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卷共8页,21小题,完成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根据提示,补写古代诗歌名句。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6)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
(7)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
(8)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第一单元的几则新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人民解放军战士冲破重重险阻,气势甲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设立遗嘱把奖项和奖金①bān( )发给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年轻姑娘吕伟凌空一跃的瞬间,动作是如此潇洒,四面水花②悄( )然不惊;航母舰载战斗机一着惊海天,为了这一着,使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默默奉献;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③zhèn( )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或为加点字标注拼音。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提示,在文中甲处填入成语
甲( ):形容气势旺盛或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3)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不能改变句子原意)
修改意见:
3. 同学们积极准备《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会,请完成以下内容。
(1)【辨人物】他的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作者对他的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1)。
(2)【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2)。
(3)【悟精神】“名著之所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精致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更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的引导或思想的启迪。”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67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同州①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②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注释】①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②鹤发:白发。
4.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长期背井离乡,而今返回故乡的情形。
B. 诗歌三四句描绘端午时节与儿童对话的场景,展现深切情感。
C. 诗人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使得小孩子们感到害怕与惊讶。
D. 诗中未写故乡的具体景象,却通过儿童的询问引发读者想象。
5. 请结合诗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二)(18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②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险仄,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愈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6. 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释义
泉甘且冽 根据成语释义推断词义 寒风凛冽 (1)冽:__________
路绝矣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绝:①断绝;②极、非常;③横渡。(《古代汉语词典》) (2)绝:_________
