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综合检测卷(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综合检测卷(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期中综合检测卷(一)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 分)
某校开展“拜水都江堰”研学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年代最久且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因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xiè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一体,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组织修建的,其初衷是通过系统性的水利工程,实现秦国军事扩张与民生治理的双重战略目标。李冰父子为修建都江堰殚精竭虑,他们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白手起家,顺应自然地貌,因地制宜,“筑堰分水”,驯服了曾经狂野咆哮的岷江。在他们的组织带领下,人们以坚 rèn不拔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伟大工程。自此,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这一伟大壮举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 李冰父子的事迹将被人们永远铭记于心。
1.(3分)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下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泄 bào 忍 kuàng B.泄 páo 韧 kuàng
C.泻 bào 韧 kuāng D.泻 páo 忍 kuāng
2.(3分)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初衷 B.殚精竭虑 C.白手起家 D.铭记
3.(3分)下列对文段中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中,“根据”“特殊”“地形”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B.“自此,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把顿号改为逗号。
C.“驯服了曾经狂野咆哮的岷江”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可缩句为“它利用条件”。
4.(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给出修改意见。
第 1页(共8页)
5.(3分)下面是书法小组某同学抄录清代诗人黄俞《都江堰》诗的书法作品,下列对该幅书法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体是楷书,字形方正,横平竖直。
B.字体是隶书,字形扁平,蚕头雁尾。
C.字体是行书,行云流水,牵丝带连。
D.字体是草书,龙飞凤舞,笔画连绵。
6.(2分)请你仿照下面例子,为都江堰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句式基本一致。
【示例】红墙青阶中沉淀心境,历史故事里感念人心。“三国圣地”武侯祠欢迎您!
7.(3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时的地名多有别称,比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成都又称锦官城。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新闻作品只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这四种体裁。
D.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8.(8分)诗文藏锦绣,多少文人墨客用笔墨记录下祖国的壮阔山河。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写景技巧 文学常识及名句 出处
抓特征 王维的“① ,② ”描绘了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 《使至塞上》
显动静 郦道元描写的“素湍绿潭,③ ”通过动静结合,写出三峡水清的特点。 《三峡》
多视角 陶弘景描绘的“④ ,⑤ ”从仰俯两种视角,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答谢中书书》
作对比 刘桢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⑥ ,松枝一何劲!”的状态,衬托了松柏的刚劲。 《赠从弟》(其二)
融情感 李白的“⑦ ,⑧ ”借写故乡水,融入思乡情。 《渡荆门送别》
二、阅读(共62 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6分)
晚秋农家
[宋]陆游
我年近七十,与世长相忘。筋力幸可勉,扶衰业耕桑。
身杂老农间,何能避风霜 夜半起饭牛,北斗垂大荒。
9.(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由于年事已高,时常会忘记年轻时曾发生的事情。
B.诗人体力尚可,会去田地里耕作,也会采摘桑叶养蚕。
C.诗人会和农人一起劳作,在劳作中感受到农人的辛苦。
D.诗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录了自己晚年的农家生活。
10.(3分)诗歌结尾“北斗垂大荒”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7分)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①,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②。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了无片瓦。权县事③秭归尉④王康年,蜀人也。谒寇莱公⑤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奔流与江会。予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⑥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节)
【注释】①石门关:地名,在巴东县之东。②秭归:县名。③权县事:代管县里的政事。④尉:县尉,县令的属官。⑤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⑥县廨听事:县官办公之地。
11.(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是日重阴微雪 是:这
