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初中部、柳州市第十五中学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初中部、柳州市第十五中学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10月份)
九年级语文学科
班级将以“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一、积累与运用,完成1-7题,共21分。
烟火人间自有诗意。总有一处风景,让你的嘴角扬起微笑;总有一首诗词,让你的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你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因为对土地爱得深沉宁可变作一只喉咙嘶哑的鸟儿,是艾青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pīng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骛,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甲】不仅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 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不容亵( )渎,不应矫揉造作;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温文尔雅,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乙】阅读优秀诗文,对涵养民族精神、安顿个体心灵和增强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亵( )渎____ ②pīng婷____
2. 填入句中处最合适的词语是( )
A. 设计 B. 矗立 C. 伫立 D. 描绘
3. 【甲】“不仅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______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从关联词____可判断这句是____复句。
4. 语段中【乙】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把修改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5. 根据以上文段,为下面的下联选择最合适的上联( )
上联:
下联:笑谈一代天骄,弯弓射大雕,展现伟人豪情
A. 静赏四月芳华,鲜妍映天地,流露才女雅韵
B. 忠于一事无旁骛,专心致志,成就大家风范
C. 建筑精神小屋,美观又结实,构筑心灵家园
D. 面对挫折不屈服,勇往直前,书写壮丽篇章
6. 为更深地感受诗歌中的诗意,学校以“如何读诗”为主题创办诗刊,向大家征求专栏设计,请你参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关注诗歌形式,感受音韵美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
7. 诗文里烟火气,是蕴藉人情纠葛,是回归自然朴实。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秦观 《行香子》 “树绕村庄,①______。”绿树环绕,水满池塘,好一派村野明媚春光之景!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将哲理与自然景物相交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无尽力量。
李商隐 《无题》 “③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拟写思念之情,道尽相思悲苦与无奈。
温庭筠 《商山早行》 “④___,人迹板桥霜。”纯然早起的景象,不言辛苦愁思,却自然流露其中。
⑤______ 《江城子·密州出猎》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展现的是词人的豪放张扬,更是现场盛大的壮阔再现。
欧阳修 《醉翁亭记》 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__________”这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同时暗示当人们离开后,自然界恢复了它的宁静与快乐,这种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二、烟火人间·理事恰情。阅读(49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所谓网红审美,简单来说就是指网红们所推崇的时尚、美容、生活等方面的审美标准。这些标准往往是由少数网红们在社交媒体上推广的,而这些网红们往往是年轻人的偶像和榜样。
②他们的穿搭、妆容、生活方式等方面经常会被大量的年轻人模仿和效仿。因此,网红审美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使得当代部分年轻人消费观念浮躁、审美观念单一、自我价值观混淆。
(节选自《江西日报》2023年11月4日第6版)
【材料二】
①审美标准的单一,一方面会扭曲大众审美,让一些人放弃对美的独立思考,导致审美肤浅化;另一方面,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产品生产,为了迎合所谓的大众审美,都会进一步强化作品和产品在审美上的“标准化”,久而久之,会落入模式化窠臼,丧失创新活力。
②而审美本身是一个主观而多元化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观。网红审美,最多只能算是审美的一种,可为何有那么多人追捧它?人们对于网红审美的接受和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在从众心理下对集体归属感的确认。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指出:“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群体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蛊惑力,就在于个体只有在融入群体后,才会获得与周围世界达成一致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同时也建立一种融入社会的心理安慰或幻想,人们通过对网红审美的尝试,再次获得了对大众心理的体验,缩小了个人经验与外在世界的差距,重新确认了自己与群体在审美立场上的一致性。