蹑木梯而上 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3)蹑:_________
步行良苦 根据课内所学推断词义 良多趣味 (4)良:_________
7. 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2)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8.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9. 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侧面烘托手法来体现山的特点。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树把脉的人
刘云芳
①大路小路连接着村庄,像一棵躺倒的树。爷爷踩在各个分支上,来回转悠。
②八十六岁的爷爷像只啄木鸟一样,抚摸那些树皮、树干,不时敲击着,为这些树诊脉,又像是在叫醒它们。许多个上午,他腰间别一把斧头就出了门。将那些断定活不过来的树木砍掉,再拖回家。很小的时候,爷爷便告知我们:用斧头直接砍伐树木,那不是一个拾柴人应有的良心。通常,我们要为一棵树把脉,从繁茂的森林里找出枯死的那些树。拾柴的人只要用手轻轻一拽,或者用脚轻轻一踩,那树干便发出干脆的声响。那是柴禾对人的回应。
③一棵四季都光秃着脑袋挺立的树木,不知道藏了多少村庄的故事,那故事一定比一个人的记忆、感受更细密。这棵枯死的树如果不被砍倒,风会将它的细枝一点点吹掉,虫蚁会将它的躯壳慢慢吞噬,像古老的传说逐渐丧失了细节。这棵树在偶然的一天停留在柴垛前,等着斧头来分离,树干用来熬粥、做饭,树梢用来引火。斧头是无情的执行官,它轻易就能辨别出树木的年轮、种类。接着,柴禾被整齐码放在柴垛里,此后,在阳光里慢慢修行,让身体里仅有的一丝湿气借着光线攀升。
④在爷爷眼里,给树把脉是门学问,拾柴也是。拾柴者码放的柴垛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那些在山里用斧头大开杀戒,把一片树木不由分说地砍倒,等着晒干再拉回家当柴禾的人是无德的。而那些把柴禾胡乱码放的人过日子的心是潦草的,随意的。我不知道这话是对还是错,但爷爷坚信自己的经验。
⑤从山林里拾取柴禾,是我们这些山民与大自然之间最简单也最直接的一种交流。农闲的时候,总是有人一次次跑进深山老林,也像我爷爷那样,为一棵棵灌木把脉,将枯枝带回家。勤快的人家,柴垛码放得格外整齐,高高的,像是一面墙。柴垛是他们精神深处的地图。
⑥我父亲更愿意与果树亲近,他喜欢给果树把脉,喜欢看它们开花、结果,接着在冬天里沉默。每年春天,他都会带一把剪刀,察看院子里、田地里那些果树的花朵,开得过于稠密的,要帮忙疏花,像是告诫这棵树,莫要贪心。开得过稀的,父亲就要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再等一等。他牢记上一年秋天许多果实的味道,要对树木施行“魔法”;进行嫁接,让甜果子来救治苦果子。原有的树木必须舍弃一段枝条,在断截面上切出小口,再把拿回来的树枝插进去,用布条牢牢绑住,过不了多久,这截树枝便像一个年幼时被领养的孩子,在新树桩上没心没肺地长叶、开花、结果。一截优质的陌生枝杈就这样被收养到了一棵果树的身体里。甘甜的味道是有魔力的,很容易就驱散了原来树里的苦涩。大约是两棵树伤口形成的记忆,让这树有了某种顿悟,味道变得丰富。那是甜和涩两种基因的较量,而结果多是喜庆的大团圆。结过苦果子的树枝总是被砍掉,当作柴禾,这一棵树苦涩的档案就这样被剔除了。
⑦我是后来才知道:一棵果树也是会变老的。我看见那些衰老的树冠这一年只开花,不结果,下一年,不开花了,再后来,连叶子都不长了。这棵树已经悄悄地离去了,但它们还是习惯性地撑着一小片天。父亲总是不忍心下斧头将它砍掉。他感叹柿子树是多么长寿,从山下去往城里的道路两侧,那些柿子树还像五十年前一样茂盛,它们每年都信守承诺,准时点起橙色的灯笼。父亲说,要是把柿子树长寿的基因嫁接到别的树上就好了。但最后那些死去的果树,还是进了柴垛。
⑧这一年的春天,我从远方回来探望生病的父亲,特地告诉爷爷,中午给他做饭吃。爷爷有个习惯,儿孙们哪个做了饭请他吃,他便早早来到他们的院子,劈柴。斧头与柴禾碰撞的声音在小院里一声一声响起,不急不躁,这特有的节奏,让听了的人心安。他在饭前,拖了一棵干枯的榆树回来。这让我想到一只鸟衔来一截树枝递给它的幼鸟,想着想着,泪流满面。爷爷像往常一样,把这棵树分成一段段柴禾,码放得整齐。
⑨父亲从医院回来,左半边的身体瘫痪,爷爷却表现得出乎意料地平静,他依旧在阳光下劈柴,在某些夜晚,也轻轻抚摸父亲瘫痪的那一侧,那样子,像是在给一棵树把脉。之后的日子,爷爷每天来看父亲的手、脚,似乎在推断这棵“树”到底能否发芽。
⑩父亲坐在轮椅上,他很长时间里都接受不了身体瘫痪的事实,也总是望着那些身体康健的人,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院子里,父亲前一年栽下的两棵石榴树还未发芽,我们都说已经死了,只有他坚持说,它们还活着。果真,几天之后,两棵树的根部冒出了红色的嫩芽。他还断定结出来的石榴一定是甘甜的。我们也告诉自己,耐心等着,等着那甜在未来某一天慢慢跑到舌头上。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标题嵌入一个与医学相关的术语,设置了悬念,容易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第③段第一句写树木见证了一个村庄的世事变迁,赋予了树木独特的生命意义。