B.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 绝:与世隔绝的
C.奔流与江会 会:会合
D.而阙令动辄二三年 阙:同“缺”,空缺
12.(3分)对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小语和小文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你更赞同谁的观点 请阐述理由。
小语: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
小文: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
13.(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重阴微雪,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
(2)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
14.(3分)结尾说“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现实是“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请你结合本文内容,推测原因。
15.(4分)《入蜀记》是由陆游入蜀途中创作的一组日记合成的游记。本文中作者由巴东怎样的景象产生了哪些感叹 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条简要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2分)
【材料一】2025年 2月 15 日,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在巴中市恩阳区开幕。大会以“镜头记录知识传承,光影传播科技力量”为主题,围绕航空航天、大国重器、工业智造、历史科考等十大前沿主题,运用虚拟现实、超高清影像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趣味化、视听化的科普内容。大会积极探索科普与文旅产业、现代视听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科普事业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热情。我国网络视听用户已超10亿,“科普视听”作为新兴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巴中利用当地数字光影技术优势,将复杂科学知识转化为趣味化、视听化的形式,助力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
【材料二】近期,中国AI工具DeepSeek在全球引发关注。上线后,其在美国应用商店的下载排名迅速攀升至第一,超越行业巨头ChatGPT。根据测评,DeepSeek在多领域表现与 ChatGPT 不相上下,尤其在中文领域表现更优。其训练成本仅为558万美元,不到ChatGPT等主流AI的十分之一,打破了 AI高成本的传统认知。
在算力受限的条件下,DeepSeek 通过算法创新优化算力效率,以较低成本实现了性能突破,颠覆了AI对高算力的依赖。此外,DeepSeek采用开源策略,公开模型代码和架构,允许公众使用和修改,大幅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相比之下,OpenAI和谷歌等主流 AI产品均为闭源。Deep-Seek的低价与开源策略,不仅推动了技术普惠,也对国际高收费 AI工具形成冲击,正在重塑全球 AI产业链的价值格局。
【材料三】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强盛之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当前,应立足国家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摘自《光明日报》2025 年 3 月 19 日)
16.(3分)下列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 )
A.巴中利用当地数字光影技术,推动科学知识的趣味化、视听化传播,助力科教强国。
B.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积极探索科普与文旅产业、现代视听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科普事业增添了发展活力。
C. DeepSeek在美国应用商店上线后下载排名迅速跃居第一,超越了ChatGPT,说明它在全球范围内已完全取代 ChatGPT。
D.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需统筹推进改革。
17.(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普视听大会的举办和 DeepSeek的成功,体现了科技创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B.材料二画线句通过列举“558万”“十分之一”等数字,直观具体地说明了 DeepSeek 训练成本之低。
C.科技创新既能助力科普事业发展,又能推动产业格局变化,还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
D.以上三则材料都围绕现代科技创新展开,且都直接提及了科技创新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18.(6分)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关系,谈谈如何践行“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这一理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9分)
左手面包,右手书
周华诚
①清晨的云朵还停栖在半山腰,石灰窑前已是人头攒动。伴随袅袅青烟飘荡出的阵阵麦香,面包窑第一炉金黄喷香的面包出炉了。村支书刘志亮抱了一捧柴火走到窑炉前,往炉中添了一把火。这里有两座高达几十米的窑炉,一座是面包窑,一座是“窑书房”。一眼看上去,实在有些梦幻色彩。要知道,这两座窑20年前烧制的可是石灰。
②上世纪90年代,浙江省常山县路里坑村是远近闻名的“石灰村”。三衢山脚下,100余座石灰窑昼夜不息,满山石头在烈焰中化作生财的石灰。
③“村民的口袋鼓了,青山却蒙了尘。”村支书给我递来一个面包,向我讲起村庄的故事。到了本世纪初,石灰窑陆续关停,轰鸣声戛然而止。没了窑火,村子就像被抽走了魂。年轻人外出谋生,留守的老人守着矿坑,刘志亮也进城做起了生意。
④后来,三衢山被开发成石林景区。许多游客到村里来玩,村民顺势开起了“农家乐”,还把村里的农特产品拿出来卖,土鸡土鸭,鸡蛋野菜,很受欢迎。
⑤2020年,刘志亮被选为村支书,结识了回乡创业的家富。家富是个85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年轻人有想法,有创意,他开的民宿生意很好。刘志亮找到他,请他给村民上课,讲民宿,谈发展,分享理念。后来,两人踏遍荒废的石灰窑、坍塌的羊棚、积灰的农舍,家富的眼睛越看越发亮:“这些不是废墟,简直是金矿!”
