上复制。同学们发现后议论纷纷但他却毫不在意。作为他的同学,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收获对他进行劝告。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 按要求填空。
类别 诗句 出处
自然风光 ①树树皆秋色,______。 王绩《野望》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③山随平野尽,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的黄昏日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⑤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壮志情怀 ⑥亭亭山上松,______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 曹操《龟虽寿》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郦道元《西陵峡》)
9. 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自给自足
B. 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素食
C.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绝妙
D. 良多趣味 用心良苦 良久
10.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1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
D. “沿溯阻绝”中“沿”“溯”的意思分别是“逆流而上”“顺流而下”。
12. 甲乙两个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怎样的感受?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19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着星辰大海,再出征
靳昊
①“……5、4、3、2、1点火!”
②10月26日11时14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宛如一条巨龙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直叩苍穹。
③约十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三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④这是“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也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1975年出生的指令长汤洪波,参加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第三批航天员唐胜杰和江新林分别出生于1989年和1988年,都是首次飞行。
⑤“2021年9月16日,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撤离返回之前,我忍不住再次回到核心舱,看了看自己精心调试的设备,摸了摸自己亲手安装的螺丝。真的很舍不得,过去的两年中我时常梦回太空。”汤洪波深情地说。
⑥唐胜杰是一名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农村娃。“我的家乡甘肃有着敦煌飞天的神话传说,飞行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和追求。”唐胜杰说,“能够为祖国出征太空,这是无上的光荣,无上的使命,无上的荣誉。”
⑦“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特别幸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施展才干的舞台。我们将不负时代,以奋斗的姿态奋力奔跑!”江新林斗志满满。
⑧据了解,这次任务是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后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承担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任务,真正体现建站为应用的目标。
⑨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任务将由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让我们预祝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任务,将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⑩航天员乘组乘车前往发射塔架时,记者注意到,特制的车牌上写着“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93次飞行。
30战30捷!在向着星辰大海追梦的征途中,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探索永不止步……
(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则新闻全面报道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事件,属于消息。
B. 本则新闻详细报道了各种人物的语言,现场感很强,属于特写。
C. 本则新闻就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发表评论,属于新闻评论。
D. 本则新闻详尽而生动地报道了发射过程及相关人物,属于通讯。
14.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特点是什么?
15. 下面是记者的采访提纲,请你补充完善。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
(1)______ 汤洪波 (2)______
唐胜杰 能谈谈您是如何走上航天员这条道路的吗?
江新林 作为首次飞行的航天员,您的心情如何?
林西强 (3)______
16. 根据提示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宛如一条巨龙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直叩苍穹。(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航天员乘组乘车前往发射塔架时,记者注意到,特制的车牌上写着“万无一失圆满成功”。(从新闻的准确性角度赏析)
(二)(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程开甲:中国“核司令”
①2024年的8月3日,是程开甲106周年诞辰。他,是中国唯一一位拥有国家六大荣誉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司令”。
②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在苏州水乡。1937年,程开甲高中毕业,后被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同时录取,他最终选择了当时被称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程开甲遇到了竺可桢、束星北、苏步青等大师,为未来物理学的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③可是,成长于战火纷飞年代的程开甲,大学时光在流亡中度过。程开甲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行字——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
④1946年,程开甲获得奖学金,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他孜孜以求,不到两年就获博士学位。在爱丁堡大学时寄人篱下的滋味,常常让程开甲气恼和愤怒,他感觉“海外的华人心中很闷、很苦”。直到1949年“紫石英”号事件,才让程开甲第一次产生“出了口气”的感觉。随后,程开甲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购买了建设祖国所需的书籍,踏上了归国之路,开启了报效祖国的人生之旅。
⑤回国后,程开甲在南京大学工作近十年,后来为了培养亟须的原子能研究人才,经钱三强亲自点将,程开甲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随后他便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
⑥1964年10月16日,惊天动地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张爱萍将军在指挥所里激动地拿起话筒给周总理汇报这一喜讯时,大家的目光都转向技术专家程开甲。他紧皱着眉头,盯着眼前的压力测量仪记录数据,用力一挥手,坚定地说:“是核爆炸,没错!”随后的现场情况证明,程开甲的结论是正确的。
⑦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和朱光亚等人决定进入地下爆心考察。爆炸形成了一个巨大空洞,而且谁也说不清洞里辐射会产生多大危险。程开甲和同事们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在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前进,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⑧从1962年筹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共22年,程开甲一直主持和决策着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全局工作,是我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⑨20世纪80年代,程开甲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为国防科技建设发展作出新贡献。后来又提出凝聚态的新的电子理论,取得重要进展。
⑩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程开甲生前说过:“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的看法,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此生情定核裂变,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司令”。
(有删改)
【知识链接】
“紫石英”号事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英国皇家海军在长江上发生的一次军事冲突,它在中国现代史上,尤其是中外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为此,解放军发布了公告,要求所有外国舰只必须在4月20日前撤离长江水域。可就是在4月20日,渡江战役发起的前一天,英国皇家海军护卫舰“紫石英”号无视解放军的警告,擅自驶入长江解放军防区的前线江段。解放军认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随即与“紫石英”号发生炮战。“紫石英”号遭受重创,搁浅在长江边,无法移动。英国远东舰队派出的救援舰只“伴侣”号、“伦敦”号和“黑天鹅”号相继驶入长江,也与解放军发生了激烈炮战,均被击退并遭受损伤。此后,“紫石英”号被困长达101天。在此期间,中英双方进行了多次外交谈判,但未能达成协议。最终,在7月30日夜晚,“紫石英”号利用一艘客轮作为掩护,并趁江水涨潮之机,逃出长江,进入公海。
17. 根据提示,梳理程开甲的人生经历
(1)______——(2)毅然归国,投身报国——(3)______——(4)开拓创新,毕生许国。
18. 程开甲院士被誉为“中国核司令”,以下关于其生平事迹的表述中,哪一项与文章内容不符?( )
A. 他在英国留学期间,因“紫石英”号事件深感祖国强大才有尊严,从而坚定了回国的决心。
B.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依据压力测量仪的数据,率先确认了核爆炸的成功。
C. 他为了掌握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曾亲自进入辐射未知的爆心洞穴进行考察。
D. 他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并于1984年因身体原因主动离开了核试验基地。
19. 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0. 语言赏析
(1)他紧皱着眉头,盯着眼前的压力测量仪记录数据,用力一挥手,坚定地说:“是核爆炸,没错!”(从人物描写角度)
(2)经钱三强亲自点将,程开甲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随后他便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说一说加点词语的含义)
21. 请结合文章内容、链接材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具体分析程开甲和鲁迅海外求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链接材料]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节选自《藤野先生》)
四、写作(55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22. 作文题目《最美的时光,莫过有你》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23. 作文
鲁迅先生收藏了藤野先生的讲义,讲义上留存了许多感动回忆:居里夫人和丈夫静静地望向镭,这小小的蓝色荧光留存了他们的许多美丽回忆;苏轼记录了那晚月光下的“藻荇交横”,如梦似幻的竹柏倒影也留存了他滋味复杂的回忆……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留存下了满载回忆的东西呢?