C. 爷爷认为拾柴是学问,从拾柴和码放的柴垛中能看出人的品性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D. 对于父亲的瘫痪,爷爷表现得比其他人都平静,说明爷爷对父亲的病早有心理准备。
11. 结合原文,谈谈为什么说柴垛是山民精神深处的地图。
12. 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新树桩上没心没肺地长叶、开花、结果。(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3. 结尾写父亲栽下的石榴树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土”字里生出的中华美学精神袁俊伟
①中国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美学精神。农耕文明以土地为命脉,土地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生命之基。所以中国农耕文明和中华美学精神都可以从汉字“土”开始说起。《说文解字》将“土”动态化解释为土地吐出万物的生命孕育过程,“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凡土之属皆从土。”“土”之释义也成为中国农耕文明耕作方式的写照。
②中国人视“土”为社神。“土”为“社”之本字,《说文解字》解释,左“示”即神,右为土上生出草木万物。祭祀土地神的场所成为社庙。土中生长之五谷为“稷”,《说文解字》说,田中有禾,人躬种谷。《礼记·祭法》记:“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社神为土地之神,稷神就是五谷之神,社稷二字连用,便是国家及百姓。
③土孕育了五谷,更孕育了生命,厚土而厚生,于是就有汉字“生”。“生”字甲骨文字形为幼苗正从土中冒出,吐露新芽。所以中国人的生命从土中而起,最终又会回归土地,形成了中国人的自然生命观及安土重迁的文化心理。
④中华美学精神又集中体现于中国艺术,故而可从中国艺术中寻觅中华美学精神的农耕之美及生生之美。其实不难发现,诸多中国艺术相关的汉字也破“土”而生,体现出中国艺术和中华美学精神的农耕文明渊源。①汉字“艺”的甲骨文字后简化为“埶”及“蓺”,古字形解释颇多,一个人跪着拔草,关联农事生产;一个人执火,关联农事生产或原始农耕社会的祭祀仪式。“埶”字形又发展成繁体字“藝”,上面“艸”部,即草木生长:下面“云”部,表示读音。后来“藝”字简化为“艺”,上面“艸”部是形旁表义,下面“乙”部是声旁表音。②总之,汉字“艺”最初指种植技术或用火技术,二者都同农业活动相关,种植或用火的农业技术又演变成仪式的技术,然后扩散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⑤总而言之,中国农耕文明对中华美学精神之影响,可从汉字中清晰呈现。农耕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耕种土地,形成了中国人的自然生命观和文化信仰。汉字“土”衍生出“社”“稷”“生”等,由此可从文化层面将中华美学精神解读为农耕文明影响下的生命精神和生生精神。中国人在土地上的精耕细作,又产生了艺术之美。
(有删改)
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土”字为核心,逐步展开对“社”“稷”等字的解析,逻辑严密。
B. “社”与“稷”都是指土地神,体现了农耕文明的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C. 文章引用了《说文解字》和《礼记·祭法》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诗句“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泥土”,与文中“土”字的文化内涵接近。
15. 你认为下面句子应该放在文章第四段的①处还是②处?请说明理由。
这些字形演变都保留了“艺”字的起源与本义。
16. 博物馆“汉字里的农耕文明”展板中的“年”字,与文中“生”字的字形和内涵有相通之处,请你结合材料,以汉字讲解员的身份为参观的同学讲解“年”字。
左图为“年”的甲骨文,从禾,从人,意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标题:
北京时间8月10日晚,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全能的决赛上演。由丁欣怡、郭崎琪、郝婷、黄张嘉洋和王澜静组成的中国队以69.800的总分夺冠,拿下中国艺术体操队史上首枚奥运会金牌。决赛中,中国队在首轮的5圈项目带来以环保为主题、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共生共舞》,队员们凭借流畅的表演、极高的动作、默契的配合,获得36.950分,首轮结束排在第一位。次轮3带2球项目中,中国队带来极具中国风韵味的《凤鸣凌霄》,以精准的动作、具有张力的表演诠释汉唐国风,获得32.850分,最终位列所有参赛队伍的首位。
(来源:澎湃新闻2024年08月10日)
【材料二】
远大的梦想,唯有坚持才能抵达
①用一记正手直线拿下赛点后,我心中翻涌着喜悦:我为国家拿到奥运会金牌了,我创造了历史!