③在信息爆炸时代,注意力日渐稀缺,除了极少数自带话题热度的人物和重要事件外,一般的人和事很难获得大众关注。要想在巨大信息密度的资讯空间中脱颖而出,没有背后“推手”的助力是很难实现的。这个“推手”很多时候是资本。网红奶茶、网红打卡点、网红服饰的背后,都隐藏着资本的身影。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制造网红人物和网红现象,利用自身力量使之在媒介社会进行辐射,人为营造民众对于网红审美的体验需要,“帮助”人们人为制造兴趣。个体在接收到无形大手传递的网红审美信息后,猎奇心和从众心被激发,他们被一步步引导前往网红打卡点亲身体验。反过来,这一行为又进一步强化了民众的需求感和体验兴趣。因此,一些所谓的“网红”不过是资本刻意包装以增加流量或销量的道具。人们如果缺乏独立审美意识,一味追逐所谓的网红审美,最后可能就会沦为被资本收割的“韭菜”。
④总之,资本通过媒介塑造网红审美,引导人们追逐网红审美,根本目的是炒作其热度、提升其价值,以便收割流量或销量红利。面对不断涌现的网红审美现象,我们应多些警惕,少些迎合,在大众狂欢中冷眼观察,在人声鼎沸中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声喧哗、纷繁芜杂中发现真正的美。
(节选自龙其林《对“网红审美”应少些迎合》)
【材料三】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数亿人“用脚投票”选择餐厅,带火了“好吃不贵”的烟火好店。10月1日-7日,“烟火城市榜”的前10名依次是:丽江、乐山、大理、抚顺、北海、柳州、南京、汕尾、漳州和桂林。这些城市上榜烟火小店的流量占比最高。
(摘自《奔腾的中国——2025国庆中秋长假出行消费报告》)
8.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该专栏的思维导图。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_
9. 对【材料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网红审美现象早已习以为常,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其中。
B. 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道理论证,引用古斯塔夫·勒庞的言论,证明“人们对于网红审美的接受和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在从众心理下对集体归属感的确认”这一观点。
C. 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如果”“可能”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表示人们若缺乏独立审美能力,就会沦为被资本收割的“韭菜”。
D. 资本塑造网红审美,引导人们追逐网红审美,本质是为了炒作其热度、提升其价值,以便收割流量或销量红利。
10. 【材料三】中,柳州美食的再次火出圈,在某民生菜市美食街挤满了拍照打卡的游客,网红美食店铺因此也收入大增,文旅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辩证地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一)烟火寻常·母爱如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万颗花生有多重
徐建中
①农村老家,每逢花生采摘后,田地里都会不可避免地遗落下一些零散的花生,这时候,很多人便会去田间捡,俗称“放羊”,意思是说田主人不要那些掉下的花生了,每个人都可以去捡。
②每到这时,母亲也会去捡。我曾叮嘱过她多次,那么大年纪要注意身体,就不要去捡什么花生了;可她总是很轻松地说:“你放心,捡花生一点也不累,反正在家闲得慌,出去了还有人说说话;再说,我就是捡一点你平时喝酒的时候吃,没事的。”
③母亲说得如此自在,我只好依了她。老人也有她们自己的圈子,趁捡花生时彼此唠嗑一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一直以为真如母亲所说,她出去捡花生就是为了放松,可是今年捡花生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如梦方醒。
④那天,一位同学听说我们老家的生花生特别好吃,就让我帮他买5公斤。我一听,轻巧地说:“这么点花生还用得着买?我包了。”于是,我告诉母亲,想把她捡的花生送5公斤给同学。哪知母亲一听,很不满:“这花生是捡给你吃的,怎么能送人呢?不送。”见母亲不同意,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她一向对我言听计从,这次怎么会这样坚决?“这同学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给他吃和我吃了一样,我们送点给他吧。”我恳求母亲。“那怎么能一样呢?不送!”
⑤看母亲那么固执,我有点恼,声音便大了起来:“不就是5公斤花生吗?6元钱一公斤,也就30元钱的事,您要真不同意,那我就去找别人买算了。”母亲一听,欲言又止。良久,她才诺诺地说:“算了,送5公斤你同学吧,反正,送他了,你就少吃了一点,只是,5公斤花生得有10000多颗呢!”
⑥听着母亲的念叨,我有点恍惚,自从参加工作后我就喜欢喝酒吃花生,几乎一天也没间断过。所以,每到花生收获的季节,母亲便会为我准备两蛇皮袋子花生,足够我吃整整一年。但我从没数过一公斤花生有多少颗,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她数过?看来,这年纪大了就是闲,难怪她舍不得送,花生都是以公斤论,哪有以颗论的?10000多颗,这么大一数字,自然就有点舍不得了。这样一想,我忽然感觉母亲老得有点迂腐了,送10000多颗花生她会心疼,如果是送30元钱,她应该就不会那么纠结了吧。
⑦吃完饭,母亲用一个小蛇皮袋装了5公斤花生,默默地放在了我的身旁。看她一言不发,我知道,她还是没转过这个弯来,在她心里,还是不愿意送的。我忽然觉得自己有点残忍,母亲既然不愿意送,我偷偷去买点就完事了,为什么要让母亲为难呢?这样一想,我自责地说:“妈,这花生还是不送了,我就和同学说,我们家也没有了。”母亲抬起头,从无奈的眼神中挤出一丝笑容:“没事,送吧,也就10000多颗花生,值不了几个钱。”
⑧几天后,花生送给了同学,母亲似乎淡忘了这件事,她依旧每天出去捡花生,那个意气风发的母亲又回来了。那天,我回家看母亲,开车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远远看见路旁的花生地里有一个佝偻的身影酷似母亲;近了,我点住刹车,摇下车窗,那不是母亲还会是谁?我赶紧下车轻轻向她走去,她捡得正专心,以至于我走到了她身旁都没察觉,她依旧穿着那件褪了色的灰布衬衣,背上已经让汗渍浸透;她左手扶在提篮上,右手握着钉耙一次又一次地掷向太阳炙烤着的沙土,10多次后,右手才停止挥舞,左手离开提篮从地里拾起一颗花生,然后放下钉耙腾出右手,用手指弹了弹,最后放入了篮中。随后,钉耙又在一下一下地舞,记不清舞了多少次之后,终于又发现了一颗花生,拾起来,用右手弹着,不知道她是在以此检验花生是否已经烂掉,还是在花生上做记号,看这是她为儿子捡到的第多少颗花生!