⑥村里修缮了11栋闲置农房,家富出谋划策,开起了“三衢诗集”民宿。为啥叫“三衢诗集”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的这首诗,就写在三衢大地,而三衢山就在路里坑。
⑦村里有一座自然形成的溶洞,村民之前用来关牛、圈羊,清理干净后,装了咖啡吧台和投影仪,布置了绿植,溶洞变身别致的“岩洞餐厅”。开业那天,涌来众多游客,洞内光影摇曳,洞外人声鼎沸,村民招呼客人来不及,连七旬老人都颤巍巍端出自酿的米酒招待客人。
⑧两座废弃的石灰窑,说来也有意思。去年,村里来了一位省级文化特派员,跟大家一起坐在羊棚咖啡馆前聊天,望着眼前的巨型窑炉“头脑风暴”。一阵“脑洞大开”,大家说,不如就开个“面包窑书房”吧。面包会有的,书房也是要有的。
⑨说干就干,两座石灰窑,一座安装了烤箱,用来烤面包刚刚合适;另一座把顶部空间改造成地质科普空间,以及一座尖顶书房,简直太美了。这座窑书房,面积虽不大,视野却极佳,山中四时,晨昏晴雨,时时都有不同的美景。
⑩大年初二上午,村民们在面包窑前舞龙庆祝,面包窑书房算是正式开业了。客人点一杯咖啡,左手面包,右手书本,坐在窑书房的窗前,静享乡村半日的静美时光。窑还是那两座窑,窑内的风景却已不同。两座窑不再空洞残破,而像是艺术作品矗立在天地之间。窑火似乎也从未熄灭,只是换了燃烧的方式。从前烧石灰谋生,如今为乡村筑梦。
喝完咖啡,我去村里走一走。废弃的猪栏,已变身“三衢艺术馆”,斑驳土墙上挂着乡土摄影作品;矿坑里铺上木栈道,帐篷与泳池成了星空下的桃花源;村里的妇女学会了磨咖啡和拉花,大叔转身成为面包师,许多小青年从城里赶来,在半山腰的书房喝起了咖啡。你看,窑书房的窗前,扎羊角辫的女孩坐在晨光里读书,仿佛山间绽放的花朵,已将春天照亮。
(选自《人民日报》2025 年 3 月 3 日)
19.(5分)文章围绕路里坑村的转型写了哪些具体措施 请分点概括。
20.(4分)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21.(6分)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简析村支书刘志亮和家富的性格特点。
22.(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左手面包,右手书”的含义。
(四)整本书阅读
阅读《红岩》《红星照耀中国》节选段落,完成各题。(8分)
【甲】“男室也在提人!”有谁轻声报告着,声音里蕴藏着痛苦与激动。
A放下梳子,叫孙明霞替她从枕头下面取出被捕时穿的那件旗袍。
“要换衣裳 不冷么 ”
孙明霞茫然地问,担心 A 脱下棉衣会受凉。
“不要紧。”
A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
“明霞,帮我扯扯衣服。”
【乙】此时已经过了凌晨两点,我已疲惫不堪,但在B沉思的面孔上,我却看不出一丝疲倦。在吴亮平翻译、我做记录的时候,他时而在两个小房间之间踱着步,时而坐下,时而躺下,时而靠着桌子读一沓报告。他的妻子也没有睡。突然,他们两人都弯下身子,看着一只飞蛾在蜡烛旁边逐渐衰弱死去,高兴得叫出声来。这个小东西确实很可爱,翅膀是淡苹果绿的,翅膀边缘有一道橘黄色与玫瑰色相间的“彩虹”。B打开一本书,将这片薄纱般的彩色羽翼夹在里面。
谁能想到,这样的人真的在认真思考战争
23.(3分)填空。
(1)【甲】选段中的 A 是 ,【乙】选段中的 B是 。(均填人名)
(2)从两则选段中可以看出,A、B两个革命者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都体现出 的精神品质。
24.(5分)“红色革命必将胜利。”你认为革命的胜利除以上选段中革命者表现的精神外,还需要什么精神 请任选其中一位,简述一个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事例。
三、写作(共60分)
25.(60分)请你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
歌曲《世界赠予我的》中写道:“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世界赠予我拥有/也赠予我回敬。”泰戈尔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世界赠予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美好,而是光明与阴影交织,欢欣与痛苦并存。
【任务一】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以“世界赠予我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结合材料,围绕“世界赠予我们的是光明与阴影交织,欢欣与痛苦并存”这一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期中综合检测卷(一)
1. B2. C【解析】C项,“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用在此处,不合语境。3. B【解析】B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4.成分残缺,应在“特征”后面加“的水利工程”。5. C【解析】该幅书法作品笔画勾连,行云流水,为行书。故选C。6.【示例】都江三月堰初开,雪浪云涛滚滚来。“天府之源”都江堰欢迎您!7. C【解析】C项,新闻作品的体裁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新闻调查报告、新闻专访等,“只有”表述过于绝对。8.