②我从6岁开始打网球,这项运动带给我无限乐趣。小时候看奥运会比赛,当运动员们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奖牌时,我也想成为其中一员。我第一次踏上奥运赛场,就暗暗下定决心,要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拼下一枚奖牌。
③带着这一目标,我在奥运会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但比赛的难度还是超出我的想象。连续5天出赛、连续两轮比赛超过3小时,我一直在突破自己的极限。但我知道,无论身体情况如何,我都要拼到最后,无论比分如何,我都不会放弃。
④半决赛能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斯瓦泰克,对我意义非凡。她曾经6次战胜我,而我半决赛的胜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意志力,让我坚定了继续冲刺向前的决心。
⑤决赛中,我克服了紧张情绪,表现得比以往都要沉稳和专注。其实,拿到赛点时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在颤抖,但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只想着如何打好下一个球。当我赢下比赛的那一刻,我战胜了压力,也超越了自己。
⑥一路走来,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退缩。我想感谢现场的中国观众,他们为我加油鼓劲的呼喊声、手中挥舞的五星红旗,都让我备受激励。我还期待回到湖北武汉,让家乡父老见证我的成长和进步。
⑦这枚金牌对我意义重大,我可以带着更放松的心情享受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这段经历也会永远保留在我的记忆中。
⑧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可以创造历史的人,如今我也成为其中一员。当金牌挂上我的脖颈,我才发现它有那么重,这让我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网球,让更多孩子拿起球拍。其实不管选择什么运动,都要学会热爱和享受,朝着目标勇敢坚定地走下去。远大的梦想,唯有坚持才能抵达。
【材料三】
赛场上激烈角逐赛场下温暖互动,五环之下我们心意相通
①在这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宴——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我们不仅见证了人类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历史性时刻,还感受到了对团结、友善与和平的美好追求。运动员们在赛场下的温暖互动,展现了超越国界的心意相通与友爱精神,成为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②赛场上是竞技对手,赛场下是亲密朋友!当西班牙名将马林因膝盖受伤无法完赛时,中国选手何冰娇一直陪在她的身旁。当何冰娇站上领奖台时,一手握着奖牌,一手握着西班牙奥委会徽章,她说:“我的对手马林是位非常优秀的选手,我希望能带着她的这种拼劲,更好地发挥。”无论铸就辉煌,或者失落低迷,彼此感同身受,这是属于运动员之间的“情感密码”。运动员之间的极限竞技让人震撼,选手之间的相互喝彩更加令人动容!
③奥运赛场定格了许多精彩瞬间,不只是夺冠后的笑与泪,还有一些“温暖的拥抱”令人动容。被确诊急性白血病、治愈后重回赛场的日本天才游泳少女池江璃花子,她在100米蝶泳半决赛时被遗憾淘汰。得知这一消息的她坐在地上崩溃大哭。曾和池江璃花子约定要在巴黎奥运会上携手争夺奖牌的中国选手张而霏,为她送去熊猫花花挂件,用拥抱表达安慰。
④赛场之上是技术,赛场之下见风度。孙颖莎打完乒乓球女单半决赛,第一时间关心对手早田希娜的伤势;体操运动员利特维诺维奇以个人中立的身份夺金后穿越人群默默等待,给王梓赛送去大大的拥抱;樊振东在比赛期间被闪光灯干扰时,对手勒布伦坚定地指向闪光灯所在的位置。
⑤超越了分歧和冲突的奥林匹克精神,正在团结新一代的年轻运动员……
(来源:央视网2024年08月11日本文有删改)
17. 请为材料一拟标题。
18. 假如学校派你去采访郑钦文,请结合材料二,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时间 8月6日 采访地点 巴黎罗兰·加洛斯体育馆
采访目的 ①________________
采访对象 21岁的奥运会网球单打冠军郑钦文
采访问题 (1)半决赛能战胜世界第一的选手斯瓦泰克,对您来说有何意义 (2)②___________________ (3)您有没有什么想对爱好运动的孩子们说
19. 材料三属于新闻评论,请在最后一段省略号后补充一个评论式的结尾。(50字左右)
20. 追光奥运,逐梦启航。我校第40届田径运动会已圆满落下帷幕,请运用“倒金字塔结构”写一则消息,概括性报道学校或班级在此期间发生的几件事情。要求报道清晰准确,使用标题,导语简明扼要,120字以内。
三、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如典籍,用眼观察、用心感悟,我们能发现石缝小草的生命倔强、早餐阿姨递包子的人性温暖、落叶旋转的自然韵律。这些发现或关风景意趣,或含事物深意,或藏人性温度,或蕴生活道理。突破认知去探寻,每一次发现都珍贵动人。