⑨原以为捡花生很简单,却没想到这般艰难。向四周望去,整片旷野中,只有几个稀稀落落捡花生的人,都和母亲隔得很远,我蓦然惊觉,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母亲所谓的“唠嗑”在哪里呢?沙子迷进我的眼,10000多颗花生,得用母亲布满老茧的手弹多少次?原来,花生确实可以不以公斤论,那里面的爱,远远不是斤两可以称出来的。
(选自《黔东南日报》2023年2月18日,有删改)
11. 通读全文,梳理“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件 “我”对母亲的情感或态度
母亲去田间捡花生,说以此打发时间 依了母亲
(1)____________________ 出乎意料,有点恼
母亲同意送花生,并说明5公斤花生有10000多颗。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蓦然惊觉,心酸涌上心头
12.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她左手扶在提篮上,右手握着钉耙一次又一次地掷向太阳炙烤着的沙土,10多次后,右手才停止挥舞,左手离开提篮从地里拾起一颗花生,然后放下钉耙腾出右手,用手指弹了弹,最后放入了篮中。
13. 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14. 文章以“一万颗花生有多重”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二)人间烟火,无尽欢喜。
古诗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书扇示门人
范仲淹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15. 范仲淹这首寓理诗含义隽永,以下同样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A.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B.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C.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16. 该诗以种地做比喻,寓意深刻,引人警醒:人的名誉、财富、地位等等,并非_____、恒久享有的,如果不____,“得”也会转化成“失”,这样通透的洞察与超脱的认知和他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___________”相吻合。
(三)人间烟火·忧乐天下。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去之南都 或异二者之为
C. 知其世家 其必曰
D. 入学舍 不舍昼夜
18. 下列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B. 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C. 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D. 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1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0. 【甲】文记载了范仲淹幼年时的境遇以及青年时期刻苦求学的举动,【乙】文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请结合这两方面内容,谈谈范仲淹的精神品质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
(四)烟火诗社 侠肝义胆。整本书阅读(8分)
21. 整本书阅读
(1)学校的“烟火诗社”想举办一场《艾青诗选》的诗歌品鉴会,请你为这次活动绘制宣传海报,需结合《艾青诗选》内容绘制方案并说明理由。
《艾青诗选》海报(初稿) 绘制方案 理由
使用构图要素: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使用背景色彩: A.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主色调 B.以鲜艳亮丽的红色作为主色调 ③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选择(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用一百零八个好汉,轰轰烈烈地演绎了一场“官逼民反”、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可其中的林冲、宋江、杨志、鲁智深、武松等也曾是朝廷官员,为何也进入“造反”的队伍?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该人物身份对体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三、写作表达(50分)
22. 按要求作文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请你以“__________里的烟火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10月份)
九年级语文学科
班级将以“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一、积累与运用,完成1-7题,共21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xiè ②. dú ③. 娉 2. B
3. ①. 矗立 ②. 不仅……甚至…… ③. 递进
4. 语序不当。将“涵养民族精神、安顿个体心灵和增强文化自信”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 5. A
【6题答案】
【答案】 ①. 示例:栏目二:品味诗歌意象,领悟意境美 ②. 栏目三:探究诗人情感,体会思想美
【7题答案】
【答案】 ①. 水满陂塘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 晓镜但愁云鬓改 ④. 鸡声茅店月 ⑤. 苏轼 ⑥.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二、烟火人间·理事恰情。阅读(49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4分)
【8~10题答案】
【答案】8. ①. 扭曲大众审美,使审美肤浅化;落入模式化窠臼,丧失创新活力。 ②. 从众心理下对集体归属感的确认。 ③. 面对网红审美现象,我们应多些警惕,少些迎合,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发现真正的美。 9. C