①大漠孤烟直 ②长河落日圆③回清倒影 ④高峰入云 ⑤清流见底 ⑥风声一何盛 ⑦仍怜故乡水 ⑧万里送行舟 9. A【解析】A项,“我年近七十,与世长相忘”并不是说诗人年事已高,忘记了年轻时的事,而是指诗人晚年想要远离世俗之事,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情志。10.①强化画面:写北斗星低垂于旷野之上,描绘出秋天夜晚的壮美景象。②营造意境:以晚秋时节宁静、广阔的画面,为全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③深化主旨: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晚年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其豁达的胸襟。11. B【解析】B项,这里的“绝”是“绝妙”的意思。12.我赞同小语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拜谒寇莱公祠堂,登上秋风亭,(秋风亭)下临大江和高山。小语的断句更符合句意。13.(1)这一天天气阴沉,下着小雪,再次观看亭名,让人感到惆怅,(我)开始有流落天涯的感叹。(2)做县令的人可以在亭中睡觉吃饭,乐趣无穷。14.因为人们不懂得幽美佳境中的乐趣,而且此地偏僻荒远,人口稀少,街市萧条,不算富庶,所以没有官员肯来。15.①由石门关之景,发出了“石门关天下至险”的感慨;②由巴东县街市的萧条冷落、百姓住所的简陋、天气的凄冷、秋风亭的名字,发出了流落天涯的感慨;③由白云亭的秀美风景,发出了天下幽奇之景没有能胜过白云亭的感慨;④由巴东知县工作清闲惬意,却很少有人愿意来此,发出缺少知音的感慨。
【参考译文】二十一日。在船中眺望石门关,(石门关的道路)仅能容一人通行,是天下最险要的地方。晚上船停泊在巴东县,(这里的)江山雄壮美丽,大大胜过秭归。只是街市极为萧条,城里才一百多户人家,(住的都是茅草屋,)连一片瓦也没有。代管县里政事的秭归县尉王康年,是蜀地人。(我)拜谒寇莱公祠堂,登上秋风亭,(亭子)下方正对着大江和高山。这一天天气阴沉,下着小雪,再次观看亭名,让人感到惆怅,(我)开始有流落天涯的感叹。于是登上双柏堂、白云亭。堂下原有寇莱公栽种的柏树,如今已经枯死了。白云亭则是天下最清幽奇异的绝美之地,群山环绕,古木参天,往往是二三百年的东西。栏杆外两条瀑布倾泻到石涧中,(水珠)像跳跃的珍珠、飞溅的玉屑,寒冷侵入骨髓,奔腾流淌与江水会合。我从吴地进入楚地,行程五千多里,经过十五个州,亭台楼阁的美景没有比得上白云亭的,而(白云亭)就在县衙办公之地的后面。巴东完全没有什么事务,做县令的人可以在亭中睡觉吃饭,乐趣无穷,然而县令空缺动不动就二三年,没有人愿意补缺,为什么呢
16. C【解析】C项,结合材料二结尾“正在重塑全球AI产业链的价值格局”可知,选项中“完全取代”表述有误。17. D【解析】D项,材料二未直接提及“科技创新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18.①创新教育形式:利用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趣味化、视听化的科普内容,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热情。②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教育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突破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发展。③完善教育机制: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19.①修缮闲置农房,打造“三衢诗集”民宿;②将溶洞改造为“岩洞餐厅”,增设咖啡吧台和投影仪;③将废弃石灰窑改建为“面包窑”和“窑书房”;④废弃猪栏变“三衢艺术馆”,矿坑铺设木栈道,搭建帐篷、泳池;⑤村民学习磨咖啡、烘焙面包等新技能。20.【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村庄转型的活力比作“不灭的窑火”,暗示传统的石灰窑以文旅形式延续着生命力。
【示例二】运用象征的手法,“燃烧的方式”象征发展模式,突出了路里坑村从破坏性生产到生态友好型产业的转型升级。21.①刘志亮:责任感强,富有远见。他主动联系家富推动村庄转型,带领村民修缮农房、开发资源,体现了其责任感与远见卓识。②家富:敢于创新,艺术眼光独特。他回乡创业,将废弃的农舍、石灰窑改造为极富艺术气息的文旅项目,用创意激活乡村活力。22.①游客在窑书房享受“面包与书籍”的美好体验;②“面包”象征物质保障(村庄经济振兴),“书”象征精神涵养(文化复兴与生态理念),标题体现了乡村发展过程中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呼应了“生态转型,诗意栖居”的文章主旨。
23.(1)江雪琴 毛泽东 (2)积极乐观 24.【示例一】革命的胜利还需要英勇的大无畏精神。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毫不动摇。敌人用竹签钉入她的手指,她却坚贞不屈,始终没有透露党的机密。她用生命诠释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示例二】革命的胜利离不开英勇的大无畏精神。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带领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最终带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这体现了他英勇的大无畏精神。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