请以“发现”为题,自定立意、文体,写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捕捉忽略的瞬间,挖掘日常的深意。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自定立意;③文章内容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⑤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⑥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1.【答案】 ①. 长歌怀采薇 ②.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 大漠孤烟直 ④.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 采菊东篱下 ⑥. 恨别鸟惊心 ⑦. 学诗谩有惊人句 ⑧. 塞上燕脂凝夜紫
2.【答案】(1) ①. 颁 ②. qiǎo ③. 震
(2)锐不可当 (3)删掉“使”
3.【答案】(1)周恩来 (2)飞夺泸定桥
(3)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在长征路上忍饥挨饿却坚持战斗,这种为革命理想顽强拼搏精神,引导我们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彭德怀等将领与士兵同甘共苦,他们的奉献担启迪我们心怀集体、勇担责任。名著以真实革命故事传递精神力量,给予读者思想启迪,这是它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答案】4. C 5. 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逢端午,乡愁满腹。“鹤发垂肩”的外貌描写,直接展现诗人历经沧桑、年华老去的形象,暗含长期离家的愁苦。“离家三十五端阳”是诗人的语言叙述,交代离家之久,强化思乡之情。儿童“却问何方是故乡”的语言描写,天真发问更触动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久客他乡的悲凉,通过诗人与儿童的语言互动,凸显其无法言说的愁思。
【答案】6. ①. 凉 ②. 断绝 ③. 踩、踏 ④. 甚,很
7. (1)(僧人)领来五六个健壮的人,都手拿几丈布。(2)这天晚上到达文殊院,住在那里。
8.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9. 文中通过“山径险仄,虽兜笼不能容”,以山路狭窄连兜笼都容不下,侧面烘托出山险峻;又以“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通过万峰直刺天空、慈光寺如在锅底的描写,侧面烘托出山的高峻。
【答案】10. D 11. ①柴垛体现山民的生活态度,码放整齐的柴垛反映出他们对待生活认真、不潦草的态度;
②拾柴是山民与自然最简单直接的交流方式,柴垛作为这种交流的成果,是山民精神世界的映射。
12. 示例:“没心没肺”运用贬词褒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嫁接在果树上的新枝自然、旺盛的生长状态,既体现出新枝不受拘束的生命力,也暗含着父亲对果树生长规律的熟悉与用心培育。
13. ①结构上,呼应前文爷爷“给树把脉”、父亲培育果树等与树木相关的内容,形成完整的叙事链条;②内容上,石榴树在众人认为已死时发芽,象征着希望,深化了文章关于生命、希望与坚守的主题。
【答案】14. B 15. 应放在①处。理由:该句总结前文对“艺”字不同形态的演变过程,而①处前文正是对“艺”字字形演变的具体说明,②处后文侧重本义的延伸,与句子内容不匹配。
16. 示例:同学们,甲骨文“年”字上部是弯曲的谷穗,下部是人的侧面,像一个人背着成熟的稻谷。这个字形告诉我们,古人把谷物成熟称为“年”,象征丰收。就像文中“生”字从土中长出幼苗,体现生命的萌发,“年”字则表现生命的成熟与循环。汉字“年”凝聚了古人对土地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展现了农耕文明中“生命生生不息”的美学精神。
【答案】17. 中国艺术体操队巴黎奥运会集体全能夺冠
18. ①. ①深入了解郑钦文获得奥运会网球单打冠军的经历、心路历程以及她对网球运动的理解与展望 ②. ②在决赛中,您是如何克服紧张情绪,保持沉稳专注的?
19. 这些超越国界的温暖互动,是奥林匹克精神最动人的注脚,让我们看到竞技之外的人文光辉,也让奥运舞台成为联结人类情感的纽带。
20. 示例:我校第40届田径运动会圆满落幕 运动健儿展风采 本报讯 我校第40届田径运动会于近日圆满落幕。运动会期间,全校各班级积极参与,运动健儿们在短跑、长跑、跳远、投掷等多个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打破3项校运会纪录;同时,运动会还举办了趣味接力赛等特色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本次运动会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21.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