10. 示例:对于柳州美食火出圈这一现象,我们应理性看待。一方面,网红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柳州美食,对推广地方美食文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美食店铺带来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很多人可能只是盲目跟风打卡,并非真正出于对美食的热爱和欣赏,这体现了从众心理下对网红审美的迎合。同时,这一现象也可能有资本在背后推动,目的是收割流量和经济利益。我们不能一味地被网红审美牵着走,而应该保持独立的审美意识,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去选择美食,不盲目跟风打卡,在热闹的现象中保持理性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现美食之美以及其他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一)烟火寻常·母爱如海。
【11~14题答案】
【答案】11. ①. 母亲不同意送花生给“我”同学 ②. 恍惚,觉得母亲有点迂腐 ③. “我”看到母亲在田地里捡花生的艰难场景
12. 使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通过“扶”“握”“掷”“挥舞”“拾起”“放下”“弹”“放”等一系列动词,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表现了母亲捡花生的不易。
13. ①勤快。母亲一直坚持去田里捡花生;②节俭。母亲用“颗”衡量花生,“她依旧穿着那件褪了色的灰布衬衣”;③爱孩子。母亲知道“我”喜欢吃花生,便每年去捡花生,不舍得将花生送人。
14. 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一万颗花生”数量众多,引发读者好奇其重量背后所蕴含的意义。②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围绕母亲为“我”捡花生、送花生等事件展开,“一万颗花生”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③揭示文章主旨,通过“一万颗花生”体现出母亲对“我”深深的爱,这种爱是无法用重量来衡量的。
(二)人间烟火,无尽欢喜。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①. 一成不变 ②. 居安思危 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人间烟火·忧乐天下。
【17~20题答案】
【答案】17. A 18. D
19. ①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冷水洗脸。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0. 示例:范仲淹幼年贫苦,昼夜苦读,以水沃面提神,体现坚韧不拔的意志。当代启示:青少年应珍惜学习机会,以勤奋克服困难,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他提出“先忧后乐”,强调超越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当代启示:社会成员需具备家国情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如环保、公益),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四)烟火诗社 侠肝义胆。整本书阅读(8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太阳、火把 ②. 太阳折射出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火把表达了诗人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③. A ④. 艾青诗歌大量运用和土地有关的意象,这斑驳暗沉的棕色,不但不是消沉的,而且更能激发一个哀伤的民族渴求解放的意志,这斑驳暗沉的棕色映衬着太阳金色的光芒,更能凸显诗人在苦难中依旧渴望光明。
(2)示例: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是朝廷官员。林冲原本对朝廷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与高衙内之间的矛盾。然而,高俅父子的步步紧逼,使林冲无法容忍,最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林冲的反抗,是对朝廷腐败和黑暗的反抗,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写作表达(50分)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巷子里的烟火气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巷口的油条摊已飘出阵阵香气。我踩着青石板路走进巷子,熟悉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缠绕着童年记忆,温暖了岁月时光。
巷子深处的老房子错落有致,斑驳的墙壁上爬满青藤。王奶奶的杂货铺总是第一个开门,木门“吱呀”一声推开,货架上的酱油瓶、搪瓷盆整齐排列,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玻璃罐上,折射出细碎的光。“丫头,上学啦?”王奶奶戴着老花镜算账,嘴角的皱纹里满是笑意,顺手递来一块水果糖。我接过糖,甜意漫上舌尖,这是巷子里独有的温情。
正午时分,巷子里热闹起来。李家婶婶在院子里择菜,翠绿的青菜在瓷盆里翻滚;张家大伯蹲在门口修自行车,扳手叮当作响;孩子们拿着竹蜻蜓追逐打闹,笑声惊飞了墙角的麻雀。我家厨房飘出饭菜香,妈妈正忙着炖排骨,砂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肉香混着葱姜的气息,在巷子里久久不散。邻居们偶尔互相串门,你家送一碗刚蒸好的馒头,我家递一碟凉拌黄瓜,无需过多言语,眼神交汇间皆是默契。
傍晚的巷子最是惬意。夕阳把墙壁染成暖黄色,老人们搬着小马扎坐在巷口聊天,手里摇着蒲扇,说着家长里短。爸爸搬出折叠桌,妈妈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糖醋排骨、清炒时蔬、番茄鸡蛋汤,简单的家常菜摆满一桌。我和弟弟争抢着最后一块排骨,妈妈笑着拍了拍我的后背:“慢点吃,还有呢。”晚风拂过,带来巷口槐树的清香,混合着饭菜的香气,这便是最踏实的幸福。后来巷子拆迁改造,我们搬离了老房子。可每当路过新建的小区,我总会想起那条青石板铺就的巷子,想起王奶奶的水果糖,想起邻居们的笑脸,想起饭桌上的欢声笑语。那些寻常日子里的琐碎与温暖,串联起最动人的烟火气,藏着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烟火气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藏在巷子里的三餐四季、邻里温情。它是清晨的油条香,是正午的饭菜香,是傍晚的闲谈声,是家人团坐的温馨,是邻里互助的善意。这份寻常的烟火气,滋养着我们成长,也成为心底最珍贵的回忆,让我们明白,最平凡的日子,也藏着最美的风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