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真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州市真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州市真光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O:16 S:32 Fe:56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16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科技成果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效光解水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焓变
B. 二氧化碳作制冷剂与断裂碳氧键需要吸收热量有关
C. 运载火箭所采用的“液氢液氧”推进剂可把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D. 小麦保存时常常采用低温冷冻技术,原因之一是温度低,腐烂速率会减慢
2. 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
B.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平衡后增大压强(缩小容器容积),气体颜色变深
C. 合成氨反应 ,工业上采用400~500℃的高温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
D. 汽车尾气中发生反应,常利用催化技术提升效果
3. 下列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与影响速率因素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B. 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虽然没变,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 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D. 只要增大压强,就可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4. 常温下,和溶于水及受热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受热分解是放热反应
C.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D.
5. 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一种用H2制备H2O2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Cl和是中间产物
B. 反应I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
C. 整个过程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100%
D.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从而改变总反应的反应热
6. 一种制取晶体硅的反应为:SiHCl3(g)+H2(g)Si(s)+3HCl(g) =+236.1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B.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常数K减小
C. 恒压下,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刚性容器中,当反应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到达平衡
7. 温度为时,在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5 10
6.0 4.0
3.0 1.0
A. 若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则
B. 内,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 该反应在第之间,
D. 当P、Q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时,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8. 科学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甲醇与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机理时,得到甲醇在Pd(Ⅲ)表面发生解离时四个路径与相对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附在Pd(Ⅲ)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②中包含键的断裂过程
B. 该历程中能垒(反应活化能)最小的是③
C. 该历程中决定反应速率步骤的方程式为
D. 由此历程可知:
9. 羰基硫(COS)是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害虫和真菌的危害。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使CO与发生下列反应并达到平衡:,且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温度下反应前CO和的物质的量均为10 mol,达到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8 mol,则平衡常数为0.1
B. 该反应
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 增大CO的物质的量,正反应速率增大
10. 在25℃和101kPa时,几种燃料的摩尔燃烧焓如下表:
燃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质量的四种燃料完全燃烧时,甲烷放出的热量最多
B. 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标准状况下,1mol液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热量726.5kJ
D. 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完全燃烧的碳排放量:
11. 在一定温度、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里,下列选项中可用来判断可逆反应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有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⑦A、B、C、D浓度之比为1:3:2:2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③⑤⑥⑦
12. —定条件下,CO2(g)+3H2(g)CH3OH(g)+H2O(g),往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CO2和3 molH2,在不同催化剂①②③的作用下发生该反应,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计算时按66.7%=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v(正)>v(逆)
B. 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①
C. 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D. T5温度下,充入2 molCO2和6 molH2,平衡时,CO2转化率大于66.7%
13. 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
A.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A(g)+3B(g) 2C(g),图①表示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C,平衡逆向移动
B. 由图②可知,p2>p1、T1>T2满足反应:2A(g)+B(g) 2C(g) ΔH<0
C. 图③为只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aA(g)+B(g) cC(g)的平衡变化图像,则图像中b、c、d三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最大的是b点
D. 对于反应2X(g)+3Y(g) 2Z(g) ΔH<0,图④轴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14.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M(g)bN(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N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变大
C. 物质M的转化率变小 D. a、b的大小关系是:a < b
15. 一定条件下,向密闭恒容容器中加入1.0mol/LX,发生反应:,反应到8min时达到平衡,在14min时改变温度,16min时建立新平衡,X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0-8min,用Z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1mol/(L·min)
B. 14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降低温度
C. 8min时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0.8
D. 16min时的正反应速率比8min时的正反应速率大
16. 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和一定量的,发生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两点的正反应速率:
C. 此反应任意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
D. 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大题,共56分。)
17. I.利用如图装置进行Zn与稀H2SO4反应实验,探究硫酸铜的用量、反应温度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稀硫酸,再通过注射器注入一定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和蒸馏水,插入锌片,用秒表记录产生20.0 mL气体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A B C D E F
温度/℃ 25 25 35 25 25 25
CuSO4溶液体积/mL 0 1 1 2 V4 20
蒸馏水体积/mL 20 V1 V2 V3 16 0
所需时间 tA tB tC tD tE tF
(1)除通过测定产生20.0 mL气体所需的时间,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2)每组实验中浓度相同,则___________。
