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东大距是指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的行星运行至太阳东侧并与太阳形成最大角距的天文现象。某天文爱好者在日记中写道:1月10日金星东大距,日落后可用肉眼观测到半圆形“弦月状”的金星。下表示意地球和金星的基本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名称 距日距离/×106km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自转周期/天 公转周期/年 表面温度/K
地球 149.6 1 1 1 1 288
金星 108.2 0.82 0.86 243.69 0.62 737
1. 与金星一样也有东大距现象行星是( )
A. 水星 B. 火星 C. 木星 D. 天王星
2. 该天文爱好者观测到金星出现同月球一样的圆缺变化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金星( )
A. 自转周期长 B. 绕地球公转 C. 常与土星相伴 D. 本身不发光
3. 导致金星表面温度比地球高影响因素是( )
A. 质量 B. 体积 C. 距日距离 D. 公转周期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是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该彗星每次接近太阳时,会释放大量尘埃、碎石等物质,这些物质沿彗星轨道分布,形成尘埃带。每年8月地球穿越这条尘埃带时,尘埃带中的部分物质会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产生流星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 )
A. 能量来自内部核聚变 B. 绕太阳运行 C. 属于地月系 D. 由气体构成
5. 地球穿越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尘埃带时,尘埃带对地球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
A. 增强地表紫外线 B. 降低地球温度
C. 降低大气能见度 D. 危害航天器安全
下图示意2024年1月—2025年5月太阳黑子数变化情况(峰值尚未确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2024年8月最可能出现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
A. 日冕层太阳风强烈 B. 地球两极极光增多 C. 色球层耀斑减弱 D. 光球层日珥爆发
7. 为减轻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人类宜( )
A. 关停通信导航设备 B. 降低电网密集程度
C. 升级监测预警系统 D. 改变地球磁场方向
考古学家在美国哈得逊河谷发现了距今3.68亿年的泥盆纪森林化石(见下图)。该森林化石树根纹路清晰,树根之间依稀可见鱼类化石,且鱼类化石形成时间晚于森林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森林化石最可能属于(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海生藻类 D. 蕨类植物
9. 该森林繁盛时期( )
A. 联合古陆解体 B. 脊椎动物发展 C. 大量物种灭绝 D. 爬行动物盛行
10. 由材料可推断该森林化石所在地区( )
A. 自然环境一直稳定 B. 火山活动频繁 C. 经历过水陆变迁 D. 气温变化剧烈
北部湾地处南海的西北部,下图为晚新生代北部湾区域地幔物质上涌引发火山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晚新生代岩层与①②共同组成(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12. 在图中所示深度范围内的地球内部圈层中,地震波( )
A. 横波、纵波均能通过,且在向下传播过程中波速均增大
B. 横波、纵波均能通过,且在向下传播过程中波速均减小
C. 只有横波能通过,且在向下传播过程中波速减小
D. 只有纵波能通过,且在向下传播过程中波速减小
13.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 )
A. 温度较低 B. 可缓慢流动 C. 岩石均呈液态 D. 与板块运动无关
热气球(如下图)通过加热气球内部空气以降低空气密度而升空,曾创造上升34668米的纪录。热气球飞行安全受风的影响很大,一天中太阳刚刚升起或太阳下山前一两个小时,是热气球飞行的最佳时段。2025年7月中下旬,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举办首届国家级热气球挑战赛(飞行限高15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热气球到达纪录飞行高度时( )
A. 易受沙尘暴影响 B. 不受雨雪天气影响 C. 气温可达上千度 D. 二氧化碳浓度极高
15. 热气球最佳飞行时段( )
A. 大气能见度最高 B. 污染程度最高 C. 气流相对稳定 D. 球内空气密度最小
16. 内蒙古热气球赛事中,飞行员在高空飞行过程中应注意问题是( )
A. 气温降低 B. 缺氧窒息 C. 红外线灼伤 D. 臭氧浓度过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光伏太阳花(见图1)是可移动、可调节的光伏储能系统,目前在石家庄市多地可见。京津冀地区北部、西部多山地,降水量整体东南多、西北少,太阳能资源区域差异较大。图2示意京津冀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状况。
(1)描述京津冀地区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析京津冀西北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度特点的主要原因。
(3)相较于衡水市,说出石家庄市使用光伏太阳花的有利条件。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这里发现的最古老化石是形成于距今5.75亿至5.41亿年前(前寒武纪)的海生软躯体生物群化石。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侏罗纪中期煤岩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会影响煤层的形成)。
(1)考古学家推断柴达木盆地抬升为陆地的年代不早于古生代早期,请为这种说法提供依据。
(2)判断形成图示煤岩的主要植物类型,并说明理由。
(3)推测该成煤期当地形成深厚煤层的地理条件。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海拔2000~2500米(氧气浓度15%~18%)的高原环境既能激活人类的低氧适应机制,又不会因过度缺氧而加重心肺负担。进行适度的高原旅行有抗衰功效,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云南省西北部某地太阳辐射强度较大,但近年来,大量游客到此进行“空气疗养”。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①②③④中适宜建“空气疗养”基地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2)分析游客高原旅行时需避免剧烈运动的主要原因。
(3)简述游客在高原旅行时为应对强太阳辐射适宜采取的措施。
(4)推测大量游客涌入对该地低层大气组分产生影响。
2025-2026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A 2. D 3. C
【4~5题答案】
【答案】4. B 5. D
【6~7题答案】
【答案】6 A 7. C
【8~10题答案】
【答案】8. D 9. B 10. C
【11~13题答案】
【答案】11. D 12. A 13. B
【14~16题答案】
【答案】14. B 15. C 16.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2)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晴天多,光照时间长;多山地,人类活动少,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较少,空气洁净,透明度高。
(3)资金充足,技术先进;太阳能资源较丰富。
【18题答案】
【答案】(1)当地发现的最古老化石形成于前寒武纪,前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寒武纪)之前;依据海洋生物化石可确定前寒武纪当地为海洋环境,尚未抬升为陆地,故柴达木盆地抬升为陆地的年代不早于古生代早期(寒武纪)。
(2)裸子植物。理由:煤岩形成于侏罗纪中期,属于中生代;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植物类型。
(3)气候湿润,森林繁盛;地势低洼,适宜沉积等。
【19题答案】
【答案】(1)②地。理由:②地海拔范围为2000~2250米(或海拔介于2000~2500米之间),有适宜的低氧环境;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基地建设。
(2)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剧烈运动会增加身体耗氧量,导致身体缺氧,加重心肺负担。
(3)穿防晒衣、使用遮阳伞,进行物理防晒;涂抹防晒霜;减少强太阳辐射时段外出等。
(4)氧气含量减少(呼吸消耗);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交通运输工具排放、植被破坏);杂质增多(交通运输工具排放、旅游垃圾)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