请以“那__________,满是回忆”为题,作文。
要求:(1)补充完题目后写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参考答案
【答案】1. A 2. ①. 挫 ②. 镌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 ①. 当你给了别人一朵花的时候 ②. 你自己已经得到了一座美丽的花园 ③. 当你给了别人一颗星的时候 ④. 你自己已经得到了一片璀璨的星空
6.【答案】(1)C (2)①我敬佩毛泽东。他是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他的生活简朴,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他平易近人,吃苦耐劳,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②我敬佩周恩来。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外交家,也是一位儒雅的革命者,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工作缜密,极富修养,周恩来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为斯诺规划细致的采访行程,用诚意感动了斯诺。
③我敬佩贺龙。他是一位威望极高、有出色军事才能的将领,性格急躁但很谦虚,他英勇善战,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他生活简朴,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
④我敬佩彭德怀。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有正义感,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体罚他的老师。他平易近人,关爱部下。他在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他很喜欢孩子,他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他善于作战,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
7.【答案】(1)(言之有理即可)①举办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②举办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2)D
(3)小林,我理解你想取得好成绩的心情,但我觉得诚信才是我们做人最根本的东西。(提出观点1分)你想想,抄袭虽然暂时提高了分数,但你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到了大考还是会暴露问题,这其实是害了自己啊。而且,如果大家知道了这件事,可能就会不再信任你,这样会伤害我们之间的友谊和班级氛围。(讲明危害)以后如果你遇到难题,随时可以来问我,我们可以一起研究。或者我们一起去问问老师,好不好?(提出建议)
8.【答案】 ①. 山山唯落晖 ②.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③.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 江入大荒流 ⑤. 大漠孤烟直 ⑥. 长河落日圆 ⑦.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⑧.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⑨. 瑟瑟谷中风 ⑩. 壮心不已
【答案】9. D 10. (1)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乘风飞行,也没有这么快。
(2)既然自己欣喜于看到这样的奇观,那么山水如果有灵性,也应当惊异于千百年来终于遇到了知己。 11. D
12. ①作者实地考察时,表现出对三峡奇异山水的惊叹(欣赏)和喜爱。②甲文中说三峡夏季水大流急,行舟快捷。春冬之时,水清山绿,充满趣味,秋天肃静凄美,风景各不相同。③乙文中说三峡景色壮丽奇特,自己流连忘返,乐在其中;结尾还用拟人手法,写山水也以他为千古知己而感到惊喜,形象表达作者对三峡的由衷喜爱。
【答案】13. D 14. ①航天员乘组平均年龄最小,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
②航天员乘组承担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任务;
③航天员乘组要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极具挑战性。
15. ①. 了解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相关情况,深入挖掘此次飞行任务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②. 请问本次飞行任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相比您的飞行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③. 您对航天员乘组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16.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长征二号F火箭比作“巨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箭升空时的磅礴气势和动态美感,突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自豪之情。
(2)“万无一失”“圆满成功”直接引用车牌上的真实内容,客观准确地再现了现场情景,既符合新闻事实,又传递出对此次航天任务的美好祝愿和坚定信心,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答案】17. ①. 寒窗苦读,立志救国; ②. 隐姓埋名,奉献为国 18. D
19. 简要介绍了程开甲的身份和荣誉,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引出下文对程开甲一生经历和贡献的详细叙述,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0. (1)这句话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程开甲在关键时刻的严肃、专注、果断和自信的形象,侧面表现了程开甲的专业素养深厚,展现了他作为中国“核司令”的担当和风采。
(2)“销声匿迹”愿意是指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在文中是说程开甲为了国家核武器事业的发展走下讲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表达了作者对程开甲大公无私、为国奉献的精神的敬佩。
21. (示例)相同点:两人都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因祖国的贫弱和落后而到海外求学,学习结束后都选择归国报效祖国,并且都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不同点:程开甲将物理学作为研究方向,以科学救国为己任;鲁迅则因意识到医学无法救治国人麻木的心灵而弃医从文,以笔为剑唤醒国人的灵魂。
22、23.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