(3)tB___________tC(填“>”“=”“<”);tF>tE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加入少量硫酸铜、升高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无影响”)。
II.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相关的实验操作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30 mol/L H2SO4溶液,倒入装置内筒中并测出硫酸溶液的温度T1,再把温度计上的酸清洗干净;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T2;
③将NaOH溶液迅速倒入装置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设法使之混合均匀,并用温度计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T3;
④重复上述步骤2次,记录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并计算反应热。硫酸溶液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mL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按4.18 J/(g·℃)计算。
实验次数 T1/℃ T2/℃ T3/℃
1 20.0 20.2 23.4
2 20.3 20.3 23.8
3 20.1 20.3 23.6
(5)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该实验中,过量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填“NaOH”或“”),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6)生成1 mol H2O(1)时,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如下情况,对反应热的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H2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忘记盖上杯盖:___________。
②将50 mL 0.30 mol/L H2SO4溶液换成50 mL 0.55 mol/L盐酸(盐酸的密度按1 g/mL计算):___________。
1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相关实验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5 H2C2O4溶液 H2O 0.2 KMnO4溶液 0.4 稀硫酸
1 25 3.0 3.0 2.0 2.0 6.4
2 25 4.0 2.0 V1 2.0 5.0
3 25 5.0 1.0 2.0 V2 t1
4 25 1.5 4.5 2.0 2.0 t2
5 50 5.0 V3 2.0 2.0 t3
(1)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1、4,可探究___________(填外部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3、5,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2=___________;实验得出t1___________(填“>”“=”或“<”)t3。
(3)0~5min内,实验2中H2C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4)甲同学在实验1、2、3中观察到KMnO4溶液褪色速率开始时较慢,反应一段时间后逐渐加快。查阅资料获悉:
i.H2C2O4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
ii.Mn3+在溶液中呈紫红色,能发生反应,通常呈青绿色;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和MnO2。
①仅由图示机理分析,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速率突然加快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将实验1中溶液pH调至1时再次做实验,发现溶液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先变为青色溶液,一段时间后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乙同学结合上述信息,推测紫色溶液变为青色溶液时,青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指导老师否定了该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
19. I.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使用时会污染环境,科学家们正积极寻找其他清洁能源作为替代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用E表示。已知:
化学键 H-H O=O O-H
E/() 436 497 463
计算: ___________
(2)已知在25℃、101 kPa时:


写出Na2O2与Na反应生成Na2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II.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已知制备甲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500 800
① K1 2.5 0.15
② K2 1.0 2.5
③ K3
(3)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____(用K1、K2表示)。
(4)反应③的___________0(填“>”或“<”)。
(5)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相等,且均为0.1 mol/L,则此时正___________逆(填“>”“=”或“<”)。
(6)某温度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g)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n(CH3OH)/mol 102 0.62 0.42 0.32 0.32
①反应在2 min内以CH3OCH3(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②该温度下的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20. I.尿素[CO(NH2)2]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1)在尿素合成塔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 ,已知第一步反应为快速反应,第二步反应为慢速反应,则下列图象能表示尿素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历程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T℃,在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NH3和1 mol CO2,保持体积不变,发生反应,,10 min时反应刚好达到平衡。测得起始压强为平衡时压强的1.5倍,则:
①NH3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用三段式写出计算过程)。
②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n(CO2)∶n(NH3)=1∶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 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 NH3,同时生成1 mol H2O
③若10 min时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容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同时充入1 mol NH3(g)、0.5 mol CO2(g)和0.5 mol H2O(g),则此时平衡____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II.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含氯化工产品的生产。硫酰氯及1,4二(氯甲基)苯等可通过氯化反应制备。
(3)硫酰氯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工业上制备原理 。
①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正,则逆反应的活化能E逆=___________(用含E正的代数式表示)。
②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进料比充入SO2(g)和Cl2(g),测定T1、T2、T3温度下体系达平衡时的(,为体系初始压强,,p为体系平衡压强),结果如图。
上图中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M点Cl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③下图曲线中能准确表示T1温度下随进料比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广州市真光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O:16 S:32 Fe:56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16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大题,共56分。)
【17题答案】
【答案】(1)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体积
(2)19 (3) ①. > ②. 硫酸铜含量过多,产生的铜单质会覆盖在锌片表面,阻止锌与硫酸反应
(4)加快 (5) ①. 环形玻璃搅拌棒或玻璃搅拌器 ②. ③. 使NaOH完全反应,提高NaOH转化率,使计算结果更准确
(6)
(7) ①. 偏大 ②. 无影响
【18题答案】
【答案】(1)
(2) ①. 浓度 ②. 2.0 ③. >
(3)
(4) ①. 反应产生了,它对与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②. 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生成和黑色的沉淀,而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
【19题答案】
【答案】(1)
(2)
(3)
(4)< (5)<
(6) ①. 0.075mol·L-1·min-1 ②.
【20题答案】
【答案】(1)C (2) ①. 50% ②. BC ③. 正向移动
(3) ① ②. ③. 该反应正反应放热,且气体分子数减小,反应正向进行时,容器内压强减小,从T3到T1平衡时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程度逐渐增大,对应温度逐渐降低 ④. 75% ⑤.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